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物理第八章浮力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152244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中考物理第八章浮力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9届中考物理第八章浮力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9届中考物理第八章浮力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9届中考物理第八章浮力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9届中考物理第八章浮力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章 浮 力,考点一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例1(2018内江中考)关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B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思路点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可知,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与物体本身密度没有关系。 【自主解答】 C,1(2017临沂中考)将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让 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相同, 则这两物体必定有相同的( )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重量

2、,B,考点二 浮力大小的定性比较 重点 例2(2018德阳中考)体积相同的铅球、铜块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正确的是( ) A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C铜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他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思路点拨】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可知, 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自主解答】 D,浮力大小定性比较的方法,2.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 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 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氢和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F氢F空 BF氢F空 CF氢F空 D

3、条件不足,无法比较,B,3(2018湖州中考)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1和2的两 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 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12,F1F2 B12,F1F2 C12,F1F2 D12,F1F2,D,考点三 物体浮沉状态的判断 例3(2018泰州中考)把重10 N、密度为0.9103 kg/m3的 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 (选填“漂 浮”“悬浮”或“沉底”)状态,物体所受浮力为 N, 排开水的体积是 m3。(g取10 N/kg),【思路点拨】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体处于漂浮状态;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物体重力;利用阿基

4、米德原理可得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自主解答】 漂浮 10 1103,物体浮沉状态的判断方法,4(2017菏泽中考)小美用手把一个重为0.4 N、体积是 2.7105 m3的玩具球完全浸没到水中,玩具球受到的浮力 是_N,放手后玩具球将_(选填“上浮”“下沉” 或“悬浮”)。(g取10 N/kg,水1.0103 kg/m3),0.27,下沉,考点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 例4 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4 N。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0.8103 kg/m3的油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6 N。求: (1)金属零件所受浮力; (2)金属零件的体积; (3)金属零件的密度。,【思路点拨】

5、(1)根据称重法测量浮力:F浮GF示数。 (2)利用F浮液gV排计算V排即为零件的体积。(3)利用公 式 求得零件的密度。 【自主解答】解:(1)零件所受的浮力: F浮GF示数7.4 N6.6 N0.8 N。,(2)由F浮液gV排可得,金属零件的体积: VV排 1104 m3。 (3)金属零件的密度:答:(1)金属零件所受浮力为0.8 N; (2)金属零件的体积为1104 m3; (3)金属零件的密度为7.4103 kg/m3。,【解题技巧】,5(2018武威中考)一个苹果的质量为160 g,密度约为 0.8103 kg/m3,苹果的体积是 _m3,用手将苹果 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是_

6、N。(水的密度为 1.0103 kg/m3,g取10 N/kg),2104,2,考点五 密度、压强与浮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 重点、难点 命题角度 结合物体浮沉状态分析浮力与压强 百变例题5 (2018临淄模拟)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 桌面中央,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 若将一个物体分别轻放入两容器中,其静止后状态如图所示, 则此时( ),A物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甲F浮乙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液甲F液乙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容甲F容乙 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甲p液乙,【思路点拨】 (1)根据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关系,以及液体密度的关系;(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7、等于液体的重力,根据液体体积相同和密度的关系判断液体的质量的关系得知液体重力的关系;(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液体的重力和物体重力之和;(4)根据PF/S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关系。 【自主解答】 B,【解题技巧】,【百变解读】 本类题综合性较强,熟练应用物体浮沉条 件是解题关键。F浮G,必有液物,物体上浮;F浮G, 必有液物,物体悬浮;F浮G,必有液物,物体下 沉。一般会对容器的形状,液体的密度,放入水中物体的 体积、质量和密度等是否相同进行变式出题。,变式1:容器相同,液体密度不同,物体相同 6(2018德州中考)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 铜丝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简易密度计,现将它

8、 们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如图 所示,当它们竖直静止在液体中时,液面高度相同。从观察到 的现象可以判断:两个简易密度计所受浮力F甲_F乙,两杯 液体的密度甲_乙,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 _p乙。(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等于,小于,小于,变式2:容器相同,液体密度不同,物体密度相同、体积不同 7.(2017大连中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 有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 乙两种液体。将材料相同的a、b两个实心球, 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a球体积大于b球体积。静止时, a球漂浮在液面上,b球悬浮在液体中,a、b两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甲、乙两

