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2直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14612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2直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2直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2直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2直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2直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直 书,史通提出坚持直书,反对曲笔,有直书曲笔篇。把春秋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笔法斥为“爱憎由己”。刘知几热情赞颂了古代一些史学家为真实记载历史而“仗气直书,不避强御”的勇敢精神,同时无情鞭挞了那些为一己私利而歪曲历史、颠倒是非的人。学习本文,要了解作者及史通,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把握文章的观点,理解什么是“直书”。,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刘知几(661721),唐代著名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20岁考中进士,任获嘉县主簿19年。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先后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史职,撰修国史。刘知几长期在史馆供职,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史书,形成了自己的史学观点,

2、再加上与史馆中其他人观点不同,遂发愤著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写成史通。,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史通分为内、外篇,共20卷。其中内篇39篇,主要阐述史书的体裁、体例和编撰方法。外篇13篇,论述史官的建制沿革、史书的源流和古人著述的得失。内篇中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早已亡佚,因此现在见到的史通只有49篇,共八万余字。其中,内篇的六家二体和外篇的史官建置古今正史是全书的纲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史通是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建立了很多史学理论。一是对唐以前的史书体例和编撰方法做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六家”“二体”说,并对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论赞等各种体例,以及序例、题目、断限、编次等各种编

3、撰方法做了专篇论述。二是力主直书实录,反对曲笔诬书。刘知几认为,史书应起到“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的作用,不能“曲笔阿时”“谀言媚主”。这种观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并将之提高到自觉的高度。三是提出“史才三长”的理论。刘知几认为,一个史学家应具备三种才能,即史才、史学和史识。史才,指驾驭史料、撰著史书的能力;史学,指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史识,指良好的史学见解和秉笔直书的品德与精神。其中,史识最为重要。“三长”之说对后世史学有很大的影响。,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2.识通假 励其匪躬之节(匪,同“非”,不) 私存嘿记之文(嘿,同“默”),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解多义,新课助

4、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辨用法,新课助读,自主梳理,5.分古今,6.明句式 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介词结构后置句 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被动句,省略句 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被动句,省略句 见屈武侯 被动句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 判断句 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 介词结构后置句,新课助读,自主梳理,7.积名句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点评:作者

5、认为,作为史官,修史应有自己的要求,即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社会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此句明确地点出了史官的责任,正是由于这种责任意识,许多史官才冒死直书,也正是因为此,才体现出史官的价值。这句话同时也暗示了能秉笔直书的不易。,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知实录之难遇耳。 点评:在这一段里,作者列举了历代很多史家的例子。这些例子,全是正面的人物,都是秉笔直书的典型,但其命运各有不同。其中在生前身后都擅名的是董狐。他受到了孔子的赞扬,而且未受到赵盾的刁难。赵盾虽然不同意董狐的记载,但除了为自己

6、辩解,认为是自己太留恋祖国了,才给自己招来了忧愁外,并没有其他举动。但是,其他的史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齐国史官记载“崔杼弑其君”,结果被崔杼杀害。他的两个弟弟先后做史官,也都这样写,也同样被杀。直到他最小的一个弟弟仍坚持记载这件事,才终于没有被杀。司马迁记载汉朝皇帝的事情,并不因为当时是大汉天子的天下就有所隐晦,而是善恶皆书,结果史记被诬为“谤书”。,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韦昭是三国时吴国史官,并不因为孙皓是皇帝,就屈从于其淫威,坚持认为孙皓的父亲孙和不是皇帝,不能作纪,只能作传。崔浩是北魏人,历仕道武帝拓跋跬、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官至司徒。太武帝时奉命监修国史,成国书30

7、卷。因内容详备,且据事直书,遭到一些鲜卑贵族的怨恨,于450年被灭族。这些史官,都秉笔直书,最终却都因书获罪。世事如此,所以要求史臣刚直不屈、秉笔直书,实在是太难了。其间,也有人曾想出变通的办法。三国时吴国张俨著嘿记三卷,秘藏不宣;东晋孙盛著晋阳秋,写了两个不同的版本,以此来逃避灾祸。上述的这些事例,都是用来说明直书之难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刚亦不吐,其斯人欤? 点评:这一段,具体评说六朝史书,作者列举了用直书和曲笔两种不同的笔法编撰史书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直书之难。六朝是我国史学的发达期,不仅史书数量空前,而且

