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十 20 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后,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调整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俄)先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等探索历程。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进行改革,但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而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因方向性错误而导致苏联解体。二战后,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2、进一步增强。第 20 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自由放任”的美国2轻 巧 识 记 1929 1933年 经 济 大 危 机思 维 升 华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2)主要原因:社会供需(产销)矛盾尖锐化的产物;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人民生活相对贫困;分期付款、银行信贷,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3)直接原因: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史论术语填后背诵1929 年 10 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前所未有的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生
3、产大幅下降,失业人口剧增,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动荡、资本主义制度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是由盲目生产、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共同导致的,它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推入了深渊,迫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来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罗 斯 福 新 政3概 念 阐 释 国 家 干 预 经 济国家干预经济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易 误 指 正1.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为克服经济危机而进行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
4、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2.有学者认为,胡佛虽然在大萧条中思想准备不足,但还是有所作为的,在主观上试图力挽狂澜,主张政府干预,而非完全地自由放任。他在自己的经济哲学和治国经验的指导下,从一开始就为控制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胡佛并非一位无能、无为的总统,也不是自由放任主义的典型代表,并且他的反危机措施和罗斯福“新政”有多方面的联系。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以免其重蹈覆辙。史论术语填后背诵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改革资本主义制度。新政包括一系
5、列挽救金融危机、工农业生产危机以及社会危机的政策、法规与法令。新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新政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转。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当 代 资 本 主 义 的 新 变 化45轻 巧 识 记 当 代 资 本 主 义 的 新 变 化概 念 阐 释 “新 经 济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实现了长达 10年的持续增长。1996 年,美国的商业周刊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 , “新
6、经济”的概念由此问世。这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原因主要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措施。易 误 指 正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思 维 升 华 1.当 代 资 本 主 义 的 新 变 化(1)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西方福利国家在二战后得到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得到发展。(2)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
7、力发展的需要。(3)作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避免了像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的发生。(4)局限: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973 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2.“二战”后法国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对战后法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启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必须坚持走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相结合的道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史论术语填后背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进入新的飞速发展时期。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提高,美国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 世纪 7
8、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凯恩斯主义失灵。里根政府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终于使经济走出衰退,而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重新高涨,6迎来所谓的“新经济”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虽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这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1.变形金刚影片中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美国水利工程胡佛水坝(如图)。胡佛水坝是 1931 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 年竣工。胡佛水坝表明( )A胡佛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胡佛政府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C胡佛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
9、工代赈问题D胡佛政府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解析:选 D 胡佛政府并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 A 项错误;罗斯福政府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故 B 项错误;胡佛水坝的修建并不能说明胡佛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胡佛水坝是 1931 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信息可知,胡佛政府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 D 项正确。2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C成立农业
10、调整署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析:选 D “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表明新政的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 D 项正确。3在罗斯福时代结束时,几乎没有人再怀疑政府有权付给农民千百万美元的津贴,让他们不种庄稼;有权进入工厂指挥工会选举;有权管理公用事业公司等。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 )A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B赋予工会选举权力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D侧重公用事业管理解析:选 C 根据材料中政府对农业、工会选举和公用事业的态度,体现了罗斯福新政中国家的全面干预政策,故 C 项正确。4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工业复兴署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
11、发蓝鹰标志。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此举表明作者的态度是( )7A建议政府开拓海外市场 B赞扬新政盘活美国经济C呼吁美国建立极权统治 D谴责新政干涉自由经济解析:选 D 漫画反映的是代表美国的“鹰”不断被束缚,最终走向代表法西斯的“卐” ,表明对新政干预经济的一种批判,故 D 项正确;A、C 两项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是对新政的批判,不是赞扬,故 B 项错误。51945 年,参加美、苏、英三国首脑会议的保守党领袖丘吉尔为了进行国内竞选而中途回国,等大选结束三国会议复会时,回到会议桌旁的却是工党新首相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工党向英国人民承诺在战后要建设“福利社会”(如建立失业保障制度、全
12、面免费医疗制度等)而赢得大选。关于英国“福利社会”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可以避免经济危机发生C保守党反对建立福利社会 D能够消灭社会贫富差距解析:选 A 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英国大力发展福利制度,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福利制度仅仅是缓解社会矛盾,并不能避免经济危机,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保守党的措施,故 C 项错误;D 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主 题 一 维 护 资 本 主 义 , 调 整 生 产 关 系 的 经 济 制 度 改 造罗 斯 福 新 政史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
13、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教你读史史料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加强国家对农业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划线部分反映了其根本目的。史料二阐述了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政府加强救济工作,稳定社会秩序。两个法律体现了两项措施。史论形成8用。罗斯福传史料二 1933 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 ,实行“劳动福利政策” ,国家提供 50 亿美元的失业
