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120558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麻叶洞天1.学习麻叶洞天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2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徐霞客(15871641),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 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因明末 政治黑暗,不愿入仕,遂专心从事旅行。从 20 岁开始游太湖,到 54 岁 从云南抱病回家,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 徽、山东等 16 个省。他的出游,以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 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旅途中备尝艰辛,观察所得,按日记载。死后由季梦良等整理成

2、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嗣后, 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 ,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 ,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

3、里路”的传统。明代后期的徐霞客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在前人基础上实地考察,搜奇探胜,有所发现,也有所发明。写成了大量的游记资料,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记系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霞客经 30 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 17 篇和“浙游日记” “江右游日记” “楚游日记” “粤西游日记” “黔游日记” “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 60 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 10 卷、12 卷、20 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 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

4、,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 2 -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事情,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麻叶洞天一文记载了徐霞客在湖南茶陵探访麻叶洞的事。徐霞客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山洞,从而发现了“余所见洞,俱莫能及”的麻叶洞的绝美景致。表现出他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永不气馁的惊人毅力。这则日记告诉我们做事只有“吾守吾常,吾探吾胜” ,才能达到目的,才能有与众不同的收获。麻叶洞天 主要内容第一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在群山之中,标记出

5、洞之所在第二段 由写景转为叙事,谈到了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找火炬容易,找向导难第三、四段 全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按照行程依次记述游洞经过,描述所见所感所思第五段 写出作者在洞中的所见所感十 七 日 去 上 清 三 里 , 得 崇 祯 十 年 , 1637 正 月 十 七 日 , 距 离 上 清 洞 三 里 , 见 到 一 个麻 叶 洞 。 洞 在 麻 叶 湾 , 西 为 大 岭 , 南 为 洪 碧 , 东麻 叶 洞 。 洞 在 麻 叶 湾 , 西 面 是 大 岭 , 南 面 是 洪 碧 山 , 东 面为 云 阳 、 枣 核 之 支 , 北 则 枣 核 西 垂 。 大 岭是 云 阳 山 和 枣 核

6、岭 的 支 脉 , 北 面 则 是 枣 核 岭 的 西 麓 。 大 岭东 转 , 束 涧 下 流 , 夹 峙 如 门 ,向 东 延 伸 , 两 面 高 山 夹 着 涧 水 往 下 流 , 高 山 对 峙 像 门 一 样 ,而 当 门 一 峰 , 耸 石 屼 突 , 为而 对 着 门 有 一 座 山 峰 , 高 耸 的 大 石 头 光 秃 秃 的 , 突 出 耸 立 着 , 这 就 是将 军 岭 ; 涧 捣 其 西 , 而 枣 核 之 支 , 西将 军 岭 ; 涧 水 从 它 的 西 部 奔 腾 而 过 , 而 枣 核 岭 的 支 脉 , 向 西 延 伸 至 此 尽 。 涧 西 有 石 崖 南

7、向 , 环 如 展 翅 ,到 这 里 结 束 了 。 涧 的 西 面 有 石 崖 向 南 , 环 转 像 鸟 展 开 的 翅 膀 ,东 瞰 涧 中 , 而 大 岭 之 支 , 亦 东 至 此 尽 。向 东 俯 看 涧 中 , 而 大 岭 的 支 脉 , 也 向 东 延 伸 到 这 里 结 束 。回 崖 之 下 , 亦 开 一 隙 , 浅 不 能 入 。 崖 前环 转 的 山 崖 下 面 , 也 开 了 一 个 缝 隙 , 太 浅 而 不 能 进 入 。 山 崖 前 面有 小 溪 , 自 西 而 东 , 经 崖 前 入 于 大 涧 。 循 小 溪 至 崖有 一 条 小 溪 , 从 西 向 东 ,

