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分点4 理清线索,明确作用 提升情节分析能力,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有较强的综合性,它与小说环境、人物、主题紧密联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高考考查重点的变化,即由过去对某一情节的梳理概括转为注重小说情节整体设置的特点与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因此,二轮复习,既要注意整体结构的把握,也要注意局部作用的分析。,-3-,-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橘 子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
2、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5-,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个,而是四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
3、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6-,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
4、。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7-,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
5、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 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在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8-,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 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 (选自小小说精选),-9-
6、,短板发现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 ) 2.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的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 ( ),解析 “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的畏惧”理解错误。,-10-,3.“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 ( ) 解析 “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理解错误。 4.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
7、,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 ) 解析 “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无中生有。,-11-,5.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他”来水果摊的目的。,6.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第一次来是因为饥饿难耐想抢橘子。小说中写到他“又渴又饿”“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第二次来是为了报恩。“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想让摊主发现他是罪犯并报案领奖金。第三次来是为了自首。既让摊主领了奖金,也想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情节(艺术效果)上,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使小说的
8、情节曲折,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人物形象上,使摊主的形象更加丰满。他善良、不贪、踏实做人。主旨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从一个单纯的感恩主题,深化为踏实做人,本分做事。,-12-,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情节概括梳理,即学即练,-13-,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典题】小说三次写到了母亲的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分析。(5分),第一次流泪是“泪珠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转”。两次借面失败,母亲自尊心受挫,内心感到难受,委屈。第二次流泪是“再也忍不住,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母亲为三奶的善良和慷慨而感动。第三次流泪是“母亲的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落
9、进了碗里”。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的爱,感到欣慰。,即学即练,-14-,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典题】小说三次写到了母亲的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分析。(5分) 因题读文 借 面安 勇 半年前我爸意外去世后,这个家就抽去一根顶梁柱子,那年我才9岁。所有的重量一下子都压在了母亲的肩上。但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那时我不懂事,看到别的人家吃面条,馋得直流哈喇子。每次听我这么说,母亲的心都酸酸的不是滋味。但家里的白面几个月前就已经吃光了,除了伸手向别人借,母亲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 母亲切完给猪吃的菜,看一眼天上的太阳,就拿着一只空瓢出了门。,即学即练,-1
10、5-,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母亲在东院二婶家的门前停下来,犹豫了片刻,理一理额前的头发,硬着头皮推开了院门。母亲是个要强的人,过去还从未向人伸过手。二婶正站在房门口喂鸡,嘴里“咕咕咕”地叫着,手里的玉米粒撒到地上,一群鸡就争抢着跑过来。二婶见她进来,脸上堆满笑亲热地打了声招呼。母亲喊一声“二婶”,脸上就飞起了一片羞涩的红晕。那句话在喉咙口打了几个滚儿,狠狠心还是说了出来。二婶听说要借面,脸上的笑就消失得不见了踪影,一拍大腿说:“哎呀妈呀!你咋不早说呢,头天晚上还有点儿,今儿个早晨刚吃没。你要是不信,我拿面口袋来给你看。”二婶说着话,就转身进了屋。母亲的脸更红了,愣了一下,就赶忙转
11、过身逃跑似的往外走。,即学即练,-16-,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母亲一溜儿小跑,走出了几十米,脸还在火烧火燎地发烫,屈辱的感觉像块磨盘似的重重地压在她的心上。她甚至对儿子升起了一丝怨恨,怪他不该嘴馋,平白无故地想什么面条吃。也怪他都9岁了,还不能体谅家里的难处。这些想法在她的心里翻了几个来回,最后,咬一咬牙,还是推开了胡大嫂家的院门。 胡大嫂正在灶前做午饭,听到院门响,看见母亲手里拿着的那只空瓢,就猜出了八九分她的来意,赶忙操起一只空盆迎了出去。胡大嫂不等她开口,愁眉苦脸地扬一扬手里的那只盆说:“大妹子,你瞅瞅俺家这日子过的,吃了上顿没下顿,我正想着出去借点儿米,先把晌午饭答兑到
