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118962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 48分)和第卷(非选择题 52分)两部分,共 8页,共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i 28 Fe 56 Cu 64 Na 23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A NaCl C2H5OH 盐酸B HNO3 CaCO3 H2OC KMnO4 NH3H2O CO2D NaOH BaSO4 Al2.升

2、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 K B.水的离子积 Kw C.化学反应速率 D.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K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泡沫灭火器中的原料通常是 Al2(SO4)3溶液和 NaHCO3溶液C.向 Fe上镀 Cu,应将粗铜与电源正极相连D.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在铁电极区滴加 KSCN溶液用于检验电化学保护效果4.下列操作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所使用的 NaOH的物质的量稍大于 HClB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分多次将 NaOH倒入盛 HCl的小烧杯中C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用蒸馏水洗净酸式

3、滴定管后,再用标准盐酸润洗D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用碱式滴定管取 10.00 mL NaOH溶液放入洁净锥形瓶中,再加少量的蒸馏水进行滴定5.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已知 2C(s) + 2O 2 (g) = 2CO2(g) H = a kJ/mol、2C(s) + O 2(g) = 2CO(g) H = b kJ/mol,则 a b B.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 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 4(g) + 2O2(g) = CO2(g) + 2H2O(g) H = - 890 kJ/mol C.已知 P(s,白磷) = P(s,红磷) H NaB 证明水解程度

4、:A BD 常温下,等体积 pH均为 2的 HA和 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 Zn反应,HA 放出的 H2多证明 HB是强酸8.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 X(s)+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Y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单位时间内生成 2mol Z,同时消耗 2mol YA. B. C. D.9.反应 mA(s)+nB(g) eC(g)+fD(g),H=Q ,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正移B化学方程

5、式中 m+ne+fC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该反应H 减小D达到平衡后,充入一定量 C,平衡常数不变10.硝酸汞和碘化钾溶液混合后会生成红色的碘化汞沉淀,为了探究硝酸汞和碘化钾溶液之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结果电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3 -A 如图装置的电流方向是从 C2到 C1B C 1附近加入淀粉变蓝,C 2析出固体C 可用饱和 KI溶液琼脂填充盐桥增强导电性D 该装置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自发进行11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电源,电解质溶液为 KOH溶液,正向放电,逆向充电,总反应为:ZnO 24OH 2H 2O 2Zn(OH)4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K 向阳极移动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c(OH )逐渐减小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 2e =Zn(OH) 42-D可用盐酸代替 KOH作电解液12.对于平衡体系 mA(g) nB(g) pC(g) qD(g) H 逆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5 mol SO3(g),达到平衡状态时 SO3 的转化率为 40%D.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2 mol SO 3(g),达到平衡状态时吸收 78.4 kJ 的热量 14在 1 L K2SO4和 CuSO4的混合溶液中 c(SO42-)2.0 molL1 ,用石墨

7、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 22.4 L(标准状况)气体,则原溶液中 c(K )为( )A1.5 molL 1 B2.0 molL 1C1.0 molL 1 D0.50 molL 115利用反应 6NO28NH 3 = 7N212H 2O构成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此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清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 -A电流从左侧 A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右侧 B电极B当有常温下 4.48 L NO2被处理时,转移电子数为 0.8NAC电极 A极反应式为 2NH36e = N26H D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8、16常温下, Ka(HCOOH)Ka(CH3COOH) Kb(NH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相同浓度的 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 pH均为 3的 HCOOH和 CH3COOH溶液至终点,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B浓度均为 0.1 molL1 的 HCOONa和 NH4Cl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C0.2 molL 1 HCOOH与 0.1 molL1 NaOH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 c(HCOO ) c(OH ) c(HCOOH) c(H )D0.2 molL 1 CH3COONa与 0.1 molL1 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中(pHc(Cl ) c(CH

9、3COO )c(H )第卷二、非选择题:(共 4题,共 52分)17.(12分)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受多种条件的影响。地壳内每加深 1 ,压强增km大约 2500030000KPa,温度升高 2530摄氏度。在地壳内 SiO2和 HF存在以下平衡: SiO2(s)+4HF(g) SiF4(g)+2H2O(g) + 148.9KJ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该反应的H 0,在地壳深处容易有_气体逸出,已知此处温度较高,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自发”,“非自发”,“无法确定”)(2).如果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 值变大,该反应_(填编号)。K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逆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10、C.平衡移动过程为: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平衡移动过程为: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3).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已经达到平衡时,下列成立的是_ (填编号)。a.2 v 正 (HF) = v 逆 (H2O) b. v (H2O) = 2v (SiF4) c. 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4).若反应容器容积为 2.0L,反应时间 8.0min,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 0.12g/L,在这段时间内 HF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18(14 分)CO 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CO 2与 CH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

