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4数学思考教案1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20270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4数学思考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4数学思考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4数学思考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4数学思考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4数学思考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数学思考(1)【教学内容】找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2.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进一步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一组题,比一比,谁最能干。(1)根据数的变化规律填数。13、11、9、 ( ) 、 ( ) 、 ( ) 。(2)根据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接

2、着画出 4 个。(3)2、4、8、16、 ( ) 、 ( ) (课件说明:先出现 16、 ( ) 、 ( ) ,让学生找不到或者不容易找到答案。体会必须要找到规律。再出现 2、4、8、16,再次让学生体会要从给出的条件出发找到规律) 。2.揭示课题:教师:这就是我们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难的问题解决不了或不容易解决,我们就从简单问题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找到规律,然后再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一策略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1.游戏引入:表扬刚才发言比较好的同学,与他们握手,然后让学生思考,刚才老师和学生一共握了几次?再选一位同学与其余同学握手,再问一共握了几次,依次让学生体会到有规律但不容易一

3、下子说出答案,那么全班呢?(临时收集人数)2这需要我们从人数最少的时候开始找规律,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看成一个点,握手看成连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握手问题看成是连线问题。2.教学例 1。6 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 个点呢?(1) 独立思考,发现规律。给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边巡视,观察学生在做什么,怎么操作的,边询问学生是怎么想的。(预设:有的同学会很快找到规律并得到结果;有的同学能找到答案,但说不清楚规律;有的同学不能找到规律,或不能很快找到,但是可以一直画到 6 个点甚至 8 个点;还有可能能连但有遗漏;学生可能很容易发现,用一个点先和其他所有点连接的方法,而其他的方法不一定能想到。 )针

4、对学生的情况,抽一两个人说说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困惑如果发表格,那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发,那怎么揭示这个规律?(每人发一张白纸,这样难度拔高了,但可以试一试。 )(2)动手操作, (发现)验证规律。已经发现的属于验证,没有发现的,可以依托这一环节去发现。方案一:用一个点分别和其他点连接,6 个点的时候,分别是 5+4+3+2+1=15。方案二:连线填表。学生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合作还是独立做。如果发一张白纸,就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可能就是这样的,也有可能出现其它结果。看看图上的数据和自己的操作,思考一下,你会有什么发现?(课件说明:这张表格用课

5、件展示,但是不完整,在课堂上边听学生回答边填写)交流汇报。3指名到投影上汇报,教师板书。从 2 个点开始。板书:2 个点共连 1 条学生:3 个点共连 3 条提问:这 3 条线段是怎么得到的?(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成一条线段。前面 2 个点,就增加 2 条,所以 3 条。 )板书:3 个点共连 1+2=3(条)学生:4 个点共连 6 条线段。提问:这 6 条线段又是怎么得到的?(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就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成一条线段。前面 3 个点,就增加 3 条,所以 6 条。 )板书:4 个点共连 1+2+3=6(条)追问:观察算式,6 条是从 1 开始的几个什么

6、样的数相加?学生:从 1 开始的 3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 (板书)提问:你能快速说出 5 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吗?是从 1 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相加?板书:5 个点共连 1+2+3+4=10(条)(从 1 开始的 4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提问:6 个、8 个、12 个、20 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学生列式后回答:6 个点共连 1+2+3+4+5=15(条)(从 1 开始的 5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8 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28(条)(从 1 开始的 7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12 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8+9+10+11

7、=66(条)(从 1 开始的 11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20 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19=190(条)(从 1 开始的 19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总结规律:提问:如果有 n 个点,你能说出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吗?你会用算式表示吗?学生讨论后,得出规律。4教师小结:本题的规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n 个点可连线段的总条数就等于从 1 开始的(n-1)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也就是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 1。用算式表示为:1+2+34567(n-1)方案三:继续思考,你还有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吗?学生汇报 两个点能连 1 条。 一个点能引 2 条,那么有 3 个点就共有 23,但是每条线段分别重复了一

8、次,所以,实际上有 232。四个点呢?谁能说说怎么连接?四个点、五个点同理。根据规律,你知道 15 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第七个问题,再思考,如果有 n 个点呢?(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实在说不出来了,再提示)有 n (n-1)2解读关系式:点数(点数-1)2【指导阅读】计算全班每个人都与同学握手,一共要握手多少次?生答:人数(人数-1)2。【课堂作业】1.教材第 103 页练习二十二第 1、2、4 题2.按规律填数:13=( )135=( )1357=( )13579=( )1357911979997531=( )答案:1.第 1 题:(1)41.66 (2)12 16 32第 2 题:(1)平