9、种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分别为 p甲、p乙,则( ) AF甲F乙 p甲p乙 BF甲F乙 p甲p乙 CF甲F乙 p甲p乙 DF甲F乙 p甲p乙,D,变式3:容器相同,液体密度相同,物体密度不同、体积相同 8(2017广东中考)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丙F乙 C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变式4:容器不同,液体质量相同、密度

10、不同,物体体积 相同、密度不同 9.(2017本溪中考改编)水平桌面上有两 个质量相同的容器,底面积相同,分别装 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将三个体 积相同的物体A、B、C分别投入到容器中,物体静止时的状 态如图所示(物体A对容器底有压力)。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 平。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物体B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C受到的浮力 C放入物体后,两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 D放入物体后,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命题角度 浮力、压强、密度的综合计算 例6 (2018咸宁模拟)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1、800 g,烧杯的底面积为100 cm2,现将一个质量为600 g,体积为400 cm3的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厚度不计,水未溢出)。求:,(1)物体A所受到的浮力; (2)物体A一半浸入水中后,水对烧杯底部压强增大了多少; (3)物体A一半浸入水中后,烧杯对台秤表面的压强。,【思路点拨】 (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2)水对烧杯 底增大的压力FG排水F浮,水对烧杯底增大的压强用p 水gh或p 都可求出。(3)图中台秤的示数FG总 F浮,则烧杯对台秤表面的压强用p 求出。,【自主解答】解:(1)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水gV排1.0103 k

12、g/m310 N/kg 400 106 m32 N。 (2)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A有向上的浮力,物体A 对水有向下的压力,所以水对烧杯底部增大的压力: FF浮2 N, 所以水对烧杯底部增大的压强:,(3)烧杯对台秤的压力等于烧杯和水的重力、物体A对水向 下的作用力之和,即: FG杯和水F浮m杯和水gF浮800103 kg10 N/kg 2 N10 N, 烧杯对台秤的压强:,答:(1)物体A所受到的浮力为2 N; (2)物体A一半浸入水中后,水对烧杯底部压强增大了 200 Pa; (3)物体A一半浸入水中后,烧杯对台秤表面的压强为 1 000 Pa。,10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5

13、0 g、底面积为 5.0102 m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500 g 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体积为5.0105 m3的物块 (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物块浸入水中的 体积为4.0105 m3。(g取10 N/kg,水的密度水1.0 103 kg/m3),(1)求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物块的密度; (3)用力缓慢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 出),如图乙所示,求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答案】解:(1)已知V排4.0105 m3,则物块受到的浮力: F浮水gV排1.0103 kg/m310 N/kg4.0105 m3 0.4 N。 (2)由于物

14、块漂浮在水面上,则物块的重力: GF浮0.4 N, 物块的质量:,物块的密度:(3)由 可得,水的体积: V水 物块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和物块的总体积: VV水V物5104 m35105 m35.5104 m3,,则水的深度: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水gh1.0103 kg/m310 N/kg0.011 m110 Pa。 答:(1)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4 N; (2)物块的密度为0.8103 kg/m3; (3)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10 Pa。,11(2017安顺中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80 cm2、质量为400 g的圆筒,筒内装有16 cm深的某液体。弹簧测力计悬挂

15、底面积为40 cm2、高为8 cm的圆柱体,从液面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h的关系如图所示(圆筒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求:,(1)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2)筒内液体的密度; (3)圆柱体浸没并且未与圆筒底部接触时,圆筒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答案】解:(1)由图像知,当h0时,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圆柱体的重力,所以G10 N, 当h8 cm时,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此时浮力不变,圆柱体完全浸没,此时F示2 N, 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F浮GF示10 N2 N8 N。,(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V物S物h物40 cm28 c

