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平行班,无答案).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205924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平行班,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平行班,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平行班,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平行班,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平行班,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玉山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 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50 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 ,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2、,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

3、考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时期和情绪总是倾向以及产生的原因,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出当时人文主义思想具体内容(3)本期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人文思想的理解和认识,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市场化的发展历程来理解解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尊严,否定神对人的控制,但最终仍未摆脱神学观的束缚启蒙运动时期,人文- 2 -主义思想突出表现为强调理性和科学精神之所以出现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不一样,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的程度不同,请问运动时期的文艺复兴时期治理经济发展要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同时,自然科学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依据材料二可知,材料中的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有,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强调科学的人性化这一部分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出来(3)结合材料知识,我们可知,科学的人文主义,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严格对立,防止了科学被滥用,赋予了科学与人文主义情怀故答案为:(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 ;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

5、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 ;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 。 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 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 ,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诰续编 大诰三编 。 其序言说:“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 ”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千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 针对元季官吏

6、贪冒、徇私灭公,他下决心严惩贪污,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 ,于洪武二十五年编醒贪简要录 ,颁行天下,官吏贪脏六十两以上即枭首示众,再处以剥皮之刑。-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也让它遭受了严重泛滥的政治腐败。1872 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宣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秘密投票法案 。1883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亦即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 。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并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

7、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习, “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 。-据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并指出其反腐举措出现差异的政治根源。 - 3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考点: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1)本题考查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 、材料二“

8、并于当年通过秘密投票法案 ”等可以得出结论。(2)本题考查近代英国反腐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结合所学知识等可以得出结论。解答:(1)依据材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 、材料二“并于当年通过秘密投票法案 ”可知相同点有:加强立法,通过法律规范和约束官员的行为。据此结合相关知识也可以得出不同点有:明代突出君主个人意志,强调严刑峻法;英国突出议会民主决策,强调公共意志和民主法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源主要在于政治制度的差别,具体分析如下:明代实行君主专制。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9、(2)依据材料二“1872 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宣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秘密投票法案 。1883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域是:选举、官员的财产申报。依据材料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有: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民主体制;有利于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为世界各国反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故答案为:(1)同:加强立法,通过法律规范和约束官员的行为。异:明代突出君主个人意志,强调严刑峻法;英国突出议会民主决策,强调公共意志和民主

10、法治。根源:明代实行君主专制。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2)领域:选举、官员的财产申报。影响: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民主体制;有利于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为世界各国反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公元前 498 年,针对鲁国三位国相超越规格的城墙,孔子协助鲁定公实施“堕三都”的行动,最终失败;公元前 453 年,晋被赵、韩、魏三家成功瓜分。这两个历史事件反映了(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本质 B.战国时代的到来C.当时社会转型带来的动荡 D.统一趋势的加强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政治- 4 -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11、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 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 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 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 D 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2.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 。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姓名本官身份卫长君外戚卫青建章监、大中大夫、大将军外戚、功臣霍去病骠骑将军外戚、功臣霍光奉都将军、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 5 -重臣、外戚金日磾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禄大夫功臣A. 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 君主专制有所强化D. 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 20 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 1 人,不足 20 万人的每两

12、年举孝廉 1 人,不足 10 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 1 人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 )A. 限制了王国势力B. 增加了选拔人数C. 体现了差别平等D. 削弱了世家特权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梭伦改革颁布的解负令规定,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 6 -抵押借债,在公民中取消债务奴隶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解负令的颁布A 巩

13、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 B 冲击了奴隶制经济发展C 推进奴隶制度走向瓦解 D 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罗马帝国国内贸易商品包括食品和原料,如埃及和西西里的谷物.高卢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酒.埃及和小亚细亚的羊毛和麻等,西班牙、高卢腓尼基的织物和玻璃器皿,以及小亚细亚、埃及和非洲的奴隶等,在 I 述状况影响下,罗马法律的发展 A.促进了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B 产生了适用于罗马所有自由民的法律 C.开始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D 形成了调节平民贵族之间关系的法律1762 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明接任首相,用封官许原、收买贿赂的方法议会中形成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

