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心连广宇兰亭集序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14620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9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心连广宇兰亭集序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心连广宇兰亭集序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心连广宇兰亭集序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心连广宇兰亭集序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心连广宇兰亭集序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兰亭集序,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课后悦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1.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白虎通义性情) 【译文】什么叫智呢?智就是知识。你自己见到的,听到的(事情多了,知识面广了)便不致为一些事所迷惑,还能够从一些小事上推知大事。 【领悟】知识就是见多识广,见微知著。 2.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忠经天地神明章) 【译文】只要有利于国家社会的事,做起来可以不顾自身。 【领悟】为了国家社会的利益可以献出一切。,国学讲堂,导入阅读,兰亭诗 王羲之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

2、参差,适我无非新。,赏读:蓝天、绿水,仰望、俯视,清寂旷朗的景象没有边际,即目所见,无非自然之理。伟哉,造化之功!万物无不沐浴着自然的恩泽,均分了世界的和谐。各种声响虽有差异,对我们这些久居尘世,久为俗务奔忙的人来说,每一种谛听,无不是新鲜如斯,激动如斯。古老的节日在春天苏醒,再次唤醒了人们莫名的愉悦,以玄学的态度反思这种愉悦,则天地之大美,自然呈现,“适我无非新”,而回到自然,享受大乐,又成为体玄悟道的一种方式。当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对这首诗给予赞赏。他说:“王羲之的兰亭诗能代表晋人这纯净的胸襟和深厚的感觉所启示的宇宙观。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两句尤能写出晋人以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的心领悟这世界

3、,使触着的一切呈露新的灵魂,新的生命。于是寓目理自陈,这理不是机械的陈腐的理,乃是活泼泼的宇宙生机中至深的理。”,一、相关链接,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后迁居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草、隶、楷、行各体皆精,尤其擅长楷书与行书。他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一变魏晋以来的朴素书风,创出妍美流便的新体,与钟繇并称“钟王”。他由于卓越的书法艺术,获得了后世的普遍赞扬,人称“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笔意妍丽劲健,为千古书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著有王右 军集。,1.走近作者,兰亭,是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

4、兴市)城西南郊的名胜。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东晋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士族在山水清丽的会稽广置园田别墅。风景幽绝的兰亭,就成为当时的社会名流们集会流连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相当于郡太守)的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集会,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将诗汇编成集,题名兰亭集,由王羲之将各人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并作序一篇,记述其事,并抒写内心感触,这就是兰亭集序。,2.背景解读,文体知识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

5、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3.古代文化知识,二、基础积累,答案:(1)悟,通“晤” (2)趣,同“取”,答案:(1)面对;迎,对着;副词,将要;统管,答案:(2)地方;次一等;按次序,编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3)动词,做,举行;形容词,高;形容词,寿命长;动词,修建,答案:(4)一边一边;数词;一起;把看作一样;一样 (5)介词,对;介词,在;介词,比;受于,表示

6、被动,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贤士;年轻的人;年长的人(2)名词作动词,环绕 (3)名词作动词,饮酒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奔驰 (5)副词作动词,尽 (6)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答案:(7)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8)形容词作动词,把看成平等 (9)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答案:(1)它(曲水)的岸边 (2)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答案:(3)用来的 (4)表示时间短暂 (5)襟怀抱负,答案:(6)这次集会的诗文,5.特殊句式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3)当其欣于所遇( ) (4)亦将有感

7、于斯文( ) (5)引以为流觞曲水( ) (6)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1)判断句 (2)介词结构后置句 (3)介词结构后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 (6)省略句,“放浪”与“形骸”之间省略介词“于”,6.名句默写 (1)王羲之在兰亭与众好友集会,饮酒赋诗的句子是:“ , 。”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答案:(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3)固

8、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局部揣摩 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课文第一段紧扣“乐”字行文,共写了四个方面的“乐”。这“四乐”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一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乐“景物清幽,恍若隔世”;三乐“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四乐“天朗风和,游目骋怀”。(本题需要对课文第一段仔细品味,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出“乐”的四个方面。),参考答案:一悲“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二悲“乐之不长,所之既倦”;三悲“向之所欣,顷刻化为陈迹”;四悲“人终有一死。”(本题需要对课文第二段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出“悲”的四个方面。)

