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孔乙己》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ppt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1147356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孔乙己》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孔乙己》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孔乙己》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孔乙己》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孔乙己》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孔乙己,鲁迅,背景简介,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阔绰,舀出,羼水,蘸酒,打折了腿,间或,附和,颓唐,(chu),( yo ),(chn),(zhn),( s

2、h ),( jin ),( h ),( tu ),和睦,( h ),和,和面,和稀泥,(hu),(hu),折扣,( zh ),折,房间,( jin ),间,咸亨,(hng),享受,(xing),绽,(zhn),砚,(yn),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明朝以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大。,图为科举考试场所南京江南贡院,科举制度,院试: 一般童生(不管年龄大小)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的为“生员”,叫“进学” ,也就是中了秀才。 乡试: 秀才再到省

3、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解(ji)元”,二至十名称“亚元”。 会试: 乡试后第二年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由皇帝主持,参加者是贡士,考中称“进士”。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今日绍兴的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家普通小酒店。自从小说孔乙己问世以来,咸亨酒店也随之闻名于世了。现在的咸亨酒店,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而重新修建的。改革开放使咸亨酒店也成了同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3节):写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第二部分(413节):写孔乙己的

4、悲惨遭遇。,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一生的四个片断。,第二层(1011节)写孔乙己断腿后到酒店喝酒,仍遭到取笑。,第三层(1213节)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1) 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 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3)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北,南,厨房,仓库,店堂,酒座间,曲尺柜台,帐桌,长衫主顾,想一想,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2、讨论:前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提示:作者描写社会风情的有三处),、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

5、 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从“我”的职务的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姓孔名不详,童生,身材高大,写得一笔好字,咸亨酒店,掌 柜买卖关系,短衣帮同为“站着喝酒”的“酒友”关系,丁举人同为读书人的关系,偷与被偷,被打与打的关系, “摔下来”了的可怜虫与“爬上去”了的胜利者之间的关系。,咸亨酒店所有的人嘲笑与被嘲笑的关系,无,主要生活经历,替人家抄抄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常去咸亨酒店喝酒,受人嘲笑,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一

6、事无成,主要成就,想一想,1在第4-9小节(孔乙己第一次出场)中找出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并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2、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描写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外貌描写穷困潦倒、好逸恶劳、时常遭受欺凌,语言描写摆读书人架子、迂腐可笑、自命清高,神态描写死要面子、热衷功名,动作描写炫耀自己、掩饰恐慌,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录像中孔乙己的形象特征。 2、默读课文第11节,注意圈划有关语句,看看课文和画面内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结合课文和录像,第二次出场的孔乙己与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说一说:,清白,高大,长衫,之乎

7、者也,涨红 颓唐,排,黑瘦,盘腿,夹袄,不分辩,恳求,摸,热衷功名 穷困潦倒 好逸恶劳 死要面子 迂腐可笑,肉体被摧残 精神被摧毁 山穷水尽 走向毁灭,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议一议:,社会原因,自身原因,“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选自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这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比一天凉”这里的描写对

8、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质疑讨论:,、“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掌柜只在结帐的时候提起孔乙己,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人们根本不去过问孔乙己的死活,孔乙己在他们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反映社会的冷漠,世态炎凉。,、文章最后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中 “的确”和“大约”矛盾吗?,不矛盾。“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9、、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设计这样的情节尖锐的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科举制度造成了两种读书人不同的命运,少数爬上去的,成为残酷的压迫者,多数爬不上去的,成为悲惨的牺牲品。读书人为追求功名而苦读经书,不过是拿经书作为敲门砖,一旦爬上去,就根本不讲仁义道德,就是残酷的统治者。,、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一个小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1)“我”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2)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 (3)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

10、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剧的意味。,、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划出来看看有什么作用?,酒店中的人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一样同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孔乙己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尽摧残,他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全篇,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形成强烈对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批判了群众的麻木。,读者对孔乙己的平价:1、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2、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3、李欧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4、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吃的下层知识分子。 5、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练笔: 请发挥想象,给本文再续上一个你认为合理的结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