第6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ppt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88620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6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6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6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6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和发展,要论提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和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两次飞跃。 20世纪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关 键 词,社会主义 经验教训 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政党 马克思主义 经济全球化,6.1 社会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从理论 实践 一国 多国的发展,6.1 社会主义发生

2、发展的历史进程,6.1.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6.1.2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6.1.3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6.1.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内在关系,科学地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并吸取了前人的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空想社会主义,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科

3、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特点,第一,它是在西欧主要国家资本主义纷纷确立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学说 。 第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各自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他们有比前辈更为明确的指导思想,思想体系中有更多的合理的成分。 第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突出地提出了实现理想社会的问题。,恩格斯的结论,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列宁的结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 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我们的评论,空

4、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不仅预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孕育着一种否定的因素,说明这种制度在其发展进程中必然为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而且它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的前提条件,19世纪40年代以后,具备了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客观的必然性。 第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逐步激化,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续前,第三,人类精神的发展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除空想社会主义

5、学说之外的丰富思想资料。 第四,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决定性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标志,1848年 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6.1.2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共同胜利”论 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俄国、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甚至可以跨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呢?,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马克思的逻辑吗?,马克思曾经有过非常明确的论断,他

6、指出:“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们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科学的依据,(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没有背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列宁的观点,列宁在批判俄国小资产阶级政论家苏汉诺夫关于“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的观点时反问道:“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

7、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事实是:,无论是俄国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的。,(2)社会的变革最终是通过社会革命实现的,社会革命的发生则是各种社会历史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经济运动虽然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由各种社会的、历史的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 其中,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对于社会的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是:,从这个观点来看,当时的俄国和后来的中国,革命的主观条件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所以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可以首先

8、夺取政权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后自上而下地凭借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剥夺剥夺者,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这同样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当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政权,“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意味着可以最终停留在这种较为落后的水平上,否则,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 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决定了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等特点;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6.1.3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 巨大贡献和历

9、史经验,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影响,成为世界上一种制约资本主义的主导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并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续前,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和认同。,结论,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鼓舞了世界广大人民为争取美好的未来而英勇奋斗。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虽然时间还很短暂,但是已显示出不可抗拒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赢得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

10、动人民的拥护,就连它的敌人也不能无视其存在,并从社会主义学习和借鉴了许多好的东西。 社会主义的成功和辉煌,是人类的伟大探索的结晶。,值得反思的经验和教训,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更具体、更符合实际的认识; 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刚刚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奠定物质基础;,续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必须坚持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重视利用市场机制和手段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必须建立高度的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续前,必须加强意识形态的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领

11、域的斗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必须把共产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和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保持社会主义江山不变颜色,等等。,6.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 发展的政治保证,6.2.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马克思从共产党宣言到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历史巨著法兰西内战,都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政权对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

12、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列宁的观点,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视为无产阶级国家的定义。 列宁的观点十分明确: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为什么 仍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改造旧社会,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开始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家经济越落后,无产阶级专政所承担的这个历史使命也就越繁

13、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不仅在于暴力,而且主要不在于暴力。,续前,第三,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政权,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的统一。它新就新在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列宁的论断,列宁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作“无产阶级民主制”,就是突出其发展民主的职能。 实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 无产阶级民主即人民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互为条件、互相结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最后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将归于消亡。,6.2.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无产阶级

14、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这二者的结合是通过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外部向工人运动灌输而实现的。,为什么不能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但它不是也不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 它是由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有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创造出来,从外部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的。,续前,自发的工人运动不但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控制。 原因很简单,就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要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强大得多,它拥有的传播工具和手段也多得不能相比。,单靠工人阶级自己的力量 不能产生出科学社会主义,

15、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工人阶级只能作为一个自在的阶级而行动。 但是工人群众又不可能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去进行艰苦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不可能对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思想成果都进行认真地审查、批判和继承。工人们既没有这样的时间、精力和条件,更没有承担这种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水平。,民族国家内无产阶级的独立政党 共产党组织的建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并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标志着工人运动已经由自发的斗争变成自觉的斗争,具有明确的阶级政治意识。 从此,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工人阶级的力量由分散走向联合。,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第一,把长远目标和当前的斗争

16、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制定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出发点。 第二,在无产阶级进行解放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坚持基本的原则立场,又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性。,续前,第三,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泽东概括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四,为了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法宝。,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国内外形势使共产党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成为关系到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

