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拓展延伸:输血的发展历程素材(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1142103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拓展延伸:输血的发展历程素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拓展延伸:输血的发展历程素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拓展延伸:输血的发展历程素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拓展延伸:输血的发展历程素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拓展延伸:输血的发展历程素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拓展延伸:输血的发展历程输血是近代医学中堪与抗生素媲美的巨大成就。回顾医学史,输血从经验到科学,从野蛮到文明,其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历程,给人启迪良多。几乎所有传统医学都知道血的宝贵,这种认识源于本能和经验。古埃及人提倡用血液沐浴,认为血液能促使人返老还童及恢复健康。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认为人体内存在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及痰液四种基本体液,人的健康赖于此四种体液的比例及配合正常。某种体液过多过少或所处部位不当则发生疾病。这种体液病理学说影响了整个的西方传统医学,是“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鹿血是上好的补药,从汉朝起皇家就设有鹿苑,以供皇帝不时之需(喝人血的历史似乎也很

2、悠久)。有关人体输血的最早记载是 15 世纪初,罗马教皇英诺圣特病危,群医束手,有位叫卡鲁达斯的医生提出只有为教皇直接输入童男的热血才能挽救其生命。他残忍地割开了 3 位 10 余岁男孩的血管,让鲜红的血液流入铜质的器皿内,将许多名贵的药草溶于血液中,用手工制造的粗大针头将血液注入教皇的血管中,教皇立即感到胸闷窒息而慢慢地死去。从现代观点看,这样的输血无异于谋杀,但毕竟是开了人类输血之先河。进入 17 世纪,实验科学兴起,人体生理学解剖学相继有许多重大发现。在 17 世纪前人们认为血液是从肝脏源源不断产生,流布全身后消失。1628 年英国哈维(Harvey)发表了血液循环论,提出血液由心脏流出

3、,经动脉流布全身,再由静脉回到心脏。哈维的发现改变了陈旧的医学观念,根据他的循环理论,血流可以携带液态药物送往人体各部治疗人体内部疾病。英国牛津大学年轻的生理学家和医生劳尔(Lower)进一步认为血液可以用来注入人体控制疾病,他于 1665 年 2 月与助手一起演示了动物间的输血。劳尔用一根银管连接两只狗的颈动脉与颈静脉,让血液流通,接受输血的狗成活了。试验的成功坚定了他将动物血输给人的信念。当时人们对羊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认为羊温顺、圣洁,而当时输血的适应症是治疗精神错乱、癫狂及久治不愈的患者,故而认为羊血是最合适的血源。1667 年 11月 23 日,劳尔受英国皇家协会邀请为一名 22 岁的

4、自觉“不平衡”、“脑子有热”而志愿通过输血以改变其行为的男子输人了少量的羊血,输血后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6 天后病人在英国皇家协会报告了他的自我感觉,这一事件震动了当时的社会。在医学史上,劳尔被公认为是最早试行输血的先行者之一。2英国生物学家哈维在法国,几与劳尔同时,医生丹尼斯(Denis)经过狗的输血实验后,于 1667 年 6 月 15日为一名因长期发烧而昏睡曾经 20 次放血治疗仍不见好转的 15 岁男孩输人了羊血,病人身体有所恢复,获得了一定成功。虽然人体输入少量的羊血可侥幸存活。而大多数病人却因输血而导致死亡。由于输血如此危险,所以输血仅限用于那些被认为是绝症的病人,而且病人要立下输

5、血自愿书,一旦死去与医生无关。后因一位已奄奄一息濒于死亡的瑞典贵族要求丹尼斯为其输血,当时虽有人反对,但丹尼斯仍坚持给病人输入了羊血,病人出现黑色尿而死亡。反对者为此告上巴黎宗教法庭,法庭虽宣布丹尼斯无罪,但巴黎医师会权威会员不与认同,并一致反对这类输血。此后因被输血的病人接二连三地死亡,法国议会、英国皇家学会相继禁止在人体作输血试验,随后罗马也禁止输血。输血从此中断了约一个3半世纪之久。狗输血实验直到 19 世纪初叶,英国生理学家及产科医生布伦道(Blundell)才开始进行人与人之间的输血尝试。他发现因出血濒死的狗若及时输人另一只狗的血液即可获救,由此产生了将人的血液输给严重大出血的产妇以

6、挽救其生命的设想。1818 年他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输血的论文,再次肯定了异种输血的危险。他在进行了若干次狗间输血的试验之后,1824 年先后给 8 位在分娩时大出血的产妇输入她们丈夫的血,其中有 5 人救治成功,首次推出了具有临床意义的人类同种输血,成为第一位人类同种输血的成功者。随后他又设计出一套输血用具(椅子、漏斗、注射器和管子等),开创了直接输血法。继布伦道之后,法国生理学家马根迪(Magendie)、路易斯(Louis)、布朗(Brown)、德国医生比晓夫(Bischoff)、马丁(Martin)等人相继通过自己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支持布伦道的发现和所提出的观点-摒弃异种输血,并和欧洲

