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118914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集美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高一地理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小题,共 60 分,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做在试卷上无效。 )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 星(恒星)有 5 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 星 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 13 题。1鲸鱼座 星与其 5 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2 “鲸鱼座 星 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因为A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B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

2、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C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D该行星体积质量较大,有厚厚的大气3若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A温度高于周围区域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C出现在太阳色球中 D平均周期为 11 年4行星冲日是指该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两侧。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图中数码代表行星。天文专家介绍,2018 年太阳系中将有五大行星轮番上演“冲日”现象,这五大行星是指图中的2A B C D5下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源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A太阳能路灯 B燃煤锅炉 C行驶中的汽车 D地热发电北京时间 2018 年 7 月 5 日 20 时,太阳爆发了强烈耀斑。据此完成

3、6-7 题。6耀斑是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 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吸收能量的表现A B C D7耀斑剧烈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有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全球许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2018 年 2 月 2 日 15 点 51 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读下图,完成 8-9 题。8 “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A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B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C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 D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9

4、 “张衡一号”正常工作后,对其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台风读“20 元人民币的背景图” ,回答 10-11 题。310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11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C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 D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 12-13 题。12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不正确的是A为大气圈 B为地壳 C为软流层 D为下地幔13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循环只存在于圈层 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圈层温度较低 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读某地地震

5、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 1415 题。14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4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15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 千米处 B17 千米处 C33 千米处 D2 900 千米处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7 年 7 月 4 日 12 时 25 分在吉尔吉斯斯坦(3945N,7325E)发生 39 级地震,震源深度 8 千米。据此回答 16-17 题.16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6、17地震发生时,震区人们的感受是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请你帮他们分析回答 18-19 题:18.该小组选择的地形区中,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喜马拉雅山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三峡 海南岛A. B. C. D.19.该小组对地形区进行“微观”研究,下列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喜马拉雅山上的冰斗地壳运动 B.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沙丘风力搬运C.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风力侵蚀 D.海南岛“南天一柱”海浪侵蚀读“地貌景观图”,回答 20-21 题:520.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

7、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21.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但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 22-23 题。22.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23.黄土高原地表“

8、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 24 题。24.图中乙山是( )A.因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B.因两侧甲丙陷落而相对高出的块状山C.因顶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的块状山 D.因岩层向上隆起上升而成的背斜山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素有“地球伤疤”之称。读图,回答 25-26 题:625.读图判断东非大裂谷属于图中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 B. C. D.26.在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的是( )A. B. C. D.读图,回答 27-28 题。27.图甲

9、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28.图乙中,E、F 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A. B. C. D.29.图中河流地貌及其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河漫滩平原河流上中游的地区 冲积扇平原山前,河流的出山口 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峡谷河流中下游地区A. B. C. D.如图为某河流的一段,据此回答 30 题:730.图示河段的外力作用主要为( )A.风力堆积 B.溯源侵蚀 C.流水下蚀 D.流水堆积和侧蚀第 II 卷(非选择题)31 (10 分)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示意图

10、。(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性、 性、近圆性。 (2 分)(2)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和 ,代表的字母分别为 和 。(4 分)(3)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 和 。 (填字母) (2 分)(4)小行星带位于 和 之间。 (填字母) (2 分)32 (12 分)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 ,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 A、B、C 三层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 层、 层、 层。 (6 分)8(2)用图中的字母填空: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 层,耀斑出现在 层,它们的活动周期为_年。 (6 分)33 (18 分)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 A、B 表示地震波,其中

11、A 表示_波,B 表示_波,其判断依据是_。 (3 分)(2)图中 CH 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 表示_,其判断依据是 ;该面以上 C 代表_,该面以下 E 代表_。 (4 分)(3)图中 F 处,地震波 A 完全_,地震波 B 速度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 F 面以上的 E 物质状态为_态,以下的 G 物质状态为_态,F 面是_界面。 (5 分)(4) C 层的平均厚度为_千米,主要由_组成;G 层叫_,H 层叫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和_。 (6 分)9a 集美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1-5 CBDDD 6-10 BCABD 11-15 CDBBA 16-20 ADDDD 21-25 CABAD 26-30 ACDBD31.(1)同向性 共面性;(2)木星 土星 E F;(前后顺序一致) (3)G H;(4)D E32.(1)日冕 色球 光球;(2)C B 1133.(1)横 纵 A 波波速慢,B 波波速快(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3)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 古登堡(4)17 岩石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02 635-1-2009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Middleware Part 1 System aspects《数字音频广播(DAB) 中间件 第1部分 系统方面(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2 635-1-2009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Middleware Part 1 System aspects《数字音频广播(DAB) 中间件 第1部分 系统方面(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2 635-2-2009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Middleware Part 2 DAB《数字音频广播(DAB) 中间件 第2部分 DAB(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2 635-2-2009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 Middleware Part 2 DAB《数字音频广播(DAB) 中间件 第2部分 DAB(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2 636-1-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1 Requirements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1部分 要求(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2 636-1-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1 Requirements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1部分 要求(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2 636-2-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2 Scenarios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2部分 方案(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2 636-2-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2 Scenarios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2部分 方案(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2 636-3-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3 Network architecture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3部分 网络架构(版本1 1 1)》.pdf ETSI TS 102 636-3-201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3 Network architecture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TS) 车载通信 地理网络 第3部分 网络架构(版本1 1 1)》.pdf
  • ETSI TS 102 636-4-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pdf ETSI TS 102 636-4-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pdf
  • ETSI TS 102 636-4-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_1.pdf ETSI TS 102 636-4-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_1.pdf
  • ETSI TS 102 636-4-2-2013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pdf ETSI TS 102 636-4-2-2013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4 Geographical addressing and forwarding for point-to-point and point-to-mu.pdf
  • ETSI TS 102 636-5-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5 Transport Protocols Sub-part 1 Basic Transport Protocol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pdf ETSI TS 102 636-5-1-2011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GeoNetworking Part 5 Transport Protocols Sub-part 1 Basic Transport Protocol (V1 1 1)《智能传输系统(I.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