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题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义(含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1219127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题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义(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题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义(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题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义(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题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义(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题十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讲义(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政治发展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经过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形成。(3)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问

2、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 “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4)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5)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2(6)新时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题十五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2筹备:1949 年 9

3、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筹建新的国家政权事宜。3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3)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作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

4、了准备。,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2)职能转变:195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新阶段: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民主

5、与社会主义两大原则。3(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施: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 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法律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2社会

6、秩序: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3民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4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四)新时期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1法制建设(1)措施法制建设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方针。加紧全面立法: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 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2民主制度(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

7、治协商会议。(2)1982 年,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198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998 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二、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 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4(2)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

8、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一国两制”的实践1背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2香港回归: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澳门回归: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注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辩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拓依法治国

9、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价值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辩基层民主选举不等于村民自治。基层民主选举是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而村民自治应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容。拓“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国

10、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5(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打破两岸隔绝关系(20 世纪 80 年代)(1)1979 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 30 年来的真正停火。(2)1987 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2海峡两岸关系的新突破(20 世纪 90 年代)(1)1990 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1992 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3两岸关系

11、的新发展(2000 年以来)(1)2005 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2008 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拓“九二共识” ,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这为 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 “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重难点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 )读 图 明 史 建 国 初 期 我 国 政 权 组 织 结 构 特 点解读 注意图片中的两处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处于最顶端;没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

12、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之后作为统一战线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二 )史 料 探 史 中 国 特 色 的 民 主 政 治史料 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是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6的确立。摘编自张荆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探

13、究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史料主要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建设 反映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建设 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提示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

14、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系统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色1本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2特色(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3)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三)唯物史观中国不采取西

15、方民主制度的原因(1)从历史看:西方民主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教训)。(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民主制度。(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西方民主制度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相抵触,而人民代表大7会制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从经济基础看:西方民主制度与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5)从历史发展规律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比西方民主制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重难点二 祖国统一大业(一 )史 料 探 史 “一 国 两 制 ”的 理 论 与 实 践史料一 要

16、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史料二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反分裂国家法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适当的方式”实际上是指以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指出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绝

17、不容许外国插手 表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任何分裂台湾的方式都是绝不允许的(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说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反国家分裂法制定的目的。提示 立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台湾问题为中国内政问题,绝不容许外国插手;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 。主要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系统认知“一国两制”构想的特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

18、成部分。8(2)实行“两种制度” 。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二 )读 图 明 史 祖 国 统 一 是 历 史 的 必 然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解读 无论是“国”中右下方的一点,还是“China”的“i”上的一点,两则漫画都把台湾

19、看做是中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领土,少了台湾,中国领土就不完整了,所以漫画充分表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系统认知推动和阻碍祖国统一大业的因素(1)阻碍因素国际反华势力推行“以华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全球化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台独”势力采取“公投制宪” 、渐进式“台独” 、去中国化等。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2)有利因素两岸人民同宗同祖、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20、,为我们的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条件。切实可行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历史依据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关系的缓和,经济合作的交流等。9随堂巩固训练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14江苏高考)1953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读懂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

21、制度的建立,材料中的新闻报道发表于 1953 年,说明当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李大娘当选为人大代表说明当时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做对 选 A2(2015安徽高考)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 “它”是指( )A 双十协定 B 论联合政府C 共同纲领 D 论十大关系读懂 共同纲领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历史文献,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这一次的政协会议具有双重性质,既行使人民代表大会职能又具有统一战线性质,体现了代表的广泛性,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

22、致拥护。做对 选 C3(2015江苏高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读懂 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953 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做对

23、 选 D二、模拟题抓题眼抓关键,解题更快更准101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 “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 , “在 24 名新政府部长中,有 11 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 ”。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A.新 中 国 政 权 具 有 鲜 明 的 民 主 性B.新 中 国 各 政 党 共 同 执 政C.人 民 政 协 代 行 全 国 人 大 的 职 权D.民 主 人 士 拥 有 政 治 特 权点 拨 : 这 意 味 着 什 么 ?解析:选 A 材料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被吸纳进新政权中,甚至担任了部长级的职位,

24、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权代表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 A 项正确。2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 年 1 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 500 余人进行 15 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 1.5 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新 政 权 建 立 充 分 体 现 民 意B.新 中 国 已 经 步 入 法 治 国 家C.新 中 国 制 宪 程 序 的 民 主 性D.人 民 普 遍 参 与 新 中 国 立 法点 拨 : 民 众 参 与 的 广 泛 性 说 明 了 什 么 ?解析:选 C 根据所学,新政权建