9、,阅读课文第2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2.【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课文第二段紧扣“悲”字行文,共写了四个方面的“悲”。这“四悲”分别是什么?,3.【对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在第二段中,是如何水到渠成地提出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的?,参考答案:第二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接着就举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静者“悟言一室之内”,躁者“放浪形骸之外”。这样进行区分,其实只是一种烘托的手段,作者的本意是要说那相同的一面,即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

10、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保有那美好的留恋。至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之处。,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4.【对应考点:理解句意】文中有一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是怎样看待生死的?,参考答案:东晋名士,自诩风流。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权贵。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漂到哪里就是哪里。他们认为,死了就死了,无所

11、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满;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自己的生命轻易地悄悄逝去。,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慨不已,有人据此认为作者情调低沉、感情消极。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人生感悟的?,三、探究争鸣,思路提示一:的确有些消极。文末承接上文“死生亦大矣”的“痛”而来,询古问今,由己悲人。古人、今人都对这同一话题有

12、同样的感慨,都避免不了生命陨灭的规律,“悲夫”!魏晋时代,士大夫多崇尚老庄哲学,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这对王羲之不会没有影响。 思路提示二:我不赞成“消极”说。从上文来看,诗人对宴集环境的描绘素洁雅致,摄其神韵,语言淳朴简洁,妙趣天成,若没有一颗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心和快乐的心境,怎会有如此手笔?虽有一些苍凉、感叹,但字里行间暗含眷恋之情,应看作是积极的。,思路提示三:在我看来,不仅不低沉,不消极,而且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文章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曲水而引发“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愉悦闲适的心情顿时转向激荡,流露出一丝感伤之情,但到篇末,进一步探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3、,产生了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又趋于平静。正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以流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本文是一篇书序,其主旨是什么?,四、主旨归纳,参考答案:文章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阐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观点,表达了一种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批评了士大夫之虚无的思想观念。,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文本总结 巩固学习,【技法归纳】,1.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 神怡。 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亦足以畅叙幽情”,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

14、用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2.文章语言朴实,清新疏朗 本文一扫雕词琢句的浮艳之风,表达上多直抒胸臆,读来清韵绵邈,极易引起读者共鸣。句法上,骈散兼行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音韵和谐,如其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的书法艺术,具有一种清俊流动的自然之美。 3.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

15、显得不同凡响。,【微型写作】 根据下面的内容和要求,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兰亭集序里,作者王羲之由“乐”转“痛”,感叹人生。在古今文人咏叹人生的诗文里,既有感伤之辞,更有慷慨之句。感受他们的辞章,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对人生又有怎样的感悟呢?请以“充实人生,谱写生命的华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为开头,写一则感悟。 要求:引用名人名言,运用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写作示例:充实人生,谱写生命的华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陶渊明感叹“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更唱出了“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高调;曹操在低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同时,又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李白虽呼“人生在世不

16、称意”,却仍然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而又感慨“目光放近,则自应振作,以求乐观”。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些杰出人物在经受人生局限的同时,依然努力谱写着瑰丽的生命华章。,【素材积累】,1.王羲之虽有人生苦短、生命易逝的感叹,但更流露着一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抒发一种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而“不知老之将至”的感慨,表现了珍惜生命的情怀。同时批驳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人生观,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适用话题:“人生态度”“生命价值”“珍爱生命”等。,2.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

17、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挥动如椽大笔,您书写入木三分的霸气;泼墨如浪的豪情,您成就墨染一方的壮举。 您以江河为墨,以高山为笔,以苍穹为纸,以大地为砚,仿佛吸纳恒星之阳刚与星月的柔芒,在刚柔并济中舒展侠骨柔肠;仿佛窃取惊雷之声响与闪电的光亮,在群星璀璨中初现锋芒。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矫若惊龙,飘若浮云,笔底波澜,书中骨筋。是您让人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书法,是您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书法的伟大。 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恣情天地之间,放浪形骸之外。您用一支短竹将中华的筋骨与神奇定格于方寸之上,醉卧兰亭,醒叹世事;您用一篇短序将人生的脉络与真谛陈置于字句之间。兰亭虽已矣,但永不