12、锅里去。”听到胡大嫂的话,她的头突然一晕,眼前就转起了一团金星。直到胡大嫂又说了句:“你来,是有啥事儿吧?”她才猛然反应过来,嘴上忙不迭地答:“没事儿,没事儿,没啥事儿!”就急三火四地往出走。走到院门口时,胡大嫂的话又追了上来,“有啥事儿别抹不开吱声,咱左邻右舍地住着谁跟谁啊!”,即学即练,-17-,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母亲没有应声,深深低着头,脚步匆匆地往家走,泪珠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转。她已经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会再向人借面了,如果儿子回来就告诉他,以后也别再馋什么面条吃。 母亲一路走一路想,不提防和一个人撞在了一起。抬起头,母亲就看到了西院的三奶。三奶已经六十多岁,走路颤巍
13、巍的,还拄着一根棍子,家里的日子过得也很不好。母亲见是三奶,忙掩饰住心里的委屈,艰难地露出了一丝微笑。三奶看一眼她的脸色,再看一眼她手里拿着的那只空瓢,心里就明白了她的遭遇。一把抢过她手里的瓢问:“是米,是面,还是盐?”母亲忙摇头否认。三奶却突然生了气,噘起了嘴,用棍子指着她说:“到底要什么,你痛快地说,不说就是瞧不起你三奶,拿三奶当外人。”母亲只得从牙缝儿里挤出了一个“面”字。三奶二话不说,转身就往家里走,再出来时,手上抖抖地端了一瓢面。三奶拍拍她的肩膀说:“以后有啥难处,就和三奶说,有我锅里的,就有你碗里的。”母亲接过面时,再也忍不住,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即学即练,-18-,热点题型1,
14、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面条擀好了,锅里的水翻起了花,母亲并不急着下面,伸手去陶罐里摸出一只鸡蛋,打进开水里。想了想,又摸了一只打了进去。晌午,我正饿得慌时,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刚好盛进了碗里,上面还躺着两只元宝似的鸡蛋。我吃得匆匆忙忙,吃出了一头的白毛汗,边吃还边说真解馋。吃完面条我把碗放在窗台上,招呼一声就跑出了门。 母亲拿起窗台上那只碗时,见里面竟然还剩下了半碗面条,看来儿子只吃掉了两只鸡蛋和半碗面。就在心里埋怨一句儿子,让自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却一点儿都不懂得珍惜。母亲随手拿起筷子,打算把剩下的面条打扫干净。 母亲手中的筷子伸进面条里时,忽然触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翻开面条时,她先看见了笫一
15、只鸡蛋,再往下翻一翻时,她又找到了第二只。母亲的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落进了碗里。 (有删改),即学即练,-19-,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读文有道 1.抓人物性格特点 母亲一个要强的人,在父亲去世后,独立支撑家庭,为满足儿子吃面条的愿望,去向乡邻借面。 2.理情节关系 本文以“借面”为线索叙述故事。母亲向二婶借面,二婶说没有;向胡大嫂借,胡大嫂说没有;母亲羞愧落泪;最后三奶主动给母亲一瓢面,母亲感动落泪;当母亲为“我”做好面条时,又因“我”的懂事而落泪。,即学即练,-20-,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 小说三次写到了母亲的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不
16、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分析。,即学即练,-21-,2.找答题依据,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22-,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3.用模板答题 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原因、经过、结果”),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 模板二:给定角度的答题模板 “答案点”+“答案点”+“答案点”+“答案点”。 4.答案整合_,第一次流泪是“泪珠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转”。两次借面失败,母亲自尊心受挫,内心感到难受,委屈。第二次流泪是“再也忍不住,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母亲为三奶的善良和慷慨而感动。第三次流泪是“母亲的泪就像断了线的珍
17、珠似的,落进了碗里”。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的爱,感到欣慰。,即学即练,-23-,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情节作用分析,即学即练,-24-,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典题】(2017全国卷,原文见“提分点3热点题型”)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读文有道 1.抓人物行为及性格特点 “我们”试验队员,遭遇沙尘暴,焦渴万分。 蒙古族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来为“我们”送西瓜。 2.理情节关系 “我们”在荒无人烟的野外遭遇沙尘暴,焦渴万分,听到敲门声,认为有人求救,冒险开门救人;开门后发现,是一素不相识、语言不通的蒙古族同胞,他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送
18、西瓜,营救“我们”。,即学即练,-25-,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即学即练,-26-,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2.找答题依据,即学即练,-27-,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3.用模板答题 小说作用类题,包括分析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方面考虑,另外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也就是这三类作用类题,除了考虑对本身的作用外,都要考虑其他三方面,还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四方面+一读者”模式。 4.答案整合,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集中描写
19、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即学即练,-28-,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分析情节手法,即学即练,-29-,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30-,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典题】(2017山东卷)本文第 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因题读文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
20、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即学即练,-31-,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
