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检测(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1214251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检测(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检测(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检测(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检测(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课时检测(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1(2018诸暨期中)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 ,下列各郡中不属于秦始皇在征服百越后设置的是( )闽中郡 九原郡 象郡 陇西郡A BC D解析:选 D 百越位于中国南方,陇西郡在西北方,九原郡在北方,故不 属于秦始皇在征服百越后设置的郡,故 D 项正确。2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 D秦 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解析:

2、选 A 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巩固专制集权的表现,故 A 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 B 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故 C 项错误;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基本稳定,故 D 项错误。3 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 前 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 列国的思想。 ”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解析:选 C 分封制是“立列国” ,与材料中“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不符,故 A 项错误;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与材料中“重立

3、列国的思想”的地方制度不符,故 B 项错误;“公元前 221 年”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与材料相符,故 C 项正确;郡国并行制实行于西汉初年,与材料中“公元前 221 年的改革”的秦朝不符,故 D 项错误。4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 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废除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C建立皇帝制度 D开创统一格局解析:选 D 秦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使国家走向了统一, “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

4、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说明秦朝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格2局,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废除分封制的意义,故 A 项错误;郡县制和皇帝制度属于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国家统一的信息,故 B、C 两项错误。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 D为民主政治奠基解析:选 A 据材料可知秦朝用官僚政治取代原来的贵族政治,这种政治制度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通过法律等手段使国家的管理趋向制

5、度化,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 )A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 B按照德才察举官员C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 D依据政绩任免官吏解析:选 D 郡县制的设立 是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是地主阶级建立政权后强化统治的手段,故 A 项错误;察举制是按照德才选拔官员,开始于汉武帝时期,故 B 项错误;西汉为了加强皇权曾形成过布衣将相的局面, 故 C 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直接由中央任免,故 D 项正确。7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

6、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这反映出( )A御史大夫权势日重 B汉代君权有所削弱C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D御史大夫职权未变解析:选 A “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 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反映了御史大夫权势日重,故 A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10 分)8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 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

7、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 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3材料二 顾炎武:“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 ”“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因素。(5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5 分)解析:第(1)问,从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和维护统治两方面分析。第(2)问,据材料二中顾炎武和刘绍玢的言论分析其对“封建”和“郡县制”的认识;结合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时代诉求” 。答案:(1)因素: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2)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 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矛盾。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