8、 经 过 崖 前 流 入 大 涧 中 。 沿 着 小 溪 到 山 崖之 西 胁 乱 石 间 , 水 穷 于 下 , 窍 启 于 上 , 即 麻的 西 部 乱 石 间 , 在 下 面 水 流 尽 了 , 在 上 面 开 了 一 个 窟 窿 , 就 是 麻叶 洞 也 。 洞 口 南 向 , 大 仅 如 斗 , 在 石 隙 中 转 折 数 级 而 下 。叶 洞 啊 。 洞 口 朝 南 , 只 有 斗 大 , 在 石 缝 中 折 转 几 个 梯 度 下 去 。- 3 -Error!Error!Error!初 觅 炬 倩 导 , 亦 俱 以 炬 应 , 而 无开 始 寻 找 火 炬 请 向 导 , 也

9、都 答 应 给 提 供 火 炬 , 而 没 有敢 导 者 。 曰 : “此 中 有 神 龙 。 ”或 曰 : “此 中 有 精敢 做 向 导 的 。 说 : “这 里 面 有 神 龙 。 ”有 的 说 : “这 里 面 有 妖 精怪 。 非 有 法 术 者 , 不 能 摄 服 。 ” 最 后 以 重 资鬼 怪 。 若 不 是 有 法 术 的 人 , 不 能 震 住 它 们 。 ”最 后 用 重 金觅 一 人 , 将 脱 衣 入 , 问 余 乃 儒 者 , 非 羽 士 ,找 到 一 个 人 , 刚 要 脱 衣 服 进 去 , 问 我 知 道 我 是 个 读 书 人 , 不 是 道 士 ,复 惊

10、而 出 曰 : “予 以 为 大 师 , 故 欲 随 入 ,又 惊 恐 而 出 说 : “我 把 你 当 作 是 大 师 , 所 以 想 跟 着 你 进 去 ,若 读 书 人 , 余 岂 能 以 身 殉 耶 ? ”余 乃 过 前 村 , 寄 行 李你 是 读 书 人 , 我 怎 么 能 以 身 陪 葬 呢 ? ”我 就 去 前 面 的 村 庄 , 把 行 李 存 放于 其 家 , 与 顾 仆 各 持 束 炬 入 。 时 村 民 之 随 至 洞 口在 他 家 , 与 家 仆 各 拿 一 个 火 把 进 洞 。 当 时 村 民 跟 着 到 洞 口 的数 十 人 , 樵 者 腰 镰 , 耕 者 荷

11、锄 , 妇 之 炊 者有 几 十 个 人 , 砍 柴 的 腰 别 镰 刀 , 耕 地 的 扛 着 锄 头 , 做 饭 的 妇 女停 爂 , 织 者 投 杼 , 童 子 之 牧 者 , 行 人 之 负 载 者 ,不 再 烧 火 做 饭 , 织 布 的 扔 下 织 梭 , 放 牧 的 童 子 , 背 着 担 着 东 西 的 路 人 ,Error!接 踵 而 至 , 皆 莫 能 从 。接 踵 而 至 , 都 没 人 能 跟 随 我 们 进 洞 。Error!Error!余 两 人 乃 以 足 先 入 , 历 级 转 窦 , 递我 们 二 人 就 把 脚 先 探 进 去 , 踏 着 一 级 一 级 的

12、 石 阶 入 洞 , 传 递 着炬 而 下 , 数 转 至 洞 底 。 洞 稍 宽 , 可 以 侧 身火 炬 下 去 , 转 了 很 多 个 弯 儿 到 洞 底 。 洞 稍 微 宽 敞 了 , 可 以 侧 身矫 首 , 乃 始 以 炬 前 向 。 其 东 西 裂 隙 , 俱 无 入 处 ,抬 头 看 了 , 才 开 始 拿 着 火 把 前 进 。 那 洞 东 面 、 西 面 的 裂 缝 , 都 没 有 进 口 ,直 北 有 穴 , 低 仅 一 尺 , 阔 亦 如 之 , 然 其 下正 北 有 个 洞 孔 , 低 得 只 有 一 尺 高 , 宽 也 是 这 样 , 然 而 它 的 下 面甚 燥

