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短评两篇,新闻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的评论文体。它篇幅短小,通常在千字以内,有的甚至只有三五百字;选材广泛,大至国内外重要事件,小至衣食住行问题。新闻短评是由叙事、说理、融情三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三者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叙事为说理打基础,是说理的论据,没有新闻事件的叙述,会使文章“言之无物”;说理使叙事深刻,没有说理,叙事就只是新闻报道的重复,就会“言之无理”;融情使短评升华,没有情感融于其中,会使短评“言之无味”。本课为我们准备了两篇精彩的短评,从中可以体会短评短小精悍而又说理深刻的特点。,1,2,3,4,1.奴隶与盗贼这篇短小的评论讲述了怎样的内容? 提示:从内容上
2、看,这篇短小的评论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何其恭顺一至此甚也”),简要陈述要评论的时事。从清政府频下懿旨、欲治罪儿童、下罪己之诏等事实切入,看似波澜不惊地陈述事实,实则精心选择,处处讥讽。聊举三件事,妙在都以对比的方式来陈述。慈禧自狼狈回銮后时间不长,不辞辛劳频颁懿旨“不下二三十次”,竟然保护将自己追赶出北京城的外国人;“公使夫人偶遭儿童指目”的芝麻小事,政府却要“拿拷治罪”;“一教士之受辱”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朝廷竟要“罪己”。通过这等看似荒唐不可信、实则属实的事实,不动声色地揭露出清政府媚外懦弱的丑态。国民之人权何有!国家之尊严何存!政府之形象何在!三组对比正是慈禧“惕于外人之威
3、,凡所要求,曲意徇之”的生动写照。两个“辄”形象地写出清政府这等“奴才”在“主子”不满意时反应之敏捷。,1,2,3,4,第二部分(从“民间如顺从朝旨乎”至结尾),是作者的假设分析和感叹。梁启超曾说过,清政府对百姓一直是“役之如奴隶,防之如盗贼”,而如今的国民除做政府的奴隶、盗贼之外,还要做清政府的“主子”外国侵略者的奴隶、盗贼。评论指出在统治者统治下的臣民非双重奴隶即双重盗贼,“顺从朝旨”,就是做双重奴隶,“稍有不屈”,就是双重盗贼,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清政府懦弱要做狗,还要求其臣民做狗之狗、奴之奴。这里既有愤怒的指责,又有沉痛的叹息。作者情不自禁为当时政府统治下的百姓悲哀,“何以使我民至于此极
4、也?”对清政府的愤怒控诉、对民众的深切关怀借此句喷薄而出。,1,2,3,4,2.“题好一半文。”对新闻作品而言,更是如此。台上他讲 台下讲他这个题目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好的标题就像美丽的眼睛:它应明亮让读者一目了然;它应传神凝聚文章的主旨;它应有情透视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应有形以其神情合一而构成美的形象。“台上他讲 台下讲他”除了具有明亮、传神、有情、有形的特点外,还有一种回文之美,构成反衬,吸引读者看下去。,1,2,3,4,3.台上他讲 台下讲他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语言简洁明快,讽刺幽默。如“台上他讲,台下讲他”,一个“台上”,一个“台下”,一个“他讲”,一个“讲他”,形成一种回文
5、之美,相互映照,意趣迥然;“实践证明,以声作则必不成则”,一字之易,神来之笔,进一步勾画出了少数领导干部口是心非、言行相悖的嘴脸;把个别领导的言行不一形容成台上背“台词”,形象幽默,讽刺辛辣。,1,2,3,4,4.这两篇短评都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浅表上,而是站得高看得远,在概述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说说每篇评论的重点是什么,这个观点又是怎么得出来的。 提示:奴隶与盗贼评论的重点是清政府统治下的民众要么是双重奴隶,要么是双重盗贼。此文以小见大,从清政府频下懿旨、欲治罪儿童、下罪己之诏之事实切入,分析出面对洋人奴颜媚骨的统治者统治下的臣民非双重奴隶即双重盗贼。 台上他讲 台下讲他指出造成“台上他讲,台下讲他”这种现象的原因及根除办法。从一分房小组负责人要求百姓做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另一套,导致百姓不满这个个别的新闻事例入手,继而扩展到社会上的普遍现象,由点及面,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以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