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117302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安徽省毛坦厂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一、 单项选择题(352=70分)读我国三沙市区域图,回答 12 题。1三沙市隶属( ) A台湾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广西壮族自治区2三沙市的成立,其主要意义或职能是( ) A观察南海周边形势变化 B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C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 D开发南海资源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回答 34 题。3图中 A、B 分别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可能是( )A满族、壮族 B满族、汉族 C土家族、傣族 D哈萨克族、哈尼族4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 A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 B维吾尔族、苗族、哈尼族C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D藏

2、族、哈萨克族、蒙古族读下表,完成 56 题。省 水田(千公顷) 旱地(千公顷)贵州省 7684 10716江西省 19468 36165与江西省相比,贵州省耕地的结构特点及其原因是( ) A.水田比重大属季风气候,降水丰沛 2B.水田比重大位于外流区,河湖众多C.旱地比重大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少 D.旱地比重大地处低纬地区,蒸发量大6贵州省和江西省 ( )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B.分别属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C.少数民族以壮族和回族为主 D.位于黑河腾冲人口界线以东右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 78 题。7图示区域被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 ) A南北走向 B

3、东西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8图中 R河流经的区域大部分为 ( ) 半湿润 半干旱地区 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为主A. B. C. D.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下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数字表示这些经纬度附近的山脉。据此完成910 题。9.图中的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 A阴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B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C昆仑山 天山 阴山 秦岭 D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10.关于上图中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B山脉大致是我国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D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4、读“我国沿 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回答 1112 题。311.下列关于 A、B、C 三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地海拔高气温低,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 A地的写照 B 地阴雨天气多,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C 地由于远离冬季风的源地且海拔低,因此冬季气温比 B地高 B 地由于海拔比 A处低,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处多 B 地为盆地地形,该地多夜雨A. B. C. D.12.图中 A与 B之间的山地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景象形成的原因是( ) 年降水量大 纬度低 相对高差大 土壤肥沃A B C D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 1314 题。13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

5、地与其所在省区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A新川新青 B新川藏青C甘川藏青 D新川新藏14关于四大盆地描述正确的是( ) A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盆地位于非季风区C盆地位于中温带 D盆地矿藏资源丰富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雨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 ,回答 1517 题。415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 A海拔高度 B距海远近 C气温高低 D地表植被16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有 ( ) A沙尘暴 B泥石流 C地震 D水土流失17关于 a河段水文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流域面积扩大,河水水量显著减少 B附近工农业发达,用水增多C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D下游地处

6、高纬地区,有凌汛现象下图是中国雨季类型图,读图回答 1820 题。18图中地区雨季类型为( ) A全年干旱多晴区 B夏半年多雨区 C夏雨集中区 D.冬半年多雨区19图中 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影响 B受高压脊的影响C受台风影响 D多对流雨20导致 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 A水源 B土壤 C地形 D人类活动我国某湖泊面积 2.8平方千米 ,海拔 483 m,湖泊水位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2122 题。21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C华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22引起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 B降水 C海陆位置

7、 D季风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完成 2324 题。523.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时,分别是( ) A4、5 月,6 月,7、8 月前后 B5、6 月,7 月,8、9 月前后C3、4 月,5、6 月,7、8 月前后 D10 月、8、9 月,7、8 月前后24.2018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 ( )A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少而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多B冬季风较弱,雨季回撤慢,在黄淮停留过长C副热带高压过强,台风活动多集中在黄淮一带D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时间长读下图,完成 2526 题。 25.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地势低洼,曲流多 季风气候,降水

8、变率大 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众多支流汇集,洪峰叠加A. B. C. D.26.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图。读图回答 2728 题。627图甲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图中河流三角洲的(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28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甲乙相同 D无法判断下图为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 X、Y 为等高线(等高距为 100米),X 数值为 500米,L 为河流,H 为湖泊。读图,完成 2930 问题。29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河流 L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B

9、湖泊 H补给河流 LCA 地的海拔可能为 350米 D等高线 Y的值为 600米30沿着图中虚线 ab的地形剖面图是(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 3133 题。3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北,再向东北 B.先向南,再向西南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3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50米 B.199 米 C.200 米 D.400 米33.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 A. B. C. D.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比例尺 110 000)。读图回答 3435 题。734.图中的河谷是当地耕地主要分布区,为保证灌溉水源,

10、该地区计划建一座水库,在四个备选地点中,最适宜的是( ) A B C D35.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二、综合题(30 分)36.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除标记外,每空 1分,16 分)(1) 甲的地理坐标为 _,丙的地理坐标_。 (2) 乙的对跖点坐标为_,丁的对跖点坐标为_。 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和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和_,位于温带的有_和_。(3) 甲位于乙的_方向,丙位于甲的_方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航向应为_。(4) 丙、丁之间的距离_(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5)

11、 如果乙、丁之间的图上距离为 2厘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为_(用数字式表达) (2 分) 。37读“黄河流域图” ,完成下列要求。 (每空 2分,共 14分)8(1)在图上指出,A 是_平原,B 是_平原。 (2)黄河中游两条重要的支流是_(位于山西)、_(位于陕西)。(3)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有:_(4)下面四幅图为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对比图,请你根据这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 A、B、C、D 四幅图哪条河流代表黄河_。 (2 分)高二年级(文科)期中考试地理答题卷936. (除标记外,每空 1分,共 16分)(1)_ _ (2)_ _ (3)_和_ _和_

12、_和_ (4)_ , _ ,_ (5)_ (6)_(2 分)37.(14 分,每点 2分)( 1 )_ _( 2 )_ _ ( 3 ) _;_。( 4 )_ 高二年级(文科)期中考试地理答案1-5 BCADC6-10 DCCBC11-15 DBADB16-20 ADCAC21-25 BAADA1026-30 BDBCC31-35 DCBAB36.(1)(60S,170W) (70S,170E)(2)(60N,30W) (80N,30W)(3)乙和丁 丙和丁 甲和乙(4)正东 西南 先往西南,后往西北 (5)小于(6)1111 000 00037. (1)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2) 汾河 渭河(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大量流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