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1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1152506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1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1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1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1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1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必考内容,二、近代中国,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向分析,网络构建,知识重构,热点素养,专题训练,考 向 分 析,网 络 构 建,知 识 重 构,关键词: 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 1新思潮的萌发看眼看世界 (1)背景: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代表人物 林则徐:近代中国_的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_”的主张。,考点一 “师夷长技”思想,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3)核心思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5)影响:启迪着

2、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内涵:“中学”是指_和纲常名教;“西学”是指西方文化,主要指_。,封建制度,近代科技,(3)实践: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先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4)影响 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_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甲午中日战争,运用多元史观评价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1)近代化史观:打出“自强”和“求富”旗

3、号,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方式,对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国防和军队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和外交近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整体史观: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张的表现。,(3)革命史观:从地主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为目的。 (4)文明史观:反映了封建传统文明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以及当时中国人对西方近代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跟踪训练 1(20184月预测押题卷)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

4、人欲入侵中国。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上述变化说明( )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 C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 D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C,【解析】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逐渐激化,传统的夷夏之防理论逐渐由防周边“异族”转变为防外族入侵,故C项正确;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一度激化的中外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则迅速激化,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打击的目标是清政府,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虽然惊醒了部分封建士大夫,但对国人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甚微,该观念的开始改变一般认为是在第二次鸦

5、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并未被时代淘汰,故D项错误。,2(2018青岛5月模拟)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为主 C强调经世致用,批判崇洋虚无 D突出中学地位,否定西学价值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中体西用原则所包含的中国意识是团结爱国者的旗帜,它号召着人们加强民族团结,抵抗侵略,保卫中华,故A项正确;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故B项错误;经世致用学说是明末清初时期提出的,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否定”。,A,关键词

6、:维新思想、君主立宪、变法图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_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制度。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行动。,考点二 维新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君主立宪,219世纪末的维新思想 (1)原因 _的初步发展是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阶级基础。 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_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传_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7、 梁启超:发表_,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早期维新,维新变法,变法通议,谭嗣同:用资产阶级_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严复:翻译天演论,借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实行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3)主要内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4)影响:起到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自由平等,思想启蒙,维新思想的特点 (1)由技术到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发展到制度层面。 (2)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

8、理性。 (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4)救亡图存: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跟踪训练 3(2018高考押题卷一)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 ) 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减少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认同危机 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 D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社会转型 【解析】 康有为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化解了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

9、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西学注入儒学中,实现儒学的现代转型,故A、D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B,4(2018大连一模)甲午战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 ) A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C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D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解析】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创办是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论述甲午战后兴办女学服务于维新变法,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欲图自强”、“兴国智民”等

10、关键词可知女学兴办的时代背景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故C项正确;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属于推理过度,故D项错误。,C,关键词: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 1新文化运动 (1)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剧。 中国_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_的逆流。,考点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尊孔复古,(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指_和民主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

11、学精神。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_,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_,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4)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青年杂志,民主思想,传统儒家道德,文学改良刍议,(5)影响 动摇了_的统治地位。 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_运动的开展。 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俄国_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封建思想,五

12、四,十月革命,(2)传播概况 发表文章、翻译著作:如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率先举起_旗帜。 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3)影响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_,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_诞生。,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新文化氛围来实现民主政治。 (3)存在着对西

13、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跟踪训练 5(2018梅州5月模拟)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中指出:“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 ) 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B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C有遵循进化理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D,【解析】 材料“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反映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愿望,故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片面否定

14、传统文化,并不是“认识深刻而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改造传统文化,而是挽救民族危亡,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进化理论的内容,也不能说明全盘西化的倾向,故C项错误。,6(2018江苏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A,【解析】 材料信息“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

15、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指导工人运动,即正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B项错误;1928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故D项错误。,热 点 素 养,一、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对史籍研究的影响,考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渗透民族意识。,(2017天津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16、人们(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A,【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211850年”“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可知,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人们逐渐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人们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排除B项;C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中心意思,排除;材料与挣脱文字狱的枷锁无关,排除D项。,(2018天津卷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

17、是因为当时( )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C,【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2018全国卷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

18、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解析】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项符合题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项说法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项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

19、想,C项不正确。,(2018北京卷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结合材料中的“今

20、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分析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不是颂扬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呼吁列强保护弱国,排除B、C两项;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二、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18全国卷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21、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项不正确。,(2018全国卷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 “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

22、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C,【解析】 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

23、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三、以小论文形式综合考查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历史素养。,(2017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和中国的近代化,意在考查考生独立提出观点,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要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围绕材料主旨拟定论题,可以是中西文明冲突或中国近代化趋势,也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其次要围绕论题进行阐述,以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知识为依据,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