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非攻(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146200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非攻(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非攻(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非攻(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非攻(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非攻(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非攻(节选),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随堂训练,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渊媚。 (文赋) 【译文】 石中包藏美玉,山林就显光辉;水中潜藏珍珠,深潭格外美丽。 【领悟】 品德高尚的人内在外表都美丽。如果有了(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等)美好的内心,人自然也就伟大光辉起来了。,2.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领悟】 这浩然之气,养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养在岳飞的满江红里,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养在于谦的石灰吟里,养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导入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醉

2、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 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为人才气豪迈,喜谈兵,下笔数千言立就。曾被诬下狱。终生未仕。孝宗隆兴初,以布衣身份五次向朝廷上书中兴五论,建议迁都建康,设行宫于武昌,以图进取中原。陈亮对于隆兴和议表示反对,始终坚持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与词人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风格与辛词相同。,赏读:词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

3、观场面。首句“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最后一句使全词感情转向悲壮,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

4、是陈亮的悲愤。,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主张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在墨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其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今存墨子五十三篇。,2.背景解读,战国时期,各国争城夺地,战争连年不断,有些规模很大,死伤很多,破坏得很厉害,因而社会混乱,人民困苦不堪。为了社会安定,人民能够生活,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对进攻别的国家)、节用等重要主张。,3.古代文化知识

5、,【非攻兼爱】“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君与父不慈,以及“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直至盗贼之害人,都是互不相爱的结果。如果天下人能“兼相爱”, “爱人若爱其身”,那就天下太平了。墨子也讲“慈”“孝”,但并不以“孝悌”为“兼爱”之本,更不主张有等差的爱,所以,其“兼爱”具有反宗法等级制的特点,因此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墨子的“兼爱”还要禁止“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反对贵族、富人欺压下层民众。并且,“兼相爱”和“交相利”是相结合的,墨子吸收并发展了子思学派“义”“利”合一的思想,摆脱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6、利”,只讲“义”不讲“利”的片面性。“兼爱”有利于自己,不“兼爱”则有害于自身,墨子将伦理道德和功利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1)“兹”同“滋”,更加 (2)“拖”同“脱”,脱下,2.一词多义,答案:(1)重/与“薄”相对/醇厚,味道浓 (2)面对/占着、把着/应当/当作,答案:(3)因为/凭,凭借/用来,来/连词,相当于“而且”,3.词类活用,答案:(1)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2)副词作动词,指责 (3)名词作动词,称赞,4.古今异义,答案:反而,表转折,5.特殊句式,(1)以亏人自利也( ) (2)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 (3)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7、,答案:(1)判断句 (2)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3)省略句,省略代词“之”,6.名句默写,(1)苟亏人愈多, ,罪益厚。 (2)当此, ,谓之不义。,答案:(1)其不仁兹甚 (2)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写法鉴赏,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做了层层的铺垫。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马牛,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

8、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账逻辑吗?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了。,二、局部揣摩,1.非攻(节选)在论点的提出上有何特点?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作者没有在文章开头直接提出论点,而是从一连串日常生活的小是小非入手,然后引出攻国的大事。这比直接提出论点然后举例论证更有力,更亲切,更有说服力。,高考小贴士,关于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要讨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任何一

9、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提出论点常运用下列方法: (1)开门见山。即在文章的开头突出论点或导出论点。 (2)故事导入。即在开头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再由故事引出议论,并将开篇讲述的故事作为全文议论的依据。 (3)设问开篇。即在开头就议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再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4)解释概念。即在开头明确地解释与论点有关的概念的含义,从而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5)对比开头。即在开头巧用对比,自然引出中心论点。 (6)设喻开篇。先在开头写一个故事、一则寓言或一个笑话然后以其设喻引出中心论点。 (7)欲进先退。议论文的论点与传统观点相对时,可以在开头先提出传统观点

10、,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8)树立靶子。写驳论文,最好是在开头先写出对方的评论,并将其当靶子深入批驳,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2.墨子的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思辨性,结合课文,谈谈墨子的辩论妙在何处?,参考答案:墨子有“譬、侔、援、推”四种辩论术,“譬”是用道理相同的事物作比喻,“侔”是用类比法证明相同,“援”是引事例论证,“推”是推理以决定是非。这四种辩论术在本文中就使用了“譬、侔、推”三种 。开篇先不说“非攻”,直接打比方。 先说“窃其桃李”是“亏人自利”, 再说“攘人犬豕鸡豚” “罪益厚”,又说“取人马牛”“罪益厚” 又说“至杀不辜人也”“罪益厚”,连续设喻,层层递进。用人们都能理解、容

