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群文通练四 英雄诗篇主题解说 有些人的理想是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但正因为如此,被鼓掌的人也必不可缺,如果人人都甘作路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将趋于平庸,最终被埋没在时间的流沙下。所以说,没有英雄的国家是可悲的,但烧死布鲁诺,迫害伽利略的国家更悲哀,他们亲手毁掉了灿烂的智慧之花却不自知,于是国家的丧钟被敲响,亡国的跫音响在耳边。时代需要英雄,他们如同夜空上的点点繁星,就算只有星火之芒,也足以烧起燎原之火,照亮后人前进的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鱼 儿冰 心十二年前的一个黄昏,我坐在海边的一块礁石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竿儿,绕着丝儿,挂着饵儿,直垂到水里去。微微的浪花,漾着钓丝。礁石上倒也平
2、稳,那边炮台围墙的影儿,正压着我们。我靠在奶娘的胸前,举着竿子。过了半天,这丝儿只是静静地垂着。我觉得有些不耐烦,便嗔道:“到底这鱼儿要吃什么?怎么这半天还不肯来!”奶娘笑道:“它在海里什么都吃,等着吧,一会儿它就来了!”我实在有些倦了,便将竿子递给奶娘,两手叉着,抱着膝。一层一层的浪儿,慢慢地卷了来,我想着我想我要是能随着这浪儿,直到了水的尽头,掀起天的边角来看一看,那多么好呵!那么一定是亮极了,月亮的家,不也在那里么?不过掀起天来的时候,要把海水漏了过去,把月亮濯湿了。不要紧的!天下还有比海水还洁净的么?它是澈底清明的“是的,这会儿凉快的多了,我是陪着姑娘出来玩来了。 ”奶娘这句话,将我从
3、幻想中唤醒了来;抬头看时,一个很高的兵丁,站在礁石的旁边,正和奶娘说着话儿呢。他右边的袖子,似乎是空的,从肩上直垂了下来。“他是谁?他的手臂怎?”奶娘笑着拍我说:“不要紧的,他是我的乡亲。 ”他也笑着说:“怎么了,姑娘怕我么?”奶娘说:“不是,姑娘问你的手怎么了?”他低头看了一看袖子,说:“我的手?我的手让大炮给轰去了!”我望着他说:“你的手是让这炮台上的大炮给轰去的么?”他说:“不是,是那一年打仗的时候,受了伤的。 ”我想了一会儿,便说:“你们多会儿打仗来着?怎么我没有听见炮声。 ”他不觉笑了,指着海上,就是我刚才所想的清洁光明的海上说:“姑娘,那时还没有你呢!我们就在那边,一个月亮的晚上,
4、打仗来着。 ”我说:“他们必是开炮打你们了。 ”2他说:“是的,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候,我的手就没有了,掉在海里了。 ”我呆呆地望着蔚蓝的海,望了半天。奶娘说:“那一次你们似乎死了不少的人,我记得,”他说:“可不是么,我还是逃出命来的,我们同队几百人,船破了以后,都沉在海里了。只有我,和我的两个同伴,上了这炮台了。现在因着这一点劳苦,饷银比他们多些,也没有什么吃力的事情做。 ”我说:“他们那边也一样的死伤么?”他说:“那是自然的,我们也开炮打他们了,他们也死了不少的人,也都沉在海里了。 ”我凝望着他说:“既是两边都受苦,你们为什么还要打仗?”他微微地叹息,过了一会说:“哪里是我们?是我们两边的舰长
5、下的命令,我们不能不打,不能不开炮呵!”炮台上的喇叭,呜呜地吹起来。他回头望了一望,便和我们点一点头说:“他们练习炮术的时候到了,我也得去看着他们,再见吧!”“他自己受了伤了,尝了痛苦了,还要听从那不知所谓的命令,去开炮,也教给后来的人,怎样开炮;要叫敌人受伤,叫敌人受痛苦,死了,沉在海里了!那边呢,也是这样。他们彼此遵守着那不知所谓的命令,做这样的工作!”海水推着金赤朗耀的月儿,从天边上来。“海水里满了人的血,它听凭飘在它上面的人类,彼此涌下血来,沾染了它自己。 ”“月儿是受了这血水的洗礼,被这血水浸透了,他带着血红的光,停在天上,微笑着,看他们做这样的工作。 ”“清洁!光明!原来就是如此,
6、”奶娘拊着我的肩说:“姑娘,晚了,我们也走吧。 ”我慢慢地站了起来,从奶娘手里,接过竿子,提出水面来,钩上忽然挂着金赤的一条鱼!“它在水里什么都吃,它吃了那兵丁的手臂,它饮了从那兵丁伤处流下来的血,它在血水里养大了的!”我挑起竿子,摘下那鱼儿来,仍旧抛在水里。奶娘却不理会,扶着我下了礁石,一手拄着竿子,一手拉着无精打采的我,走回家去。(原载 1920 年 12 月 21 日北京晨报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钓鱼时, “我”遇到了一个独臂的老炮兵,知道了战争的残酷,丧失了好心情,但钓上的一条金赤鱼给了“我”一些安慰。B文中“月”的形象多次出现,
7、既是客观环境变化和老炮兵故事的见证者,也伴随和映衬了“我”内心情感的发展和变化。C奶娘的形象串联起了“去海边钓鱼偶遇老炮兵领我收竿回家”的情节,她对“我”的关心也带动了情节的发展。3D文本从儿童视角出发,先展现了“我”眼中澄澈明亮的童话般的世界,但与老炮兵交谈之后, “我”心中的童话世界坍塌了。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老炮兵”的形象。答:_3 “清洁!光明!原来就是如此,”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新梅花岭记鲍 昌“骑鹤下扬州”的梦终于实现了。友人相伴,游了纤秀的瘦西湖,登了开敞的平山堂,闻了个园的桂香,掬了何园的池水;傻里傻气的,我还要寻觅当年的二十
8、四桥以及杜牧才子咏唱的“春风十里扬州路” ,幻想有多少娉娉袅袅的女儿卷起珠帘呢!却归于子虚。再加之停留的时日太短,真令人有王渔洋“衣香人影太匆匆”之感,憾哉!游踪所及,发现现实的扬州与我想象的有差距。原来我的脑子里盛满了绿杨明月,玉树琼花;隋炀帝的楼船箫鼓,仿佛还隐约地在耳边回响。谁知现在拓宽了几条马路,修建起若干洋楼,有的中不中,西不西,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令人大无可奈何也。最有趣者,刚听了段评书,立即被高分贝的迪斯科音乐震得差点休克;刚在中午品尝了鲥鱼,又在晚间大啖西点。于是我不再去想扬雄的扬州箴 ,也不再去想姜夔的扬州慢 。我觉得,扬州变了,变得难以识认。它的古都风韵,一如真正的广