25、立于 1949 年,与材料“1953 年”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1997 年中共十五大,我国才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宪法制定的讨论关注,民意基础比较广泛,故 C 项正确;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表述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31978 年 3 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 “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这些规定( )A.彻 底 否 定 了 “文 化 大 革 命 ”B.表 明 政 治 建 设 在 徘 徊 中 前 进C.实 现 了 政 治 工 作 的 拨 乱 反 正D

26、.成 为 新 时 期 法 制 建 设 指 导 思 想点 拨 : 注 意 特 定 的 时 空 限 制 。解析:选 B 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但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故 B 项正确;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 C 项错误;新时期法制建设指导思想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故 D 项错误。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979 年元旦,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A一个

27、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11B.一 个 中 国 的 原 则 获 得 两 岸 认 可C.工 作 重 心 转 移 到 经 济 建 设 上 来D.运 用 “一 国 两 制 ”推 进 祖 国 统 一点 拨 : 定 位 时 空 , 联 系 时 代 背 景 分 析 。解析:选 C 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是中国统一政策的特点,不是背景,故 A 项错误;一个中国原则是在 1992 年达成的,即“九二共识” ,故 B 项错误;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是中国宣布用和平方针解决台湾问题,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关系密切,故 C 项正确;“一国两制”的正式提出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故 D 项错

28、误。5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 。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 美 关 系 由 对 抗 到 正 常 化 的 转 变B.香 港 回 归 是 “一 国 两 制 ”政 策 的 首 次 实 践C.“一 国 两 制 ”政 策 保 障 了 香 港 的 繁 荣 稳 定D.美 国 政 府 企 图 干 涉 中 国 内 政 失 败点 拨 : 为 什 么 香 港 根 本 死 不 了 ?解析:选 C “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 ”可知材料时间为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29、,中美关系正常化于 20 世纪 70 年代已经完成,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对香港回归结果的认识,没有涉及政策问题,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中的“香港已死”到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 ,客观上说明了“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故 C 项正确;“香港回归祖国”主要是中英之间的关系,与美国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课时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11949 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 “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 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

30、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解析:选 A 材料在重大节日突出“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 ,使之“合法化、神圣化”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 A 项正确。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12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 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表明政协制度正式确立 D确立了政权组织原则解析:选 B 材料说的是宪法制定

31、、文字改革中的协商模式,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故 A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充分听取各阶层的意见,满足各阶层的需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故 B 项正确;政协制度正式确立是通过 1954 年宪法,故 C项错误;我国政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故 D 项错误。3(2017浙江 11 月选考)2017 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它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A BC D解析:选 C 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 10 月;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 1955 年 10 月;为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32、 年 9 月;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 3 月。故答案为 C 项。41980 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该讲话的发表( )A标志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C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解析:选 D 讲话指出了党和国家政治体制的弊端,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体现了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故 D 项正确。5(2017浙江 4 月

33、选考)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13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解析:选 B 香港的胜利回归是“一国两制”制度的伟大实践,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故选 B 项。61961 年 6 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

34、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说明( )A “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C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D “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解析:选 A 题干是说在 1961 年时,毛泽东已经就台湾问题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可以保留社会制度不变,这就说明此时“一国两制”思想已经萌芽,雏形已经出现,故 A 项正确;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是在 1987 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故 B 项错误;说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是错误的,建国后两岸曾经敌对,故 C 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故 D 项错误。7(

35、2018浙江 4 月选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解析:选 A 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故 A 项正确;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是1982 年宪法,故 B 项错误;提出了中国共产

36、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的是1980 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故 C 项错误;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 年,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 15 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包括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 中华民国民法典 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等重要法律共 241 件,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14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已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

37、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制建设材料二 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由于它建筑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成文的”宪法更牢固。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摘编自李少玉17 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三 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

38、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这是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摘编自许耀桐载北京日报2017 年 3 月 13 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法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国时期实行法制改革的原因。(5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对照材料一,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在法制改革中的不同之处。(5 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加以说明。(5分)解析

