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二 全命题作文 专题十二 全命题作文清单一 全命题作文题的知识与命题规律一、定义全命题作文题的主要标志是有一个完整的题目,考生必须以这个题目为作文标题,一个字都不能改动。二、命题内容近年来全命题作文题的命题内容丰富多彩: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领悟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聚焦的新闻热点 丰富多样的命题内容,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三、命题形式从形式上来看,一般有两种:直接命题和提示命题。直接命题,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选材范围宽泛,但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如年广州卷作文题。提示命题以“提示语(材料) 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在审题和选材上给考
2、生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年广东卷作文题。四、命题规律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考生生活。大题、宽题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记叙文题多于说明、议论文题。了解了这些规律,对于我们做好考前训练,练好应考本领,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清单二 应试中需要遵循的规律一、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审题时,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审读的主要内容包括:文题的大、小、宽、窄、实、虚、显、隐;文题中有没有点出主题的字词;文题中有没有点明重点的语言标志;文题中的标点或其他符号及其含义;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各种写作要求、限制;挖掘提示语中的隐含信息。写作
3、时,要紧紧抓住审题时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以下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以轻心。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的关键在于“长大”。如果审题时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样的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能够寓理于事,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那么,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内涵。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稍不注意,就会因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美
4、”字的品读。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那么简单。从字面上看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若换一个角度思考,不仅可以写某一地方的风景,还可以写人或写事。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写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二、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将宽题变“窄”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所以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例如
5、,以“宽容”为题,可从内容上将其“收窄”,通过写人叙事,表现亲人之间的宽容(如妈妈对“我”的宽容),或师生之间的宽容,或同学之间的宽容,等等。将大题变“小”所谓大题,是指标题的内涵范围很大。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例如,以“环保无小事”为题,可加上副标题“我身边的环保故事”,将标题的限制范围变小,以便恰当选取材料,迅速构思行文。三、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这两种
6、模式为基础进行构思,设计好开头、结尾,安排好穿插内容,考场命题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得完整、规范。四、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也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言、结构、主题方面尽量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超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年中考年模拟一、“直接命题”型抓题眼,精细审题,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重点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
7、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明限制,筛选内容,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不能越“雷池”半步。题目上若没写明限制的内容,需要考生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这些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如“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 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内容有:对象 任何人,具体内容 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 个谎言,时间范围 过去、现在 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永远不会重复,我们所经历的和所获得的生活体验,应当是最有新意的写作内容
8、。在保证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选择写作的最佳突破口,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展联想,精深立意,深入挖掘主旨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因此,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内涵。巧构思,布局谋篇,化抽象为具体选材若
9、太宽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阐发对生活的感悟。炼语言,精彩表述,注重个性化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考虑好了文章的谋篇布局,就该精心锤炼文章的语言了。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精心锤炼的语言,能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又意蕴丰富,应是考生不懈的追求。几点友情提示()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考生思维的敏锐性,如“心愿”。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在原题的前面加上修饰性词语以对题目形成
10、限制,如“我的”“妈妈的”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写起来也就更明确、更容易了。()带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应注意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挖掘出这些题目背后的比喻意义及象征意义。()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可以写成记叙文,构思成“通过一件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 ”,这时,题目“责任(追求 )”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可以写成议论文,通过列举大量事例、史实来论证观点。当然还可以写成议论文或夹叙夹议式的散文。二、“提示命题”型提示命题型作文题,是命题人先给出提示语(材料),再指出作文题目的题。它是给命题作文加上了提示性的
11、话,以帮助考生审题,同时,也为文章圈定了选材范围,或激发考生的写作能力;或帮助考生迅速打开写作思路;或帮助考生拓宽选材空间,启发考生从多方面构思,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这样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考生认真研读提示语会使自己豁然开朗。这类命题作文题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提示语命题”,一是“材料命题”。提示语命题提示语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限制。作为一种提示,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目与拓展思路,同时,也指出了写作范围和素材选择等。作为一种限制,提示语往往会限制文章的选材、立意等,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让我们的写作有一定的方向。所以做这类命题作文题,首先需要我们认真阅读,仔细揣摩提示
12、语。如“带一本书去旅行”这个作文题目的提示语: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 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这段提示语提示我们,暑假可以去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这种生活是怎样的呢?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揣摩一下命题者的意图,就是倡导学生过一种别样的暑期生活 与书为伴,带着书去旅行。而且,这段提示语限制了文章的选材,其中的“书”和“旅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书和旅行。另外,从提示语中的“暑假,我们可以 ”也可以看出这是倡导,文章应该让别人知道旅行与书为伴有何益处。材料命题这里的“材料”包括故事、寓言、某种社会现象、警句格言等。“材料命题”类作文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懂材料,然后再理解标题。标题的审读同直接命题作文题,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应重点掌握读懂材料的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内容,判断材料的指向,揣摩命题者的意图,确定写作中心(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