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地形与地质【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板块构造理论1.板块构造理论(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2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
2、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1)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陆块:常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断层。洋块:常形成海洋,如大西洋、红海;海岭(又称海底山脉,在大洋中间又称大洋中脊或洋脊)。(2)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陆块与陆块相撞:常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陆块与洋块相撞:常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海岸山脉和岛弧链(如北美洲海岸山脉、东亚岛弧)。二、内力作用1
3、地壳运动按性质和方向分类类型 运动方向 对地表影响 举 例水平挤压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或断裂)水平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地表抬升或下沉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台湾海峡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1)基本形态褶皱背斜 向斜 断层岩层一般形态 向上拱起(核老翼新) 向下弯曲(核新翼老)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倒置地形图示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例如,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3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
4、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2)原因分析地貌类型 原因分析背斜山、向斜谷岩层受水平挤压、岩层隆起形成背斜山,弯曲凹陷形成向斜谷断块山、裂谷岩层受过强挤压或拉张,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断块山,下降形成裂谷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火山岩浆沿火山通道向上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3)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答题模板要点:板块交界处、挤压、张裂、隆起、凹陷、背斜山、向斜谷、火山、断块山、裂谷等。模板: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岩层弯曲隆起(凹陷)形成背斜山(向斜谷或褶皱山)。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受张裂作用,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位移,形成裂谷或海洋;上升的岩块形成断块山,下降的岩块形
5、成断层谷或谷地。地下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三、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区域 特点 主导外力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风力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 流水作用高山地区 气温低、冰川发育 冰川作用沿海地区 海水运动 海浪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示意图河流上游地形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4河流中下游 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风力作用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示意图风
6、的源地附近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离风源较远地区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3.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答题模板要点: 风力、流水、海浪、冰川、侵蚀、堆积。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 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侵蚀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
7、冲积扇(洪积扇)流水沉积地貌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沉积地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4.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5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
8、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四、地形、地貌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思路(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属于五种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中的哪一类或几类。如“以地形为主”
9、。地势特征:高低、起伏状况。如“哪高哪低”“起伏大小”等。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在区域中有多种地形时,要分别说明。如“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等。特色和典型的地貌形态:如多喀斯特地貌;多风力地貌;冰川地貌广布;山高谷深,纵列分布等。(2)地形、地貌的成因分析。地形和地貌成因一定要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切不可遗漏。如分析渭河平原的成因,一方面是内力作用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另一方面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平原,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考例析】(2018课标 I 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 T0、T 1、T 2、T 3,平坦面上均
10、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据此完成 13 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 0 B T 1 C T 2 D T 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6A T 3形成时期 B T 2形成时期 C T 1形成时期 D T 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1A 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可判断只有 T0 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 A。2A 据材料可
11、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 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 T3 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 A。3D 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 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 T2 和 T1 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 D。【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 ,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
12、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8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第四次模拟)下图为土坡再分配速率等值线图和某地沟谷景观图。读图回答 12 题。1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发育的是( )A B C D 2下图中沿 MN 线所作的地形剖面,最有可能是下图中四条曲线中的( )7A B C D 1B 据图分析可知,冲沟为流水侵蚀形成的,且图中负值表示侵蚀,正值表示沉积,、为正值,排除选项 C、D。、中,地等值线密集且弯曲大,该地冲沟最发育,A 错误,B 正确。故选 B。2B 据图可知
13、,图中土坡再分配速率等值线数值变化特点是:从 M 到 N,数值由负到正再到负最后是正且正值加大,负值说明地势高,被侵蚀,正值说明地势低,受沉积,地势变化是先降后升再降,对比图示曲线可知 B 曲线最吻合。故选 B。(2018衡水金卷 信息卷(四) )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下图为玛珥湖的示意图,据此完成 35 题。3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变质作用 B 岩浆活动 C 地壳运动 D 流水堆积4
14、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 )A 雨水和地下水 B 地下水和河流水C 冰川融水和河流水 D 冰川融水和雨水5玛珥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 )A 生物残体 B 河流携带的泥沙8C 早期喷发的火山灰 D 风力沉积物3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威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因此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火山喷发即岩浆活动,选 B。4A 根据材料,玛珥湖中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地势低凹可以收集雨水,地下水丰富,因此,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雨水和地下水,选 A。5C 根据图示信息,玛珥湖底的沉
