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人和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202125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人和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人和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人和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人和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人和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人和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A 项,如果;他。B 项,表修饰;表因果。C 项,被;在。D 项,均为介词,拿,用。答案:D2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B我由未免为乡人也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A 项,亡无;B 项,由犹;D 项,畔叛。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吾惛,不能进于是矣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解析:A.古义:包括父母、兄弟

2、等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B.古义:“以之及”的省略,把它推广到。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C.古义:比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由前一事引起。答案:D4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解析:A.第一个“老” ,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第二、第三个“老” ,形容词作名词,老人。B.“刑”通“型” ,名词作动词,做榜样。C.“树”名词作动词,种植。答案:D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郭,内城和外城,泛指城或城市。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B兵

3、革,兵器和甲胄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兵,戈、矛、弓、箭等武器;革,皮革,- 2 -指甲胄。C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周都有海,所以称中国为海内,称外国为海外,称天下为四海。D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解析: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10 题。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4、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包围)B委而去之 (放弃)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守)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慑)解析:C 项中“固”意为“使坚固” 。答案:C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Error! Error!A相同,不同 B不同,不同C相同,相同 D不同,相同解析:句中“而”连词,表修饰。句中“而”连词,表递进。句中“以”介词,用。句中“以”介词,用。答案:D8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

5、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C舜,人也D则君子必自反也解析:A、B、C 都是判断句,D 项为宾语前置句。- 3 -答案:D9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 ,这样就高度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B孟子从实际战争结果和政治道理两方面来论证观点,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C孟子的论辩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进行对比,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D孟子认为:只要天下人都顺从了,再去攻打那些不顺从的,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解析:孟子的观点是得道

6、(施行仁政),就会无敌于天下。答案:D10为什么“人和”比“天时” “地利”更重要?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_答案:“天时” “地利”是客观的、外在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而“人和”是主观的、内在的,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人和”比“天时” “地利”更重要。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顺应民意,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得施行仁政。(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 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

7、阴 既终,徐议未晚。 ”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

8、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 4 -必诛,庶积蠹可去。 ”帝允之。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明史列传七十二,有删改)注 祥禫(xing dn):丧祭名。谅阴:居丧时所住的房子。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已

9、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B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C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D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解析: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答案:C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因在秋天举行,又叫“秋闱” 。考后发布正、副榜,被正榜录取的称“举人”

10、 ,第一名叫“解元”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因是国储所居,故又称“储宫” 。C服除,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也称“服阕”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任或已故官员及其亲属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荣。解析:赠,是针对已故的官员及其亲属而言。答案: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迁奉守礼法。因先皇陵墓尚未完工,居丧期限未满,他建议孝宗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B谢迁关心百姓疾苦。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遭谢迁和尚书倪岳反对而作罢。- 5 -C谢迁有政治才干。

11、孝宗晚年想刷新朝政,治理弊政。谢迁向孝宗报告并提出治理弊端的策略,得到皇帝同意,收效明显。D谢迁晚年宠命优渥。天寒时不用上朝参见,除夕赐诗,生病派医送药,死后赠谥,可谓极尽荣耀。解析:“收效明显”有误,无中生有。答案:C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译文:_(2)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译文:_答案:(1)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能忍受。况且富国在于节省费用,如果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2)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世宗于是派人带着诏书到谢迁家去起用他。参考译文:谢迁,字于乔,

12、是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名。第二年考中进士,又是第一名。授修撰一职,连续升迁至左庶子。弘治元年春,宦官郭镛提出预选妃嫔以充实六宫。谢迁上言道:“先帝陵墓未完工,理应等待。除服之期也不远了。陛下年轻,请等居丧期满后,再慢慢地商议也不晚。 ”尚书周洪谟等人也同谢迁意见一致,孝宗同意了。孝宗为太子时,谢迁已是讲官,到这时,参加日讲,致力于竭诚启发开导皇帝。日讲前天晚上,他必定衣冠整齐地练习背诵,到为皇帝讲解经史时,对词的讲解详细准确。孝宗多次称赞他。八年,朝廷下诏书命谢迁同李东阳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时逢谢迁居丧期间,他极力推辞,直到守丧期满才接受任命。升任詹事兼任原来官职,皇太子前往封地,加封谢

13、迁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上疏鼓励太子亲近贤人疏远小人,勤于学习,力戒一味享乐,孝宗很赞赏他。因为大同发生战事,满足不了供应,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说:“先朝因为南方的赋税重,所以用折银的办法解决。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能忍受。况且富国在于节省费用,如果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尚书倪岳坚决反对,此议于是搁置下来。孝宗晚年感慨地要治理弊政。而内府诸库及粮仓、马坊的宦官行奸枉法,不能深入追究。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为禁军不隶属兵部,一律以空名领取粮饷,其弊尤为厉害。谢迁趁此机会向孝宗提出来,孝宗命令草拟旨文禁止。谢迁说:“空说禁止没有用,应该命官署收