14、势力。这说明当的英国(A.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 D.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有学者指出,1871 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A. 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B. 超越了时代的要求C. 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D. 促进了工业化发展1858 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B. 受北京条约的

15、影响较深C. 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D. 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 )A. 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 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7 -C. 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 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遭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A. 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B. 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C. 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D

16、. 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1908 年 8 月 27 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 年 11 月 3 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 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19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成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B

17、. 决定联合农民阶级,实行工农武装割据C. 把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进行革命D. 提出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的方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主要是由国民党中央机构主持领导的,抵御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时代周刊的报道认为,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材料反映了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B.国民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局部抗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D.民族矛盾的上升影响了民族意识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 统计到 1940 年前后,国民党

18、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 100 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A. 国民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8 -B. 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C.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战D. 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十四年抗战”逐渐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共识,凸现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下列史料,最能印证它的是A.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在长春活埋了 200 多人B. 1931 年到 1935 年,我军在东北共伤亡 169660 人C. 1933 年到 1937 年,中国完成了沿海要塞区的建设D. 中国迫使美英在 1943 年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9 -

19、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 )A. 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B. 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C. 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D. 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伏尔泰认为“在这个社会里,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人难道也应该有选举权吗?当黎民被容许议论(国事)的时候,一切都将毁灭。”这表明伏尔泰( )A. 强调天赋人权 B. 保留社会等级 C. 主张精英政治 D. 维护私有制16 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这一思想( )A不利于欧

20、洲社会的进步 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有助于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他旨在说明(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B.思想启蒙的艰巨性C.政治革命的重要性 D.专制统治的顽固性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 )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 B吸收了近代西方

21、的科学技术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 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 10 -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深全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这反映了唐朝( )A. 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B. 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C. 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D. 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B. 天文知

22、识有利于农业发展C. 源于强化皇权统治的需要D. 私人无法对天文作出贡献如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天文历算 气象学 物理学和力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数学50 种 1 种 5 种 11 种 2 种 12 种语言文字学 医药学 哲学和逻辑学 生理学 炮战技术 艺术5 种 1 种 6 种 3 种 2 种 若干种A. 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 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 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 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猷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

23、意义在于A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B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C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 D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19 世纪末,有人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据此判断他( )A. 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1 -C. 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D. 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1898 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西学之中,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政尤急于艺”的主张;1901 年,他在致刘坤一等的信中有“西法最善者

24、,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的提法。这说明A张之洞始终重视学习西方政治 B清廷赞同学习西方的强盛之道C张之洞的思想观念有了新突破 D清廷反对传播中体西用论思想1920 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 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材料题。 (共三小题,50 分)2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 分)材料一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

25、“王道”的理性,所谓“王” ,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 “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图景呢?他认为: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统治着国家,国家法制健全,政令畅通,赏罚分明,贤人辈出;赋税徭役适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摘编白光中的哲学王道:孟子的“理想国”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

26、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理想国”产生的各自社会背景.(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与柏拉图“理想国”的共同之处.(8 分)2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 分)材料一 1862 年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京师同文馆开设,该馆设立源于朝廷政务与西方交往需- 12 -要翻译人才,体制上属官学的一种类别补充,学生来自八旗子弟,聘请外国人为教习,由总理各国事

27、务衙门管理。1870 年增设“天文算学馆” ,1876 年规定各馆兼习西方近代文化课程。材料二 1932 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 ,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 , “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 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 , “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 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 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

28、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材料三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 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 SAT) ,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 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 SAT 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 ACT) ,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 年,ACT 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 和 ACT 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