15、积物主要是火口沉积物、爆发角砾岩、火山筒位居中间,因此火山喷发物如火山灰将会是最早的沉积物,据此选 C。(2018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5 月冲刺模拟)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 68 题。 6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 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 B 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C 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 D 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7图中所示河段的流向为A 自东向西 B 自西向东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8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
16、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6D 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的分析可知,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B 错误;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洪水期,故应是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D。7B 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北岸受到泥沙淤积,南岸受到流水侵蚀,读材料已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故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故选 B。98C 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
17、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水流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故答案选 C。(2018福建省南平市下学期第二次(5 月)综合质量检查)抛物线沙丘分布于半荒漠边缘地区或海岸带,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抛物线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 911 题。9图示甲、乙、丙、丁四区域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0该地常年盛行(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风 D 西风11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型沙丘( )A 两翼均有植被 B 分布区的风向固定C 迎风坡都较陡 D 不
18、会存在同一地区9A 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抛物线沙丘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图示甲、乙、丙、丁四区域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甲,对沙丘阻挡能力最强,沙丘移动距离近,A 对。乙、丙、丁处对沙丘移动阻挡较弱,沙丘移动的最远,B、C、D 错。10B 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根据抛物线形态,结合指向标,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B 对。A、C、D 错。11B 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两翼有植被。新月形沙丘两翼指向下风向,两翼无植被,A 错。抛物线沙丘与新月型沙丘都能指示风向,分布区的风向固定,B 对。迎风坡都较缓,C 对
19、。可能会存在同一地区,D 错。点睛: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方向,两翼有植被。抛物线沙丘主要是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10物灌丛阻挡而形成的,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新月形沙丘两翼指向下风向,两翼无植被。(2018河南省商丘市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图中甲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乙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露出的河漫滩,丙为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读图回答 1213 题。12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 )A 河流流量减少 B 地壳抬升 C 地壳下降 D 植被破坏13在图中,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
20、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 。 “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的( )A 上游河源处 B 山口冲积扇处 C 中游的河流弯曲处 D 河流入海口处12B 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上升或气候剧变,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于阶梯状的地形,被称为阶地。河流流量减少和植被破坏对阶地的形成影响不大;河流下切是外力作用,而地壳下降属于内力作用。据此选 B。13C 河谷的不对称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造成的。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与地转偏向力和河道的弯曲有关。若河道平直,考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岸侵蚀,右岸陡,南半球左岸侵蚀,左岸陡。若河道弯曲,考虑凹凸岸,凹岸侵蚀,凸岸
21、堆积。河岸的不对称与河道上中下游位置无关,据此选 C。(2018陕西省榆林市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河口海岸线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而发生化,下图示意近百年来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据此完成下列 1416 题14辽河河口海岸线( )A 19091945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B 19451979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11C 19792003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 D 19092003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15辽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A 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 B 辽河上游堆积作用较强C 辽河河口潮汐侵蚀较强 D 辽河河口潮沙堆积较强16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将( )A 导致海水倒灌 B 不利于港口建设C 导致生物
22、多样性减少 D 使黄海面积缩小14C 结合图示,辽河河口海岸线 1909-1945 年大体向海洋方向推进,但并不是全部;1979-2003 年向海洋方向推进,选 C。15A 由图可知,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泥沙源于地表侵蚀作用的增强,反映辽河上游侵蚀作用较强,选 A。16B 由图可知,辽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表现为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反映辽河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不利于港口建设。(2018新课标高三模拟押题卷(三) )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河推进到水体中形成的一种粗碎屑三角洲,其上发育有分汉河道、河岸、席状滩等更小单元。下图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23、境内岱海(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式断层构造内陆湖)一辫状三角洲沉积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 1719 题。17岱海现阶段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有(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A B C D 18在图中处,每一次洪水宣泄( )A 沉积物颗粒为砾石 B 沉积物颗粒为砂质沉积物C 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先沉积 D 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后沉积1219若该辫状三角洲近年来明显缩小,则造成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有( )A 岱海附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 B 岱海流域农业实施节水措施C 岱海周边植被破坏日趋严重 D 岱海水严养殖业迅速发展17D 由图可知,该地貌为堆积地貌,处于内陆地区,风力堆积作用强烈,图中的河流携带泥沙在该
