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优才).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118658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优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优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优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优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优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甘肃省张掖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地理 10月月考试题(优才)一、选择题(1-40 小题每小题 1分,40-5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两极地区是我国进行科学考察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 12 题。1下列符号所示地区正确的是A非洲 印度洋 B北美洲 印度洋C太平洋 太平洋 D太平洋 大西洋2图中各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A B C D35 月 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A24 日 2时 52分 B24 日 2时 08分 C23 日 3时 08分 D22 日 2时 52分读经纬网图,回答 45 题。4设 A、B 两地和 B、C 两地之

2、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 L1和 L2,则AL1 和 L2相等 BL1 约为 L2的一半CL2 约为 L1的 1.5倍 DL1 约为 L2的 2倍5若飞机从图中 D点飞往 B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其方向是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下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 500米,最小值为 100米,等高距为 100米。据此完成 67 题。- 2 -6等高线和的海拔分别为A100 米、300 米 B200 米、400 米C100 米、400 米 D200 米、300 米7图中三条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A0 条 B1 条 C2 条 D3 条某年 3月 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

3、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 89 题。8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9P 地位于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 米),回答 1011 题。10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11X 点和 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290 米 B385 米 C550 米 D632 米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图 12-13题。

4、12与 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3 -A(60N,80E) B(60S,100E)C(30S,100E) D(60S,80W)13若一架飞机从 N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 M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 一直向东B 先西北再西南C 一直向西D 先西南再西北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 1415 题。14图示区域多火山分布的原因是位于A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 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15某考察小组 7、8 两个月到图示区域海岛考察,发现当地A气候温暖湿润 B海域风浪很大C植被叶面有蜡质 D出产葡萄、油橄榄和

5、荔枝下图为 30N附近一个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 100米。读图,完成 1618 题。16山峰 e的海拔最大值可能达到A911 米 B899 米 C777 米 D977 米17站在海边 b处,可以看到的位置是Ad Bc Ca Df18若要在该地区建一疗养所,最适合的位置在Ae Bc Cd Da下图为“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岩层形态示意图”。读图,完成 1920 题。- 4 -19P 地的海拔最可能为A1 200 m B800 m C500 m D0 m20R 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A断层陷落,流水侵蚀而成 B雪域高原,冰川侵蚀而成C向斜槽部,挤压弯曲而成 D背斜顶部,流水侵蚀而成下图是“

6、我国某地附近等高线图及某绳降照片”。读图,完成 2122 题。21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 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A185 米 B110 米 C55 米 D25 米22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A丁 B丙 C乙 D甲- 5 -读我国 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回答 2324 题。23甲山坡在海拔约 2 200米2800 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A气温高 B坡度较小 C气温低 D靠近河流24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A常绿林 B高山草甸 C针叶林 D干旱灌木读“世界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 2526 题。

7、25图中 a的值可能是A10 B0 C10 D2026造成图中 0等温线陆地上向南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地形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洋流读下图(箭头表示风向),完成 2728 题。- 6 -27甲、乙两幅图中控制 E、e 两处的风带、气压带分别是A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 B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C东北信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D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8甲、乙两幅图中 E处和 a处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读图,完成 2930 题。29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A

8、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寒流影响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暖流影响30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A受西风影响较弱 B地势相对较高C纬度位置较低 D距地中海较近下图为“世界某地海陆分布示意图”(M 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盛行西南风)。读图完成3132 题。- 7 -31M 地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32根据 N地的地理位置推知,N 地A终年高温多雨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广布C夏季高温多雨 D终年炎热干燥读下列“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示意图”,完成 3334 题。3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是A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

9、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34对于甲气候类型区的描述,正确的是12 月西南季风强 35 月光照强烈 69 月云量多 1012 月湿度大A B C D读图,回答 3536 题。- 8 -35图中四地所在大洲对应正确的是A南美洲、非洲、北美洲、亚洲B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C南美洲、大洋洲、亚洲、欧洲D非洲、大洋洲、北美洲、亚洲36图中四地所在国家濒临的海洋,对应正确的是A大西洋、印度洋、泰国湾、地中海B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波罗的海

10、C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北海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波罗的海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 500 m、宽 240 m)。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据此完成 37-38题。37小明所在学校A 从操场向正西方向走可直达校门 B 教学楼位于教学楼的北面C 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 D 夏至日升旗时旗杆影子朝向校训牌38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 B3纸(51.5 cm36.4 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A 1100 B 11 000 C 110 000 D 1100 000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完成 3940

11、 题。- 9 -39造成图中 M、N 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洋流,地形 B太阳辐射,地形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海陆分布,纬度位置40a 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A2 B0 C8 D5读右图,回答 4142 题。41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 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则速度最快的是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4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D乙处比例尺最小下图中 D地此时是 2015年 12月 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 A地出发,航行 6天