13、而 平 。 乃 先 以 炬 入 , 后 蛇 伏 以 进 ,很 干 燥 而 且 平 坦 。 就 先 把 火 把 放 进 去 , 然 后 像 蛇 一 样 匍 匐 前 进 ,背 磨 腰 贴 , 以 身 后 耸 ,背 部 擦 着 洞 壁 , 腰 部 贴 着 地 面 , 下 身 向 后 翘 起 用 力 往 前 挺 进 ,乃 度 此 内 洞 之 一 关 。 其 内 裂 隙 既 高 , 东 西 亦 横 亘 ,才 度 过 这 个 里 洞 的 第 一 关 。 它 那 里 面 的 裂 缝 已 高 了 , 东 西 也 贯 通 了 ,然 亦 无 入 处 。 又 度 第 二 关 , 其 隘 与 低 与 前然 而 也 没

14、 有 进 去 的 地 方 。 又 过 了 第 二 关 , 它 的 狭 窄 与 低 矮 和 前 一 关- 4 -一 辙 , 进 法 亦 如 之 。 既 入 , 内 层 亦一 样 , 进 入 的 办 法 也 同 前 。 进 去 之 后 , 洞 壁 的 里 层 也 有横 裂 , 其 西 南 裂 者 不 甚 深 , 其 东 北 裂 者 上横 向 裂 缝 , 它 西 南 裂 的 地 方 不 很 深 , 那 东 北 裂 的 地 方 上 面一 石 坳 , 忽 又 纵 裂 而 起 , 上 穹 下 狭 , 高 不 见有 一 个 凹 陷 的 石 洞 , 猛 地 又 纵 向 裂 开 , 上 高 下 窄 狭 , 高

15、不 见顶 。 至 此 石 幻 异 形 , 肤 理 顿 换 , 片顶 。 到 这 里 石 头 幻 化 出 怪 形 , 纹 理 也 顿 时 改 变 , 每 一 小 块 、窍 俱 灵 。 其 西 北 之 峡 , 渐 入 渐 束 , 内 夹每 一 小 孔 都 很 神 奇 。 那 西 北 的 裂 谷 , 渐 入 渐 窄 , 里 面 只 是 夹 着一 缝 , 不 能 容 炬 。 转 从 东 南 之 峡 ,一 条 石 缝 了 , 不 能 容 纳 下 火 炬 。 就 转 而 去 东 南 的 裂 谷 ,仍 下 一 坳 , 其 底 砂 石 平 铺 , 如 涧 底仍 然 下 了 一 个 石 洞 , 它 的 地 面

16、平 铺 着 沙 石 , 像 涧 底 一 样洁 溜 , 第 干 燥 无 水 , 不 特 免 揭 厉 , 且 免洁 净 光 滑 , 但 干 燥 没 水 , 不 只 是 避 免 涉 水 而 过 , 而 且 避 免沾 污 也 。 峡 之 东 南 尽 处 , 乱 石 轰 驾 , 若 楼 台 层了 弄 脏 衣 服 。 裂 谷 东 南 的 尽 头 , 乱 石 高 叠 , 像 楼 台 一 样 重叠 , 由 其 隙 皆 可 攀 跻 而 上 。 其 上 石 窦 一 缕 , 直叠 , 从 它 的 缝 隙 都 可 以 攀 登 而 上 。 那 上 面 有 石 孔 一 线 , 一 直透 洞 顶 , 光 由 隙 中 下 射

17、 , 若 明 星 钩 月 , 可 望透 到 洞 顶 , 光 线 从 缝 隙 中 往 下 照 射 , 像 明 星 弯 月 , 可 以 远 望而 不 可 摘 也 。 层 石 之 下 , 涧 底 南 通 , 覆而 不 可 以 摘 取 啊 。 叠 石 的 下 面 , 涧 底 通 向 南 面 , 覆 盖石 低 压 , 高 仅 尺 许 ; 此 必 前 通 洞 外 ,的 石 头 压 得 很 低 , 仅 仅 一 尺 来 高 ; 这 往 前 一 定 通 到 洞 外 ,涧 所 从 入 者 , 第 不 知 昔 何 以 涌 流 , 今 何 以是 涧 水 流 入 的 地 方 , 但 不 知 从 前 为 什 么 涌 流