11、易接受的客观事例,说明罪行的轻重,最后归结到攻打、掠夺别人的国家是最大的罪行,揭示“攻伐”是错误的,阐明了“非攻”的思想。说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比喻说理,层层递进,说理透彻有力。不以文采取胜,而以理性见长。,三、探究争鸣,“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自古至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受害最深的都是人民群众。墨子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虽然他的这一思想未能遏制战争的发生,但对后世却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今天也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你能联系实际谈一谈吗?,思路提示一: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去面对矛盾、对立的双方,至少一方要有“忍”的态度,宽容并不意味着认可或屈从一方,而是给对方一个时间和空间,

12、去认识自己需改进的细节。,思路提示三:“非攻”并非不要尊严,更不是不要主权。现在国际社会正朝着越来越科学、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多元化的趋势仍给人类家园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我们的第一要务仍是发展、再发展。“非攻”不等于不能攻。 思路提示三:战争或是激进的行为,并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非攻”也许会是一种更有效的化解矛盾的方式。 思路提示四:我们主张“非攻”,应是以发展为保障,爱他人,爱社会,建设人类美好家园,走和平、和谐、发展之路。,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 文白互通,随堂训练 开卷有益,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不义又甚入

13、人园圃窃桃李 B.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C.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 D.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解析:A B项,“兹”同“滋”;C项,“啗”同“啖”;D项,“不”同“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D 非:指责、责备。,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A A项,非:指责、责备。B项,之:代词,他/助词,的。C项,则:就/却。D项,以:因为/凭,凭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 例句与A项都是形容词作名词,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C、D两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二、课内阅读,阅读课

14、文,完成58题。 5.【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C 豚:小猪。,6.【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C C项,“愈”“益”都含有“越”的意思。A项,非:指责,责备/反对。B项,至:至于/最。D项,则:就/却。,7.【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下面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体现墨家反对掠夺性战争的文章。 B.作者通过层层比喻和论证,抨击了攻略他国的不义战争。 C.墨子讲究逻辑,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作论据,而且行文结构严

15、谨。 D.从本文可以看出,墨子讲究文采,句式灵活多变,而且想象奇特新颖。,解析:D “想象奇特新颖”错,墨子的文章语言朴实,思想深刻。,8.【对应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翻译下列句子。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译文:,解析:关键词:至大:最不义。非:反对。誉:称赞。 答案:现在天下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我们)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他,说他是义。这能说明白义与不义的分别吗?,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 盛玉雷,【思维借鉴】,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体内爆发的“

16、洪荒之力”,点燃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 而“新四大发明”, 更是带火了“秒杀” “刷脸”“抢红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点明流行语的时代意义。,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点明语言是信息乃至思想、情感的载体。,

17、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有人用“杠精”来形容动辄抬杠的情形,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工作中提出改进意见就被如此称呼,岂不冤枉?又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实际上,不论是“隐形贫困人口”还是“逃避性沮丧”或是“口头学渣”,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不经意间放大了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指出现实生活中流行语的滥用

18、现象。,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有学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曾经的“一己之见”“片面认识”“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令人信服,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更何况,正如短暂的阴雨不能反映整年气候,一两个情绪化的热词,也不足以勾画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全貌,更无法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动力。,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

19、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从“任性”一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再到“工匠精神”热度不减,一系列利好举措出台这些经久不衰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既反映时代又推动时代的改变。而那些价值导向负面的流行语,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在大浪淘沙之后被人遗忘。,指出网络热词和一些所谓的流行语的生命力不会长久,公信力必将匮乏。,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户”,到20世纪90年代的“下海”,再到21世纪之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词大爆发,再到热极一时的流行语,也都要经历从广泛流传、不断打磨到沉淀结晶的过程,最终成为时代的一种书写。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6日 05 版),最后呼吁社会“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阐明主旨。,【我来评论】,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