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一次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16389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一次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一次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一次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一次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一次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全一次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改革开放对经济的作用: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3、我国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改革措施: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

2、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4、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大,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已

3、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5、改革开放的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决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6、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7、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8、怎样全面深化改革?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

4、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9、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10、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抓

5、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2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1、什么是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2、创新的内容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

6、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3、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对个人)创新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3、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科技现

7、状)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

8、轨道上来;对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企业: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掌握核心技术。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勤动脑、勤动手,积极参加各种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珍惜受教

9、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5、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6、创新精神的表现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37、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8、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9、教育的重要性一个民族

10、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知识点总结第 三 课 追 求 民 主 价 值第 1 课时 生活在民主国家一 、 民 主 的 足 音1在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2怎样正确认识民主价值?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11、二、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1、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2、根本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的民主。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2)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真实的民主。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3)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4、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1)发

12、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地位: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6、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7、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

13、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4础第 2 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一、行使民主权利1什么是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我国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随着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断增强。3公

14、民通过哪些途径行使民主权利?(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4民主选举的形式、原则、对公民的要求有哪些?(1)形式:例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2)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3)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5民主决策的要求、形式有哪些?(1)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2)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6我国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国家

15、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二、增强民主意识1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1)必要性: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意义: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有何要求?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

16、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3现代公民如何培养民主意识?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5第 1 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的含义: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2、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作用) ( -)对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

17、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国家: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3、法治有哪些要求?( -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4良法的含义是什么?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5怎样理解“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有法律制度不等

18、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二、描绘法治蓝图1、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进程是怎样的?(记 3 个重要历史事记)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2、全面依法治国(1)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全面依法治国的新 16

19、字方针(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知识拓展】: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 2 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一、法治政府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是什么?(1)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

20、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3)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2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3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别是什么?(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6(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4怎样实现依法行政?(1)政府:依法行政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21、,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5. 依法行政的意义?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二、厉行法治1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怎样厉行法治?(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公民:要学

22、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4)国家(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5)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3.国家和社会治理怎样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3、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知识点总结第 5 课 守望精神家园1中华文化的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3.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

24、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74.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5.文化自信的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文化自信的来源(1)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7

25、.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8. 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等。 9.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10.

26、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国家:制定并完善保护和弘扬法律法规;加大对保护和弘扬的资金投入;宣传保护和弘扬的重要性;坚持创新,探索保护和弘扬的新途径;依法打击破坏的行为。(2)青少年:学习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推进文化创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 。同破坏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作斗争(制止或举报)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1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中华传统美德

27、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12.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1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8、及特点是什么?(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凡是体现这20 个字的精神都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如长征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丝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塞罕坝精神等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814.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地位)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

29、,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15.青少年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核心素养。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畏挫折、发愤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等等。16.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18.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或:在家里: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

31、:尊敬师长、文明礼貌、遵守学校纪律、团结互助、努力学习.在社会:热爱祖国、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热心公益、诚实守信、维护正义.)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1.我国人口问题(人口国情)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新的特点 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2.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

32、变。国家推行计划生育,能够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3.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4. 人口过多的影响:9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不相适应,增加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制约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5.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6.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33、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7.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的后果: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8.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9.环境恶化的影响:(1)环境恶

34、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10.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哪些困难?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易反复。部分企业和个人法治观念、环保意识淡薄。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监管缺位。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体系不完善等。1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

35、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 也是时代的选择。1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3.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意义有利于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有利于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36、;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绿色观念,缓解能源紧缺和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1)国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转变发展方式,10走生产发展、生

37、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2)企业:增强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加快科技创新,改进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排放。(3)青少年: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习和宣传保护环

38、境的有关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水多用、不乱扔垃圾等;积极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P6215.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16.请你设计以节约、低碳、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标语节约能源做得好,省钱省能又环保;省一点能源,多一点资源;节约资源,共创美丽新世界;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倡导低碳,呵护地球;过低碳生活,享绿色

