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1.(2018年3月嘉兴模拟) 1954年4月,中印双方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 )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C.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D.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解析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正确政策,所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
2、准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无关,故A项错误;二战后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无关,故B项错误;1955年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平等合作,故C项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8年1月台州高三期末)新中国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就右面地图所示区域的和平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次会议( ),A.推动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署 B.促进了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C.结束了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D.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
3、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考点2 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b),解析 材料地图是东南亚地区地图,签署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会议没有涉及东南亚问题,故A项错误;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与解决东南亚问题无关,故B项错误;结束了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的是越南战争,与新中国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不符,故C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会上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确认了印支三国的民族权利,与材料地图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8年3月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考试)下图是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召开60周年的纪念标志。关于该
4、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B.共有29个亚非拉国家政府首脑参加了此次会议 C.会议显示了团结、反殖、独立、友好、合作的精神 D.会议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解析 由“2015年”“60周年”“印度尼西亚”,可以联想到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显示了团结、反殖、独立、友好、合作的精神,故选C。A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排除A;万隆会议没有拉丁美洲国家参加,排除B;D是不结盟运动,排除。 答案 C,考点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 4.(2018年3月江苏学考)1971年,当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少行
5、人高兴地互相转告:“中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欢迎、欢迎!”并挥帽致意。此次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亚非会议B.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解析 亚非会议是1955年,故A项错误;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是1961年,故B项错误;“1971年”“纽约”“中国来的”等反映是1971年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第26届联大,故C项正确;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2001年举行的,故D项错误。 答案 C,考点4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b) 5.(2018年1月杭州高三期末)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
6、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是( )A.综合国力的提升 B.中美关系的缓和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改革开放的推行,解析 20世纪70年代综合国力虽有所提升,但不是关键因素,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随后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高潮,故B项正确;中国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重返联合国,不是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尚未进行改革开放,故D项错误。 答案 B,6.(2017年9月嘉兴模拟)下图所示为19501978年中日贸易概况。下列各项中对数据变化的理解正确的
7、是( ),A.中国在建国初期与日本没有任何往来 B.中日建交推动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C.70年代初期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对象 D.经济交流决定着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建国初期中日贸易总额较小,但并非没有经济往来,故A项错误;根据图示可知1972年以后中日贸易总额迅速增长,主要是受1972年中日建交的影响,故B项正确;该图示只有中日贸易总额,而没有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总额,因此无法说明70年代初期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对象,故C项错误;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经济交流才迅速发展,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决定了中日经济交流,故D项错误。 答案 B,考点5 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b) 7.
8、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 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A. B. C. D.,解析 依据材料“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故正确;依据材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故
9、正确;“一带一路”建设是由中国倡议和发起的地区经济合作,故错误;依据材料“基于新安全观”“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故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考点6 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 8.(2018年3月台州模拟卷)2018年1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部门领导会议在北京举行,印度、巴基斯坦这两个新成员国也派员与会。下列属于该组织创始国的有(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A. B. C. D.解析 上海合作组织创始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不包括土库曼
10、斯坦,B项符合题意。答案 B,考点7 (加试)改革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和意义(c) 9.(2018年3月温州适应卷)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简表(部分),A.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加入国际组织 B.两极格局解体加速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 C.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中国和世界共享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利益 解析 1971年,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始加入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政治多极化与材料中“经济组织”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故
11、C项正确;多边贸易体制与材料中“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10.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解析 从材料可知,中国与世界不同程度的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下的外交举措,
12、故B项错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与材料中国同美国、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友好外交关系,没有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故D项错误。 答案 A,易错点1 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与正式建交的时间掌握错误,易错提醒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由敌对转为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交。 日本是在中美联合公报发布后开始访华与建交谈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典例1】 (2018年3月浙江绍兴适应卷)阅读下边1969197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统计简表,结合这一时期
13、中国外交的有关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外交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 B. C. D.,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故错误;1971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故正确;70年代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故正确;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易错点2 对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认识不清易错提醒,【典例2】 21世纪,我国外交方面的新建树主要有( ) 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
14、议 多次参加联合国的活动 达成“上海共识” 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A. B. C. D. 解析 “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是在20世纪70年代。 答案 A,命题分析,1.从本讲知识学考命题看,主要是对新中国不同历史阶段外交成就的考查。 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说,要求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 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识读能力。 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体现为识记型、图片型、史料型、情景型、阶段特征型、组合型。,【典例】 (2018年4月浙江选考)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世界
15、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 B. C. D. 解析 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正确;与材料无关,错误;中国与中亚各国有上海合作组织体现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正确;选C。 答案 C,题组训练,1(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A“不结盟” B“万隆精神”C“单
16、极多极化” D“日内瓦精神”,解析 根据史料可知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延续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此可知这次国际会议为万隆会议,故选B项;日内瓦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D项与题意不符;史料中未曾体现“不结盟”问题,与“单极多极化”无关,可排除A、C两项。 答案 B,2.(2017年11月浙江选考)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
17、联合国大会,解析 万隆会议是周恩来参加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此次会议上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万隆精神”。根据题中的关键词“周恩来、解除殖民主义、共同基础”等词可知,此次会议指的是周恩来参加的万隆会议。故答案为B。 答案 B,3.(2015年10月浙江学考)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解析 20
18、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还处在敌对的紧张状态,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美两国还处在敌对的紧张状态,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关系有了“新的开始”,故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故D项错误。 答案 C,4.(2016年4月浙江学考)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 B. C. D.解析 分别发生在1972年,1979年,2001年,1991年,故
19、A项正确。答案 A,5.(2017年3月江苏学考)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解析 尼克松北京之行前新中国已经重返联合国,故A项错误;尼克松访华使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B项正确;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始终存在,无法消除,故C项错误;实现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 答案 B,6.(2017年4月浙江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
20、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解析 第一小问“诉求”,据材料一“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得出共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据材料一“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得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据材料一“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得出促进文化交流;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万隆会议是在20世纪5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民族国家取得了独立,两极对峙的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形势是缓和与紧张相交织。,答案 (1)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 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