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1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1152906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8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1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1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1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1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9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1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考 情 扫 描,从文本题材看,呈现出多样性特点。选文涉及经济、艺术、美学、历史等诸多领域,且都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化内涵深厚。从命题形式看,本大题一般设置3个小题,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选择错误项或正确项。试题所涉文本内容从局部到整体,试题难度随题序逐步增加。从考查内容看,重点考查考试大纲规定的“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整 体 阅 读,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1梳思路,明结构。 勾画关键词和关键句(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对勾画内容进

2、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理清文章围绕论点是如何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某一段落的各分句间的逻辑结构和逻辑层次,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上述内容,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才不至于出现偏差,对“文中的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才不至于出现遗漏,对文中“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才不至于出现偏移或错位。,段落之间和语句之间常见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念到运用等。论述类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层次,往往会有一些明显的语言标志,但有些文章没有

3、明显的标志,我们可以依据段落之间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梳理。 2会文意,释观点。 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 3理材料,定意图。 梳理文章中的事例、事理材料,将材料与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相参照,明确作者引用材料的意图。,真题文本,有效信息,2重要句子。 提示:段末句介绍诸子之学内涵,段首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段的首句分析“照着讲”与“接着讲”的辩证关系。,3简短批注。 “不限于”分析诸子之学时,以中国思想发展整个过程为基点,眼光需要长远。 “主要”,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可以设置以主次混淆的错误

4、选项。 “前提”,命题者往往设置条件关系颠倒的错误选项。 “然而”,命题者往往设置转折关系倒置的错误选项。 “也”字前后是并列关系,可以设置以偏概全的错误选项。,第二步 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1梳思路,明结构。 思路:按总分顺序论述,为总分总结构。 2会文意,释观点。 从“照着讲”和“接着讲”等两个维度阐释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得到承继、创造和突破的观点。 3理材料,定意图。 段,在明确摆出分论点之后,都列举了典型的论据,主要是理论论据。这些论据,有的具体、翔实,有的概括,但都有力地证明了相应的分论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

5、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D,【解析】 A项,是对第1段“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的整合转述,由“兴起于先秦”“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可知其正确无误;B项,是对“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

6、实证性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的正确整合与转述;C项,是对“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的提炼概括;D项曲解文意,“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过程”理解错误。相关信息在原文第2自然段结尾处:“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于文无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

7、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解析】 A项是对文章论证方法和中心的概括,其中,“对比的论证手法”错,文中没有使用对比论证手法,且“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理解错误,本文论证的是如何发展诸子之学,使“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得到承继、创造和突破”;B项,是对文章第2段内容的概括,信息语句为“新子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第4段首句

8、“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等语句,稍加整合即可;C项,是对第3段内容概括分析,相关语句为“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等,对其稍加整合即可;D项,是对文章第4段内容及层次的分析,由“在此意义上”“从现实的过程看”可判定其正确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

9、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B,【解析】 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错,不符合文意,原文的相关语句为“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并无“历史上互相隔膜”内容;B项,是对第3段“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的整合概括,与文本内容相符;C项“照着讲”“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的生成”理

10、解错误,原文为“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是说一种或然及可能性,而非必然的判定;D项“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的“逐渐过渡”错误,根据第4段“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可知,选项错误。,热 点 探 究,一、题型解读 1题干表示明确 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全面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热点一 论证分析题的精准判断,2选项设置灵活,二、解题技巧 1增强整体阅读意识。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本质就是能够把握论点、论据和论证,这种题型就是针对这一本质来考的。因此,它比往常任何时候更需要整体阅读。考生先要把文本整体阅读一两遍,弄清楚文章

11、的观点是什么、段落结构是怎样的、文章的重点概念有哪些、哪些是事实性知识、用了哪些论据、文章是如何论证的。当然,这种整体阅读也是有路径可循的,只要边读边画,把段的中心句、结论句、段落间的过渡句及文眼句等重要句子勾画出来,稍加概括、思考,全文的论点、论证思路及主要论据和论证方法也就大体出来了。这是答该题最重要的前提。,2双向阅读,把握关键。“双向阅读”指的是既要阅读选项,理解选项意思,又要阅读选项涉及的文本内容,重点在后者。后者的阅读要做到关联处“瞻前顾后”,细节处仔细咀嚼。在句子关联处“瞻前顾后”,明白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关系,进而明确句子层次,最后明白作者的说理思路。在细节处仔细咀嚼,就是

12、在重要句子的含意、长句子的结构、文中事实论据的完整意思及其论证的观点等细节处进行咀嚼、揣摩,这些细节部位关乎对选项的正确判断,不可忽视。,3找出选项敏感点(设误点),找到判断的方向。 既然是对文本论证的专项考查,那么考查点就放在了论证的分析上,其敏感点(设误点)不外乎三点:论点、论证与论据。具体说来,要抓住选项的几处敏感点:(1)论证的论点(重点),尤其是论据要证明的观点是否准确;(2)论证的思路与层次(既有全文的论证思路,又有段内的论证层次和角度);(3)论证方法的使用,如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法和因果论证法等,要判断它们是否在论证中使用到了。,(2018皖中名校10月联考)阅读下

13、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能否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

14、,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

15、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 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

16、得到圆满解决。因此,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外部进路的重要作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上,如果人类没有绝对控制权,就无法确保其安全可靠。 B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在认知能力上还远不如人类,因为人类智能有自身优势。 C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步伐是难以阻止的。 D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人类要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D,【解析】 原文是“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这只是一种假设,且只要人类建立安全控制制度,还是能控制住人工智能的,也不是“无法抗衡”的。,

