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上饶县中学 2018 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十六周小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 借天限制君权的伸张C. 使儒家思想神学化D. 阐述君权神授的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理论, “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 ,其目的是为了在神化君权的同时限制君权,因此导致“差点被杀” ,故 B 项正确;董仲舒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故 A 项错误;C 项是结果,不是主要目的,故错误;材料
2、信息是“天人感应” ,不是君权神授,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天人感应” ,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限制君权。2.客家人注重尊祖敬宗,特别重视修谱牒、建祠堂、祭祖先,而祠堂的堂号(最初居住地) 、堂联表达了客家人思念祖先,弘扬祖德的情感。以下是江西赣南张氏的堂号等信息:堂号:清河堂;郡望:清河郡(河南地名) ;堂联:九居世泽,百忍家声。上述历史信息可以说明A. 分封制的延续B. 宗法制仍存在C. 北方人口南迁D. 经济重心南移【答案】C【解析】【详解】由江西赣南张氏的堂号(清河堂) 、郡望(清河郡)等信息
3、可知,赣南张氏是由北方地区南迁而来,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南迁,故 C 项正确;材料和分封制、宗法制无关,故 AB 错误;经济重心南移是人口南迁的结果,故 D 项错误。- 2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中的空间信息, “清河堂” “清河郡”等信息可判断出答案。3.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手工业发展 B.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 大一统局面形成 D.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答案】A【解析】隋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A 项符合题意; B 项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提供
4、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只是提供条件,不符合题意;C 项错误,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秦汉时期,不符合题意;D 项是这一变化带来的结果,不选。4.续文献通考中这样写道:“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其来也,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明矣。 ”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是A. 唐朝海外贸易的盛况B. 宋朝海外贸易的景象C. 元代泉州的海外贸易D. 明朝政府的朝贡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明矣”说明了明代实行的贡舶制度。明代贡舶制度在通商口岸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朝贡和朝贡贸易,故 D 项正确;唐朝、
5、宋朝、元代都有市舶司,但没有贡舶制度,故 ABC 不符合材料信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时间信息。 “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明矣”说明了明代实行的贡舶制度,而其他朝代没有,由此得出答案。5.下图反映了 19131921 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这表明中国棉纺织业- 3 -年份 纱锭(枚) 纱锭(枚) 布机(台)1913 482192 19861914 544780 23161918 647570 27361919 658748 16436 38391920 842894 14000 41391921 1248282 58272 4139A. 战后仍呈现出迅速发展态势B. 战
6、后列强卷土重来陷入困境C. 建立了完整的工业结构体系D. 远远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水平【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表中的纱锭、布机的数据变化信息可知,19131921 年中国棉纺织工业一直在快速发展,这说明一战后(19191921 年)中国棉纺织业呈现出迅速发展态势,故 A 项正确;材料数据体现不出中国棉纺织业陷入困境,故 B 项错误;C、D 项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信息,故错误。6.有学者认为,近代开放以后,九江的角色随着全国市场和流通格局的变化发生了转换。在江西内腹地区,九江从传统社会经济的边缘转为近代进出口贸易的中心,在长江流域则由传统社会的货物调剂中心转为近代贸易体系的边缘。最初导致这一双重变
7、奏的原因是A. 洋务运动的开展B. 民族工业的发展C. 列强商品输出D. 列强资本输出【答案】C- 4 -【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在江西内腹地区,九江从传统社会经济的边缘转为近代进出口贸易的中心,在长江流域则由传统社会的货物调剂中心转为近代贸易体系的边缘”说明在列强经济侵略的影响下,九江的角色发生变化,故 C 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发生在九江,故 A 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也没有出现于九江,故 B 项错误;“近代进出口贸易的中心” “近代贸易体系的边缘”和列强资本输出无关,故 D 项错误。7.国民政府某次电文写道:“据前、昨两日,日本内地军队向韩、满运输者甚多以中判断,不久彼必有进一步之动作,我
8、北平城内及其附近,尤应严防,若我能积极准备,示人以无机可乘,并随时作抗战,则或可消弭成端。 “这一电文针对的是A. 九一八事变B. 华北事变C. 西安事变D. 七七事变【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我北平城内及其附近,尤应严防”说明该事变是七七事变,故 D 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故 A 错误;华北事变涉及华北各省,故 C 项错误;西安事变发生在西安,故 C 项错误。点睛:时空意识是高考必考的五种基本素养之一,本题考空间意识。解题的关键是高度关注材料中的空间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8.毛泽东的美国话语从“坐山观虎斗”的阴谋家到“民主国家”朋友;从“作外交联络”到制造“东方慕尼黑”的
9、危险者,美国成为具有多重身份的复合体。1941 年 6 月后,毛泽东开始高调树立美国的正面形象,甚至一度将其与苏联并称为“民主世界的双璧” 。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 中国民族矛盾日益加剧B. 美国开始加入了对日军的作战C. 毛泽东得到了美国认可D. 中共与美国意识形态趋于一致【答案】A【解析】- 5 -【详解】1941 年 6 月后,毛泽东开始强调美国的正面形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日本扩大侵略,促使中日、美日矛盾的激化,体现了毛泽东联合美国抗日的意图,故 A 项正确;美国开始加入了对日军的作战是在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毛泽东得到