18、, 现 在 为 什 么Error!枯 洞 也 , 不 可 解 矣 。干 涸 了 , 不 能 明 白 啊 。Error!Error!Error!由 层 石 下 , 北 循 涧 底 入 , 其 隘从 重 重 叠 叠 的 石 台 下 来 , 向 北 沿 着 涧 底 进 入 , 那 窄 的甚 低 , 与 外 二 关 相 似 。 稍 从 其 西 攀地 方 非 常 低 , 和 外 面 的 两 道 关 相 似 。 慢 慢 从 它 西 面 攀 登上 一 石 隙 , 北 转 而 东 , 若 度 鞍上 一 个 石 窟 , 向 北 转 再 向 东 , 就 像 度 过 马 鞍 形 的 山 石 , 又历 峤 。 两 壁

19、 石 质 石 色 , 光 莹 欲像 越 过 尖 峭 的 山 峰 。 两 边 洞 壁 上 的 石 头 质 地 色 泽 , 光 鲜 欲- 5 -滴 , 垂 柱 倒 莲 , 纹 若 镂 雕 ,滴 , 垂 下 的 石 乳 , 倒 挂 的 石 莲 , 纹 理 就 像 雕 刻 出 来 的 一 样 ,形 欲 飞 舞 。 东 下 一 级 , 复 值 涧形 状 就 像 要 飞 舞 起 来 的 样 子 。 往 东 下 一 个 阶 梯 , 又 是 湿 润底 , 已 转 入 隘 关 之 内 矣 。 于 是 辟 成 一 衖 , 阔的 地 面 , 已 转 入 关 隘 的 里 面 了 。 这 里 开 辟 出 一 个 巷 道

20、 , 宽有 二 丈 , 高 有 丈 五 , 覆 石 平 如 布 幄 , 涧 底 坦有 两 丈 , 高 有 一 丈 五 , 覆 盖 的 石 头 平 整 得 就 像 布 幔 , 涧 底 平若 周 行 。 北 驰 半 里 , 下 有 一 石 , 庋 出坦 得 就 像 大 路 。 向 北 走 半 里 , 下 面 有 一 块 大 石 头 , 深 突 出 来如 榻 , 楞 边 匀 整 。 其 上 则 莲 花 下 垂 , 连 络像 一 张 床 那 样 放 着 , 边 棱 整 齐 。 它 上 面 则 石 莲 下 垂 , 连 接成 帏 , 结 成 宝 盖 , 四 围 垂 幔 , 大在 一 起 就 像 帏 幔 ,

21、 结 合 成 一 个 “宝 盖 ”, 四 面 垂 下 石 幔 , 大 小与 榻 并 ; 中 圆 透 盘 空 , 上 穹 为 顶 , 其 后像 床 一 样 ; 中 间 浑 圆 通 透 , 盘 空 直 上 , 上 面 隆 起 为 顶 , 它 后 面 的西 壁 , 玉 柱 圆 竖 , 或 大 或 小 , 不 一 其 形 , 而 色 皆西 壁 , 洁 白 的 圆 柱 竖 立 着 , 或 大 或 小 , 形 状 不 一 , 而 都 色 泽莹 白 , 纹 皆 刻 镂 , 此 衖 中 第 一 奇 也 。 又 直晶 莹 , 纹 理 都 像 雕 刻 上 的 , 这 是 巷 中 第 一 奇 景 啊 。 又 向 正

22、北 半 里 , 洞 分 上 下 两 层 , 涧 底 由 东 北 去 , 上 洞北 半 里 , 洞 分 为 上 下 两 层 , 涧 底 向 东 北 而 去 , 上 面 的 洞 可 以由 西 北 登 。 时 余 所 赍 火 炬 已 去 其 七 , 恐从 西 北 攀 登 。 这 时 我 所 持 的 火 炬 已 经 烧 完 十 分 之 七 , 恐 怕归 途 莫 辨 , 乃 由 前 道回 去 的 路 上 没 有 火 炬 辨 识 不 清 路 径 , 就 从 来 时 的 道 路数 转 而 穿 二 隘 关 , 抵 透 光 处 , 炬 恰转 几 个 弯 儿 , 穿 过 那 两 个 关 隘 , 到 达 透 光 的