21、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即学即练,-32-,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读文有道 1.抓人物特点 七岔犄角的公鹿被“我”打伤,为掩护鹿群,引开恶狼。 狼凶猛,恶狠,凶残。 2.理情节关系 公鹿受伤后,又被狼追赶,为了掩护鹿群,将狼引上山顶,与狼通过两个回合的斗智斗勇,最后将狼甩下山谷。,即学即练,-33-,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 本文第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即学即练,-34-,热点题型1,
22、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2.找答题依据,即学即练,-35-,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36-,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3.用模板答题 情节手法题的作答方式是“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有几种手法答几点。 4.答案整合,动作描写。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绘,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态,恶狼弓腰、咧嘴,凶残地发起进攻时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或: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衬托出公鹿的勇
23、猛和机智。),即学即练,-37-,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除 夕 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霭霭的暮色笼罩着。“咔嚓”一声,一棵枝桠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煤的炉子,放着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一般哼唧着,光亮由一根木棍被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
24、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母亲。,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38-,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原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卖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了下来,老三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
25、,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39-,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亲直接从老三手里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一起切碎,放在一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
26、扁,抻长。直到一张大面皮摊在桌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来了。,-40-,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是掐一小块面剂,擀面杖搓动两下,一块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老三在一旁不安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老三噘着嘴,老大在一旁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只只水饺“扑通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着锅铲说:“你们三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
27、上。母亲颇为神秘地说:“这里面有惊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一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41-,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老三有些着急,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亲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从嘴里就吐出了硬币,在手里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就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赶紧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噔”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28、 老大鼓起嘴咽了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42-,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1.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采用了哪些叙事手法?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小说叙述了一个母亲在大雪纷飞的除夕之夜,在失去丈夫、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给孩子包水饺过年夜的故事。小说重点写了包水饺的过程和孩子们吃元宝的情景,表现了一家人在困境中不失希望的昂扬主题。小说主要采用了顺叙和白描的手法,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故事,朴素的文笔因情感的真实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29、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小说的情节、分析情节手法。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要抓住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对情节手法的分析,要看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篇小说的叙事手法可以从叙事的顺序和特点分析。,-43-,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结尾段的作用。,参考答案 前后呼应。结尾段“除夕夜白雪皑皑”与标题和第一段形成呼应,结构更加严密。“欢乐的笑声”与开篇形成对比,营造了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突出了亲情的温暖和孩子们苦中作乐的坚强乐观,与主题的表达和主体事件的背景相契合。突出了母亲悲喜交加的复杂心理。既有对丈夫的思念,又有对处于窘境、失去父爱的孩子们的悲悯怜爱,更有对亲情温暖、孩子成长懂事的喜悦和欣慰。 解析 对小说结尾段落的分析,要注意内容、结构和主题方面的作用。结尾一段,写了白雪皑皑的屋顶和屋内的欢乐,母亲对丈夫遗像的凝望,既照应了开头,又暗示了小说的主题。符合这个意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