39、人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7、第六课涉及的政策、战略等基础知识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计划生育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口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

40、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11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3.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共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维护国家统一。 有利于巩

41、固国防,保持边疆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5.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6.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2)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

42、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7.“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8.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 、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129.为什么祖

43、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10.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反对“台独” 。(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44、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1.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3)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1)

45、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3进入新时代,我国

46、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6.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1)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

47、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8.怎样实现中国梦?(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9.中国自信、

48、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10.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

49、又要锲而不舍。(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1.其他知识点:14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两个“一百年目标”:(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历史性跨越: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 、反对“台独” 。“九二共识”的核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精神财富):中华文化。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家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D4678-2015a Standard Practice for Rubber&x2014 Preparation Testing Acceptance Documentation and Use of Reference Materials《橡胶&x2014 制备 测试 验收 文档编制以及基准材料使用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D4678-2015a Standard Practice for Rubber&x2014 Preparation Testing Acceptance Documentation and Use of Reference Materials《橡胶&x2014 制备 测试 验收 文档编制以及基准材料使用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D4679-2002(2007)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ubber General Purpose Household or Beautician Gloves《一般用途、家用或护肤用橡胶手套的标准规范》.pdf ASTM D4679-2002(2007)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ubber General Purpose Household or Beautician Gloves《一般用途、家用或护肤用橡胶手套的标准规范》.pdf
  • ASTM D4679-2002(2015)e1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ubber General Purpose Household or Beautician Gloves《一般用途 家用或护肤用橡胶手套的标准规格》.pdf ASTM D4679-2002(2015)e1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ubber General Purpose Household or Beautician Gloves《一般用途 家用或护肤用橡胶手套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D4680-1998(20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reep and Time to Failure of Adhesives in Static Shear by Compression Loading (Wood-to-Wood)《用压缩负荷静剪切法法测定胶粘剂蠕变和老化时间的标准试验方法(木材对木材)》.pdf ASTM D4680-1998(20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reep and Time to Failure of Adhesives in Static Shear by Compression Loading (Wood-to-Wood)《用压缩负荷静剪切法法测定胶粘剂蠕变和老化时间的标准试验方法(木材对木材)》.pdf
  • ASTM D4680-1998(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reep and Time to Failure of Adhesives in Static Shear by Compression Loading (Wood-to-Wood)《用压力负荷法(木材对木材)对胶粘剂静剪切的蠕变和破坏时间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4680-1998(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reep and Time to Failure of Adhesives in Static Shear by Compression Loading (Wood-to-Wood)《用压力负荷法(木材对木材)对胶粘剂静剪切的蠕变和破坏时间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2557-1998(201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ensile-Shear Strength of Adhesives in the Subzero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67.8 to −55 C (−450 to −67 F).pdf ASTM D2557-1998(201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ensile-Shear Strength of Adhesives in the Subzero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67.8 to −55 C (−450 to −67 F).pdf
  • ASTM D2680-2001(2014)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and Poly(Vinyl Chloride) (PVC) Composite Sewer Piping《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 和聚氯.pdf ASTM D2680-2001(2014)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and Poly(Vinyl Chloride) (PVC) Composite Sewer Piping《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 和聚氯.pdf
  • ASTM D3596-2014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ation of Gels (Fisheyes) In General-Purpose Poly(Vinyl Chloride) (PVC) Resins《通用聚氯乙烯 (PVC) 树脂中凝胶 (斑点) 测定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D3596-2014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ation of Gels (Fisheyes) In General-Purpose Poly(Vinyl Chloride) (PVC) Resins《通用聚氯乙烯 (PVC) 树脂中凝胶 (斑点) 测定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D3681-2012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hemical Resistance of “Fiberglass” (Glass–Fiber–Reinforced Thermosetting-Resin) Pipe in a Deflected Condition.pdf ASTM D3681-2012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hemical Resistance of “Fiberglass” (Glass–Fiber–Reinforced Thermosetting-Resin) Pipe in a Deflected Condition.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