23、 地 方 , 火 炬 恰 好尽 矣 。 穿 窍 而 出 , 恍 若 脱 胎 易 世 。烧 完 了 。 穿 过 洞 口 出 来 , 仿 佛 像 脱 胎 转 世 换 了 一 个 世 界 一 样 。Error!Error!洞 外 守 视 者 , 又 增 数 十 人 , 见 余 辈在 洞 外 面 守 候 观 看 的 人 , 又 增 加 了 几 十 个 , 看 见 我 等皆 顶 额 称 异 , 以 为 二 人 都 把 手 放 在 额 头 上 , 表 示 庆 幸 , 称 奇 , 把 我 们 当 成 了大 法 术 人 , 且 云 : “前 久 候 以 为 必 堕 异具 有 大 法 术 的 人 , 并 说 :

24、 “刚 才 久 等 以 为 你 们 一 定 落 入 怪吻 , 故 余 辈 欲 入 不 敢 , 欲 去 不 能 。 兹 安 然 无物 之 口 , 所 以 我 等 想 进 不 敢 进 , 想 离 离 不 开 。 现 在 安 然 无恙 , 非 神 灵 摄 服 , 安 能 得 此 ! ”余 各 谢 之 , 曰 :恙 , 若 不 是 神 灵 保 佑 , 怎 么 能 这 样 ! ”我 分 别 答 谢 他 们 , 说 :- 6 -“吾 守 吾 常 , 吾 探 吾 胜 耳 , 烦 诸 君“我 坚 守 我 的 信 念 , 我 探 我 向 往 的 胜 景 罢 了 , 烦 劳 各 位 在 这 里 久 伫 , 何 以

25、 致 之 ! ” 然 其 洞 但 入 处久 立 , 用 什 么 方 式 才 能 表 达 我 的 歉 意 呢 ? ”然 而 那 洞 只 是 入 口 的 地 方多 隘 , 其 中 洁 净 干 燥 , 余 所 见 洞 ,多 狭 隘 , 那 里 面 则 洁 净 干 燥 , 我 所 见 过 的 洞 , 在 这 一 点 上 俱 莫 能 及 , 不 知 土 人 何 以 畏 入 乃 尔 !都 赶 不 上 它 , 不 知 当 地 人 为 什 么 害 怕 进 洞 到 了 如 此 的 地 步 !顶 额 : 以 手 加 额 , 表 示 庆 幸 。 异 吻 : 怪 物 之 口 。 吾 守 吾 常 , 吾 探 吾 胜 耳

26、 : 我 坚 守 我 的 信 念 , 我 探 求 我 所 向 往 的 胜 景 罢 了 。 致 : 表 达 谢 意 。 乃 尔 : 如 此 , 这 样 。 对应学生用书 P73一、识字注音1夹峙(zh) 2.屼突(w) 3.东瞰(kn)4停 爂 (cun) 5.投杼(zh) 6.转窦(du)7矫首(jio) 8.石坳(o) 9.攀跻(j)10历峤(qio) 11.一衖(xing) 12.周行(hn) 13庋出(u) 14.所赍(j) 15.久伫(zh)二、通假字1乱石轰驾 通“架” ,层叠2于是辟成一衖 同“巷” ,小胡同三、一词多义1质Error!2望Error!3穷Error!4度Error

27、!5许Error!6其Error!7以Error!8乃Error!四、古今异义1大岭东转,束涧下流下流Error!2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转折Error!- 7 -3予以为大师大师Error!4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横亘Error!5若明星钩月明星Error!五、词类活用1大岭东转 (名词作状语,向东)2以身后耸 (名词作状语,向后)3光由隙中下射 (名词作状语,往下,向下)4北循涧底入 (名词作状语,向北)5后蛇伏以进 (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6而无敢导者 (名词作动词,做向导)7樵者腰镰 (名词作动词,腰里别着)8北转而东 (名词作动词,向东前进,向东走)9炬恰尽矣 (形容词作动词,燃尽

