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检测试卷(四)(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2017浙江金华模拟)2015 年 12 月 19 日以来,北京持续遭遇雾霾天气。下图反映北京某日近地面的 PM2.5指数变化(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读图完成 12 题。1该日午后 PM2.5指数低,其原因最可能是( )A大气降水,降尘作用明显B太阳辐射增强,雾滴被蒸发C对流运动增强,雾霾扩散快D逆温层厚度大,雾霾位置低2近年来该地区冬季 PM2.5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 )A农村秸秆燃烧 B建筑工地扬尘C交通运输扬尘 D矿物能源使用答案 1.C 2.D解析
2、第 1 题,北京冬季降水很少,故 A 项错误;太阳辐射最强时是正午 12 时,故 B 项错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此时段对流运动最强,雾霾扩散快,导致午后的 PM2.5指数下降,故 C 项正确;逆温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逆温层厚度增大,PM 2.5指数应增大,故D 项错误。第 2 题,北京经济水平高,主要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农业比重小,农村秸秆燃烧对雾霾影响小,故 A 项错误;PM 2.5的来源主要是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建筑工地扬尘只占一小部分,故 B 项错误;交通运输扬尘对雾霾的影响小,故 C 项错误;煤、石油等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产生的 PM2.5物质多,是 PM2.5颗
3、粒物的主要来源,故 D 项正确。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我挑水来你浇园” “你耕田来我织布” 。据此完成 34 题。3材料中戏文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 )A史前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2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4下列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答案 3.B 4.C解析 第 3 题,戏文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活动。第 4 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并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 20 世纪
4、 60 年代才提出的。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 。完成 56 题。5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C交通建设 D居民生活6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 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 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A B C D答案 5.A 6.C解析 第 5 题,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主要有在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在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过度农垦;由于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当,进而导致土地荒
5、漠化,这些都属于农业生产活动,故选 A。第 6 题,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会破坏自然环境,错误;可以在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正确;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正确;塔里木盆地中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废弃油田复垦不适宜,错误。故选 C。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 ,完成 78 题。37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A东部沿海地带 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 D西南青藏地区8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防护林建设 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 D环境污染答案 7.A 8.C解析 第 7 题
6、,从图中可知从 1990 年到 2010 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向东部移动,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第 8 题,由图中生态环境质量重心逐渐向经济发展程度高的东部沿海地区移动知,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经历了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后工业时代。人地关系思想也先后出现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天人相关论、人地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据此回答 911 题。9 “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C天人相关论 D人地和谐论10古时人们拜“山神” 、敬“龙王”的行为,体现的人地
7、关系思想是( )A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C天人相关论 D人地和谐论11下列人们的言论中反映同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人的命,天注定,人不可与天抗争 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节约为主,适度消费A BC D答案 9.B 10.A 11.C解析 第 9 题, “愚公移山”体现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人定胜天的思想。第 10 题,拜“山神” 、敬“龙王” ,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第 11 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了人定胜天的思想;“人的命,天注定,人不可与天抗争”反映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与“节约为主,适度
8、消费”反映4了人地和谐论的思想。读下列四幅漫画,完成 1214 题。12漫画中,直接反映资源破坏严重和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的是( )A无奈投降 B高难飞行C今非昔比 D所剩无几13漫画中,直接反映我国人口众多的是( )A无奈投降 B高难飞行C今非昔比 D所剩无几14四幅漫画共同启示我们,为了人类的明天必须(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B实施计划生育战略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D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答案 12.C 13.B 14.A解析 漫画 A 反映了地球环境污染严重;漫画 B 反映了我国人口众多;漫画 C 反映了资源破坏严重,亟待加强环境保护;漫画 D 反映了人口增长导致地球资源短缺。四幅图给我们的启示
9、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回答 1516 题。15下列关于该地 19902000 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16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5A19901995 年 B19952000 年C20002005 年 D20052010 年答案 15.B 16.C解析 第 15 题,从三轴坐标系图中可以读出 19902000 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为 0.6 左右,环境污染指数下降;经济发展指数从小于 0.1 上升到 0.3 左右。因此 B 选
10、项符合题意。第1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20002005 年经济发展指数上升,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下降,环境污染指数也相对较小,因此是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 。读图,回答 1718 题。17下列描述符合 20102017 年变化特征的是( )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人口增长明显变快 万元 GDP 能耗呈下降趋势 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A BC D18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 )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A
11、B C D答案 17.C 18.B解析 第 17 题,结合 2010 年和 2017 年的 GDP 与能源消费总量数据,可以计算出万元 GDP能耗在下降;对比我国能源生产量和能源消费量折线可判断出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始终大于能源生产量;结合图中的折线可以判断出人均能耗在上升,人口的增长速度变慢。第 18 题,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都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会增加能源的消耗量,使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增加煤炭使用量,会加重我国的环境问题。6读“某地生态园区循环示意图” ,回答 1920 题。19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功能区