39、: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省略号前后的信息从法律的制定以及法律原则、法律内容上来概括;第二小问,可以从中西方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三个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分别概括其表现;第二小问,前者注重吸收外来文明,后者注重继承传统,结合所学,中国的法制改革依旧在专制体制的框架下,而英国是限制王权,走向民主。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 ,得出国家的强大在于制度的强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民主法制的改革,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答案:(1)特点

40、:确立了法制化发展方向,形成了法律体系,奠定了法律近代化的基础;以西方法律体系改造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不足。原因:民国政府维护自身统治的要求;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15力量的壮大;西方法律制度的优点对民国政府维系统治的启示。(2)表现:确立君主立宪制;构建法治的传统;议会下院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行政大权赋予首相;确立政党政治。(任答两点即可)不同:中国的法制改革注重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英国则重视继承传统;中国的法制改革没有摆脱专制体制的束缚,而英国则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观点: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推动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NF L91-101-2006 Air cargo equipment - Air cargo pallets - Utilization guidelines 《空运货物设备 空运货物托盘 使用指南》.pdf NF L91-101-2006 Air cargo equipment - Air cargo pallets - Utilization guidelines 《空运货物设备 空运货物托盘 使用指南》.pdf
  • NF L91-102-1-2005 Aircraft ground equipment - Design test and maintenance for towbarless towing vehicles (TLTV) interfaced with nose-landing gear - Part 1  main-line aircraft 《飞行器地.pdf NF L91-102-1-2005 Aircraft ground equipment - Design test and maintenance for towbarless towing vehicles (TLTV) interfaced with nose-landing gear - Part 1 main-line aircraft 《飞行器地.pdf
  • NF L91-102-2-2005 Aircraft ground equipment - Design test and maintenance for towbarless towing vehicles (TLTV) interfaced with nose-landing gear - Part 2  regional aircraft 《飞行器地面.pdf NF L91-102-2-2005 Aircraft ground equipment - Design test and maintenance for towbarless towing vehicles (TLTV) interfaced with nose-landing gear - Part 2 regional aircraft 《飞行器地面.pdf
  • NF L91-104-1-2006 Aircraft ground equipment - Basic requirements - Part 1  general design requirements 《飞机地面设备 基本要求 第1部分 一般设计要求》.pdf NF L91-104-1-2006 Aircraft ground equipment - Basic requirements - Part 1 general design requirements 《飞机地面设备 基本要求 第1部分 一般设计要求》.pdf
  • NF L91-104-2-2006 Aircraft ground equipment - Basic requirements - Part 2  safety requirements 《飞机地面设备 基本要求 第2部分 安全要求》.pdf NF L91-104-2-2006 Aircraft ground equipment - Basic requirements - Part 2 safety requirements 《飞机地面设备 基本要求 第2部分 安全要求》.pdf
  • NF L91-105-1-2005 Aircraft - Tow bar attachment fittings interface requirements - Part 1  main line aircraft 《飞行器 牵引杆附属接头的接口要求 第1部分 干线飞行器》.pdf NF L91-105-1-2005 Aircraft - Tow bar attachment fittings interface requirements - Part 1 main line aircraft 《飞行器 牵引杆附属接头的接口要求 第1部分 干线飞行器》.pdf
  • NF L91-105-2-2005 Aircraft - Tow bar attachment fittings interface requirements - Part 2  regional aircraft 《飞行器 牵引杆附属接头的接口要求 第2部分 地方飞行器》.pdf NF L91-105-2-2005 Aircraft - Tow bar attachment fittings interface requirements - Part 2 regional aircraft 《飞行器 牵引杆附属接头的接口要求 第2部分 地方飞行器》.pdf
  • NF L91-131-1-2005 Air cargo equipment - Restraint straps - Part 1  design criteria and testing methods 《航空货运设备 紧固带 第1部分 设计准则和试验方法》.pdf NF L91-131-1-2005 Air cargo equipment - Restraint straps - Part 1 design criteria and testing methods 《航空货运设备 紧固带 第1部分 设计准则和试验方法》.pdf
  • NF L91-131-2-2005 Air cargo equipment - Restraint straps - Part 2  utilization guidelines and lashing calculations 《航空货运设备 紧固带 第2部分 使用导则及绳套计算》.pdf NF L91-131-2-2005 Air cargo equipment - Restraint straps - Part 2 utilization guidelines and lashing calculations 《航空货运设备 紧固带 第2部分 使用导则及绳套计算》.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