12、后到达 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 10天,到达目的地 C地(32N)。据此回答 4344题。43轮船出发时,与 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是A等于 1/2 B大于 1/2ziyuan. C小于 1/2 D全球同在- 10 -一天44轮船到达 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A2016 年 1月 6日 16时 B2016 年 1月 5日 8时C2016 年 1月 5日 16时 D2016 年 1月 6日 8时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4546 题。45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46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

13、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 3 500米 B南坡 2 000米 C北坡 3 500米 D北坡 2 000米读某地区地形图,完成 4748 题。47根据上图可以确定P 处为洼地 P 处为山丘 甲河落差大于乙河甲、乙两河流向大体相反A B C D48图示区域甲、乙两河流域分水岭大致呈A东西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下图示意“某山地 1月等温线呈同心圆分布”,且等温线间距相等。读图完成 4950题。- 11 -49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大陆内部,则图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50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A丙坡雪线低于甲坡 B乙坡坡度大于丁坡C该山地有终年积

14、雪 D该山地位于低纬度二、综合题(共 40分)5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有关。(4 分)(2) 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_和_,请分别说出其形成原因。(6 分)(3) 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8 分)(4) 当地草木枯黄时,地的气候特征为_。(2 分)52下面甲图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乙图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 -(1) 图甲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气温差值均较大,试分析原因。(

15、8分)(2) 图乙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6 分)(3) 分析图乙中 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6 分)- 13 - 14 -张掖二中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10 月)高二地理(优才)答案1C 2.B 3.A4A 5.C 第 4题,结合地球表面两地之间最短距离的判断可知,A、B 两地的最短距离为60111千米,B、C 两地之间相差 180,在同一经线圈上,其最短距离为 B点向南过南极点到 C的距离,也是 60111千米。第 5题,D 点和 B点纬度相差 90,且都在南半球,其最短航线是先向东南,再向东北。6.A 7.C 第 6题,因为河谷处地势最低,则河

16、谷两侧的等高线为最小值,故为 100米;已知等高距为 100米,从而推理等高线为 300米。第 7题,河流应位于山谷处,根据等高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得处比两侧低为河谷。而两处比两侧高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故选 C。8.C 9.A 第 8题,由于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流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 P地泄漏的核物质顺着洋流带到丙地。第 9题,P 地位于日本东海岸,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P 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10B 11.B 第 10题,虽然图中只标出了一条等高线的数值,但根据弯曲处发育河流可知,该地为一山谷,等高线由数值小的弯向大的,即 a值小于 b值;结合指向标可

17、知,该河自东南流向西北。第 11题,X 处为闭合等高线,因此其值小于 a、介于 100200 米之间,同理Y值大于 b、介于 500600 米之间,故 X、Y 的相对高度应介于 300500 米之间。12.B M点的坐标为(60N,80W),所以与 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60S,100E),选 B。13.B 地球上纬度相同的两点其最近距离为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即为弯向极点的圆弧。故飞机从 N点到达 M点的最短的航线方向为先西北再西南,选 B。14.C 15.C 第 14题,图示区域为地中海,主要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故答案选 C项。第 15题,

18、该岛位于地中海海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因此该地的植被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上有一层厚厚的蜡质层,A 错误,C 正确;7、8 月份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风力较小,B 错误;荔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D 错误。故答案选 C项。16.B 17.B 18.D 第 16题,图中海岸线为 0米,山峰 e和海岸线之间有 8条等高线,山峰 e的高度范围大于 800米,小于 900米,符合的是 B。第 17题,站在海边 b处,可以看到的位置是 c。d 位于山顶的另一侧,无法看到;a、f 与 b之间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挡住了视线,无法看到。第 18题,疗养所应位于山地

19、的阳坡,还要可以看到大海,符合的是 a。19.A 20.D 第 19题,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其取值有两种可能,第一,取较大等高线值,则闭合曲线内高度大于闭合曲线的高度;第二,取较小等高线值,则闭合曲线内高度小于闭合曲线的高度。据该特点可知,P 点的海拔可能是 0P500m 或 1 000mP1 500m。A 项符合。第 20题,观察图中岩层的弯曲状态,该地岩层连续,没有发生断裂的现象,- 15 -故 A错;由图例可知,山上是落叶阔叶林,故无冰川存在,B 项错;R 河段处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从地貌上来讲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的作用,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从而形成河流,故 C项错,