14、集弊端,详细地奏报给朝廷。然后严格订立条约,违犯者一定诛杀,那样积蠹可望除掉。 ”孝宗表示同意。世宗即位,派人慰问谢迁,谢迁于是派儿子谢正入朝致谢。- 6 -鼓励皇帝勤学、师法祖先、听取臣下的意见,世宗用褒奖的语言做了回复。嘉靖二年,又下诏命有关部门去慰问。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世宗于是派人带着诏书到谢迁家去起用他。谢迁时年七十九岁了,不得已接受任命,谢迁任职数月后,极力请求离去。世宗对待他更加优待,因为天寒免去他上朝参拜,除夕日赐御制诗。等被告知他生了病,皇帝就派遣太医(去为他治病)并赐给药和食物,道路上尽是派往谢迁家的使者。谢迁终究在第二年三月辞官回家。十年在家去世,享年八十三

15、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正。三、语言表达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长征沿线各地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活动中,广大干部群众讲述长征故事,歌颂长征英雄,践行长征精神,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B考古人员打开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棺外棺盖,发现内棺保存较完好,在外棺和内棺之间发现大量马蹄金和玉器以及精美竹木漆器展现在眼前。C即便养老金不亏空,财政补贴也不是长远之计,社保经费筹措机制如果不改进,靠财政补贴发放养老金也很难持续下去。D中产阶层的生活是美国人向往的生活,壮大中产阶层是政治人物口中的政策倾向,但美国能否建设以强大中产阶层为基础的国家,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解析:A 项,成分残缺, “长征沿

16、线各地在中”只有主语与状语,应在“活动中”后添加谓语成分,如“表现出色” “积极行动”等。B 项,句式杂糅,应删掉“展现在眼前” 。C 项,语序不当, “如果”应放在“社保经费筹措机制”之前。答案:D16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5 个字。第 13 号台风“苏迪罗”虽尚未登陆,但其威力已显,福建沿海掀起狂风暴雨。因狂风刮倒大树和广告牌,福州市公交集团通报,82 路双向取消龙好公路口、永辉物流、南井村、南前村、南屿路口、旗山路口、后山;83 路因对湖树倒取消对湖、附中、仓山影院;161 路停运。截至 8 日上午 10 时,全省道路客运暂停运营 4 551 班次。福州各大汽车站发往厦漳泉

17、、南平、宁德方向的客运线路全部暂停运营,莆田地区发往广州、深圳方向和南平、宁德方向的客运线路暂停运营,泉州地区发往广州、深圳方向及南平、宁德方向的客运线路暂停运营,平潭全区客运线路全部暂停运营。由于风情雨情较严重,8 日上午福建省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已经禁止通行。平潭海峡大桥因风浪较大,已封闭了进出岛的双向通道。具体恢复通行时间视风情雨情而定。记者从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获悉,受“苏迪罗”强台风影响,福州机场 7 日取消进出港航班约 40 架次,多家航空公司取消了 8 日的所有进出港航班。答:_解析:抓住“第 13 号台风苏迪罗虽尚未登陆,但其威力已显”这一中心句进行概括,其中“威力已显”主要体现

18、在台风对福建海陆空交通所造成的重大影响。- 7 -答案:台风“苏迪罗”来势汹汹,福建海陆空交通受阻。17仿照画波浪线部分,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一致。风是人间使者。风有激越,有怀柔,既疾恶如仇,又满怀爱心。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河;(1)_,_。古往今来多少英雄雅士把酒临风,抒发豪情。刘邦雄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 ;(2)_,_,_。解析:回答此类问题,应注重把握整个语段的中心以及横线前后语句的具体内容、句式特点等。所给语段主要表述的是对“风”的认识。第(1)处仿写,分析分号前语句可知,所填语句句式应是“有时,” ,内容上要写出“风”的性格特征以及具体表现。根据横线前对“风”的多重性格的表述可知,(1)处应该表现“风”与“暴性陡起”相对的一面,即“怀柔”和“满怀爱心”的一面,可以写“风”的温柔、体贴、轻柔、和顺、和缓、柔和、温情等,以及这种性格的具体表现;第(2)处仿写,分号前语句写的是古人的行为事迹、意气风貌等,并引用其有关“风”的诗句, “刘邦”对应的是前文的“英雄” ,那么(2)处应针对“雅士”仿写,明确了这些,不难进行仿写。答案:(1)有时温柔体贴 轻抚大地 (2)李白满怀豪情 遇挫弥坚 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或:苏轼潇洒超脱 月下徘徊 高歌“我欲乘风归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