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146700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8_2019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过秦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 过秦论,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 鸟赋最著名。,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秦王朝的过失,“过秦”即“论秦之过”的意思。本文是上篇。,资源助读,知识整合,春秋以来,战乱

2、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社会经济遭受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西汉文帝时代,虽然社会经济有所好转,但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

3、:“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分清通假,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理解多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明活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五、区别古今,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明察句式 (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翻译: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句式特点:省略句,以(之)为桂林、象郡 (2)铸以为金人十二。 翻

4、译: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句式特点:定语后置,应为“铸以为十二金人”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翻译: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句式特点:判断句,“也”表判断,资源助读,知识整合,(4)陈涉之位,非尊于中山之君也。 翻译:陈涉的地位,并不比中山的君主更尊贵。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于中山之君”后置 (5)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翻译:农具木棍并不比钩戟长铩更锋利。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于钩戟长铩”后置 (6)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翻译:被贬谪戍边的士兵(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的军队更强。 句式特点:介词结构后置,“

5、于九国之师”后置 (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翻译:自身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 句式特点:被动句,“为”表被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不施仁义而使攻与守的形势不同了。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应为“不施仁义”;判断句,“也”表判断,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七、积累名句 (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4)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5)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6、以为固。,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理理文章思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与民休息,以稳固西汉王朝的统治。,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一】理清层次,把握叙议关系 1.全文共五段,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述部分和议论部分。哪几段是叙述?哪几段是议论? 参考答案:前四段叙述,写秦王朝的兴亡过

7、程,前三段写兴,第4段写亡;最后一段是议论,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2.本文为什么从秦孝公写起,而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 参考答案:本文的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这一点,首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的“窥”已经说明,秦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的野心和行动。,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在秦国强大的同时,各国诸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弱秦”? 参考答案:各国诸侯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其主要措施有:招纳天下贤才,订立合纵盟

8、约,结成联盟;具有政治影响力和远见的领导人聚合九国力量,一致对秦。 4.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段落中?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攻之势”体现在第1段到第3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3段、第4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5.秦始皇即位后,对外、对内分别采取了哪些政策?这些政策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词句填表。参考答案:对外:“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对内:“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9、,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和“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结果: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二】了解论证方法,体会文章语言 1.“过秦论”,即论秦之过。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层层推进,论述秦国的“过失”的? 参考答案:作者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地指出秦亡的原因,揭示出秦的过失在于“仁义不施”。 2.作者写了陈涉起义时的哪些不利条件?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陈涉的不利条件与天下人的积极响应? 参考答案:详述了陈涉身份之低下,才能之平庸,财富之匮乏,起义之仓促,士卒之疲弊、武器之钝劣等

10、。在这样的劣势之下,竟能使“天下云集响应”,说明秦的暴政使得人心尽背,在叙述中含有“过秦”之意。,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的对比 秦国与九国之师的对比 秦王朝与陈涉的对比 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 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宏伟,角度清晰。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4.“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

11、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把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 参考答案:采用排比句式,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做了铺垫。,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从文中你还能读出秦朝灭亡的其他原因吗?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提示:在秦朝漫长的统一过程中,滥用武力;在夺得天下后,大肆扩展版图;只注重武力征服,缺少安定百姓的具体措施等。

12、,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

13、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学一点“辞赋”的手法 技法指导 过秦论这篇文章语言有辞赋特

14、色,讲究铺排渲染。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字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出,显得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的赫赫功业和雄心壮志。行文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单调。 赋体文是从古代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写作时运用赋的手法,能增加文章的语言魅力,显示雄辩的气势或语言的华丽。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法借鉴,主题阅读,1.在语句方面,讲究对仗。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相对,其基本要求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句法结构互相对称。 2.在语言方面,讲究节奏和平仄。赋体文在语音方面要讲究节奏,对仗字数

15、不同,节奏也不同。在语音方面还讲究平仄,赋体文平仄协调,能增强语言的声音美。 3.在用词方面,讲究用典和词藻。用典,是引用的一种,它主要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诗文来表情达意,容易引起联想,使文章变得典雅、含蓄。,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 请尝试运用辞赋的手法,写一段抒情或议论的文字,表达一种情愫或观点。字数不限。 写作示例:我深深知道,这世界上,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风景;痛得最深的,总是沧桑的心。生活,是煮一壶月光,醉了欢喜,也醉了忧伤;人生,是磨难在枝头上被晾晒成了坚强。红尘三千,不道惆怅,不问花开几许,只问浅笑安然,一方陋室,亦能心境自如;一壶淡茶,仍品恬淡生香,经年一笑。我们需要做的:

16、是取一份随意,前行。,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洞悉古今的智慧 名句诵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魏征 不论当什么家,有了必要的历史知识,有百益而无一害。任继愈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赫尔巴特 你可以在某个时段欺骗所有人,你也可以长期欺骗一部分人,但你绝对无法在所有时间里欺骗全体人,这就是历史。林肯,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

17、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马克思 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逸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塞万提斯,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素材趣读 1.贾谊:一片忠心为汉室 在西汉名臣中,贾谊应该是屈指可数的一个。虽然没有攻城野战的大功,但也绝不是徒以口舌为劳的说客。他以自己33岁的短暂的一生,尽心竭力地报效他的朝廷,呕心沥血地侍奉着自己的君主。翻翻他的10卷新书,读读他的3篇过秦论,看看他的论积贮疏,哪一篇不是为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出谋献策,竭尽忠心?就连他的死,也是因为梁怀王坠马而死,自己“为傅无状”!虽然这短暂的一生中有过得志与失意,遭过升迁与被贬;但贾谊的胸中,时刻跳动

