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检测(二十)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如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灌溉工具,据载为三国时马钧改制,但常常需要二人同时脚踏方可汲水,为此,后来宋代人为了节省人力,创 造性发明了哪一灌溉工具 以代替之( )A立井水车B高转筒车C水转翻车D风力水车解析:选 C 注意题干时间“宋代” ,依据题干材料和图示,结合所学可知,马钧发明的翻车需要人力,到了宋朝为了节省人力,发明了水转翻车,故 C 项正确;风力水车出现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立井水车、高转筒车出现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B 两项错误。2下列生产工具(或生产场景),按出现由近及
2、远的排列应是( )A BC D解析:选 C 便民图纂是中国明代反映苏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曲辕犁是唐代出现的,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鼓风冶铁装置,二牛抬杠是西汉时推广的犁耕技术。所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故选 C 项。31987 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 1 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瓷器国内市场狭小B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海外商运业的发 达D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解析:选 C 材料反映了南宋的外贸情况,不涉及国内贸
3、易,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海外贸易税以及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例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南宋时期的古沉船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说明当时外贸比较频繁,海外商运业比较发达,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转型的前后变化情况,故 D 项错误。24宋朝大诗人梅尧臣曾写过一首诗:“农人力已勤,要在布嘉种,手持高斗柄,觜(嘴)泻三犁垅(垄)。月下叱黄犊,原边过废冢,安知侠少年,玉石金羁拥。 ”诗中所描绘的是( )A一牛挽犁 B曲辕犁C耧车 D男耕女织解析:选 C 材料反映了播种季节农民是比较繁忙的,常常是白天忙于收割打场,播种只好安排在夜晚进行。月光之下,农夫手握耧车柄,口叱黄犊行走于废冢之
4、边,泻种于沃野之中,既是美丽的夜景,也是一幅辛劳之图,所以诗中所描绘的是播种工具耧车,故C 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一牛挽犁的信息,反映的是男耕但未涉及女织,故 A、D两项错误。5(2018浙江五校联考)1976 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B金属兵器反映出当时冶铁业达到较高水平C玉蚕等器物反映了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D随葬品的豪华可以证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解析:选 C 根据材料“玉蚕”可知与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有关,故 C 项正确;刻辞卜甲上的文字
5、符号是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但不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排除 A 项;西周晚期才开始出现铁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商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排除 D 项。6杜甫的诗中写道:“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诗中赞颂的瓷器产于( )A江西景德镇 B浙江龙泉C长沙铜官 D四川大邑解析:选 D 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当时,四川的大邑窑和河北的邢台窑为盛产白瓷的名窑,大邑的白瓷轻且坚,故杜甫诗赞其质,所以 D 项符合题意。7下图中 处是中国古代某项水利设施,该水利设施是( )3A灵渠 B都江堰C郑国
6、渠 D坎儿井解析:选 A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项水利设施沟通了漓江和湘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项水利设施是灵渠,将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故 A 项正确;都江堰使四川 盆地变为天府之国,故 B项排除;郑国渠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25 公里的泾河北岸,西引泾水东注洛水,故 C 项排除;D 项是新疆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设施,排除。8 管子海王篇说,大致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相当的时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古代播种工具),一耜(翻土工具),一铫(除草工具)” 。该文献印证( )A耒耜是春秋时期主要的农具B春秋时期是农
7、业发展转型期C齐国农业耕作工具相对齐全D铁制农具已在齐国推广开来解析:选 C 题干未列出耒耜与其他农具的比较,故 A 项错误;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这是农业发展转型的标志,题干中并未提及,故 B 项错误;题干中“播种工具、翻土工具、除草工具”都有,从齐国耕作工具齐全可以看出齐国农业发达,故 C 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铁制农具,故 D 项错误9 耕田歌曰:“深耕穊(稠密)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锄)而去之。 ”这是西汉初城阳王刘章借农谚为名所做的一首隐喻诗,暗含诛除诸吕之意。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统治者体恤民情的思想B地方诸侯势力的极度膨胀C政治斗争对经济的破坏D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成
8、型解析:选 D 材料反映的是农夫如何耕种,非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故 A 项错误;诸吕即以太后吕雉为首的吕氏集团,是中央权势派,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刘章希望诛除诸吕,没有体现对经济的破坏,故 C 项错误;借农谚而作的耕田歌讲述了深耕、苗的疏密、除去杂草等,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精耕细作技术,故 D 项正确。10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管理铁的冶炼、铸造和贸易,共 49 处中今山东占了 12 处,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 118 处,江南、剑南二道有 51处,占 43.2%。这反映出( )A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C全国矿产分布不均衡 D唐代冶铁业发展较
