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二近代世界与中国专题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学案.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119228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二近代世界与中国专题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二近代世界与中国专题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二近代世界与中国专题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二近代世界与中国专题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二近代世界与中国专题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5 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阶段特征一、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具体时段 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6 世纪前后18 世纪 60 年代)政治(1)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美国除外);(2)

2、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3)早期殖民战争经济(1)西欧资本主义崛起,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2)手工工场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3)对外进行早期殖民扩张,海上霸权由西、葡、荷转移到英国;(4)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史实定位思想文化(1)1416 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2)1718 世纪,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构想,同时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3)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牛顿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二、西方工业

3、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近代中国由变革与转型到觉醒与探索2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觉醒与探索是甲午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

4、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 近代前期的中国阶段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 60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 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社会在屈辱中开始向近代化迈进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 年),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政治(1)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渐完善;(2)工人运动兴起;(3)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进步潮流

5、;(4)欧美加强了对亚非拉的殖民争夺(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制度;(2)社会主义运动从暴力斗争转向合法,从分散走向联合;(3)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加剧,世界局势趋于紧张(1)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西方列强先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加剧;(2)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后,出现军阀割据局面表现经济(1)工业革命开始,工业资(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重工业成为经济的(1)随着西方列强

6、经济侵略的加剧,中(1)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3本占据主导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现代工厂建立;(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导,美德两国后来居上;(2)大企业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模式;(3)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4)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盛行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文化(1)科学技术发展;(2)人们开始反思理性主义和

7、资本主义制度,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1)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科技的进步;(2)近代艺术开始向现代艺术过渡,印象派艺术产生,文艺界开始思考人类的前途、工业化的得失等重大问题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1)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2)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格局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8、,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阶段特征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191949 年),中国近代化的新方向阶段政治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表现经 (1)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4济 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战乱不断,日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榨,民族工业不断萎缩文化(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

9、东思想,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5考点一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1.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前提:“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标志:1689 年, 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发展:18 世纪中期,逐步确立责任制内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宪会议于 1787 年制定宪法,实行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

10、与扩展(1)1832 年,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下院,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2)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垒、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3)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4)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6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特点(1)议会是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2)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的

11、民主制度。(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1.(2017全国课标文综卷,34)1800 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答案 C解析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有权任免内阁成员。要求内阁成员辞职是总统的权力,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

12、材料并没有体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A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内阁中的意见分歧,并没有体现党派之争,D 项错误。2.1742 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 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A.责任内阁制形成的体现B.代议制不断完善的过程C.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D.议会政党制发展的表现答案 A解析 责任内阁制是首相和内阁成员共同进退原则,材料中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正是责任内阁制的体现,A 正确;代议制完善是在 1832 年议会改革后,B 错误;C 是 1689年权利法案颁

13、布;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 ,1884 年 4 月 5 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 ”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 )A.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B.联邦议会掌握国家实权7C.内阁首相控制联邦议会D.民主制度有其传统色彩答案 D解析 联邦议会反对成立“帝国责任内阁”的要求,并不能说明当时德国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故 A 错误;德国皇帝掌握国家实权,故 B 错误;皇帝控制联邦议会,故 C 错误;联邦议会反对成立“帝国责任内阁”

14、 ,体现了德国的传统的专制主义色彩,故 D 项正确。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思想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标志: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巴黎公社(1)背景: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屈膝求和,人民强烈不满。(2)经过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3 月 28

15、日,巴黎公社建立。5 月下旬,巴黎公社被镇压。(3)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2)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促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3)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84.(2018全国课标文综卷)1847 年 6 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6、,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 A解析 A 对:1847 年,马克思、恩格斯参与正义者同盟的改组,后又一起为该组织撰写了宣言。根据题干正义者同盟口号的变化由“人人皆兄弟”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及同盟的目的可以看出,他们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5.1852 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 1848

17、 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1871 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 “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 )A.工人运动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B.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C.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D.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1848 年革命时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 “1871 年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得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故 B 项正确。6.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