17、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B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强调人类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持积极态度。 D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分析对策,最后强调人工智能安全问题需发挥外部进路作用。,B,【解析】 文章前面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谈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但第四自然段“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也是在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所以这里表述不够全面准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

18、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人工智能安全的问题也应该会有解决的方法。 B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而不能依赖它们。 C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 D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解析】 强加因果关系,并不是科学研究有禁区直接导致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D,综观全国卷三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36个选项,其设项方式可分三个类型:信息转述、分析论证、判断推理。 1信息转述 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

19、理解能力,落实考纲中的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做正确或错误的解读。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种转述,要求考生对这种转述的正误做出判断。进行转述时,命题者从以下几个角度设置了选项。,热点二 选择题选项的精读与推断,【解析】 选项对原文内容进行了压缩。命题者提取了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关键信息,进行了重新组合,构成选项,表达的意思是与原文相符合的。,(2)混淆关系 混淆关系,是指选项在转述原文内容信息时,故意把原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弄错,比如,原文句间关系是顺承,选项说成目的;原文是并列,选项为因果;原文为未然,选项为已然;原

20、文为主宾关系,选项却主宾颠倒等等。需要考生细心比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比如:,【2018新课标全国卷】1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对应原文: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解析】 强加因果。“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与“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结果,根本原因是“海量的数字化记忆唾手可得”,而且成本低。,(3)信息

21、遗漏或添加 信息遗漏或添加,是指选项在转述原文内容时,故意遗漏一些关键信息,比如遗漏一些条件,导致结果不能成立;或故意添加一些信息,依据上下文语境分析,这些添加的信息也不能成立。要求考生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判断选项所转述的信息在增减方面是否与原文相一致。比如: 【2018新课标全国卷】3.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对应原文: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 【解析】 选项删除“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限制语,改变了原文观点。,(4)范围不一致 选项在转述原文时,涉及到的时间、空间、数量范围与原文不一致。需

22、要考生在比对信息时加以注意。一般来说,这个陷阱,考生只要细心,还是比较容易识别的。比如: 【2017新课标全国卷】1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对应原文: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解析】 原文“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这里的“明初”,指的是明代初期,而选项为“明代”,两者在时间范围方面不一致,故此项不正确。,2分析论证 所谓分析论证,在这里是指分析文本的论证过

23、程。这是一种新的题型,需要考生对论述类文本从论述文的文体角度对文章进行宏观及微观的解读,明确中心论点是什么,有哪些分论点,运用了哪些论据材料,不同的论据材料有何作用,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过程怎样,论证结构如何,等等。分析其所设选项,此题型的命题特点有: (1)分析论证过程 选项对文本的某些语段或全文,从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方面做综合性分析评价,评价语言观点鲜明、简明精要。需要考生对文本的论证过程有全面而准确的解读,才能判断选项的评价是否正确。比如:,【2017新课标全国卷】2.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解析】 对文本论证主体做分析。其中“在论

24、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是对的,但“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分析不正确,立足的应是当代,目的是保护后代的利益。,(2)分析论证结构 选项对语段或整个文本的论证结构作分析评价。考生在解读文本时,需要准确理解论证内容,从而理清句间关系、段间关系,进而把握语段或全文的论证结构。比如:【2017新课标全国卷】2.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解析】 此项对文本整体论证结构做了分析,正确。,(3)分析论据作用 选项抓住文本的某些论据,分析它论证了什么观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进行论证的。比如:,【2017新课标全国卷】2.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

25、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对应原文: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

26、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解析】 依据原文内容分析,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这一论据是用来论证文段中的观点“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的。故此项分析不正确。,3判断推理 所谓判断推理,就是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文本的某些内容作出分析判断,或根据文本内容作出分析推理,得出结论。需要考生在正确全面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判定选项的判断推理是否正确。设项方式主要分为判断与推理两种情形。,(1)判断。比如: 【2017新课标全国卷】1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对应原文:因而存在气候

27、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解析】 原文认为公平原则是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可以多一些排放,发达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应少一些排放。可见,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排放量多与少的问题,而不是“限制排放

28、的问题”。故此项分析判断不正确。,(2)推理。比如: 【2017新课标全国卷】3.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比对原文: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解析】 原文内容表明,气候容量有限,所以才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由此可推出,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进行前述工作。所以推理正确。,(2019武汉部分市级示范高中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

29、面题目。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

30、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

31、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

32、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 B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 也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C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人不愿走进剧院观赏戏剧。 D文中用“木乃伊”形容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存后

33、却因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A,【解析】 因果不当。将主观可能当作客观事实。从文中第一段“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及后面论述,不能得出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是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这两个原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这个话题。 B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所面临的双重悖论,挑战大于机遇,富有辩证性。 C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在好莱坞热映为例,论证了全球化时代呼吁传统文化的复兴。 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

34、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解析】 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在好莱坞热映为例,论证了技术力量使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可能性。,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B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的文化也是关键问题。 C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必将遭遇淘汰。 D只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并借助技术的力量,就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B,【解析】 A项逻辑颠倒,不是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是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C项,“必将遭遇淘汰”说法片面,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掘墓与复兴、威胁与生机,其实也就是说,机遇与挑战并存。D项说法绝对化,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传统文化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的前提条件很多,不仅包括借助技术力量和改变呈现形态,还包括借助大众流行文化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以及使其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