20、D 项正确。21.B 22.A 第 21题,图中等高距为 20米,A 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叠,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介于 60至 100米之间,则为安全起见,绳长应略大于 100米较合适。第 22题,读图可知,甲处受山脊阻挡;乙处较远,且沿途也受山脊阻挡;丙处受陡坡阻挡;而丁处距离近,视野开阔,所以能全程拍摄。23.B 24.D 第 23题,图中显示海拔 2 2002 800 米处,甲山坡坡度最小,同时聚落最多;另外,此海拔不是最高或最低,则气温也不是最低或最高,也不靠近河流。第 24题,注意该地位于 30N,为亚热带气候,山麓分布常绿林,向上分布针叶林、高山草甸,符合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但河谷分布干

21、旱灌木,不符合此规律,属于非地带性现象。25B 26.C 第 25题,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a 值可能是 0或 10,A、D 错。根据图中 a所在的位置,应是亚洲青藏高原地区,如果是 10,则高原内部气温大于 10 ,与实际情况不符,C 错。所以 a只能是 0,因为高原上气温更低一些,B 对。第 26题,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冬季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低,所以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对。太阳辐射、地形、洋流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 错。27.B 28.A 第 27题,E、e 两地均位于 30N40N 的大陆西岸,属于地

22、中海气候,甲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乙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第 28题,由上题分析知,E 处为地中海气候。a 位于 40N60N 的大陆西岸,冬夏皆受西风影响,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29.B 30.A 第 29题,由图中两地气候资料统计数据可知,里斯本夏季温度低于雅典,而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夏季均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但里斯本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第 30题,由图可知,雅典的年降水量尤其是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里斯本,两地均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均受西风带影响,但由于两地海陆位置不同,受西风带影响的强弱不同,降水量也不同。31.A 32.C 第 31题,M 地冬季盛行西南风

23、,该地位于大陆西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降水较多,而夏季炎热干燥,说明此地为地中海气候,A 项正确。第 3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M地位于北纬 30到北纬 40之间,N 地和 M地纬度相同,位于大陆东岸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C 项正确。33.D 34.B 第 33题,由图可知,甲图全年气温高于 15,属于热带,降水较多且季节变率大,降水突变性强,是热带季风气候;乙图中 7月气温最低但高于 0,降水多,1 月气温高,降水少,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丙图中最低气温高于 0,降水集中在夏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丁图中最低气温低于 0,7 月气温最高,降水集中在夏季,属于温带

24、季风气候。第 3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2 月降水少,主要受东北季风控制,错误;35 月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烈,正确;69 月降水集中,多阴- 16 -雨天气,云量多,正确;1012 月降水少,气温高,空气湿度小,错误。35C 36.D 第 35题,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即可推知四地所在的大洲。第 36题,两地在 0经线两侧,分别位于南美洲东部和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和波罗的海;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濒临太平洋;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濒临印度洋。37.C 根据指向标可知,校门位于操场的东北方向;教学楼位于教学楼的东南方向;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夏至日该学校所在地日出东北,旗

25、杆影子朝向西南。 38.B 该学校长 500 m、宽 240 m,要绘制在 B3纸上,通过计算可知,用图上距离 50 cm代表实地距离 500 m最合适,比例尺为 50/50 00011 000。39.A 40.D 第 39题,图示 M处等温线凸低为高,判断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 N处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则冬季气温较低。第 40题,冬季 a岛屿应较周围海域温度低,故形成低值中心,故等值线为5。41B 42.D 第 41题,甲、乙、丙三地与 180经线都相差了 5个经度,但甲、乙、丙三地的纬度位置不同,虽然经度间隔相同但纬线长度不同,相同经度间隔的纬线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因而

26、乙地船速度最快。第 42题,纬度相差 1的经线长任何地方都是相等的;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的面积是乙大于丙,丙大于甲。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代表的实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从而可以判断三地的比例尺是甲处大于丙处,丙处大于乙处。43A 44.C 第 43题,图示时刻,180经线为 12时,0经线为 0时,0 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第 44题,C 地位于 120W经线上,C 地时间的计算步骤如下:轮船到达 B地时,用时 6天,又因向东跨越了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故到达 B地时的时间为 2015年 12月 26日 12时;C 地在 B地以东,相差 4个时

27、区,故此时 C地时间为2015年 12月 26日 16时,期间轮船由 B航行到 C用时 10天,故到达 C地时的时间为 2016年 1月 5日 16时。45B 46.D 第 45题,通过比较同高度的降水量大小可知北坡比南坡多,故 B正确。第 46题,从图形可知,降水量的变化从北坡到南坡是先增大后减少,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北坡 2 000米高度处,故 D正确。47.D 48.D 第 47题,读图可知,图中 P外围等高线数值为 300,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大的,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P 海拔在 300米以上,为山丘,错、对。图示两河均为河流的一段,不能反映整条河流的落差情况,错。河流