11、:- 5 -CH4(g)+ CO 2(g) 2CO (g)+ 2H 2(g)A催 化 剂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 CH C=O HH C O(CO)键能/kJmol 1 413 745 436 1075则该反应的 H=_。分别在 v L恒温密闭容器 A(恒容) 、B(恒压,容积可变)中,加入 CH4和 CO2各 1 mol的混合气体。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_(填“A” 或“B ” ) 。(2)CO 2可以被 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 pH=13,CO 2主要转化为 (写离子符号) ;若所得溶液 c(HCO 3)c(CO 32)=21,溶液 pH=

12、_。 (室温下,H 2CO3的 K1=4107; K2=51011)当 2molCO2通入 3molNaOH被吸收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a c(Na ) c(H ) c(CO32) c(HCO ) c(OH )3b c(Na )c(HCO )c(CO32) c(OH )c(H )3c3 c(Na )2 c(CO32) c(HCO ) +c(H2CO3)3(3)CO 2辅助的 COO2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固体介质中 CO32 可定向移动。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电池工作时需向某电极通入 CO2以触发反应,该电极为 (填“甲”或“乙”)19. (14分)某化学学习小组

13、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限选试剂和仪器:0.20 molL - 1 H2C2O4 溶液、0.010 molL -1 KMnO 4 溶液(酸性) 、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 第 5 页 共 8 页 第 6 页 共 8 页- 6 -(1)若上述实验、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a 为 ;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应 填写_。 .测定 H2C2O4xH2O 中 x 值 已知:M(H 2C2O4)=90 gmol-1 称取 1.260 g 纯草酸晶体,将草酸制成 100.00 mL 水溶液为待测液

14、; 取 25.00 mL 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 H 2SO4; 用浓度为 0.05 000 molL -1 的 KMnO 4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原理为:5 H 2C2O4 + 2 MnO4 + 6H+ = 10CO2+ 2Mn 2+ + 8H2O(2)某学生的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如下,最合理的是_(选填 a、b) 。由图可知消耗 KMnO 4 溶液体积为_ mL。(3)滴定终点锥形瓶内现象为 。 (4)通过上述数据,求得 x= 。(5)下列操作会造成所测 x偏大的是 (填字母)。A.滴定终点俯视读数B.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C.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D.配制 100m

15、L待测溶液时,有少量溅出20、 (12 分)甲醇作为基本的有机化工产品和环保动力燃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O 2加氢合成甲醇是合理利用 CO2的有效途径。由 CO2制备甲醇过程可能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CO 2(g)H 2(g) CO(g)H 2O(g) H 141.19 kJmol 1 反应:CO(g)2H 2(g) CH3OH(g) H 2 反应:CO 2(g)3H 2g) CH3OH(g)H 2O(g) H 349.58 kJmol 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 K1、K 2、K 3、则 K3= (用 K的代数式表示)(2)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H2 和

16、 CO2(假定仅发生反应) ,实验测得反应物- 7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 CO 2 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曲线如图 1 所示。 比较 T 1 与 T 2 的大小关系:T 1 T2(填“” 、 “”或“” )在 T1 和 p6 的条件下,往密闭容器中充入 3 mol H2 和 1 mol CO2,该反应在第 5 min 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的体积为 1.8 L,则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 a.若此条件下反应至 3 min 时刻,改变条件并于 A 点处达到平衡,CH 3OH 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 2 所示(34 min 的浓度变化未表示出来) ,则改变的条件为 _,请用