16、m320 cm33.2104 m3, 由F浮液gV排可得,液体的密度: 液,(3)液体的质量: m液液V液2.5103 kg/m38016106 m33.2 kg, 圆柱体浸没并且未与圆筒底部接触时,圆筒对桌面的压力等 于液体、容器、圆柱体总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所以 圆筒对桌面的压力: F(m液m筒)gGF示(3.2 kg400103 kg)10 N/kg 10 N2 N44 N,,圆筒对桌面的压强:答:(1)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浮力是8 N; (2)筒内液体的密度是2.5103 kg/m3; (3)圆筒对桌面的压强是5.5103 Pa。,实验十一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重点1

17、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用称量法计算 浮力F浮 _。,GF拉,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不同体积浸入同种液体中, 目的是研究浮力与 _的关系。 (2)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不同液体中,目的 是研究浮力与 _的关系。 (3)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浸没在同种液体的不 同深度,目的是研究浮力与 _的关系。,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浸没深度,3选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_ _。 4能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5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_ _和液体_有关,跟浸没的深度无关;液体密度 越大、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

18、浮力越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排开液体,的体积,密度,例7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有关。,(1)小丽用重为3 N的物体A做了如图甲、乙、丙所示实验。 该实验验证了猜想_是正确的,可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 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_。实验中, 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_N,方向 _。,一,越大,2,竖直向上,(2)小丽验证猜想二时收集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和图中实验_(选填“甲”“乙” 或“丙”)的数据可知,

19、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丙,(3)为验证猜想三,小丽选用了与物体A密度不同的物体B进 行实验,如图丁所示。她将物体B逐渐浸入水中,容器中的 水面上升至图示O位置时,发现棉线松弛,弹簧测力计示数 变为零,取出物体B后,小丽又将物体A缓慢浸入水中,她在 水面上升到 _(选填“O点之上”“O点”或“O点之下”) 位置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做是为了控制 _ _相同,以便判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是否 有关。上述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_。,O点,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控制变量法,【拓展设问】 (4)小丽猜想浮力还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要验证这一猜想,一种简单的方法是_ _ _。

20、(5)实验中使用的物体A的体积是 _m3,密度是 _ kg/m3。,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液体的不同深度,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其他答案合理即可),2104,1.5103,(6)根据探究猜想二的数据可得实验所用盐水的密度为 _ kg/m3。 (7)如果给盐水中加水,则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 力 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1103,变小,12(2018临淄模拟)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 N的弹簧测力 计,底面积为5 cm2、高度为6 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 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

21、细线等。,(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_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 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 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2.7,(2)在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F浮_N。 (3)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_ _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 跟 _有关。 (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_ kg/m3,还算出了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 Pa,并发现步骤B、C、D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深 度的增加逐渐_(选填“增大”或“减小”)。,0.1,排开液,体的

22、体积,液体密度,1.3103,200,增大,实验十二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用称重法计算浮力: _。,F浮GG拉,2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1)物体没有在水中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如图甲); (2)物体在水中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浮力(如图乙)。,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4正确使用溢水杯:溢水杯中的液体达到溢水口,以保持 物体排开的液体全部流入小桶。 5测量排开的液体重力的方法:先测出空桶的重力G1,再 测出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G2,则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为 _。,G排 G2 G1,6实验步骤补充或排序。 7多次测量的目的: _。 8利用阿

23、基米德原理计算物质的密度。 9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_。,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液体所受的重力,例8 小明在学完浮力知识后,用如下器材做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1)仔细观察上述步骤的示意图,其中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是 图_。 (2)这次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 (3)“甲丙丁戊”四个示意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 F2、F3、F4,如果关系式 _成立,则可得出阿基 米德原理,还能测出铁块的密度铁_(已知F1、F2、 F3、F4和水)。,乙,戊甲乙丙丁(或甲戊乙丙丁),F1F2F3F4,【拓展设问】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_(选填“A”或 “B”)。 A多次测