12、,对应正确的是( )甲居住区 乙种植区 丙水源区 丁乳畜区A B C D20对该生态园区的叙述,有误的是( )存在废渣、废水和废气的污染 实现了物质的充分循环 有利于当地环境保护 不需要任何技术A B C D答案 19.C 20.D解析 第 19 题,甲产出生活污水,说明甲为居住区;丁向乙提供饲料和饲草,说明丁为种植区,乙为乳畜区;丙向甲和丁提供水源,说明丙为水源区。第 20 题,图示生态园区的核心部分是沼气池,它将废渣、废水、废气充分利用,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利于当地环境保护,但要精心设计,需要一定的技术。二、综合题(共 50 分)21结合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碳足迹,指人类
13、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碳排放,还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它标志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2007 年中国各省区之间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7(1)据图甲简述中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内蒙古自治区碳足迹总量大、人均多,广东省碳足迹总量大、但人均少,试从人口、资源和经济(规模、结构)三方面分析其原因。答案 (1)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北方地区(或华北地区)最多,青海省最少。(2)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产业层次低,能源利用率低,人口较少,所以碳足迹总量和人均量均较
14、大。广东省经济规模大,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大,但是煤炭等化石能源短缺,产业以轻工业为主,科技水平较高,能源利用率较高,人口总量大,人均碳足迹少。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材料一 B 地区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4 000 m 以上。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 11 172.53 km2,分为 4、5、6 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 38.61%;1997 年可利用草地面积为 10 793.66 km2,4 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5 级、6 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 48.3%和 51.7%。材料二 2010 年
15、 3 月 15 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 ,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材料三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送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湖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8(1)说出 B 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2)简述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3)结合下图说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并说明其意义。答案 (1)草场退化(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
16、少。措施:科技促进畜牧业科技发展,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培育优良品种;放牧方式科学轮牧(围栏封育、季节性休牧、舍饲和半舍饲、积极推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数量适度放牧;减灾防灾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接近原料产地(矿产资源丰富);接近燃料产地(近水电站);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3)清洁生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效益: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深度开发(循环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解析 第(1)题,B 地区因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草场退化的主要表现是草场面
17、积减少,草场质量下降。第(2)题,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区位优势条件主要从原料、能源、交通、政策等方面来分析。第(3)题,从图分析,青海省的两大主导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使环境条件得到改善;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深度开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23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 分)材料一 死海的海水盐度比大洋的海水盐度高 10 倍,一般海水盐度为 3%,而死海的海水盐度为 30%。死海的水大部分来自约旦河,可现在约旦河的水只有 10%流到死海,70%的约旦河9水因地区性缺水改道而流向以色列和约旦,以满足工业、农
18、业和家庭用水的需求。到目前为止,死海的水大约有 1/3 已经损失,它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有的地方已经出现荒漠化。材料二 死海周边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图。(1)简析死海成为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的原因。(2)分析死海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3)分析死海面积减小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答案 (1)死海是内流湖;地处副热带地区,晴天多,日照强,气温很高,蒸发量大;干燥少雨(降水量少),淡水补充的水量少;水分蒸发,沉淀在湖底的矿物质越来越多,咸度越来越高。(2)约旦河河水被过度使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周边化工产业发展,河水消耗量增大;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气候变暖,蒸发加大;地处沙漠地区,下渗严重。(3)气
19、温年较差、日较差增大;降水量减少;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河流的季节变化增大,水量减小,含沙量增大。解析 第(1)题,死海为内流湖,蒸发量大,降水量小,矿物质积累成为咸水湖。第(2)题,蒸发、下渗、人类对河水的过度利用是死海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第(3)题,结合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回答,包括气候、荒漠化等方面。24读“中国西北地区某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图中水窖所集雨水用于_,该园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条件主要是_(选择填空)。A光照不足 B水源不足C技术落后 D劳动力短缺(2)依据图中序号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位置上:10_、_、_。A饲料加工B生产
20、过程废弃物C肥料(3)该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体现出_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和_可持续发展。(4)请对图中农业发展模式作出简单评价。(答出两点即可)答案 (1)灌溉 B(2)B A C(3)经济 生态 社会(4)资源(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生产环节相互促进(节约利用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解析 (1)该地地处西北,水资源短缺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水窖集雨,用于灌溉,可满足农作物的用水需求。(2)指向沼气池,即农作物的废料,选 B;通过秸秆的加工,提供给养殖业,选 A;沼气发酵的残余物(沼液、沼渣)提供给农作物作肥料,选 C。(3)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循环经济在于满足和实现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废物的循环利用,排放废物的最小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点题点细目表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环境问题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1,2资源枯竭 2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生态破坏 5,6,7,8,23古代人地关系思想 农业文明时期 3,4地理环境决定论 10人类中心论 9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和谐论 11人口增长 13,14,17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分析 资源危机 12,15,16,18生态农业 19,20转变发展模式循环经济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