29、试比较(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的作用。(6 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争论双方的焦点和理由(不能照抄材料) (6 分)(2)根据材料三,分别说明 SAT 和 ACT 设立的初衷的主要区别 (4 分)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2 分)28.美国柯达公司 130 多年的兴衰史,见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 分)材料 柯达公司发展大事记1879 年,美国人乔治伊士曼为自己的干版涂片机器申请专利。1883 年,伊士曼发明胶卷。1888 年,第一台可拍摄 100 张相片

30、的柯达相机问世,伊士曼设计了“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广告词刊登在杂志、报纸上,该广告很快便家喻户晓。1898 年,柯达在英国成立子公司,成为跨国集团公司。1929 年,推出第一盘为有声电影设计的彩色胶片。1930 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 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 90%1963 年,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的历史瞬间被柯达相机拍下。1969 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柯达立体摄像机拍下“人类一大步” 。同年,柯达因开发供电- 13 -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获艾美奖。1986 年,设计制造了全球第一部 140 万像素影像感应器,该技术被美国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1998 年

31、,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 ,柯达与厦门、汕头等 6 家国有胶卷企业进行合资合作。2012 年,由于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转向数码市场的步伐缓慢,巨额亏损使柯达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文件。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末柯达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6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全行业合资计划”的背景。(4 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柯达公司为人类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4 分)有人说“柯达成也胶卷,败也胶卷” ,有何启示.(2 分)2019 广 东百校联考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末社会内有李自成等 农民起

32、又,外有清军虎视眈眈,明王朝处于两害相侵的困境。在深刻的社会危机面前,,许多人仍处于“釜水将沸而游鱼不知”的境况。王夫之在焦虑中产生了对王(阳明)学和禅学的怀疑,并试图以修正程朱理学、恢复传统经学来匡扶大厦之将倾,与顾炎武等人开讲求经世致用之新风。清军入关后,王夫之曾举兵抗清,事败后誓不降清。他指责李自成起义犯上作乱成为清朝帮凶。然而,他始终把清军入关看作明亡的主要原因,把“尊王攘夷”摆在首位。他的著作中充满了对清朝入主中原的愤激之情。他还是“西学中源”说的提出者,他指出:“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绪余。”材料二在与太平天国殊死搏斗的戎马疆场,曾国藩进即令收集、整理、刊

33、刻船山遗书。 1862 年,由曾国荃策划重刻。曾国藩校阅了 1/3 以上的篇幅, “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重刻的船山遗书于 1865 年正式出版。曾国藩不可能同船山一样把“尊王攘夷”的目标对准清王朝,却又接过“攘夷”的口号,把它转换为御外侮的“制夷” 。-以 上材料均摘编自周辉湘船山学复苏与近代思想界的嬗变材料三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推崇王夫之,并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革命者印发王夫之黄书等“明于华夷之辨”的书籍, “排满革命” “光复旧物”便迅速成为国人的共识。(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2 分)精式- 14 -(2)根据材料一、

34、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曾国藩重刻船山遗书的原因。(9 分)许具外不,婚时人识前划床址派位特制中话韩信 00 实味游全球全最个音站,战容婚争邳县饰,3 六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看待革命对王夫之 思想的宣扬。(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与顾炎武等人开讲求经世致用之新风” “他的著作中充满了对清朝入主中原的愤激之情”等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末清初政治、思想及清初统治特点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 9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晚清时期社会危机、王夫之思想的特征、洋务运海动等方面分析叙述。第(3)问,结合辛亥革命时期的时代特征

35、和王夫之思想的影响,从革命派宣传王夫之思想的目的等角度评述。答案 (1)特 征:强调经世致用;具有浓郁的大汉族主义思想。(4 分)背景:明末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封建理学僵化;儒家传统思想影响深厚;清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8 分)(2) 原因:晚清统治阶级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王夫之思想为近代士大夫处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提供借鉴;洋务运动兴起, “西学中源”高说为学习西方提供了理论依据;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9 分,任答三点即可)(3)看待革命派用传统的“华夷之辨”来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有利于动员民众参加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但也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狭隘的民族主义观