18、逝去的是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您也为自己写下了华丽的篇章。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兰亭集序定格成了一代书法家的心迹。 您,就是方寸展人生的一代书圣王羲之。 适用话题:“乐观”“让人生更精彩”“人生的信念”“生与死”“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3.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中给我们做了一个深刻的回答。在他看来,对生的执着、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的。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辨,从而

19、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适用话题:“生死观”“生活”“善于发现”等。,课后悦读 延伸学习,兰亭,兰亭关于兰亭,谁能如此从容,从容写它?把宣纸铺开,把墨磨酽,仍是踌躇。哦,兰亭,兰亭!何处是兰亭?千年的曲水流觞浓墨雅意,千年的江南无处不在而何处寻访?曾几何时,我踏着江南杨柳岸边山阴道迤逦行去,我抚着深藏心底的长铗伴着牛车或羸瘦的老马,且吟且行,却依然青衫,孤独而惆怅。我走了一千年,还在槛外徘徊。,题目直抒胸臆,让人想起发生在兰亭的事以及听到作者的深情呼唤。,兰亭究竟在何处?在历史的边缘、岁月的深处、我们的心底。

20、也许它早已风化、湮没,也许盛名千载已是虚妄。 是一千多年了,一千六百四十七年罢,沿着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径,橐橐的足音引导我走进回廊小榭、竹荫蕉影的深处,走向历史深处。我一路走去,我真不知道,有一种怎样“遥远的绝响”,在前方 守候。,画线句整齐的句式增强了文章气势,韵味十足。,加点的句子对仗工整。,一路往前走去,看见许多竹迎面而来,或夹道成荫,或东一丛西一簇,微风一吹,竹姿曼妙,就觉着格外受用。从前的隐士高人爱竹,说,不可居无竹,确乎有些道理。我是俗人,也喜欢竹,尤其喜欢竹的颜色:绿,纯粹幽深诗意;喜欢竹的气质:逸,飘逸素雅出尘;还有风骨:磊落,傲雪凌霜,既有中空之雅量,又可作丝竹之清音。那么,

21、世人皆爱竹,就因为它的雅俗共赏吧。我于是想,这兰亭是该多种些竹的。再过去是曲水流觞,宽阔的平地上小溪呈“之”字流经。正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所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曲水畔一亭,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周遭走廊环绕,围以石栏座。亭迎面匾额书“流觞亭”三个大字,左右抱对一副,曰“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歇坐亭内与古人交流,沉思,觉这联甚有意味。,直接引用兰亭集序的句子,把眼前之景与1 600多年前的兰亭宴集融合在一起,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我不知道岁月是不是犹如此刻天边的斜阳,慵慵懒懒地照着,不知不觉间,光阴

22、就已飞逝。但我却知道历史绝不仅仅是眼前的青砖斑驳、木廊幽深。诗写好了汇集成册得有一篇序,大家公推王羲之作序。右军将军逸少先生德高望重,书法艺术冠绝古今,斯时斯刻舍他其谁?王羲之也不推辞,流觞亭内,兰溪水畔,他趁着酒兴,援鼠须笔,写蚕茧纸,即席挥洒,酣畅淋漓,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他泼墨挥毫的风姿,仍让人忆及当年坦腹东床做郗家快婿时的洒脱倜傥。,拟人手法把岁月飞逝写得可知可感。 让人想起了“东床坦腹王右军”的典故。,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写景抒情,评史述志,隽妙雅逸,字字珠玑。兰亭雅集,诗不足取,序却是好,构词省净,从容萧散,不过如是。文是美文也还罢了,字又岂是一个“好”字了得?所谓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通篇字式既遒润又空灵,章法既平和又奇崛,文中相同的字,像“之”“以”“为”等,各有变化,其中二十几个“之”字,铁钩银划,鹰击凤舞,正如后人评说:“一字为数体,一体别成点画,不可一概求之,实天下奇作。”短短几百字,谋篇布局,蓄势写意,真不知这位书圣是如何写就的。兰亭因王羲之不朽,王之书法艺术当也自兰亭吸取了灵气而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兰亭,兰亭!究竟是怎样一个天地自然钟情造化的圣地 呢?,问句结尾,韵味无穷。以饱含深情的笔墨盛赞了曲水流觞、浓墨雅意的兰亭。,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