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2《夏天和冬天》教学设计鄂教版.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16135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2《夏天和冬天》教学设计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2《夏天和冬天》教学设计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2《夏天和冬天》教学设计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2《夏天和冬天》教学设计鄂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2《夏天和冬天》教学设计鄂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夏天和冬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为孩子们描述了大自然夏天和冬天中极富特色的景物,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欢之情。课文用两个小标题分为夏天和冬天两个部分,读起来琅琅上口,为孩子们打开了童话世界的一扇小窗。这节课我教学夏这一部分,作者以儿童化的语言主要描绘了“雨前”、“雨后”的景色,文中多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小花、小鱼等在雨前、雨后的变化,处处充满了童趣,洋溢着大家盼望下雨的焦急以及下雨后的欢快,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 9 个字,会认 5 个字。读懂相关的生词及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2、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 注意紧扣文本,加强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后再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 过 学 习 课 文 , 了 解 夏 、 冬 两 季 自 然 界 的 不 同 景 象 , 培 养 学 生 观 察 周 围 事 物 的 能 力 , 并引 导 体 会 人 与 自 然 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认识夏天、冬天特征,从心底感受自然的美好。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2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你们看

3、,大自然这位画家为我们描绘了春夏秋冬各不相同的景象,尤其是夏天和冬天,有着截然不同的季节特点。平时,我们也一定留心过周围景象的变化吧。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到课文中去感受两个季节的不同情趣吧!【设计意图】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勾画生字词语。3、检查自读情况。同桌或小组互读互评。注意读准词语:打卷儿、煮熟、转圈、口哨、麦穗课件出示会认字,师生共同朗读。卷 圈 哨 铛 裙课件出示会写字,教师指导书写。消 黑 雷 洗 澡 精 治 赛 滑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4、,师生互动理解。快活:高兴快乐。精神:活跃;有生气。乘凉:为避热而在阴凉处歇息。悦耳:动听;好听。4、指名读,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思考:读了课文,你有怎样的感受,不同的季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5、全班评读井交流感受。教师小结:是啊,夏季天气闷热,经常有雷雨倾盆;冬季,天气寒冷,冰天雪地,雪花飘飘,北风呼啸。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让我们首先学习第一篇短文,走进夏季吧!【设计意图】由词语入手,让学生边学习生词,边学习课文主要内容。3、精读课文,了解夏季特点 :板书:夏3(一)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1自由读覅 1、2 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到夏天炎热?是怎样体会

5、出来的,(教师相机贴出“柳叶”、“小花”、“有鱼的湖水”3 张图片)2读句子,想象画面,体会夏季的“热”。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引导想象:这两个句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同学听。全班交流:你是抓住哪些词语想象画面的,(理解:“打着卷儿”“低着头”“冒着热气”等)教师小结:作者把柳叶、小花、湖水当成人来写,我们读了以后,感到特别形象生动。3.联系生活,指导仿说:同学们。平时你一定观察过很多夏季的景物,它们在大火球似的太阳照耀下都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着再说几句。(如:大树垂下双肩。小草耷拉着脑袋。)4

6、引导体验,练习朗读。天气这么热。如果这时你看到了柳叶、小花,特别是看到小鱼在冒着热气的湖水里游。你有什么想法?(担心)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学生练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正在我们担心时,蜻蜒低飞。向我们报告了要下雨的好消息,应该怎么来读蜻蜓的话呢?(指名读,学生评读)5齐读第 1、2 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第 3、4 自然段。1指名读第 3、4 自然段,思考:文中写了雷雨时的哪些景象:2山示课件(雷雨景象),想象人们的心情。3 比较句子:大雨哗哗地下。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学生交流;哪句说明雨更大?你从“快活”中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如何读能表现雨大,表现人们此时的心情呢?4学生练