10、了美国认可,故 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点睛】由材料的时间信息“1941 年 6 月”可判断出,由毛泽东对美国的肯定可知毛泽东联合美国抗日的意图。9.“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后,城市人口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逐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大,粮食问题供应紧张。对此,我国采取的新措施是A. 实行国家合同定购政策B. 发展农业合作社C. 推行“以粮为纲”政策D. 实行统购统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后,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吃饭问题和工业的原料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对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故 D 项正确;从 1985 年起开始实行国家合同定购政策,故 A
11、项错误;发展农业合作社是为了改革生产关系,从提高粮食产量,不是国家采取的新措施,故 B 项错误;推行“以粮为纲”政策是在大跃进时期,故 C 项错误。10.制定于公元前 621 年的雅典成文法德拉科法典规定:当议事会或民众会举行会议时,任何议事会议员如不出席,属五百斗级者,罚金三德刺克马,属骑士级者,二德刺马克,属双牛级者,一德刺马克。这反映出当时雅典A. 民众失去了参政热情B. 政府失去了民众信任C. 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D. 公民参政具有强制性【答案】D【解析】【详解】雅典法律规定“任何议事会议员如不出席”不同等级都要罚款,这说明雅典公民的参政具有强制性,故 D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众失去了
12、参政热情,故 A 项错误;“政府失- 6 -去了民众信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雅典法律的完善,故 C 项错误。11.1599 年秋天,伦敦市场上的胡椒价格突然从每磅 3 先令上涨到 8 先令,这场价格爆涨的幕后推手最有可能是A. 西班牙B. 葡萄牙C. 阿拉伯D.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 世纪初葡萄牙首次把胡椒等香料从印尼贩运到欧洲,从此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香料贸易,因此这场价格暴涨的幕后推手最有可能是葡萄牙,故 B 项正确;ACD 错误。12.1746 年,英王乔治二世否决了首相享佩兰的人事提案,佩兰率领全体内阁成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乔
13、治二世被迫让步。这就开创了英国一个先例,即A. 国王权力在内阁和首相之下B. 责任内阁制最终确立C. 国王失去了对内阁的控制权D. 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答案】D【解析】【详解】 “佩兰率领全体内阁成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乔治二世被迫让步”从而开创了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先例,故 D 项正确;从 1689 年权利法案开始,国王权力逐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步,故 A 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最终确立是在 18 世纪中后期,故 B 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使国王失去了对内阁的控制权,故 C 项错误。13.1948 年 2 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 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
14、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 。这一“关系模式”体现为A. 成立了美国主导的“北约”组织B. 实行了贸易保护主义- 7 -C. 确立在世界货币体系的领导地位D. 推动实施马歇尔计划【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1948 年 2 月,美国设计了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拥有世界财富的 50的“关系模式”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模式体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上,即确立美国在世界货币体系的领导地位,故 C 项正确;“北约”组织是军事政治组织,和材料信息无关,故 A 项错误;二战后美国经济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其不利,故 B
15、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针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D 项错误。14.让莫内是白兰地商人,他在战后向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他的莫内计划,谋求在煤钢上面进行平等地联合。在他之前有皮埃尔、圣西门、维克多雨果等,但是他们都是梦幻的,理想的,浪漫的,抽象的,而莫内计划拉开了西欧一体化的大幕,被称为欧洲之父。据此可知,莫内计划A. 使欧洲摆脱了美苏的控制B. 借助煤钢联合化解了法德矛盾C. 直接推动了欧共体的建立D. 是对传统欧洲联合思想的延续【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他在战后向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他的莫内计划,谋求在煤钢上面进行平等地联合拉开了西欧一体化的大幕”说明莫内计划意图谋求在欧
16、洲煤钢联合的基础上实现欧洲联合,从而化解法德矛盾,故 B 项正确;欧共体的成立是为了使欧洲摆脱美苏的控制,但是没有实现,故 A 项错误;布鲁塞尔条约直接推动了欧共体的建立,故 C 项错误;传统欧洲联合思想侧重于文化、宗教和政治,而欧共体侧重于经济,故 D 项错误。15.19 世纪,农村的人口四门八方涌向大都市;19 世纪,照相机挑战了人们的视觉记忆他们(特指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者)在城市中长大,他们对农业不再留恋,他们对工业怀抱着亢奋的信心,他们对过去的神话史诗不再怀旧,他们穿着时髦的服装,走在宽敞的城市大道感觉到工业带来的方便、舒适与富裕的物质生活。材料所描述的美术流派是A. 浪漫主义- 8
17、-B. 现实主义C. 印象画派D. 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画派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更加注重内心、心理抒发,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这些特征,故排除 A;现实主义画派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材料也没有体现这种艺术形式,故可排除 B;印象画派强调捕捉自然界的光和色,与材料中的“照相机挑战了人们的视觉记忆”相符合,故此题选 C;现代主义画派更加强调内心的感受,与材料中的“他们穿着时髦的服装,走在宽敞的城市大道”不符,故可排除D。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在命令靖海侯吴祯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