17、问题。,6.2.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自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间,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胜利和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力量。 今天,世界的现实发展和可预见的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基本规律。,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阶级性和真理性、阶级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 苏联和东欧剧变 的严重教训: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是,把握时代的脉搏、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总结新的经验,回答时代提出的挑战,把马克思主

18、义继续推向前进,6.2.4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的认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则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以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为前提,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始消亡;等等

19、。,对马克思恩格斯论断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断,对我们今天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经过社会主义的实践,所以他们当时没有形成对于社会主义特征的完整的论述,某些论断同社会主义的现实也不相吻合。,列宁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特征的认识,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思考: 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续前,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维护党的

20、团结,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等,(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征概述,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必须指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并不是完全指处在当代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现状,而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续前,第二,消灭剥削制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本质的特征。 但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21、验教训,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结构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更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国有制。,续前,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体现。 第四,实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续前,第五,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

22、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工人阶级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以资本主义发展最为典型的英国为例。 另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和曲折更大。 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如果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算起只有80多年的时间,而在中国只有50多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 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6.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 发展的政治保证,6.2.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无产

23、阶级专政 6.2.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6.2.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6.3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6.3.1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6.3.2 经济全球化给当代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6.3.1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 的历史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50多年前就以“世界历史”的视野,对全球化问题作过科学预见和精辟论述。 在全球化的三次浪潮中,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横空出世,而且实现了三次重大飞跃和发展。 全球化的每一次浪潮,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契机。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前进的互动性和价值的契合性。

24、,全球化浪潮和发展进程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初始阶段是从15世纪末开始,到19世纪中叶逐步达到高潮。 第二阶段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经济全球化逐步达到高潮。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全球化浪潮迎来了新高潮。 与上述浪潮相适应,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异国到多国及其改革的阶段。,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和客观进程。 一般认为,“全球化”这一概念是1985年提倍多尔拉维特(亦译为:贝莱维)在其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原意是指经济全球化,后来有些人将它延伸到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随

25、即在多门科学中被广泛使用。,全球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国际和社会现象,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两个方面。 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经济全球化的效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为资本主义世界扩张创造条件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痼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续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其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主导下的世界经济发展无政府状态更加突出; 其二是,国际垄断资本把经济全球化作为实现世界扩张、进行国际剥削的工具,加

26、重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续前:对社会主义的影响,全球化的进程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效应,又必可避免的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机遇,首先,全球化为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和有利的外部环境。 其次,全球化进一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威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再次,全球化打破了禁锢人们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对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挑战,首先,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特别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和挑战。 其次,全球化给社会主义的意识

27、形态和文化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冲击。 再次,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挑战。,结论,全球化确实是一把双刃剑 社会主义国家融入全球化的潮流是大势所趋,但是一定要努力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重视掌握主动权。 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要善于利用资本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迅速取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以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本章小结 (1),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内在关系,科学地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并吸取了前人的优秀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创立的。,本章小结

28、(2),列宁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取得胜利的理论,并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建设新社会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为现实,二战后,它由一国的实践变为多国实践。,本章小结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甚至可以跨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是社会主义的横空出世。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深刻教训。,本章小结 (4

29、),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效应,又必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阅读书目,1、马克思.马克思致约魏德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列宁选集.3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列宁选集.3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论我国革命.列宁选集.3版.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分析与思考 (1),列宁说:经济和政治发展

30、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资料来源: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列宁说: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决不能一下子根本排除一切战争。相反地,它预计到会有战争。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资料来源: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分析与思考 (2),列宁在批评苏汉诺夫等人时指出:他们到目前为止只看到过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在西欧的发展

31、这条固定道路。因此,他们不能想象到,这条道路只有作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作某些修正(从世界历史的总进程来看,这种修正是微不足道的),才能当作榜样。,分析与思考 (3),他们不相信任何这样的看法: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他们的一条论据就是:我们还没有成长到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步,我们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分析与思考 (5),列宁还说: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西欧各个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

32、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资料来源:列宁论我国革命,分析与思考 (5),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化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其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分析与思考 (6),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

33、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摘自美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根据列宁的上述论述分析 和思考下列问题,1、列宁关于“一国胜利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列宁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是什么? 2、社会主义革命在少数国家取得胜利后首先的和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3、通过对列宁上述思想的分析,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 4、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资本主义会自动灭亡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5、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