24、处沉积,故该地貌为风力、流水堆积作用而成,据此选 D。18D 流水沉积作用的机械沉积分异比较明显,先沉积大的颗粒,后沉积小颗粒,在图中处,每一次洪水宣泄都会有大小沉积物分层沉积,其中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后沉积,据此选 D。19B 若该辫状三角洲近年来明显缩小, 说明河流携带的泥沙减少,岱海附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周边植被破坏日趋严重、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都会导致泥沙的增多,岱海流域农业实施节水措施会使得表土冲刷减弱,水土流失减弱,河流携带泥沙减少,选 B(2018湖北省武汉市四月调研)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
25、峡谷横剖面。据此完成 2021 题。 20关于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 )A V 形峡谷、U 形宽谷、盘状宽谷 B U 形宽谷、V 形峡谷、盘状宽谷C 盘状宽谷、V 形峡谷、U 形宽谷 D 盘状宽谷、U 形宽谷、V 形峡谷21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A 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 B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 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 D 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20D 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 ,即内力抬升后遭受流水下切侵蚀,是自上而下逐渐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13最下方的 V 形峡谷是最后
26、形成的,选 D。21D 读图可知,石柱所在岩层形成早于孤峰所在岩层,但石柱与孤峰哪个先形成不能判断,A 错。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 ,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B 错。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太行峡谷并不在火山地震带上,C 错。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故 D 正确。(2016全国乙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2224 题。22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
27、进退2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24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22.C 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
28、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23.B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24.D 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14(2017课标卷 II)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29、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 2527 题。25.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6.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A. B. C. D.27.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25.C 看地形图,贺兰山山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短小流急
30、,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在沟口泥沙堆积形成 密集的冲积扇。26B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河流流程较长,而且流域内地势起伏小,这样,水流速度和缓。流水在上游侵蚀、搬运、在甲地的堆积作用不够旺盛。27B 有材料信息可知,这里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这就说明冲积扇坡度较大,流水较急,不利于小颗粒物质堆积,造成土层浅薄,不利于耕地分布。(2015全国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 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 2829 题。1528197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31、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9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28.D 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 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 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 1979 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 年至 2004 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
32、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故选 D。29.B 读图可知,1992 年至 1997 年间,水深 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总体上趋于缩小,说明该海域海底的淤积在持续减弱。由于该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近岸,所以首先要考虑这是黄河输沙量变小所致。而黄河输沙量变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黄河水量变小导致其搬运能力降低;二是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入河泥沙减少。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故 A 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故 B 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故 C 错;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
33、使黄河水量增加,故 D 错。(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 3031 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1630图 1 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31该地区 5 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30.C 图中古海岸线是由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迁移的,且离现在的海岸线最近,海拔最低,因而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3
34、1.A 该地区 5 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经历了图中显示的共四个位置,海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古海岸线有贝壳堤,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说明当时海岸线较稳定,所以 5 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2018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 X 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 Y 区组成。X 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 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 3233 题。32导致该区域分异为 X 区和 Y 区的主要原因是( )A 流水侵蚀 B 岩层褶皱C 风沙侵蚀 D 岩层断裂33X 区和 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 喷发物质差异 B 冷凝环境差异17C 外力侵蚀差
35、异 D 地壳运动差异32D 图中显示 X 区和 Y 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故 D 正确、A、C 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故 B 错误。33C 图中 X 区和 Y 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接近相同,说明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 X 区和 Y 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厚度应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 Y 区海拔高于 X 区,再加上 Y 区地表起伏大于 X 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 C 正确。X 区和 Y 区均为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两区喷发物质、冷凝环境
36、差异、地壳运动差异应相似或相同。故 A、B、D 错误。(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 Q、P、C、D、S 2、S 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下图,回答 3435 题。34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A B C D 35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 志留系 B 石炭系 C 二叠系 D 第四系34A 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 C、D 项。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 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 A 项正确