7、其他国家一道,为解决输血中血液凝固问题着手进行抗凝或去纤维蛋白尝试。帕纳(Panum)主张将血清搅拌去纤维蛋白后输入人体,但实际上输入的是血清。为改进输血,使受血者能输入全血,英国产科医生希克斯(Hicks)首次使用磷酸钠抗凝剂,随后瑞士生理学教授亚瑟斯(Arthus)改用草酸盐作抗凝剂,最终选择了无毒的柠檬酸盐。输血中的溶血反应无疑是安全输血中最大的难题,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理反应。德国病理学家潘弗克(Ponfick)和兰多伊斯(Landois)为此曾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作出了重要贡献。4潘弗克于 1874 年在描述异种输血后发生的溶血反应时,首先提出“血色尿”(bloodurine)不是血尿

8、(hematuria)而是血红蛋白尿(hemogiobinuria),最先提出血红蛋白(hemoglobin)一词,他还认为患者尿中的血红蛋白来源于供血者的血球破坏。兰多伊斯对以往丹尼斯、劳尔等人的大量输血病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研究于 1875 年发表了输血研究论文,认为输血失败和死亡病例是“血液不合”或“血液相异”导致的溶血反应。从此,人们的思考和探索逐步集中到输血中的症结所在-溶血反应这一问题上来,有关研究向纵深展开,安全输血的曙光已经初露,突破即将到来。在血型未被发现之前,输血虽已由异种转移到人与人之间的同种输血上来,但依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毫无安全可言,能够存活实属侥幸。19

9、00 年,维也纳大学病理解剖研究所助教兰斯坦纳(Landsteier)首先发现了人类红细胞血型。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血液的安全、有效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输血从此才被普遍接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兰斯坦纳获得了 1930 年诺贝尔医学奖,被誉为“血型之父”。关于异种间输血的溶血现象及初步机理,在 1874 年和 1875 年已分别由潘弗克、兰多伊斯阐明。而人与人间同种输血的溶血问题,直到 19 世纪末,塞弗克(Shaffock)发现是由于一种溶解素(isolysins)或称同种溶素所致。在以上许多学者们围绕“溶血”问题的众多发现及随后艾立希(Ehrlich)等体液免疫理论及血清学种属特异

10、性发现的基础上,1900 年兰斯坦纳在研究 22 份人的血清与红细胞时,发现有些人的血清会与某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这一同种凝集现象的发现成为人类血型分类的基础。1927 年兰斯坦纳根据红细胞膜上所含抗原(凝集素原)的不同,将人类血液分成 A,B,O,AB 型。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血型一定要符合,否则就会发生溶血反应。ABO 血型系统的发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保证,而且在遗传学、人类学、法医学、免疫学上也具有重大意义。5ABO 血型1939 年莱汶(Levine)等发现 1 例 O 型血妇女输入其丈夫的 O 型血后,她的血清可凝集其丈夫的红细胞。后来这名妇女生了个死胎,解剖发现有严重的

11、溶血现象。他们推测该胎儿通过遗传从其父获得了一种其母缺乏、而能形成一抗原的物质,使其母在妊娠时产生与此抗原相对应的抗体,此抗体再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1940 年兰斯坦纳和汉纳(Winer)将恒河猴(Rhesusmonkey)的红细胞注人家兔体内,使其产生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进一步发现该孕妇的血不与兔抗恒河猴血清凝集,而其丈夫的血则发生凝集。这说明其丈夫的红细胞膜上具有恒河猴红细胞膜上同样的抗原,故称为 Rh 阳性血型,不凝集者则为 Rh 阴性血型。Rh 血型系统的发现更进一步提高了人类输血的安全性。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人类有 26 个血型系统,400 多种血型。血型的发现使

12、得输血成为一种安全的技术而迅猛的在产科、伤科、手术、血液病、危重病等领域发展起来,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当输血日益被人们接受而普遍应用于临床后,血源不足成为一个突出矛盾,同时由输血而引起的疾病传播、溶血反应等并发症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利用病人自己的血进行输血治疗-即自体输血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早在 1818 年,布伦道就曾为 1 例产后大出血的妇女回输了收集的自身血液而获得了成功。1874 年海莫(Highmore)将此输血方法广泛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并首次提出了术中自体血回输这一新的输血方式,并为人们普遍接受,而且随着血液收集装置的不断改进而日益受6到青睐,尤其是 80 年代 AIDS 的广泛流

13、行,其中有 2%系输血所致,使得自体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发展为术前预存自体血输血、术中自体血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 3种方式,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输血水平的标志之一。欧美国家已有 50%以上的输血为自身输血;在澳大利亚择期手术的患者约 60%输自体血;在日本甚至 80%的患者术前备自体血。自体输血的优点有:没有传播疾病(AIDS、梅毒、疟疾、肝炎等)的危险,不会产生对血液成分的免疫反应;无溶血、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可解决特殊血型(如 Rh 阴性)病人的供血问题;不需检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废血利用”,节约血源;对不接受异体输血的宗教信仰者也能接受输血治疗。尽管有这么多优点,这种最科学最安全的输血方式目前在中国大多数医院尚未开展。输血的历程,由愚昧到科学,由残忍到文明,许多先驱者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但随着输血技术的日臻完善,为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扩大手术治疗的范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