18、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这说明巴黎公社( )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 D解析 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可见它不仅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故 A 项错误;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而不是具有不明确性,故 B 项错误;巴黎公社广泛的代表性,并不意味着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执政,故 C 项错误;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体现出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 D 项正确。9考点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

19、侵华(1)鸦片战争(18401842 年)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虽然拥有政府并是独立国家,但通过不平等条约,使大量主权沦丧。 “半封建”是指虽然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不断发展。(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

20、1895 年)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2.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1)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2)1937 年 9 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1945 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

21、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4)1945 年 8 月,抗日战争胜利。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2)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07.(2018全国课标文综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

22、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 C解析 C 对:题干反映出日本政府懂得运用舆论和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而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说明当时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外交事务。A 错:舆论可以影响战争,但是无法左右战争进程。B 错:日本想利用舆论为自己争取道义支持,而非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D 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日对待舆论的策略或态度,没有反映西方媒体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8.近代某条约签订

23、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 ”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答案 B解析 由“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可以判断该条约是马关条约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南京条约的结果,故 A 项和 C 项

24、错误;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工厂,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故 B 项正确;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是辛丑条约 ,故 D 项错误。9.(2018全国课标文综卷)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11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答案 A解析 A 对:根据材

25、料叙述可知,抗日根据地一个备受欺凌的农民,在得到了尊严、权利之后,就会“具有奋斗目标” ,这说明其抗日热情因自身处境的改变而得到激发。B 错:材料中的“减租减息”说明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C 错: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当时尚未完成。D 错:题干材料所述情况出现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所以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考点四 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1)起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重要文件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定,强调平均主义,带有明显的革命性和落后

26、性。后期: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3)评价: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2.辛亥革命(1)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多次起义。(2)经过建立政党:1905 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1911 年,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成立共和国:1912 年 1 月 1 日,成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宪法:1912 年 3 月,颁

27、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革命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最终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辛亥革命的功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两面性(1)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主要源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革命性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进程中,一开始资产阶级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要求。表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清

28、王朝,建立起民主共和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许多措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性和进步性。(2)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原因: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特定社会环境决定了资产阶级具有同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妥协的一面。表现:辛亥革命中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更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3.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 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21 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22 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

29、7 年)开始: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高潮:1926 年 7 月,国民政府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失败:1927 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年)1927 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1927 年,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1927 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展开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4 年,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开始,1935 年,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0、,1936 年,三大主力会师,战略转移完成。131936 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年)1945 年,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重庆谈判,1946 年 1 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 年 6 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 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 年秋至 1949 年 1 月,辽沈、淮海、平津战略总决战胜利完成。1949 年 4 月,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特点及认识(1)特点: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

31、认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不同的革命道路,只有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10.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做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 ,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 。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做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 “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

32、时约法 ,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可知,孙中山因为“让位于袁”而改变了原来的制宪进程,这说明孙中山的做法有违法治精神。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11.(2018全国课标文综卷)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14答案 C解析 C 对:根据材料中“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

33、可知,孙中山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不力,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是因为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因此孙中山意在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12.1946 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 ,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 ,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B.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C.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D.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

34、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 ,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可知,南京谈判破裂而引起的国共关系紧张和一触即发的内战,这些都引发了美国的高度关注并对中共给予了有限的支持和帮助,故 D 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 1787 年宪法比较1.不同特点(1)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1787 年宪法则实行总统制。(2)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而 1787 年宪法忽视了人民的权利。(3)临时约法体现了种族的平等,而 1787 年宪法则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2.实践结果临时约法遭到北洋军阀的破坏,民主共和没有真正实现;1787 年美国宪法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5、3.差异成因:中国封建主义根深蒂固,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美国有着民主的传统,崇尚法制,1787 年宪法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而临时约法缺乏根基。13.(2018德阳模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得到袁世凯拥护共和的承诺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于袁世凯。1912 年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临时15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

