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1145153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空坐标,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伟大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挫折和失误。 2.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开始起步,并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地将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与此同时,进行了由点到面的开放。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把改革开放伟业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线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习目标,内容索

2、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社会条件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 与发展。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1)制定:1953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 (2)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 同时并举。,恢复,社会主义改造,3.“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 (2)工业化成就 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建立起 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鞍山钢铁公司三

3、大工厂、 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重工业,飞机,社会主义改造,长春,4.三大改造 (1)措施 对农业:农民参加 ,走集体化道路;对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_的高潮。 (2)结果: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制度,(3)评价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

4、题。,易混易错,图解识记,(1),(2),思维点拨,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过渡时期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亟待发展。 (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苏联经验:苏联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

5、举世瞩目的成就。 (4)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1.初步探索 (1)论十大关系: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开辟具有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召开 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中国特色,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 。,内容,工业国,工业国,初步成果,2.探索失误 (1)表现:1958年“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危害: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_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3.国民经济的调整

6、 (1)开始: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 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到 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大跃进,“左”,倾,农村,调整,1965,4.十年建设成就 (1)工业 先后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2)交通: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 (3)能源: 已经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石油,易混易错,图解识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 (1)

7、“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2)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19561976年成功的探索、失误及启示,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经济混乱 原因:“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2.局部整顿 (1)周恩来的调整: 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各种规章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国民经济有了起色。 (2)邓小平整顿:1975年, 主持中央工作,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进行了 。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和发

8、展。,1971,恢复,邓小平,整顿,3.影响 (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拉大了与 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发达国家,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工业化建设 史料一,“一五”计划工业成就图,史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史料解读 从史料一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主要工业成就分布在东北,从图中给出的成果可以看出主要是重工业。 史料二划线

9、句子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问题思考 (1)据史料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大型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提示 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原因: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路交通十分发达。 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 由于当时这些项目主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与苏联距离较近,比较方便。,提示,(2)根据史料一、二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示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增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经验。,提示,2.三大改

10、造 史料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史料解读 史料隐含两层信息:一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二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 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提示,“一五”计划的特点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特点 “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

11、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 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史论总结,(2)原因 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主题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

12、中共八大 史料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史料解读 史料中的划线句子表明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你怎样认识?,提示 主张: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 认识: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示,2.“大跃进”和人民

13、公社化运动 史料一 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城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 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史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 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史料解读 说明当时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 说明集体化被明显夸大了。,问题思考 史料一说明“大跃进”有哪些危害?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什么特点?实质如何?,提示 危害: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特点:“一大二公”。 实质:违背了生产力

14、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提示,3.探索中的调整 史料 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 史料解读 中“放慢”和“重点真正放到农业”反映了调整重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中“先满足”和“主要是日用工业生产品”反映了调整农业和轻工业的关系。,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此次调整的内容有哪些?实质是什么?,提示 内容

15、: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 实质: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提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史论总结,深化提升,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 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

16、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解析 题干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国防军工企业”所占比重大,说明以重工业为主。,1.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明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答案,1,2,3,4,5,解析,解析 题目的关键词是“本质”。从四枚邮票的内容可知,这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其本质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2.右面是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四枚邮票。其反映的本质是 A.劳动人民主人公的责任意识 B.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答案,解析,1,2,3,4,5,解析 粮食计划收购政策,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是配合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有利于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3.(2017北京海淀期末)1953年12月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以上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提高城乡生活水平 C.多

18、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D.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答案,解析,1,2,3,4,5,解析 根据所学,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变化图,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4.如图为新中国某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答案,解析,1,2,3,4,5,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960年提出的八字方针,结合所学可知,八字方针的内容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因此周恩来总理又加上的两个字是“充实”,故D正确。,5.(2018北京朝阳高一检测)1960年第四季度,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搞几年慢腾腾,不要务虚名而遭实祸”,于是出台了“调整、巩固、提高”六字方针。随后,周恩来总理又加上两个字为 A.恢复 B.改造 C.跃进 D.充实,答案,解析,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ISO 1158-1998 Plastics - Vinyl chloride 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 Determination of chlorine content《塑料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氯含量的测定》.pdf BS EN ISO 1158-1998 Plastics - Vinyl chloride 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 Determination of chlorine content《塑料 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 氯含量的测定》.pdf
  • BS EN ISO 1167-1-2006 Thermoplastics pipes fittings and assemblies for the conveyance of fluid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 - General method《流体传输用热塑管 配件和.pdf BS EN ISO 1167-1-2006 Thermoplastics pipes fittings and assemblies for the conveyance of fluid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 - General method《流体传输用热塑管 配件和.pdf
  • BS EN ISO 1167-2-2006 Thermoplastics pipes fittings and assemblies for the conveyance of fluid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 - Preparation of pipe test pi.pdf BS EN ISO 1167-2-2006 Thermoplastics pipes fittings and assemblies for the conveyance of fluid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 - Preparation of pipe test pi.pdf
  • BS EN ISO 1167-4-2008 Thermoplastics pipes fittings and assemblies for the conveyance of fluid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 - Preparation of assemblies《液.pdf BS EN ISO 1167-4-2008 Thermoplastics pipes fittings and assemblies for the conveyance of fluid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 - Preparation of assemblies《液.pdf
  • BS EN ISO 1179-1-2013 Connections for general use and fluid power Ports and stud ends with ISO 228-1 threads with elastomeric or metal-to-metal sealing Threaded ports《通用和液压传动用连接件 带.pdf BS EN ISO 1179-1-2013 Connections for general use and fluid power Ports and stud ends with ISO 228-1 threads with elastomeric or metal-to-metal sealing Threaded ports《通用和液压传动用连接件 带.pdf
  • BS EN ISO 1179-2-2013 Connections for general use and fluid power Ports and stud ends with ISO 228-1 threads with elastomeric or metal-to-metal sealing Heavy-duty (S series) and lie.pdf BS EN ISO 1179-2-2013 Connections for general use and fluid power Ports and stud ends with ISO 228-1 threads with elastomeric or metal-to-metal sealing Heavy-duty (S series) and lie.pdf
  • BS EN ISO 1181-2004 Fibre ropes - Manila and sisal - 3- 4- and 8-strand ropes《纤维绳索 马尼拉麻和剑麻 3、4和8股绞绳》.pdf BS EN ISO 1181-2004 Fibre ropes - Manila and sisal - 3- 4- and 8-strand ropes《纤维绳索 马尼拉麻和剑麻 3、4和8股绞绳》.pdf
  • BS EN ISO 1182-2010 Reaction to fire tests for products - Non-combustibility test《产品着火试验反应 不燃性试验》.pdf BS EN ISO 1182-2010 Reaction to fire tests for products - Non-combustibility test《产品着火试验反应 不燃性试验》.pdf
  • BS EN ISO 1183-1-2012 Plastics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density of non-cellular plastics Immersion method liquid pyknometer method and titration method《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浸渍法、液体比重瓶.pdf BS EN ISO 1183-1-2012 Plastics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density of non-cellular plastics Immersion method liquid pyknometer method and titration method《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浸渍法、液体比重瓶.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