18、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隶各卫为军时,明太祖就宣布“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洪武十四年(1381)十月,又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洪武二十三年(1390)十月,因两广、浙江、福建人民以金银、铜钱、缎匹、兵器等交通外番,私易货物,再次诏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 。与此同时,明太祖还着手加强海防,进行积极防御,于洪武十七年(1384)正月,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筑登、莱至浙沿海59 城,以防御倭寇骚扰。洪武二十年(1387)三月,又命令江夏侯周德兴往福建,以福、兴、漳、泉四府民户三丁取一,为沿海卫所戍兵,筑福建沿海 16 城,以防倭寇。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材
19、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占领了马六甲及香料群岛,从1524 年起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走私,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后,把中国市场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形成“丝银贸易” 。1580 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往墨西哥的贸易航路太平洋丝绸之路,运去的是丝货为主的中国商品,运回的是墨西哥银元。在全球化贸易浪潮和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贸易双方都在不遗余力地冲击着明朝的海禁政策,走私与海禁较量的结果,终于使得统治集团明白,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海禁政策已经不合时宜。隆庆元年(1567) ,福建巡抚涂泽民上疏请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朝廷允准。- 9
20、-樊树志晚明大变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特点和海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政府开放海禁的背景及影响。【答案】 (1)特点: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倭寇,加强海防;对海外的限制逐渐的加强。影响: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外来侵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东西方走私贸易的发展;海外贸易巨大利益的刺激;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敌对势力的消亡;影响百姓生计。影响: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加速白银内流,商
21、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解析】【详解】第(1)问, “特点” ,依据材料一信息“明太祖就宣布又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再次诏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 。与此同时,明太祖还着手加强海防,进行积极防御以防御倭寇骚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海禁的主要目的和手段(对海外贸易的限制)两个角度分析。 “影响” ,依据所学知识从强化君主专制、防止外来侵略、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等角度分析。第(2)问, “背景” ,依据材料二信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占领了马六甲及香料群岛,从 1524 年起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走私,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后,把中国市场卷入全球贸易
22、网络之中,形成“丝银贸易”在全球化贸易浪潮和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贸易双方都在不遗余力地冲击着明朝的海禁政策”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联系加强、走私贸易的发展、海外贸易巨大利益的刺激以及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敌对势力的消亡、影响百姓生计等角度分析。 “影响” ,依据所学知识从对外贸易、沿海百姓的生计、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等角度分析。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下表所示时期 口号- 10 -1840s 师夷长技以制夷1890s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自强1900s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10s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3、;打倒孔家店1920s 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1930s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1940s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报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报论题,南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论述:19 世纪中期以来,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进步国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奋起抗争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兴起了启迪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在
24、洋务运动中加以实践;19 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农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变法图强和民主共和为旗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新高潮。这些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同时又传播了新思想,启迪了民众的智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说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示例二:论题: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解析】材料中给出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近代过程中体现出的是侵略与反抗并存,中国人民在苦难中不断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方面逐渐实现近代化。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和具体史实来加以论证,做到言之有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