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群文通练二 感受一种植物竹子(散文阅读)微导语 竹,是古代四君子之一,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是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可是,在现当代文人的笔下,它被赋予更多的意蕴和情感。请细读下面两篇写竹的散文,看看它们又赋予竹子怎样的意蕴和情致呢?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淡 竹苏沧桑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
2、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2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
3、;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真的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
4、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阴,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他是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
5、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 “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 “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1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他可以很入世:_(2)他也可以很出世:_答案 (1)给人类的现实生活带来
6、物质上的帮助。(2)能够超越实用的藩篱,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享受。32本文题为“淡竹” ,第 3 段却写到了稻子、银杏、梧桐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答:_答案 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运用稻子、银杏、梧桐等植物对名利的欲望和拼争,与淡竹形成对比,表现淡竹的清瘦且憔悴,突出(反衬)淡竹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坚贞自守的品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突显主旨。为下文写淡竹做铺垫。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答:_答案 (1)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把淡竹比作李白、文天祥等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淡竹不慕富贵名利、坚贞不屈、自守高洁的品格和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爱天下的士大夫风范。(2)大量引用诗文,既表现了人的特点,
7、也显示了竹的精神。(3)运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使竹的精神被集中充分地体现出来,语言有气势。(4)运用了联想,由淡竹的特点联想到人的精神,用人的精神表现竹的特点,深化了主题,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4阅读全文,分析文中“淡”的丰富意蕴。答:_答案 淡竹的颜色淡,他淡泊名利,看淡生死(坚守气节,不弯腰,不屈服,远离金钱、名利、权势),表现出作者对热心功名者的鄙视与唾弃,对坚守气节、淡泊名利者的赞美与讴歌,呼唤人们注重心灵的丰富饱满,保持心灵的自由快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竹 秀木 心莫干山以多竹著名,挺拔、茂密、青翠,蔽山成林,望而动衷。尤其是早晨,缭雾初散,无数高高的梢尖,首映日光
8、而摇曳,便觉众鸟酬鸣为的是竹子,长风为竹子越岭而来, 我亦为看竹子乃将双眼休眠了一夜。莫干山的竹林,高接浮云,密得不能进去踱步。竹林里极为干净,终年无人打扫,却像日日有人洁除。为什么?什么意思呢?神圣之感在我心中升起继而淡然惋惜了那山上 的 居 民 , 山 下 来 的 商 客 , 为 的 是 吃 笋 , 买 卖 笋 干 , 箬 叶 可 制 鞋 底 , 斫 伐 以 筑 屋 搭 棚 , 劈 削而 做 成 种 种 篾 器 , 当 竹 子 值 钱 时 , 功 能 即 奴 性 。 生 活 , 是 安 于 人 的 奴 性 和 物 的 奴 性 的 交 织 。更有画竹,咏竹,用竹为担,为篙,为斗械,为刑具都已
