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认识杠杆及杠杆的平衡)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1216141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认识杠杆及杠杆的平衡)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认识杠杆及杠杆的平衡)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认识杠杆及杠杆的平衡)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认识杠杆及杠杆的平衡)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认识杠杆及杠杆的平衡)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1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 认识杠杆及杠杆的平衡,知识点1 认识杠杆 1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支点不一定在动力和阻力之间 C力臂就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D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总是使杠杆向相反的方向转动,B,2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如图所示,它的支点是_点,动力作用点是_点,阻力是吊桥的_。,B,A,重力,3(2016遵义)手机自拍已成一种时尚。如图所示是使用自拍杆辅助手机进行自拍时的示意图,将自拍杆看作一个杠杆,请在图中画出力F1和F2的力臂ll和l2。,知识点2 杠杆的平

2、衡 4(2017自贡)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若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再加一个钩码(钩码的质量都相同),杠杆将( ),A还继续处于水平平衡 B右端上升,左端下降 C右端下降,左端上升 D无法确定杠杆的运动状态,C,5如图所示是自行车手闸示意图,手闸是一个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的名称是_,当图中手对车闸的作用力F10 N时,刹车拉线受到力的大小为_N。,杠杆,40,6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支点左侧30 cm刻度处挂2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 N,现欲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向上的力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的作用点应在杠杆支点的_(选填“右侧”或“左侧”),若该点距杠杆支点

3、10 cm,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N。,左侧,3,7下列关于F1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 ),C,8如图所示,小华用苹果和橘子来玩跷跷板。她将苹果、橘子分别放在轻杆的左、右两端,放手后,杆马上转动起来。使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 ) A苹果的重力 B橘子的重力 C杆对橘子的支持力 D苹果对杆的压力,D,9AC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C两点施加力F1、F2,F2的方向沿OO线,棒在如图所示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则( ) AF1F2 BF1 CF1力臂小于s1 DF2方向沿OO线向下,C,10(2017日照)工人师傅用独轮车搬运砖块,车和砖块所受的重力G1200 N,有关尺寸如图所示,工人师傅推车时,

4、人手向上的力F的大小是( ) A300 N B400 N C600 N D1200N,B,11如图为一工人用一撬棒撬起一石头,如果他用一向下的力,则点_是支点,如果他用一向上的力,则支点是_点。(均选填“A”“B”或“C”),B,C,12(教材改编题)某同学分别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挑着同一个物体行走,甲图中肩受到的压力_乙图中受到的压力;甲图中手施加的动力_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于,小于,13如图所示,小明正在做俯卧撑,把他的身体看成一个杠杆,O为支点,A为重心,他的体重为550 N。此时,地面对手的支持力F的力臂是_m,大小为_N。,1.5

5、,330,14(2017毕节)图甲是钳子使用时的情景。图乙是图甲中A部分受力的简化图,F1是钳子受到的动力,B是阻力的作用点,O是支点,请在图乙中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F2。,15(2017遵义)小锦小组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质量相等。(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他将杠杆左端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到最大限度后,杠杆左端仍有轻微下沉,这时他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端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右,(2)如图甲所示,是他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个情境,接下来他在两边钩码的下方各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并将左端钩码移到左端离支点第三格处,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应将右端钩码移动到右端离支点第_格处。,(3)通过不断改变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记录各次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其他小组交流后,他们又做了如图乙、丙、丁三次实验,其中_图所示实验能直接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4,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