36、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 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 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无可因袭”的理由宣告临时约法无效。据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1787 年,年轻美国形势逼人,各州代表会议召开,力求强化中央政府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激烈辩论、斗争、妥协,最终达成共识,确立了能体现宪政和共和精神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总统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对立法拥有否决权,最高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美国宪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它确立起一系列全新的原则和机制。两百多年以来,美国的这部宪法历经风雨,先后颁布了 27 项修正案,至今仍在

37、适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据杨薇1787 年美国宪法的形成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临时约法 “命途多舛”的原因。试答(1):_(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宪法所确立的政体有何不同,并概括它们颁布的政治背景。试答(2):_答案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共和制的基础相对薄弱(专制传统影响较深);政局动荡,反动势力的破坏;共和思想的影响不够深入;国民的民主素养普遍欠缺。(2)不同:中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没有实权;美国确立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是权力中心。背景:中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政局变化,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美国:

38、邦联体制的危机;各种力量的斗争与妥协。考向一 主干知识迁移命题点 1 欧洲宪法议会和政党19 世纪中叶前后数十年间,欧洲各个国家都出现了政党组织。到 19 世纪末,宪法议会和政党已经成为全欧洲共同的政治现象。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欧洲( )A.资产阶级异常活跃 B.工业化进程加快C.民众参政意识增强 D.代议制逐渐完善答案 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政党的发展,不能说明资产阶级异常活跃,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化带来的后果,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民众的参政意识,故 C 项错误;根16据材料“欧洲各个国家都出现了政党组织” “到 19 世纪末,宪法议会和政党已经成为全欧洲共同的政治现

39、象”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发展,故 D 项正确。命题点 2 两次鸦片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比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60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答案 A解析 材料中三场战争分别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A 项正确。考

40、向二 能力方法渗透命题点 3 近代英、美、法民主政体比较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体现共和精神 B.说明司法权独立C.防止专制独裁 D.凸显行政权至上答案 C解析 共和精神可以理解为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一种民主的体现,材料呈现的是分权制衡思想,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无法体现司法的独立性,故 B 项错误;分权制衡目的是对权力的限制,防止专制独裁,故 C 项正确;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说明

41、行政权被限制,故 D 项错误。命题点 4 国民党抗战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1940 年 12 月 16 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1941 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1943 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整体上积极抗战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C.国民党只在正面战场抗战D.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17答案 C解析 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国民党只有在抗战初期执行的才是较为积极的抗战态度和政策,在 1939 年国民党五届

42、五中全会之后,其政策的重点就变为“消极抗日”和“积极反共” ,故 A 项错误;运动战和阵地战,都是国民党抗战采取的主要战法,故 B 项错误;国民党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同日军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故 C 项正确;“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即只依靠政府军而不敢发动人民群众,表述虽然正确但是材料无从体现,故 D 项错误。考向三 历史价值观引领命题点 5 国民革命的兴起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宣 言 : “(十 )改 良 农 村 组 织 , 增 进 农 人 生 活 。 (十 一 )制定 劳 工 法 , 改 良 劳 动 者 之 生 活 状 况 , 保 障 劳 工 团 体

43、 , 并 扶 助 其 发 展 。”这 表 明 中 国 国 民 党 ( )A.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B.意识到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C.民族革命目标是为了扶助农工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答案 B解析 国 民 党 一 大 是 中 国 国 民 党 于 1924 年 在 广 州 召 开 的 会 议 , 由 于 辛 亥 革 命 和 以 后 历 次 斗争 的 失 败 , 孙 中 山 在 共 产 国 际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帮 助 下 , 认 真 总 结 了 中 国 民 主 革 命 的 经 验 教 训 ,决 定 学 习 俄 国 革 命 的 经 验 和 方 法 , 会 上 确 定 “联 俄

44、、 联 共 、 扶 助 农 工 ”三 大 政 策 , 故 B 项 正确 。命题点 6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的上升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 “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主要是由国民党中央机构主持领导的,抵御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 时代周刊的报道认为,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材料反映了(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B.国民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局部抗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D.民族矛盾的上升影响了民族意识答案 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积极抵制日货的斗争,说明民族矛盾的上升导致近代的民族意识的增强,故 D 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