9、行四边形 (2)271=15(根)(3)规律是第 n 个图形需要小棒的根数是:2n+1。5第 4 题:(1)180(边数-2)=多边形内角和(2)180(9-2)=1260 (3) (n-2)1802.4 9 16 25 490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学习所得。【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第 1 课时 数学思考(1)2 个点共连 1 条3 个点共连 1+2=3(条)4 个点共连 1+2+3=6(条)5 个点共连 1+2+3+4=10(条)6 个点共连 1+2+3+4+5=15(条)n 个点可连线段的总条数就等于从 1 开始的(n-1)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

10、,也就是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 1.1+2+34567(n-1)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地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数学知识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本节课教师注重渗透由难化易的数学思考方法,在教学例 1 时,让学生从 2 个点开始连线,逐步经历连线的过程,随着点的增多,得出每次增加的线段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学生经历丰富

11、的连线过程后,整体观察和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发现每次增加的条数就是点数(n-1) 。生活就是数学,数学就是生活。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6以培养应用技能及创新精神。在教学例题时,我采用了一题多解的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之后,巩固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之前发现的连线问题的规律,解决这道生活中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学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第 2 课时 数学思考(2)【教学内容】逻辑推理。【教学目标】1.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列表等直观手段进行推理

12、、判断,得出结论。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重点难点】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排除法判断得出结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喜欢看警察叔叔破案的影片吗?警察叔叔根据一些线索进行推理,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你们想不想进行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呢?1.课件出示简单的推理问题,学生回答。(1)小红和小明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小红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那么,他们两人究竟各拿什么书?学生:根据小红说的话可知她拿的是语文书,小明拿的是数学书。(2)小红、小丽、小刚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社会

13、书。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那么小丽拿的什么书?学生:根据小红和小刚说的话可知小刚拿的是社会书,小丽拿的是数学书。2.小结:同学们对简单的推理问题分析得有理有据,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学习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作出准确的推理判断。【复习讲授】课件出示例 2: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 2 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7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 A、B、C;第二次有 B、D、E;第三次有 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指名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这里的 A、

14、B、C、D、E、F 分别表示 3 个班的 6 位班长,每班有 2 个班长,每次开会,每班只有 1 位班长参加。3.教师:第一次到会的有 A、B、C,说明 A 不可能和谁同班?组织学生议一议,并进行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A 不可能和 B、C 同班。教师:第一次到会的有 A、B、C,说明 A 只能和谁同班?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A 只可能和 D、E、F 同班。4.教师:第二次有 B、D、E,第三次有 A、E、F,这些条件又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5.教师:看了这些条件你有何感想?有没

15、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么复杂的条件一目了然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试一试。课件展示问题:用数字“1”表示到会,用数字“0”表示没到会,填写下表: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填写。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投影仪)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8教师: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指名学生答一答,并进行集体评议。 (板书:A、D 同班,B、F 同班,C、E 同班)6.教师:如果不用列表,能直接根据条件推理吗?组织学生议一议,互相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上面的推理过程用了“排除法” 。【课堂作业】教材第 103 页练习二十二第 6、7 题。第 6

16、 题:(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3)组织学生相互交流(4)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并进行集体教学。(5)全班齐练。第 6 题:答案:4 种。第 7 题:答案:1 号第四名,2 号第三名,3 号第一名,4 号第二名。【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9第 2 课时数学思考(2)第一次到会的有 A、B、CA 不可能和 B、C 同班A 只可能和 D、E、F 同班。就本节课的内容而言,学生之前尽管已经解出了比较多的数学广角系列安排的内容知识,但前后的知识联系看起来并不紧密,不过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却是一贯的:都强调数形结合,都强调

17、合作探讨与交流,也都强调策略与方法的优化等,尤其是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鉴于此,本课在设计时,我就比较注重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将思维充分调动起来,重视“说”的过程,在“说”的过程的基础上再进行对比交流和优化,并相应渗透数学化的思想,体悟数学的简洁美。学生只有在借助表格说思路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其价值,才会认同,才会自觉加以运用。这种运用的目的是对方法的认同,并非要在一节课中做对太多的推理题,这也不现实,因为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毕竟,严密的推理尤其是信息条件比较复杂的推理更是挺费时间的。如果学生能在课后对推理知识有比较高的热情,并且在以后遇到同类问题能够想到运用这种方法去尝试解决,应该说就已经达到了本课的基本目标。纵观全课,我认为最大的成功在于充分体现了浓浓的“数学味”:通过直观教学,数形结合,以简驭繁,让学生的探究有目标,学生的思考有深度,学生的交流有实效,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认识更深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有提高。我的困惑是对教材中表格的处理,是否该发放给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能顺利达到同样的目的吗?如果直接发送,是不是前功尽弃?又是否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