8、史学已经从经学的附庸发展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然而,史书的写法并不因史学的发展而有所改观,曲笔或隐晦事实真相的例子比比皆是。也许因为六朝时政权更迭太过频繁,有些史学家也无所适从,乱世中只能苟全性命了。对“死葛走达”、司马昭派成济杀死魏帝曹髦这些事情,陈寿、王隐、陆机、虞预等人都是三缄其口,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三国志晋史晋纪晋书中都没有记载。到了东晋的习凿齿,才在自己的著作汉晋春秋中如实地记载了这些事情,使后人得见历史真相。,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北魏宋孝王的风俗传、隋朝人王劭的齐志也都是秉笔直书之作。在这一段中,作者一方面用各种事例说明直书之难,另一方面也用丑行最终都会大白于天下的史实来晓谕那

9、些用曲笔写作的史家。,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4.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曾未足喻其高下也。 点评:这一段是总结。著史不易,直书更难。晚周的南史、董狐,六朝的韦昭、崔浩都是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典型,他们的光辉事迹至今为人传诵。而王沈写的魏书,董统写的燕史,都是献媚统治者的伪史,其高下相差甚远。作者从传统道德、人格角度赞扬了正直史家的秉笔直书精神,谴责了“曲笔阿世”“谀言媚主”的卑劣史家,并希望史家都能效法古代良史。,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为提出中心论点,采用了怎样的引出方式? 提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

10、风声”。文章为了引出中心论点,先从人的本性谈起,认为世人为了生存,都选择了明哲保身,“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接着,笔锋一转,提出作为史官,修史却有自己的要求,要“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即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从而亮出了本篇的中心论点,并暗示了能秉笔直书的不易。,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文章第二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观点? 提示: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采用了正面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许多秉笔直书的史官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遭遇,其中有生前身后都擅名的董狐、因记载“崔杼弑其君”而遭杀身之祸的齐

11、国史官、勇述汉非的司马迁、不屈从于淫威坚守信史的韦昭、因据实直书而暴“国恶”被灭族的崔浩。作者从这些人身上得出了“直书”之难,即“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的结论。,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作者在提倡“直书”,赞美“信史”时,对“曲笔”有怎样的看法? 提示:作者提倡“直书”,对不惧权势、不惜身家性命秉笔直书的史官给予了高度的赞美与歌颂。作者对某些因客观环境的险恶或朝代的频繁更迭不能“直书”的史家也给予了理解。在文中,作者举六朝之时,曲笔或隐晦事实真相的例子比比皆是,说明史学家有些也无所适从,还想乱世中苟全性命。但是,作者在理解的前提下,更认为这些史家有责任以笔为枪,对那些昏君

12、逆臣进行口诛笔伐,正视听,讨逆贼,起到“申以劝诫,树之风声”的作用。,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论证严密,优美典雅 史通是一部以史学批评为特色的史学理论著作,涉及史家和史作之多,在中国史学史上可谓空前绝后。作者刘知几在该书中发扬了王充的批判精神,“直书”前代史家之得失,评判史书之伪劣,表现了无畏的求实精神。他主张的“褒扬不讳其短,批评不抑其长”的史学批评精神,在中国史学的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选自史通的直书,以“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为中心论点,采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互文、用典等手法,酣畅淋漓地阐明了史官应有的作用和应该秉持的精神。具体说来,本文具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句段

13、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正反对比与举例论证相结合,不仅使内容充实,而且增加了文章的论证力量。如文章为了说明秉笔直书之不易,列举了因“直书”而遭杀身之祸的齐国史官、韦昭、崔浩,以及不惧权势、直言汉武帝功过是非的司马迁,拨乱反正的习凿齿、宋孝王、王劭等,还列举了为苟全性命于乱世的陈寿、王隐、陆机、虞预等;作者在最后一段中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晚周的南史、董狐,六朝的韦昭、崔浩与写魏书的王沈、写燕史的董统相对照,得出了“贯三光而洞九泉”的差距,从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互文和用典的巧妙结合,使文章优美而典雅。从文体上说,本文是骈文。骈文的两大特点互文和用典,在本文中表现得都很突出。尤其是用典,本文不仅用了大量事典,还用了很多语典。比如第一段的童谣出自后汉书五行志,第二段的“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出自扬雄的解嘲,第三段的“刚亦不吐”出自诗经大雅烝民,第四段的“宁为兰摧玉折”出自世说新语语言。从本篇的大量用典,不难看出刘知几对前代书籍特别是史书的熟悉。可以说,正是由于博览各种史书,再加上独立思考,刘知几才最终写出了史通这部中国史学史上的奠基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