7、习朗读第 3、4 自然段。4(三)学习第 59 自然段。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第 57 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雷雨后,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与雷雨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雨前 雨后根据学生描述,课件依次出示第 5、6、7 自然段的句子,(学生齐读第 57 自然段)2小组讨沦交流。3引导想象:结合平时你的观察,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雨后还会有哪些景象?4激情引读:一场雷雨冲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阵阵凉爽。此时,天边挂起晚霞,空气特别清新。当你雨后出门散步时,看到重新焕发光彩的花草时,我们不禁要说学生看课件中句子,齐读第 6 自然段。当你散步到湖边,看到欢快的小鱼、青蛙时我们不禁又要说学生看课件

8、中的句子、齐读第 7 自然段。5雨过天睛,人们来到湖边乘凉、散步,小朋友也来到桥上,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员,你最想干什么?教师小结:是啊,看着清亮的湖水,让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起来,飞到雨后的桥边,飞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吧!我们齐读第 9 自然段。(学生齐读第 9 自然段)【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通过读进行阅读实践。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比较、评读、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自悟、自得,然后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四、精读课文,了解冬季特点 :板书:冬(一)学习第 1 自然段。1自由读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从哪里感受到冬天的寒冷?是怎么体会出

9、来的?2填空练习。课件出示句子:小雪花给( ),( )暖暖的。想象“雪白的大衣”“雪白的被子”是什么样的景象?读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师随机指导:拟人的写法使句子更为形象生动,读了以后,使头脑中的雪景更为5具体。(二)学习:第 26 自然段。1自由读第 26 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北风的?2讨论:从哪里看出北风“淘气”?联系生活想想“吹口哨”是什么意思?3听音响(北风的呼啸声),联系生活想象冬天北风的猛烈。4再读思考:冬天,北风凛冽,寒风刺骨。但在作者笔下北风却是“淘气的”,“吹着口哨”“滑了一大跤”,使人感到特别有趣。这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5品读练习:你觉得这一部分哪一段

10、格外有趣?该怎么读?(教师尊重孩子独特体验,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板书:雪后美景(三)学习第 6、7 自然段。1指名读 6、7 自然段,说说:小麦苗做了什么美梦?2、练习领读、齐读,(教师领读每句话的前半句;学生齐读每句话后半句)3引导想象,拓展思维:小麦苗还可能会梦见什么?板书:小麦苗做美梦【设计意图】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让学生最大限度全身心地投入,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为了更好的在想象中感受季节的特点,我以“读”来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季节的快乐,在描述中再现季节的情景。五、总结: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为孩子们描述了大自然夏天

11、和冬天中极富特色的景物,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欢之情。课文用两个小标题分为夏天和冬天两个部分,读起来琅琅上口,为孩子们打开了童话世界的一扇小窗。这节课我教学夏这一部分,作者以儿童化的语言主要描绘了“雨前”、“雨后”的景色,文中多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小花、小鱼等在雨前、雨后的变化,处处充满了童趣,洋溢着大家盼望下雨的焦急以及下雨后的欢快,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设计意图】总结提升。6六、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2、完成配套练习册。【设计意图】熟悉课文,强化课文理解。七、板书设计:夏 雨前夏天和冬天 雨后 喜爱大自然冬 雪后美景小麦苗做梦【设计意图】提示要点与重点。教学反思:一年四季,春

12、夏秋冬,不仅有着巨大的认知价值,更有着无限的审美价值。作者选取四季中“夏天”和“冬天”这两个反差较大的对应性季节,把留心观察到的一些具体物象,用拟人化等手法写出了季节特征。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让学生最大限度全身心地投入,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为了更好的在想象中感受季节的特点,我以“读”来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季节的快乐,在描述中再现季节的情景。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语言学习不等于语文学习,因此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文 0 的本身,更尽可能的拓展开去。如我让学生仿写句式,练习说其他景物,学习文中描述方法,练习说“春”、“秋”两季;课后收集摘抄描写四季的语句。我通过对学生由“扶”到“放”,帮助学生感受文字,积累文字和运用文字,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