28、)六、辨识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1西为大岭,南为洪碧。句式:判断句,以“为”作为判断标志。译文:西面是大岭,南面是洪碧山。2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句式:判断句,以“即也”作为判断标志。译文:在上面开了一个窟窿,就是麻叶洞啊。3水穷于下。句式:倒装句,介词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应是“水于下穷” 。译文:水在下面流尽了。4寄行李于其家。句式:倒装句,介词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应是“于其家寄行李” 。译文:在他家寄存好行李。5妇之炊者停爂。句式:倒装句,定语后置,以“之”作为标志,正常语序应为“炊者之妇停爂” 。译文:做饭的妇女不再烧火做饭。6童子之牧者。句式:倒装句,定语后置,以“之”作为

29、标志,正常语序应为“牧者之童子” 。- 8 -译文:放牧的童子。7何以致之!句式:倒装句,疑问代词作宾语被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致之” 。 译文:用什么方式才能表达我的歉意呢?8予以为大师。句式: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应为“予以(之)为大师” 。译文:我把你当作大师。七、名句积累1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2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围垂幔,大与榻并。3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对应学生用书 P75语 句 研 读 1崖前有小溪,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循小溪至崖之西胁乱石间,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洞口南向,大仅如斗,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解

30、读 这段文字依照作者的叙述,以描写为主,介绍了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水流方向等,勾勒出一幅简明的地形图。作者用朴实的文字,不假雕饰,准确地传达出亦真亦奇的山川风貌。这段文字围绕麻叶洞介绍了许多东西,但思路很清晰,故在写作中可借鉴这种空间写作方法,同时这段文字并不枯燥,让人不由对麻叶洞产生了向往,这一切都根源于作者实地考察的探索精神。2第四段描摹洞内景物的语句。解读 作者经过了“北循” “西攀” “北转而东” “度鞍历峤” ,一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出来:“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简短的句式,把洞石的光华色泽、形状纹理形象地刻画出来,而且有动有静,动

31、静相间,读之如在目前。溶洞之内,可谓移步换景。再往下走,愈来愈奇,幻出一条石巷, “覆石平如布幄,涧底坦若周行” 。更有一石榻,石莲下垂,连成帷幔,结成宝盖,更有如雕似绘的圆柱,晶莹洁白,立于后壁。这是巷中第一奇景,让熟识溶洞的作者也不得不为之赞叹,为之流连。这难道就是土人所说的龙宫或怪府吗?可惜只见卧具,不见主人了。出洞之外,恍若隔世,大有脱胎换骨再生一世的感觉。3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 9 -解读 徐霞客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坚守我的信念,我探求我向往的胜景罢了” 。通过当地人畏惧害怕进洞,迷信鬼神,反衬出徐霞客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正因为他有这种信念能使他能达到常人所不能达到的地方,也看到常

32、人所不能观赏的风景。正像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我们就应当具有徐霞客这种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欣赏到更美的风景。问 题 探 究 1文章第二段不是写景而是叙事,叙述这件事有什么作用?这段文字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 这段文字写自己寻求向导之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神秘事物十分惧怕,甚至“重资”都不能打动他们,从而反映出迷信思想在当地的根深蒂固,为下文写麻叶洞的奇异景物作了铺垫。而作者是信仰科学的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有什么神怪,所以他能冷眼旁观整个事件,注意到洞口来看热闹的村民有几十个之多了,他们之中,有樵者、耕者、炊者、织者、牧者、行者,这些各色人等都

33、仿佛被什么巨大的魔力吸引过来,放下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来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作者的叙述语言舒缓有致,引述语言原汁原味,加之故事有起有伏,及今读之,仍能引人入胜。2文章是怎样详略得当地安排材料的?明确 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略写出发时间,详写上山游洞的经过,其中关隘、景物的情形都写得极为详尽,又以游洞的经过写得最详,把过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写了出来。略写出洞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3文章是如何做到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明确 记叙中注重实际,如实记录所见之景,而且观察细致,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学的严谨性。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生动形象,如“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都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历历在目,颇具文学的形象性。-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