37、,B、C、D 项错误。1835A 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 D 地层。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发现 D地层、S 2地层、S 1地层,即泥盆纪、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故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点睛】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 3637 题。36依据如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年降水量的差异 B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 植被覆盖率不同 D 地表岩石种类不同37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
38、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性抬升C 间歇性沉降 D 持续性沉降36D 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BC 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选 D。37A 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的两个古河床沉积物显示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显示其形成不是连续性的,排除 BD。结合图示,该地貌是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形成的。(2016海南地理,)地表或接近地表的
39、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3839 题。38.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19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39.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38.D 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其他因素都不需要考虑了。39.C 从材料提取信
40、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 C。(2017六安模拟)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过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海侵过程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碎屑岩表现为更粗的颗粒,海退过程反之,据此回答4041 题。40上示意图所属的过程以及虚线方框中沉积颗粒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海侵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B海退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C海侵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D海退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41引起上图海平面变化
41、的原因可能是( )地壳上升 地壳下降 冰期 间冰期A B C D40.A 海侵过程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碎屑岩表现为更粗的颗粒,即颗粒物由下而上越来越小,与甲相符,A 对、C 错。海退过程反之,是碎屑岩、碳酸盐岩位置相反,仍是颗粒大的在下,小的在上,B 错。41.C 图示显示的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变深,可以是地壳运动下降形成,错,对。也可能是间冰期气候变暖,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错,对。故选择 C 项。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
42、,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 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冻20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完成 4243 题。42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A地表比较平坦 B岩石颗粒均匀C有充足的水分 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43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A青藏高原地区 B巴西高原C南极洲 D亚马孙平原42.B 从材料中可知“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可以判断该地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43.A 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只
43、有青藏高原满足石环地貌出现的条件;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气温太高;南极洲气温太低。二、综合题44 (2018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库赛湖的年纹层是由不同季节形成的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交替形成。粗颗粒物质组成磨圆中等、分选性差,具有明显的风力搬运特征;细颗粒层矿物颗粒较细,除细沙、黏土外,还含有大量的枝角类辟片和生物壳体,具有明显的流水搬运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21(1)库赛湖属于构造湖,形成初期水深坡陡,但现在东南部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据图推测原因。(2)判断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沉积
44、的季节并分析形成过程。(3)年纹层 M 较常年偏厚,请分析原因。【答案】 (1)东南部有河流注入,携带大量泥沙,泥沙沉积,使得坡缓水浅 (2)粗颗粒层沉积于春季(2 分) 。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用使大量的物质在冰面堆积,等到春季湖冰融化,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层(3)M 层为细颗粒层,为夏季流水沉积。该湖的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M 层对应年份夏季气温偏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湖泊沉积物多,细颗粒层较厚【解析】 (1)据图可知,湖泊东南部坡缓水浅,这是因为东南部有河流注入,携带大量泥沙,泥沙沉积所致。(2)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用使大量
45、的物质在冰面堆积,等到春季湖冰融化,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层,因此,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沉积的季节为春季。(3)年纹层 M 为细颗粒层,细颗粒层厚,说明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多,应该是流量偏大。结合材料可知,该湖的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融水的量与气温关系密切。M 层厚,说明 M 对应年份夏季气温特别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湖泊沉积物多,细颗粒层较厚。45 (2018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四)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18 年 1 月 14 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 3”号科考船抵达莫克兰海沟目标海域(下图中甲位置),在未来 3 周的考察期间,中国和巴基斯坦科研
46、人员将用多种现代地球物理研究方法“透视”莫克兰海沟下的地球结构。(1)描述莫克兰海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说明莫克兰海沟地震多发的原因。(3)推测科技人员可以利用哪些现代地球物理研究方法“透视”莫克兰海沟下的地球结构。(4)中国和巴基斯坦海域合作给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机遇。【答案】(1)位于北印度洋,巴基斯坦外海;处于亚欧大陆和非洲结合部。(2)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22(3)深海钻探;地震波速测量;重力异常、磁异常法。(4)挑升巴基新坦国际形象;提高巴基斯坦科技实力;完善巴基斯坦交通基础设施、商业、旅游业等多方面建设。【解析】 (1)莫克兰海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主要从海陆位置和
47、相对位置两方面回答,读图可知,莫克兰海沟位于北印度洋,巴基斯坦外海,处于亚欧大陆和非洲结合部。(2)地震多发的原因主要与其所在地的地质构造有关,莫克兰海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地震。(3)探测地球结构的方法,主要利用地震波、重力、磁场等原理进行分析,具体方法主要包括深海钻探、地震波速测量等。(4)中国和巴基斯坦海域合作给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机会,中国和巴基斯坦海域合作,有利于提升巴基斯坦国际形象、提高巴基斯坦科技实力,完善巴基斯坦交通基础设施、商业、旅游业等多方面建设。46 (2018天津市河西区总复习质量调查(三)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曲流是指河流在平缓地区形成的连续穹曲河道。流经太行山北段的拒马河,古时“水势巨大,如万马奔麟”,因此得名。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拒马河的曲流在雄峻峡谷中蜿蜒流淌,地质专家将这种独特的录观令名为曲峡地。2005 年,十渡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为世界地质公园,下图所示为拒马河的地理位置、遥惑图像和河湾形态。(1)说明拒马河的十渡河段形成曲峡地貌的地质过程。(2)拒马河的十渡河段,每个河湾的凸岸都有古村落聚集,分析其主要成因。(3)改革开放以来,十波镇的很多古村落经历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