17、H 2 的浓度变化计算从 4 min开始到 A 点的反应速率 v(H2)= _(保留两位小数)。 b.若温度不变,压强恒定在 p8 的条件下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变为 L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8 -重庆十八中 2018-2019上 高 二化学半期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 CABBD 610 CBADC 1115 CDCBD 16 B二、非选择题:每空 2分,共 52分17.(12 分) (1) SiF 4和 H2O 非自发(2)AD (3)bc(4)0.001molL -1min-118. (14 分)(1)+120 KJ mol -1 B(2)CO 32 10b(3)CO-2e - + CO32 = 2CO2 乙19. (14 分)(1)1.0 溶液褪色的时间(2)b 20.00(3)滴最后一滴 KMnO4,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4)2(5)AD 20. (12 分)(1)K 3=K1K 2 4/27 或 0.148a减小压强 0.08 molL -1min-1b. 8/15 或 0.5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SIS SEN 24 02 15-1974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cords and cables Plastic insulated cord for overflow protection devices Type RII《电气安装电线电缆 过流保护设备塑料绝缘电线 RII型》.pdf SIS SEN 24 02 15-1974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cords and cables Plastic insulated cord for overflow protection devices Type RII《电气安装电线电缆 过流保护设备塑料绝缘电线 RII型》.pdf
  • SIS SEN 24 02 21-1968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insulated cords and cables PVC-insutated h rd metal sheathed cable Type EKR《橡胶及热塑性塑料绝缘电线电缆,聚氯乙烯绝缘硬金属铠装电缆 EKR 型》.pdf SIS SEN 24 02 21-1968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insulated cords and cables PVC-insutated h rd metal sheathed cable Type EKR《橡胶及热塑性塑料绝缘电线电缆,聚氯乙烯绝缘硬金属铠装电缆 EKR 型》.pdf
  • SIS SEN 24 02 30-1962 《安装引言,内置PV,钢带臂,铅橡胶引导 型号FIFF》.pdf SIS SEN 24 02 30-1962 《安装引言,内置PV,钢带臂,铅橡胶引导 型号FIFF》.pdf
  • SIS SEN 24 02 34-1968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insulated cords and cables PVC-insulated and PVC-sheathed cables Type EKK and FKK《橡胶及热塑性塑料绝缘电线电缆,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铠装电缆 EKK型FKK型》.pdf SIS SEN 24 02 34-1968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insulated cords and cables PVC-insulated and PVC-sheathed cables Type EKK and FKK《橡胶及热塑性塑料绝缘电线电缆,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铠装电缆 EKK型FKK型》.pdf
  • SIS SEN 24 02 36-1968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insulated cords and cables PVC-insulated lead covered and PVC-sheathed cables Type EKKL and FKKL《橡胶及热塑性塑料绝缘电线电缆,聚氯乙烯绝缘,铅包聚氯乙烯铠装电缆 EKK.pdf SIS SEN 24 02 36-1968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insulated cords and cables PVC-insulated lead covered and PVC-sheathed cables Type EKKL and FKKL《橡胶及热塑性塑料绝缘电线电缆,聚氯乙烯绝缘,铅包聚氯乙烯铠装电缆 EKK.pdf
  • SIS SEN 24 02 38-1962 《安装引言,内置PV,铅橡胶引导 型号FIKL》.pdf SIS SEN 24 02 38-1962 《安装引言,内置PV,铅橡胶引导 型号FIKL》.pdf
  • SIS SEN 24 02 39-1962 《安装引言 内置PV,钢带臂,铅橡胶引导 型号FIJF》.pdf SIS SEN 24 02 39-1962 《安装引言 内置PV,钢带臂,铅橡胶引导 型号FIJF》.pdf
  • SIS SEN 24 02 41-1968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insulated cords and cables Light PVC-insulated and PVC-sheathed flexible cords Type SKK and SKX《橡胶及热塑性材料绝缘电线电缆,聚氯乙烯绝缘及铠装轻型软线 SKK型SKX型.pdf SIS SEN 24 02 41-1968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insulated cords and cables Light PVC-insulated and PVC-sheathed flexible cords Type SKK and SKX《橡胶及热塑性材料绝缘电线电缆,聚氯乙烯绝缘及铠装轻型软线 SKK型SKX型.pdf
  • SIS SEN 24 02 43-1968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insulated cords and cables Ordinary PVC-insulated and PVC-sheathed flexible cords Type RKK and RKX《橡胶及热塑性材料绝缘电线电缆,聚氯乙烯绝缘及铠装普通软线 RKK型R.pdf SIS SEN 24 02 43-1968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insulated cords and cables Ordinary PVC-insulated and PVC-sheathed flexible cords Type RKK and RKX《橡胶及热塑性材料绝缘电线电缆,聚氯乙烯绝缘及铠装普通软线 RKK型R.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