18、着一颗赤诚的心。,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过秦论:疾呼仁义为苍生 过秦论一文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凭借什么力量灭掉六国,统一天下?拥有天下的强大秦朝却二世而亡,这又是什么原因?文中贾谊在历数了秦统一天下的过程,分析了秦亡的原因后说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的教训,对历朝历代治理天下都有警示作用。谁施仁政,谁得民心,谁有天下;反之,谁失民心,谁失天下,任你有坚船利剑、雄兵百万,长江天堑。这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美文品读 遥望贾谊 彭晓玲 我曾长久仰望贾太傅祠那座安放灵魂的建筑,墙檐上苍苍的青瓦、厚重的大门,用惊奇的眼神静默地与我对视。门环

19、和墙面之上,袒露着斑驳的痕迹,石阶和地砖的棱角似乎都已磨平。由此我想,时间永远神奇,既能将精神打造出来,将灵魂磨出锋利的光芒,也能让一切变钝变老,甚至毁灭。 当然,贾谊的才华在千年之后,依旧让世人惊叹。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博士(官职),是当朝最年轻的博士。每逢汉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政事,贾谊的回答往往最有见地,连那些年长的博士们听后都无不叹服,无话可说。文帝自是很赏识他,一年之内,就将他提拔为太中大夫。,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如此却惹得了几乎所有大臣的不满,当汉文帝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时,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齐齐上疏:“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0、此时,文帝再看重他,也不可能因了他一个人而得罪一群人,也就渐渐疏远他,派他去做长沙王的太傅,而长沙其时为南蛮之地。 当然,年轻气盛的贾谊犯了官场的大忌,他的悲剧命运自是无可逃脱。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被贬的贾谊,心绪沉重地行走在前往长沙的路途之上。,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可贾谊依然不明白,明明是尽职效忠,为君主效力,怎么会演变成这般被动局势呢?贾谊怀着忧郁之情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之边,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浮现。一百多年前,忠洁不阿的屈原受谗流放该地,如今自己也遭诬陷贬谪长沙,境遇何其相似。贾谊触景生情,感慨万分,他特地跑到屈原投江的地方吊祭,并将吊屈原赋抄在纸上,投入滔滔的江

21、水之中,让被怀念的人能够感受到生者的温情:天下九州都会有施展抱负的地方,又何必仅苟怀这一个都城?凤凰在千仞之上飞翔,选择有道德生辉的地方落下,如见到苛细的小人、险恶的征兆,就重击翅膀离去。他将自己心中的愤慨不平与屈原的忧愁幽思融会在一起,不过,此时的贾谊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依旧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抱负终有施展于天下的那一天。,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贾谊对长沙并没有好印象,他曾经说过,他将居住在溽湿的长沙,或许因此而不能长寿,但仍不愿如屈原般选择自尽然而,曾经唯我独尊,如今却猛然跌到深深的尘埃里,于是,他每天面对着滚滚流逝的湘江水,亲眼目睹自己的心在一天天枯萎,却无能为力,这或许比彻底的死心更让人难

22、熬吧。 也许是天气太冷,穿行于空荡荡的贾太傅祠,尔后站在寂然无声的庭院里,我不停地眺望历史的深处,贾谊孤独的背影是如此触目惊心。 至他服侍的主人梁怀王坠马而死时,贾谊积攒了那么多年的泪水终于滚滚而下。可以想见,他所有的不得志早已化为内心的无边愁苦,汪洋恣肆的豪情也早已变成无涯的悲苦此刻他其实已然看破自己的命运:死是必然的归宿,只不过是以什么方式。 那么,与其说贾谊为梁怀王悲伤,不如说他在哀叹自己的命运。,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辗转于贾太傅祠,我依然不明白,继屈原、贾谊之后流放到湘江之滨的文化人,大多有一种末日感觉,不幸遮蔽了他们的心灵,比如赵汝愚、柳宗元、刘禹锡、黄庭坚等等。因为精神的不幸,而迁

23、罪于这块土地,使得他们进入这块土地时心境郁闷,他们的才情却更为恣意汪洋,诗篇里弥漫着五彩斑斓的悲凉。于是,原本倔强的湖湘文人精神更为丰蕴,添上了深切的悲观与忧郁。 但是,千百年来,浪花滔滔的湘江水,依然执着地奔涌,生生不息。,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品开头 开头写贾谊祠堂的沧桑景象,显示了时间的久远,破解了题目“遥望”之意,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品情感 第2段追溯人物当年风采,显示贾谊的年少多才、少年得志。 什么叫人言可畏,多才遭妒!贾谊通晓治国之术,却不谙官场之术。“才能与官运自古不成正比例”,这是贾谊所不知道的。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这是王勃的感慨,但王勃也重蹈着贾谊的足迹。险恶的官

24、场让英俊的少年一再折戟! 长沙冬日的雾气和夏日的阴霾让年轻的贾谊看不到出路,但他知道,唯有忠心才可能招得帝王一缕垂顾的眼光。这不难让我们想起李商隐的哀叹:“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品结尾 文章结尾,将贾谊与其他被贬来长沙的文人的命运联系起来,使湖湘文化增加了一层忧郁的色彩。,技法借鉴,主题阅读,【问题】 1.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对贾谊祠堂的景物进行描写? 2.本文的倒数第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1.开头从贾谊祠堂沧桑的景物写起,渲染苍凉凝重的氛围。选取的意象比较典型,如青瓦、大门、门环、墙面、石阶、地砖等,使用修饰语恰当,如“苍苍”“厚重”“斑驳”等。这样写为下文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2.这段文字由贾谊拓展到流放湘江之滨的其他文化人,谈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悲凉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