9、陵散琴曲,似乎永远失传了。扬州给我以深刻印象者,惟史可法祠墓乎。史可法为明末抗清英雄,原为南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故又称史阁部。1645 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史可法自请督师,死守扬州。城破被执,大骂多铎而英勇就义。尸骸不可得,其义子葬其衣冠于广储门外梅花岭上。而清兵遂大肆屠杀十天,是为“扬州十日” 。首恶者,即豫亲王多铎也。我奇怪近日来播映的电视剧荒唐王爷 ,精心美化了多铎这一血污满身的刽子手,其事要比“荒唐王爷”还要荒唐了。我自信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者,深知今日之中华民族,系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各民族间的历史纷争,大都可以不再计较。但是,征伐守卫之间,总还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若夫“扬州十
10、日” “嘉定三屠” ,征伐者杀得血流飘杵,无辜者,靡有孑遗,善恶在其中是分明的。4固然,史可法并非完人,多铎亦未全泯人性,只是扬州之役,一为英雄,一为屠夫,则是不容争辩的。今史可法祠墓在扬州博物馆内,祠墓相连,均南向。墓门内为飨堂,堂前有银杏二,绿影拂墙,极是幽静。坟之四周杂植松柏,院墙外即梅花岭土阜。岭后有遗墨厅,厅内壁上嵌有史公遗书石刻。祠墓东南,尚有桂花厅、牡丹阁、芍药亭等,这岂是后人以国色天香,恒为史公馨祝耶?祠墓内楹联甚夥,多名作。如严保庸联:“生自有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 ”吴大激联:“何处吊公魂?看十里平山,空余蔓草;到来怜我晚,只二分明月,曾照梅花。 ”朱武章联:“时局类残
11、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一坏土,梅花冷艳伴孤忠。 ”均有血有泪,凄恻感人。史可法殉国百年后,清初学者全祖望有梅花岭记之作,备言史可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 。我为之感,为之动,亦苦吟良久,成一联以献史公,并草此新梅花岭记 。其联语云:无力挽狂澜,忠魂一逝,泪遮去二分明月;有情萦土阜,雄魄长存,血溅开万树梅花。(选自鲍昌散文 ,有删改)注 梅花岭记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追叙史可法在扬州抗清牺牲的经过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热烈地歌颂了史可法慷慨死难的精神。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这一句以俏皮之
12、语嘲讽扬州新建洋楼的不合宜,表达了作者对这类建筑风格的反感。B文章联想到荒唐王爷中对多铎的美化,为引出下文“英雄” “屠夫”之议和对史公忠义的礼赞做了铺垫,使文意更深入一层。C清代全祖望在史可法殉国百年后写了梅花岭记 ,作者有感于史公,写下了新梅花岭记 ,末尾拟一联卒章显志。D本文借古讽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语言典雅、精练,突出了要坚守正义这一主旨。5文中记史可法祠墓,引用别人写的多副对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_6本文题为“新梅花岭记” ,文章前两段却叙述游扬州的见闻感受,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从行文构思、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13、答:_5_6答案精析1A 文本中有“我”对战争的思考, “我”认为这种仗是没有必要打的,并且认为“金赤鱼”是饮了兵丁的血长大的,所以“我”把钓上来的金赤鱼扔到水里。选项中“给了我一些安慰” ,对文意理解不准确。2(1)老炮兵是个独臂老人的形象;(2)他在战争中服从命令,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而不自知;(3)战争结束后安于现状,忠于本职工作。3(1)“我”认为海水只是看起来“清洁” ,里面有战火、鲜血、人们的恐惧, “清洁”只存在于海水的表面。(2)月儿被血浸透,却只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周而复始的战争,这浸了血的“光明”不再光明。(3)“如此”一词含有对“海水”与“月儿”的思考,对“清洁”与“光明”的
14、感叹:比战争更可怕的是麻木与机械。4D “借古讽今”这一分析不当,于原文内容而言缺乏实据, “突出了要坚守正义这一主旨”这一分析也不准确。从全文内容来看,作者写新梅花岭记 ,表达了游扬州的失落、遗憾与感动、反思等交集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史可法忠义节操的礼赞之情;而要理智区分“正义与非正义”之感触只是作者拜谒史可法祠墓的反思,不能视为全文的主旨。5说明了后人对史可法忠义事迹的凭吊、敬仰;表达了作者对史公浩然正气的赞颂之情;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6在行文构思上,先抑后扬,由对扬州的感受平平再到留下深刻印象,增添了文章叙事的波澜,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在情感表达上,将游扬州时古韵之未存的遗憾、叹惋,与下文写拜谒史可法祠墓的感动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史可法赞颂的情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