24、量取平均值 B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 (5)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铁块做此实验,那么 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图_。,B,丙,13(2018济南槐荫区模拟)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图,弹簧测力计在四个步骤中的读数分别表示为G物、F1、F2、G空桶。,(1)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为了减小误差,则正确的操作步 骤顺序为 _。 (2)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当实验中的测量结果满足_ _时(用图中测力计读数G物、F1、F2、G空桶表示), 则该实验说明物体浸在水中时阿基米德原理成立。,G物F1,F2G空桶,(3)按正确顺序操作,以下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_。 A图中溢水杯内未盛满水 B图中物体未浸没水中 C图中小桶内有少量水 (4)为了更全面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还必须换用几种不同 的_进行实验。,A,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ISO 14490 Bb 1-2016 Optics and optical instrument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Supplement 1 Guide for shortened test methods and exemplary test report《光学和光子仪器 望远镜系统的试.pdf DIN ISO 14490 Bb 1-2016 Optics and optical instrument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Supplement 1 Guide for shortened test methods and exemplary test report《光学和光子仪器 望远镜系统的试.pdf
  • DIN ISO 14490-1-2006 Optics and optical instrument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 Part 1 Test methods for basic characteristics (ISO 14490-1 2005) English version of DIN .pdf DIN ISO 14490-1-2006 Optics and optical instrument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 Part 1 Test methods for basic characteristics (ISO 14490-1 2005) English version of DIN .pdf
  • DIN ISO 14490-2-2006 Optics and optical instrument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 Part 2 Test methods for binocular systems (ISO 14490-2 2005) English version of DIN ISO .pdf DIN ISO 14490-2-2006 Optics and optical instrument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 Part 2 Test methods for binocular systems (ISO 14490-2 2005) English version of DIN ISO .pdf
  • DIN ISO 14490-3-2017 Optics and photonic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 Part 3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ights (ISO 14490-3 2016)《光学和光子学 远焦装置的试验方法 第3部分 望远镜瞄准具的试验方法(ISO.pdf DIN ISO 14490-3-2017 Optics and photonic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 Part 3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ights (ISO 14490-3 2016)《光学和光子学 远焦装置的试验方法 第3部分 望远镜瞄准具的试验方法(ISO.pdf
  • DIN ISO 14490-6-2015 Optics and photonic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 Part 6 Test methods for veiling glare index (ISO 14490-6 2014)《光学和光子学 望远镜系统的试验方法 第6部分 纱幕眩光指数的试验方法(.pdf DIN ISO 14490-6-2015 Optics and photonic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 Part 6 Test methods for veiling glare index (ISO 14490-6 2014)《光学和光子学 望远镜系统的试验方法 第6部分 纱幕眩光指数的试验方法(.pdf
  • DIN ISO 14490-7-2017 Optics and photonic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 Part 7 Test methods for limit of resolution (ISO 14490-7 2016)《光学和光子学 望远镜系统的试验方法 第7部分 极限分辨率的试验方法(I.pdf DIN ISO 14490-7-2017 Optics and photonics - Test methods for telescopic systems - Part 7 Test methods for limit of resolution (ISO 14490-7 2016)《光学和光子学 望远镜系统的试验方法 第7部分 极限分辨率的试验方法(I.pdf
  • DIN ISO 14500-2004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 Harnesses for Jacquard weaving machines - Vocabulary (ISO 14500 2003)《纺织机械与附件 提花制造机械用通丝 词汇》.pdf DIN ISO 14500-2004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 Harnesses for Jacquard weaving machines - Vocabulary (ISO 14500 2003)《纺织机械与附件 提花制造机械用通丝 词汇》.pdf
  • DIN ISO 14502-1-2007 Determination of substances characteristic of green and black tea - Part 1 Content of total polyphenols in tea - Colorimetric method using Folin-Ciocalteu reag.pdf DIN ISO 14502-1-2007 Determination of substances characteristic of green and black tea - Part 1 Content of total polyphenols in tea - Colorimetric method using Folin-Ciocalteu reag.pdf
  • DIN ISO 14502-2-2007 Determination of substances characteristic of green and black tea - Part 2 Content of catechins in green tea - Metho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df DIN ISO 14502-2-2007 Determination of substances characteristic of green and black tea - Part 2 Content of catechins in green tea - Metho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