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东学术,文史通义是一部综论文史、品评古今的学术著作,它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所持的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串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烈激情。学习本文,要了解章学诚反对“空言问学”、提倡“切于人事”的学术思想,体会浙东学术的务实精神。,新课助读,自主梳理,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史学家和文学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章学
2、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哲学上提出“道(理)寓于器(事物)”命题,认为“道”是客观事物之规律,“求道”应根据对事物的实际考察。所提出的“六经皆史”之说,主张治经以考证史料和发挥义理相结合,将治经引向治史,反映其挣脱旧经学传统束缚的学术趋向。,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论文注重内容,反对拟古和形式主义倾向,批判了当时桐城派的流弊。其学说至清末始为人重视。所著文史通义共9卷(内篇6卷,外篇3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著作,与唐刘知几的史通并称史学理论名著。曾编纂史籍考,拟尽收古今史部书叙目凡例,总目达三百二十五卷,但书未完成,稿亦散失。所修方志,传世有和州、亳州、永清三志。曾主修湖北
3、通志,现存遗稿数十篇。1922年有章氏遗书刊行。,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2.解多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辨用法,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分古今,5.明句式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被动句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判断句 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判断句,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 点评:汉代的董仲舒将周代以来儒家的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杂以法家、道家思想,建立了“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君权神授,天限皇权。作为董仲
4、舒的学生,司马迁不能不受他的影响。但司马迁主要吸收了董仲舒关于历史演变、儒学兴起等论述,“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成史记,所以章学诚称之为“经世之书”。,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 点评:课文所引孔子的话,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章学诚非常推崇孔子的这句话,在文史通义中多次引用,亦见于原道中言公上答客问上诸篇,可见他对这句话的钟爱。章学诚以“六经”为史,把“六经”看作历史典籍,所以非常赞赏孔
5、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学风。圣明如孔子,可以代天立言,尚且不以空言取胜,“况他人乎?”这一反问简明有力,发人深省。,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朱陆异同,干戈门户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点评:作者认为,肇自朱熹、陆九渊的学术之争,到后世愈演愈烈,实在是治学的桎梏,学术的荆棘。究其根本,还是空言鼎沸、不食人间烟火之故。作者用三个排比句,连贯而下,再次叙述了史学的渊源及其意义。认为“史学之本于春秋”,春秋是千古史学之祖,是章学诚的一个基本观点。浙东之学,其源自朱熹,导自陆九渊,因为大家都有事可做,都本着经世致用的宗旨,因其所遇,扬其所长,所以都各有建树:有的偏于事功
6、,有的重视节义,有的隐逸避世,有的以融经裁史为乐,各有各的表现。当然,在我们今天看来,章学诚列举的这些所谓的浙东学人及其学风,不无美化的意味。他之所以对浙东学术如此夸张扬厉,娓娓道来,还是为了批评那些无所事事,“空言德性,空言问学”的人。,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这些“陋儒”,因为不学无术,既不通历史,也不关心社会现实,所以面目可憎,议论雷同,不得不刻意持门户之见以相攻伐,来显示自己的“见地”,实在是浅陋不堪,荒唐可笑。,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4.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点评:作者在这里用了“黄
7、茅白苇”一词来形容“陋儒”的空泛学说,这是一个在文史通义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多次出现于不同篇章。此词源于苏轼给他的学生张耒(字文潜)的一封信(答张文潜县丞书)中,原本是批评王安石搞学术垄断的。其中说道:“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王安石在变法的同时,还实行文化革命,极力推行他的三经新义(三经:周礼诗书),把它打造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不照此答卷,即无缘及第。,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
8、赏,王安石的三经新义,意在纠正汉唐以来注疏儒家经典的雕虫之术、章句之学,强调整体理解,但也开启了凭空议论之风。章学诚引用这个典故,其寓意颇深。,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浙东学术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提示:作者首先从“天人性命之学”切入话题,以“不可以空言讲也”立论,由此展开全篇议论。接着作者正反论证相结合,侧重指出“空言”的危害与可笑。既而引用孔子的话语,予以证明。作者在接下来的论证中围绕“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这一观点,以史为线索,逐一展开陈述。既列举了“六经皆史”,关乎社会现实;也谈到浙东之学,一定要考之于史,用之于世,所以卓然自立;还批评了肇自朱熹、陆九渊的学术之争的深
9、远危害等。结尾一段,以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辩驳,进一步批判了“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的风气,再次申明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明清之际的浙东学术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浙东学术是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观念形态。黄宗羲明确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认为凡“不切于民用”的皆为“末”,批评“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这显然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思想。浙东学术在客观上起到了破除传统观念的思想解放作用。如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以明白的语言,肯定“良知”“吾心”是判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在当时可说是对儒家传统和经典的
10、权威性的大胆挑战,对于冲破长期被程朱理学控制的局面,活跃学术空气,解放人们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浙东学术的主体道德意识学说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积极作用。浙东学术为我国的教育思想史积累了宝贵的财富。浙东学派的各代表人物不仅是深刻的思想家,而且也是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浙东学术特别是阳明心学促进了明清之际及以后的启蒙思想的发展。,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3.“经世致用”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作者一开篇就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治学态度: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体现在作者反复申述的“切人事”这一观点上,提出研究学问要与具体历史事件相结合,要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在对浙东学术
11、的推崇上。这肯定的背后,也就是作者“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体现在对“六经皆史”的观点的重申上。这个观点的本质是还经学以本来面目,褪去了长期披在经学身上的神秘外衣,体现了作者治学是以“致用”为目的的观点。体现在对朱、陆理学末流的无情批评上。这种批评虽然不免有点偏激,但却是切中时弊的。这自然也体现了作者为学及治学的目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清代中叶,经学考据为一时学术主流。浙东诸儒,如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等,先后而起,论学南北,皆足称一时儒林翘楚。其间,尤以章学诚著文史通义,倡言“六经皆史”,总结浙东学术,建树救正风气之功,影响最为深远。章学诚为学之始,深受其浙东乡先辈邵廷采影响,主
12、张“读书当得大意”,走的是“马、班之史,韩、欧之文,程、朱之理,陆、王之学,萃合以成一子”的为学路径。由于为学路径的不合时尚,他始终不能融入主流学术之中。然而置身风靡朝野的经学考据之中,章学诚并没有向一时风气屈服。相反,随着文史素养的与时俱进,他对考据学风的积弊展开了不妥协的批评,决意以文史通义的结撰去辟除榛莽,开创新路。作者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撰该书,迄于嘉庆六年(1801)逝世,三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死而后已。而救正风气,开辟新路,则始终不渝,首尾一贯。正如章学诚晚年致书友人汪辉祖所述:“拙撰文史通义,中间议论开辟,实有不得已而发挥,为千古史学辟其榛芜。”(文史通义与汪龙庄书),
13、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章学诚一经选定史学为救正风气之道,便义无反顾,矢志以往。他于嘉庆五年撰成浙东学术篇,彰明“史学所以经世”的为学宗旨,完成了以“六经皆史”为核心的史学思想的建设。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贯串于其间的一个中心思想实为复原中国儒学的经世传统,倡导以史学来经世致用。因此,章学诚反对“舍器而求道,舍今而求古,舍人伦日用而求学问精微”的倾向,主张把立足点转移到现实社会中来。他说:“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文史通义浙东学术) 总之,浙东学术具有实事求是、学以经世的为学精神,转移风气、标异立新的学术品格,兼容并蓄、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明清时期的浙东学术,已经远远超出地域学术的范围,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文化价值的学术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