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快练18生物与环境.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19308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快练18生物与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快练18生物与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快练18生物与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快练18生物与环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快练18生物与环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快练 18 生物与环境1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鲫鱼丰富度较高C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达到相同水平D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答案 D解析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环境的群落演替结果一般不同;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2018邯郸质检)某科研组对刚侵入某一草原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数量增长曲线,可作为田鼠防治的依据B若调查中被标记

2、的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D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田鼠种群只通过体液调节即可进行数量的调整答案 D解析 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数量增长曲线,可预测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进而为田鼠的防治提供依据,A 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大,B 正确;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 正确;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其天敌的

3、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天敌数量增加又会反过来抑制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田鼠种群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数量维持相对稳定,体液调节的对象是个体,不是种群,D 错误。3(2018新余期末)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 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B该田鼠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增长,c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田鼠种群数量在 ad 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 cd 期间一直在下降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 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

4、衰退型答案 C解析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A 错误;从图示可知,出生率/死亡率1 时,种群数量增加,小于 1 时种群数量减少,cd 时间内种群数量仍减少,d 点种群数量最小,B 错误、C 正确;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 两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D 错误。4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断中最合理的是( )A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B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在第 1520 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

5、率D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答案 A解析 由图可知,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在 10 天后存活率较野生型雄虫高,A 项正确;在此研究中只有该线虫的雄性个体,不能构成一个种群,B 项错误;在此研究中,线虫只有死亡率,没有出生率,C 项错误;据图分析,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短,D 项错误。5(2018邢台质检)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3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C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

6、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答案 D解析 分析图可知,从 2010 年到 2012 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A 正确;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B 正确;过度放牧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因此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C 正确;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健康发展,更好地利用高寒草甸,但该地区群落会发生演替,D 错误。6(2018南阳期末)十九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州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

7、坝清淤增蓄等一系列措施。根据以上措施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C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答案 A解析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这是一种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A 错误。7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肉食性

8、动物C若图中 X 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 X1X2X3X4D肉食性动物和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答案 D解析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 正确;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B 正确;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递减,C 正确;肉食性动物数量增加,肉食性动物的食物来源增多,数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肉食性动物被肉食性动物捕食的数量增加,将导致肉食性动物数量下降,因此二者数量的变化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二者数量的4变化不是正相关的关系,D 错误。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

9、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 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的 CO2可以在某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答案 B解析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大量有机污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具有反复性,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A 错误;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比如草原上草的绿色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不传递信息给草;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B 正确;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分,C 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

10、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 错误。9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有 6 条食物链,朱鹮位于第三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朱鹮与鱼类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C流入朱鹮的总能量小于鱼类和贝类的总能量之和D大量捕捞鱼类将使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答案 A解析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藻类和水草,终点是不被其他营养级捕食的生物朱鹮,则该食物网中有 6 条食物链,朱鹮位于第三、第四营养级,A 错误;该食物网中,朱鹮与鱼类都捕食贝类,两者存在竞争关系,朱鹮又捕食鱼类,两者存在捕食关系,B 正确;由于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流入朱鹮的总能量小于鱼类和

11、贝类的总能量之和,C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大量捕捞鱼类将使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D 正确。10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5B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 t 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D O t 时间范围内,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答案 C解析 在 t 时刻甲种群的数量降低为 0,而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不会将被捕食者全部捕捉干净,因此二者不是捕食关系,A 错误;甲、乙两种群数

12、量的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还受自身密度的制约,种群数量增大,种内斗争加剧,B 错误;从图形分析可知, t 时刻甲种群的数量为 0,推断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在竞争中被淘汰,此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C 正确; O t 时间段内,只能判断甲、乙种群数量是增多还是减少,不能判断二者出生率的大小,D 错误。11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过程以 CO2的形式进行,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过程答案 C解析 图中为大气中的二氧

13、化碳库、和为消费者、为分解者。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A 项错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用表示,其去向有三个: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自身呼吸消耗(),B 项错误;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和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以 CO2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 项正确;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是消费者,所需有机碳来自过程,是分解者,D 项错误。12(2018安阳二模)第 4 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 1 864 只,圈养 375只,栖息地 258349 万公顷,栖息地保护区 67 个,大熊猫在国内得到很好的保护。若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至栖

14、息地保护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B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大熊猫的放归而受到影响C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D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都可能增大答案 A解析 大熊猫本来就属于栖息地的物种,放归栖息地保护区不会使物种丰富度增加,A 错6误;大熊猫放归栖息地会导致栖息地的营养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进而影响各种生物的分布状况,因此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受到影响,B 正确;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C 正确;放归大熊猫后,导致栖息地大熊猫种群个体数目变多,基因库变大,基因频率也会随之改变,可能会增大,D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