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9 讲 美苏争锋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 加试考情播报考查频度美苏争锋(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德国分裂” 、 “朝鲜战争” 、 “古巴导弹危机”(3)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bbc(2016 年 4 月,23)考查马歇尔计划7 次1 考考点 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1(2018 年 3 月浙江绿色教育评价联盟)1946 年 3 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严厉谴责当时某西方领导人,认为这位领导人的行为非常像希特勒, “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 。这位“领导人”是( )A戴高乐 B杜鲁门2C马歇尔 D丘吉尔解析 根据材料“1946 年 3 月当时某西方领
2、导人” “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并结合所学可知,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斯大林予以谴责,故D 项正确。戴高乐组织“自由法国运动”是在二战期间,其目的是反抗法西斯统治,故 A项错误。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咨文在 1947 年,故 B 项错误。马歇尔在 1947 年提出“马歇尔计划” ,故 C 项排除。答案 D2(2018 年 3 月宁波适应卷)下图左边是英国政府发行的海报,右边是我国漫画家华君武的漫画。对两幅作品所反映的这一历史事件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艺术作品不能真实反映历史事件B作者的立场影响了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评价C历史事件的影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清D对
3、历史事件的认识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经验解析 材料反映了英国政府发行的海报和我国漫画家华君武的漫画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这是由于所处的立场不同而导致的,即选项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艺术作品不一定不能真实反映历史事件,历史事件的影响也不一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清,选项 A、C 的说法均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根植于立场不同而非人们的日常经验,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答案 B3(2018 年 3 月浙江十校模拟卷)某条约的序言写道:“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
4、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这里“采取必要步骤”是指( )A发表“铁幕”演说B提出杜鲁门主义C提出马歇尔计划D成立华约组织3解析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中可知是华约的建立。答案 D考点 2 (加试)“德国分裂”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b)4当 1949 年中国共产党在内战取得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解放台湾,并考虑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1950 年中国出兵朝鲜后,改变了美国对外政策制定者的观念,它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在亚洲扩张的更大图谋的组成部分。这一变化说明( )A意识形态的对立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对抗B美国对华政策的摇摆性与不确定性C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对抗受双
5、方政策影响D中国出兵朝鲜是为了扩大国际影响解析 根据材料中“当 1949 年中国共产党在内战取得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解放台湾,并考虑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说明意识形态的不同并非导致中美关系的对抗,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不能说明其摇摆性,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同阶段的中美关系可知,二者的关系受双方的政策的影响,故 C 项正确;中国出兵朝鲜导致中美关系的彻底破裂,并非扩大国际影响,故 D 项错误。答案 C5 “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去使另一个国家相信,它在推行它的计划的时候不会走得太远;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
6、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材料中“事件”( )A造成德国分裂 B标志两极格局形成C引发朝鲜战争 D反映两大阵营对峙解析 德国分裂是在 1949 年,材料中的事件是指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故 A 项错误;标志两极格局形成是指 1955 年华约的成立,材料中的事件是指古巴导弹危机,故 B 项错误;朝鲜战争时间是 1950 年到 1953 年,材料中的事件是指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故 C 项错误;“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表明这个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反映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故 D 项正确。答案 D
7、考点 3 (加试)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c)6(2018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题)1955 年 3 月,丘吉尔说:“通4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这说明丘吉尔认为( )A英国在冷战中难以生存B美苏已经达成战略平衡C第三世界冲击两极格局D核武器威胁的积极影响解析 “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在讽刺核武器的竞争,故 A 项错误;“1955 年”属于美苏争霸的初期,战略优势在美国,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50 年代, “第三世界”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有限,故 C 项错误;“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表明由
8、美苏双方均拥有可以毁灭世界的核武器,所以双方在冲突中均保持克制,使国际局势趋于和平,故 D项正确。答案 D易错点 1 误记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确立易错提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典例 1】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解析 华约的成立是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答案 C易错点 2 理
9、解不清“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易错提醒 二者本质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典例 2】 1947 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强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这5表明“马歇尔计划”( )A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旨在遏制经互会在东欧地区的扩张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
10、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可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的联合,故 A 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推行的目的是控制欧洲,而后抗衡苏联,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主旨强调的是美国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故 C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夸大其词,故 D 项错误。答案 A易错点 3 对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认识不清易错提醒 【典例 3】 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政治讽刺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制止了局部战争爆发B核竞赛不断激化美苏两国矛盾C经济全球化冲破两极格局僵局D
11、“冷战”造成核恐怖下的平衡6解析 两极格局下全面冷战,局部热战,故 A 项错误;美苏冷战加速核竞争,但彼此互相制衡,不敢轻易发动核战争,体现了现代战争的制衡机制,故 B 项错误;材料是核竞赛下的国际格局,而非经济全球化,故 C 项错误;核竞争使美苏形成制衡机制,故 D 项正确。答案 D命题分析1从本讲知识学考命题看,主要是对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标志及过程的考查。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说,要求学生准确识记主干知识。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能力。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表现为概念型、史料型等。【典例】 (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1946 年 3 月,苏
12、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严厉谴责当时某西方国家领导人,认为这位领导人的行为非常像希特勒。 “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 。斯大林这次谈话针对的是( )A戴高乐组织“自由法国运动”B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C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咨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解析 1940 年,戴高乐在英国伦敦发表了著名的抵抗纳粹宣言告法国人民书 ,标志着法国抵抗纳粹组织“自由法国”运动的诞生,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1946 年 3月,斯大林严厉谴责当时某西方国家领导人,认为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得知是 1946 年美苏开始对峙,1946 年 3 月 5 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
13、主义的演说,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故 B 项正确;1947 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 “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故 C 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故 D 项错误。答案 B题组训练1(2016 年 4 月浙江学考)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7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 )A建立北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 D推行凯恩斯主义解析 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就是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进而控制西欧,故符合题意的是B 项。答案 B2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 70 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解析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是美苏冷战的表现,故 A 项错误;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二战后初期美苏战时盟友关系逐渐被美苏冷战所取代,美苏在文化上通过精心拍摄的电影进行较量,体现了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故 C 项正确;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