28、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图示河流流向大致相反,对。故选 D。第 48题,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但也可以是微缓起伏的平原或湖泊,甚至有的河流成为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分水线是分水岭的脊线,它是相邻流域的界线,一般为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图示区域海拔最高点的连线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故选 D。49D 50.C 第 49题,结合图示知,甲、乙、丙、丁气温同为5,由于该山地位于北- 17 -半球,受太阳辐射影响丁地需较高地势才可能与阴坡温度相同。第 50题,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1 月份为该半球夏季,说明该地常年温度在 0以

29、下,该山地可能有终年积雪存在。51.(1)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地 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3)地 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4)高温多雨解析 第(1)(2)题,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而地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所以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第(3)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第(4)题,当地草木枯黄时,为

30、当地冬季,对应北半球夏季,东亚季风区此时高温多雨。52. (1)内陆比沿海气温高,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东岸比西岸气温高,是因为东岸受暖流影响增温,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2)北部:离岸风,上升流,底层海水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成为鱼的饵料。南部:寒暖流交汇,饵料充足,鱼类丰富。(3)热带草原气候。夏季(1 月)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冬季(7 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解析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内陆比沿海气温高,由于洋流的影响东岸比西岸气温高。(2)从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回答,结合图乙的洋流的分布,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北部是因为离岸风,上升流,南部是因为寒暖流交汇。(3)根据 M城市的地理位置判断 M城市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1月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R 101 112-199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Choice of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of the UMTS (UMTS 30 03 Version 3 2 0).pdf ETSI TR 101 112-199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Choice of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of the UMTS (UMTS 30 03 Version 3 2 0).pdf
  • ETSI TR 101 112-199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Choice of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of the UMTS (UMTS 30 03 Version 3 2 0)_1.pdf ETSI TR 101 112-1998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Choice of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of the UMTS (UMTS 30 03 Version 3 2 0)_1.pdf
  • ETSI TR 101 114-1997 Methods for Testing and Specification (MTS)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SN 1 94 with TTCN and SDL in ETSI Deliverables (Version 1 1 1)《测试方法和规范(MTS) 可传送ETSI中以TTCN和S.pdf ETSI TR 101 114-1997 Methods for Testing and Specification (MTS)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SN 1 94 with TTCN and SDL in ETSI Deliverables (Version 1 1 1)《测试方法和规范(MTS) 可传送ETSI中以TTCN和S.pdf
  • ETSI TR 101 114-1997 Methods for Testing and Specification (MTS)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SN 1 94 with TTCN and SDL in ETSI Deliverables (Version 1 1 1)《测试方法和规范(MTS) 可传送ETSI中以TTCN和S_1.pdf ETSI TR 101 114-1997 Methods for Testing and Specification (MTS)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SN 1 94 with TTCN and SDL in ETSI Deliverables (Version 1 1 1)《测试方法和规范(MTS) 可传送ETSI中以TTCN和S_1.pdf
  • ETSI TR 101 115-20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ackground for Radio Frequency (RF) Requirements (GSM 05 50 Version 7 4 0 Release 1998)《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无.pdf ETSI TR 101 115-20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ackground for Radio Frequency (RF) Requirements (GSM 05 50 Version 7 4 0 Release 1998)《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无.pdf
  • ETSI TR 101 115-20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ackground for Radio Frequency (RF) Requirements (GSM 05 50 Version 7 4 0 Release 1998)《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无_1.pdf ETSI TR 101 115-20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Background for Radio Frequency (RF) Requirements (GSM 05 50 Version 7 4 0 Release 1998)《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无_1.pdf
  • ETSI TR 101 118-1997 Network Aspects (NA) High Level Network Architectures and Solutions to Support Number Portability (V1 1 1)《网络方面(NA) 支持号码可携性的高水平网络结构和解决方案(版本1 1 1)》.pdf ETSI TR 101 118-1997 Network Aspects (NA) High Level Network Architectures and Solutions to Support Number Portability (V1 1 1)《网络方面(NA) 支持号码可携性的高水平网络结构和解决方案(版本1 1 1)》.pdf
  • ETSI TR 101 119-1997 Network Aspects (NA) High Level Description of Number Portability (V1 1 1)《网络方面(NA) 号码可携性的高水平网络描述(版本1 1 1)》.pdf ETSI TR 101 119-1997 Network Aspects (NA) High Level Description of Number Portability (V1 1 1)《网络方面(NA) 号码可携性的高水平网络描述(版本1 1 1)》.pdf
  • ETSI TR 101 122-1997 Network Aspects (NA) Numbering and Addressing for Number Portability (V1 1 1)《网络方面(NA) 号码可携性的编号和寻址(版本1 1 1)》.pdf ETSI TR 101 122-1997 Network Aspects (NA) Numbering and Addressing for Number Portability (V1 1 1)《网络方面(NA) 号码可携性的编号和寻址(版本1 1 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