36、。(4 分)材料一 北美大陆没有国王,没有责族,独立战争又使得人们在财产方面也趋于平等。到联邦宪法通过之时,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均拥有了不同程度的基于人民主权之上的共和政体。独立战争时期的领导人华盛顿于 1789 年成为美国总统。在华盛顿看来,总统如果一直等到停止呼吸才由副总统继任,这无疑将蜕变为君主政体。- 15 -材料二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 ”辛亥革命后,中国虽然建立了共和政体,但南京临时政府政令难出京门,独立各省各自为政。 “从中央到地方的整个政治結构和社会结构依然掌控在封建势力手中” , “三个月无君,则性惶如也”的思想依然如旧。袁世凯

37、实在是没有一点点民主的细胞,最终在宪法的掩饰下将专制独裁一步步推向极端,恢复了帝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联邦制的背景。(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建立共和政体的政治意义。(8 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民国初年的中国与建国之初的美国共和历程的差异。(9 分)答案 (1)背景:北美殖民地历来是一个不存 在封建等级制度的社会;北美有较长的共和体制发展历史;独立战争后确立的邦联体制存在弊端;华盛顿对共和体制的维护。(8 分)(2)政治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人民获得了一一些民主权利。(8 分)(3)差异:中国社会对共和制的认识相对较浅,美国社会对共和制的认识更深刻;民国政府的权威弱,美国确立联邦制后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大加强;中国的共和实践遇到过复辟,美国没有经历过复辟。(9 分)-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60512-15-7-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s and measurements Connector tests (mechanical) Test 15g Robustness of protective cover attachment《电子设备用连接器 试验和测量 连接器试.pdf BS EN 60512-15-7-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s and measurements Connector tests (mechanical) Test 15g Robustness of protective cover attachment《电子设备用连接器 试验和测量 连接器试.pdf
  • BS EN 60512-15-8-1997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Basic testing procedures and measuring methods -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and terminations - Test l.pdf BS EN 60512-15-8-1997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Basic testing procedures and measuring methods -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and terminations - Test l.pdf
  • BS EN 60512-16-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6-1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nand terminations — Test 16a Probe ndamage《电子设备用连接器 试验和测.pdf BS EN 60512-16-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6-1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nand terminations — Test 16a Probe ndamage《电子设备用连接器 试验和测.pdf
  • BS EN 60512-16-1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s and measurements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and terminations Test 16k Stripping force solderless wrapped connecti.pdf BS EN 60512-16-11-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s and measurements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and terminations Test 16k Stripping force solderless wrapped connecti.pdf
  • BS EN 60512-16-13-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6-13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nand terminations — Test 16m nUn-wrapping solderless w.pdf BS EN 60512-16-13-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6-13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nand terminations — Test 16m nUn-wrapping solderless w.pdf
  • BS EN 60512-16-14-2008 Connectors for nelectronic equipment – nTests and measurements –– nPart 16-14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and nterminations – Test 16n Bending strength nf.pdf BS EN 60512-16-14-2008 Connectors for nelectronic equipment – nTests and measurements –– nPart 16-14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and nterminations – Test 16n Bending strength nf.pdf
  • BS EN 60512-16-16-2008 Connectors for nelectronic equipment – nTests and measurements –– nPart 16-16 Mechanical tests non contacts and terminations – nTest 16p Torsional strength.pdf BS EN 60512-16-16-2008 Connectors for nelectronic equipment – nTests and measurements –– nPart 16-16 Mechanical tests non contacts and terminations – nTest 16p Torsional strength.pdf
  • BS EN 60512-16-17-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6-17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and nterminations – Test 16q Tensile and ncompressive .pdf BS EN 60512-16-17-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6-17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and nterminations – Test 16q Tensile and ncompressive .pdf
  • BS EN 60512-16-18-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6-18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nand terminations — Test 16r Deflection nof contacts s.pdf BS EN 60512-16-18-2008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6-18 Mechanical tests on contacts nand terminations — Test 16r Deflection nof contacts s.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