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西省遂川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C.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 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有学者评价古希腊某哲学家时指出:他认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
2、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该学者评价的是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3.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4.希腊哲学家普罗泰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以下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自修
3、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B.“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5.苏格拉底反对雅典“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制度,而主张让“那个知道的人”去统治。下列著作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十日谈 C.路易十四时代 D.纯粹理性批判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 2 -A.宗教改革是采取
4、宗教异端的形式来进行的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7.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批判教会的蒙昧主义,破除迷信思想,对封建社会中最“神圣”的事物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当时启蒙思想家们使用的最有力的武器是 ( )A.人文主义思想 B.民主和自由 C.自然科学成果 D.人权与法制8.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
5、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C.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D.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9.“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 1300 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10.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 “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小说的世
6、俗性 重商观念形成A. B. C. D.11.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国学”复兴, “国医” 、 “国术” 、 “国画” 、 “国乐” 、 “国剧”等原本属于民间的艺术,经各界努力,并由政府批准,也先后兴盛起来。这反映了A.外来文化刺激民族文化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C.政府利用国学来构建意识形态 D.近代艺术由世俗逐步走向高稚12.在清末有识之士的眼中, “夫外人之敢于圈割我土地,剥削我膏腴,监督我政权,刍狗我土庶者,以我无国民故也” , “且夫立国于地球之上者,无国民则亡,有国民则强” 。这突出反映出A.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日益增强 B.民族危机使民众普遍觉醒C.近代国民
7、意识培养的紧迫性 D.有识之士对民族危机加深的忧虑- 3 -13.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 ,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不符合该论述的是( )A.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B.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C.从量子理论到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 D.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14.明朝小二刻拍案惊奇中写到:一个徽商事先将一女子“认做自己女儿,不争财物,反赔嫁妆,只贪个纱帽往来,便心满意足” 。这反映了明朝A.商帮热衷于“认干女儿” B.
8、商人通过联姻取得与官员联盟C.小说创作的想象力丰富 D.徽商采用金钱行贿获得乌纱帽15.明末清初,金圣叹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选出“六才子书” ,即“一庄子、二离骚、三史记、四杜甫、五水浒、六西厢” 。李蛰也有“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这些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B.文人们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C.世俗文学登上大稚之堂 D.商品经济下文学观念逐渐开放16.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解放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 ”下列主张体现“不断
9、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C.“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D.“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17.1862 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 ,而到光绪年间,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 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A.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 B.追求西学已经成为了社会主流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18.1897 年,湖南的湘学报创刊,该刊更多地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杜会情
10、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康梁改制说的兴趣这反映出- 4 -A.湖南学界、政界视野渐开 B.维新变法运动在湘遭遇挫折C.湖湘学派排斥政治近代化 D.湖南开始有人开眼看世界19.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但后来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原因是A.全面抗战的胜利 B.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C.国共十年的对峙 D.新中国的建立20.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
11、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21.1978 年 6 月 2 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 ”当时邓小平讲话的现实意义有( )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批抨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引发了关于真
12、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有利于打破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A. B. C. D.22.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神的旨意, 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 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A.否定宗教和神学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体现自然法精神 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23.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时,总会提出一连串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
13、者在教学方法- 5 -上都注重A.平等相待 B.启发引导 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24.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25.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 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A.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
14、蓝本 D.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2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同时日本人在东部沿海的进攻又削弱了蒋的政府,毛泽东逐渐扩大了他的力量。 ”在上述观点所体现的时期或时段里,毛泽东发表的重要论著最有可能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十大关系27.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 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C.中国古代文明并不是世界领先 D.古代中
15、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28.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29.1963 年,美国摇滚诗人鲍勃迪伦的一首歌开始被广为传唱:“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这- 6 -首歌主要唱出了当时A.西
16、方青年的颓废与迷茫 B.美国社会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批判C.西方社会对现实的批判 D.美国人民对朝鲜战争的深刻反思30.恩格斯说:“当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或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下列文学作品中,能较好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 )A B C D二、非材料题(本大题 3 小题,共 4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31.(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 。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 24 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
17、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 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 ,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材料二 魏源提出: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 。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 , “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
18、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7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克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6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 分)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是指什么?(2 分)(3
19、)材料三中陈独秀对君主的论断是什么?有何作用?(3 分)32(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有学者认为,从 19 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18401895 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 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5 年以后,特别是 1919 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
20、因。(3 分)(2)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思想观念。(2 分)(3)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 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3 分)(4)在第三阶段, “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 1919 年后“革命”观念流行- 8 -的主要原因。(4 分)33.(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
21、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材料三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 ”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 ”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 ”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 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
22、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 续资治通鉴长编(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其作用。(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1 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4 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1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2 分)(4)根据材料回答,三次改革各自的的侧重点是什么?(3 分)- 9 -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60 分)1-10:DBBDA BCCAD 11-20:ACDBD CCABD 21-30:BDBBA BDCCA二.非选择题:(
23、40 分)31.(13 分)32.(12 分)(1)原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政治:封建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束缚思想摧残人才,导致学术思想界因循守旧。(3 分)(2)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或师夷长技以自强)。(2 分)(3)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 分)(4)原因: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民族危机加剧;革命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宣传鼓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4 分)33.(15 分)(1)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货币等。使秦国强大,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造成贫富分化。(4 分)(2)人口和耕牛;人地比例;官员级别。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5 分)(3)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募役法。(3 分)(4)商鞅变法侧重于改革旧的土地制度,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开垦无主荒田,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缓解百姓过重的负担。(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