9、快解析:选 B 从材料汉武帝时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共 49 处,今山东占了 12 处,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 118 处,江南、剑南二道有 51 处,可知南方的冶铁业4发展有超过北方的势头,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表现,故 B 项正确。11唐中期以前, “客户” 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以后,没有田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 。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这些变化( )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剧 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解析:选 A 题干反映户籍由客户与土著到客户与主户的变化
10、,以及客户的含义由外来户到无田产者的变化,反映了土地日益集中的影响,故 A 项正确;客户含义的变化是均田制崩溃的一个结果,而非原因,故 B 项错误;宋代的“不抑兼并”政策,使得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故 C 项错误;有无田产是农村土地兼并的结果与表现,故 D 项错误。12 “种麦得时,无不善” ;“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 “桑椹赤,可种大豆” ;“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这表明中国古代( )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解析:选 B 材料反映出依据农时种植相应的农作物,没有反映出农业的区域化
11、,故A 项错 误; 中国古代农民依据农时种植相应的农作物,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的提倡,故 C 项错误;材料小麦、大豆都属于传统农作物,种类没有明显增加,故 D 项错误。13中国古代经济曾经有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下列图片所示成就,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解析:选 C 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后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定窑白瓷孩儿枕是宋代的瓷器,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江东地区,故正确的顺序为,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错误。514阅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省份 地点 铁器物种类四川 绵阳 斧、锸、锛四川 荥经 铁锄
12、、曲柄刀、削刀重庆 巫山 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重庆 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解析:选 C 铁犁牛耕只是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下主要的生产工具和农业动力,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实现,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格所展示的只是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而非比例表,所以仅仅依据该表格难以推断铁器是否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的生产工具,故 B 项错误;通过材料表格不难看出,铁器于东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已经比较广泛,故 C 项正确;西南地区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该地区的冶铁技
13、术水平大大提高,故 D 项错误。15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解析:选 D 材料“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说明了陶玉将质量精良的瓷器带到关中,并以“假玉器”为名献给朝廷,这是手工业者提升产品知名度的常用做法,故选 D 项。宋景德年间才设景德镇,且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唐朝之后,A 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反映 B、C 两项的内容,故排除。
14、二、非选择题(共 10 分)16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6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 偿债者矣!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摘编自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宋)王柏鲁斋集材料三
15、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大量兼业的农民还成为工商业经营的主体队伍中的成员。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1)据材料一,归纳晁错认为农民“勤苦如此”的原因是什么?政府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的对策是什么?(4 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负贩佣工
16、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 分)(3)材料三中的“两面性”含义是什么?(3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治官府,给徭役”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 债者矣”归纳;第二小问,从材料一“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可知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重农抑商)。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新现象是农民兼业(农民利用农闲经营农业之外的产业);第二小问,从宋代商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状
17、况、政府对市场的态度、农民经营观念的转变等角度总结。第(3)问,从材料三“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 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大量兼业的农民还成为工商业经营的主体队伍中的成员” “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总结。答案:(1)原因:生产艰辛,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债务盘剥。对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重农抑商)。7(2)现象:农民兼业(农民利用农闲经营农业之外的产业)。条件: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政府放松对市场的管理;农民经营观念的转变。(3)含义:一方面,可以增加商品流通,扩大消费,提供充足劳动力,促进工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专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