9、必不可少,都已可笑,都已寂寞。是我在寂寞。夏季八月来的,借词养病,求的是清闲,喜悦这以山为名的诸般景色。八月,九月,十月。读和写之余,漫步山间。山民告余曰:太早太晏不要走动,有虎,有野猪,从后山来。我不甚信,也听从了劝告。某夜,果有虎叩门,用脚爪嘶啦嘶啦地抓门。门是小书房一侧的后门,是扉,板扉,厚的,以一铜插销闩着。我恬然不惧而窃笑,断定它进不来。此君自然很不凡,谅必是闻到了生人气,知道我就在门内,但它不懂退后十步,奔而撞之。4况且门外三步即竹林,它借不到冲力。西洋式的白漆硬质板扉,哪里就抓得破。然而在这嘶啦嘶啦声中,我就写不下去了,只能站在门边恭听没了,虎去矣,也不闻它离去的脚步声,虎行悄然
10、无跫,这倒是可怕的。那时,战后的莫干山尚未通电,入夜燃白礼氏矿烛一支。老虎走了,我同样有失望的感觉。姑且埋头书写不远的坡下,人声大作,鸣锣,放铳他们发现它的侵犯了,足见刚才来的不折不扣是一匹猛虎。我似乎很荣幸。雪下大了。南国的下雪天不刮风。竹梢承雪而不动,村犬不吠,静极了,雪和虎爪一样着落无声。静极静极我也不发任何声息。就床,还是一味地冷。熄烛时,吹气这样的响。照片,在日记里,日记在锦盒中,锦盒在枕边照片在日记里名字叫“竹秀” ,奇怪叫“竹秀” 。任何名字都一样。开始就知道这正是绝望的。这样的人,就因为这样照片是托人转言,说我要离开杭州了,想有一张,结果很好,给了,背面有字, “竹秀敬赠”在日
11、记里说“想念你”也不恰当,想念什么。赞美亦无从赞美后来,指后来这本日记中有两页:“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竹秀”以一页约三 百 个 “竹 秀 ”计 算 , 两 页 自 然 约 六 百 个 “竹 秀 ”。 不 知 自 己 的 两 个 字 被 写 了 几 百 次 。 两个 字 接 连 不 停 地 写 , 必 然 愈 写 愈 潦 草 , 潦 潦 草 草 , 就 不 像 了 , 唯 我 知 道 这 歪 斜 而 连 贯 的 就 是“竹 秀” 。是睡着了的,戛然一声厉响,夜太静,才如此惊人。屋后的竹被积雪压折。又是一枝断了,竹子已不细,可见雪真厚,还在纷纷不止,天明有伟大的雪景
12、可赏。渐入蒙眬,醒,折竹的厉声,也是睡梦不沉。雪景赏过了,伟大,圣洁。冬季莫干山,也和温带的其他的山一样枯索荒凉,银雪盖在竹上、树上、屋顶上、巉岩上、石级上,就此温柔而繁华。下雪时,雪初霁时,无风,并不凛冽,比夏令还爽亮,雪光反映入室,天花板一片新白。半年山居,初回城市的头一两天,屡兴“再上山去多好”的感喟。几乎事事得重新视听适应。我已经山化,要蜕变、市化,重做市民。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的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做出来的。我算是害怕寂寞的人吗?老虎,竹秀再住半年,可能也会无耻了。在都市中,更寂寞。路灯杆子不会被雪压折,承不住多少雪,厚了,会自己掉落。(选自木心哥伦比亚
13、的倒影 ,有删改)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二两段的作用。答:_答案 文章第一、二两段是作者的游思,将读者带入自己身处的环境和心境:居山而多竹,竹林高而密,鸟鸣和着竹吟。第一段纯写景,以景起兴,表明作者的心情是闲适而愉悦的。引起下文,转入本文主题,作者担心竹子因有功用而具有奴性,正是因为作者的寂寞才会5有如此的担忧,同时与文章结尾相呼应。6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照片,在日记里,日记在锦盒中,锦盒在枕边照片在日记里名字叫“竹秀” ,奇怪叫“竹秀” 。答:_答案 运用了反复和顶针的手法。长期的寂寞产生的疏离感和陌生感,使得作者对原来熟悉的名字也觉得奇怪了。作者用意识流、短句,句子中间夹杂着省略号,叙述方式的选择很符合终日一人思维的状态。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竹秀”的理解。答:_答案 “竹秀”首先是一个人名,是作者思念的对象;“竹秀”也指莫干山秀美壮观奇崛的竹林景色。作者表面上写人、写竹景,实则是在抒发自己的寂寞之情。8有人用“看似寻常最奇崛”来形容木心的这篇散文,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_答案 作者在文章中随意地书写寂寞,文章安排散荡萦回,处处“节外生枝” ,又处处关联契合,给人以无尽的回味。精谨的语言里,流露着寂寞,也流露着作者看惯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的睿智与深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从容与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