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福建师大附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卷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试卷说明:本卷共二大题,33 小题,答案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周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亲”,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 “保民” 。这反映出 A民主思想的出现 B天命观念的成熟 C人文精神的跃动 D王道学
2、说的风行2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B诸子思想相互借鉴融合C思想统一局面正式确立 D君主专制政治逐步确立3.诗经大雅板曰:“我虽异事,及尔同僚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文中直接体现了禅让制分封制宗法制世袭制A B C D4 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他也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A. 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B. 把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C. 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3、 D. 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5. 汉儒称赞诗经能够“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而朱熹称诗经为“淫奔之诗” ,认为国风 “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互歌咏,各言其情者也” 。由此可知,朱熹2A宣扬诗经的教化功能 B否定诗经的经典地位C比汉儒的看法更接近事实 D修正汉儒的纲常伦理观念6解读下图汉纸出土地点及造纸术传播 ,下列结论中较为合理的是A.在公元 4 世纪造纸术发明于中国的西北B.造纸术对亚洲的影响超过其他各个大洲C.造纸术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前提D.造纸术广泛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7.与明清八股取士相比,唐代科举考试名目繁多。除常见的进士、明经二科外,尚
4、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即以进士科而言,所示内容也有诗赋、策问、杂文等。这反映了A唐代科举与社会联系紧密 B唐明两代的科举性质不同C唐代科举制度的效率低下 D唐代科举考试的难度较高8宋代绘画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李公麟画马,则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直至有人疑其取走了马之魂魄:无疑工画草虫,自少时便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文同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这段材料蕴含的理学思想是A “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发明本心” D “知行合一”9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下列选项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是A战国绢帛
5、画形态飞扬神秘古拙 B魏晋“以形写神”的文人画产生 C唐朝注重人物的线条晕染法出现 D宋代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10.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重建儒学信仰目标初步实现 B统治者的大力提倡3C战乱与动荡社会环境的需求 D佛道二教自我改造11.下列不是二程的思想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人伦者,天理也 D.心即理也12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 ,此之谓也。
6、 ”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A韩非“法不阿贵”的思想 B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C朱熹“道统论”的思想 D顾炎武“众治”的思想13.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基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14.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自昭君出塞,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
7、鸿沟。 ”材料反映出 A. 和亲政策误国的历史教训 B.士人仕途无望借古讽今C. 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 D.汉族文人家国衰败之痛1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 “儒帽裹僧头”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16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
8、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17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4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18.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明代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 D市
9、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19 清史稿烈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 “蔺年十八,矢不嫁。 ”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20.余英时先生在分析汉朝历史时表示:“儒家强调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文化秩序的基础之上,因此重师更过于重吏” , “所以强调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据此可知,儒家思想提倡A维护封建皇权的独尊地位 B发挥执政者楷模教化作用C创办私塾教育的现实意义 D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学说21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 、 “亚细亚”
10、 、 “地中海” 、 “大西洋” 、 “尼罗河”等汉字地名, “大地是球形的 ”这一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A林则徐 B沈括 C徐光启 D利玛窦22. 1873 年,对外国使臣朝见中国皇帝时行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彼本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而令其舞蹈扬尘也。然则得其一跪一拜,岂足为朝廷荣;即任其不跪不拜,亦岂足为朝廷辱。 ”上述言论体现了A顽固拒变的腐儒心态 B通权达变的自我安慰C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D平等友好的外交理念23洋务经济是中国近代新的经济形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近代化政治体制的
11、确立 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A B C D24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5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 。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精神的现代化 D制度的现代化 25 “盖上下交则为泰,不交则为否。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伊古以来,盛衰治乱之机总此矣。况今日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欲公法之足恃,必先立议院,达民情,而后能张国威,御外侮。 ”持有这一思想观点的人应是A.荀子 B.李鸿章 C
12、.郑观应 D.陈独秀261890 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中国觉醒”的标志。 “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27 下列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文章是A 文学改良刍议 B.庶民的胜利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8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
13、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29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30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将改变中国
14、的社会主导力量 B.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6C标本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二、非选择题。 (共 40 分。 31 题 16 分,32 题 12 分,33 题 12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
15、,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摘编自朱熹朱子大全等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吾谓有法治而后有人治。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三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 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
16、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 ,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 ,立君主;中至升平(世) ,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 ,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质。(4 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梁启超所说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3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7、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主要特点。 (6 分)(4)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3 分)7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
18、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 奏定学堂章程 (1904 年 1 月)各类学堂 培养目标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普通小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柢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高等学堂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1904 年清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3 分)(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之前在教育方面的举措。 (3分)8福建师大附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班)历史答卷1-20 C B B A C D A B D A D C A D C C A B C B 21-30 D B D D C C D B C A31.(1)核心内容: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本,是万物根源,气只是造成天地万物的材质。(或理气关系)存天理,灭人欲。(2 分)实质是儒家思想纲常伦理道德规范。(2 分)(2)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
20、;限制君权;以法治代替人治的主张。(3 分)(3)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4 分)特点: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2 分)(4)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3 分)32. 示例一:观点:一般被称为“晚”的朝代,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3 分)论证:清朝晚期,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清政府由重农抑商转而鼓励近代工商业发展。政治上,维新变法、民主革命运动冲击封建专制统治。思想上,西方自由、平等、法治、科学等思想
21、传人,维新立宪、民主共和等思潮相继而起,封建伦理纲常遭受巨大冲击。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大众传媒等领域开始呈现近代化特征。(7 分)综上所述,从清朝晚期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清朝晚期已有近代化的特征。(2 分)示例二:观点:一般被称为“晚”的朝代,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论证:明朝晚期,以文官为主体的官僚群体壮大,专制皇权的松动;商品货币经济发展,江南地区大量工商业市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白银成为主币;阳明心学流行,李贽倡导个性解放,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崇商逐利的社会风气流行;市民阶层壮大,小说为代表的市民文学流行;传教士来华,早期西学东渐;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仍然频
22、繁密切。综上所述,从明朝晚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明朝晚期已有近代化的特征。9示例三:观点:被称为“晚”的时代,未必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论证:晚明时期,政治上,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君主专制强化并持续到清代。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未能改变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思想上,李贽由于其“异端”思想,受到严重迫害,无法改变理学和伦理纲常的统治地位。综上所述,从明朝晚期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影响,明朝晚期 未必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33 (1)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清末新政”推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与内容的传入;中国近代教育实践经验;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科举制弊端日益暴露。 (6分)(2)特点:形成较为全面的教育体系(学制系统完整) ;注重伦理爱国教育;注重培养实用人才;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突出教育的渐进性与差异性。 (3 分)(3)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福州船政学堂) ,派遣留学生;戊戌变法建立京师大学堂;1901 年清末新政建立新式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