14、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 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 ,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
15、发展出现新变化。(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主题二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史料一 1945 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 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 年 1月 5 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
16、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史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 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 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 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教你读史史料一突出强调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划线部分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史料二体现了战后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和方式。史料中共四句话,第一句话一层,第二、三句话一层,第四句话一层,分别反映了英国实行福利制度的原因、条件和措施。史论形成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表现: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9庭津贴法 国民保险法 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认识:这
18、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与其发展相悖的因素。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1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史料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 “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探究 史料中的“不应消灭”指什么?“经济的营运”指什么?“改进和补充”指什么?由此指出罗斯福
19、新政的实质。提示 “不应消灭”指保留资本主义。 “经济的营运”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史料 莫里斯说:“罗斯福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着超人的直觉”洛伊希腾贝格得出结论说:“罗斯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 ”10罗斯福新政的谎言探究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什么“超人的直觉”?作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 ,罗斯福对历史有何重大的贡献?提示 直觉:面对大萧条,罗斯福意识到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应对危机,需要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推行“新政” 。贡献:一定程度上缓
20、解了当时的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料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何正斌经济学 300 年探究 根据史料分析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第
21、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提示 定位:政府用经济办法调节有效需求,刺激消费,即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4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史料 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发表的新经济指数了解美国经济的变革的研究报告将“新经济”定义为:是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在这一经济中,创造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是体现在服务和制造业产品中的创造思想和技术。探究 概括“新经济”的基本特征,并分析“新经济”对美国的影响。提示 基本特征: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影响: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 年的持
22、续增长。一、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11(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23、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二、综合分析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因素 原因时代潮流 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实力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民主传统 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理论依据20 世纪 30 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个人努力 罗斯福的个人努力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变革1变革历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体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24、(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与发展: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后,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
25、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2变革原因(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变革的根本原因。(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2(3)经济危机与战争的冲击和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题组一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2015江苏高考)下边是 19201940 年
26、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19211930 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 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 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 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解析:选 D 19211930 年,美国盛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故 A 项错误。19301932 年,罗斯福还未上台,美国尚未开始实施新政,故 B 项错误。19331935 年预算比重没有接连增加,故 C 项错误。由于实施新政,美国逐渐度过经济大危机,故 19361938
27、 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D 项正确。2(2014江苏高考)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 ,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 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解析:选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由材料信息“
28、大多数美国人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可知,他们主张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保障人民的物质生活,D 项符合题意;第一种自由应在罗斯福新政之前,A 项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未实现“财富平等的分享” ,B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13经济方面,与政治自由无关,C 项排除。3(2011江苏高考)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解析:选 C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
29、能力。当时,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尚在形成之中,并且罗斯福政府不可能推行之,A 项错误;福利国家制度形成于二战后,B 项错误;新政期间,罗斯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以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C 项正确;“新经济”时代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D 项错误。4(2010江苏高考)1933 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解析:选 C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政府购买并
30、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可以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有利于缓和经济危机,C 项正确;美国市场并不缺少肉类供应,A 项错误;“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与“减少农业津贴开支”相矛盾,B 项错误;D 项与题干无关,排除。题组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5(2017江苏高考)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 1990年和 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农业(%) 工业(%) 服务业(%)产业时间国家地区1990 年 2003 年 1990 年 2003 年 1990 年 2003年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31、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14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解析:选 D 分析表格可知,1990 年和 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的农业和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上都呈下降趋势,服务业则呈上升趋势,表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故 D 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并没有忽视农业生产,故 A 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故 B 项错误;三大产业明显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故 C 项错误。6(2012江苏高考)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
32、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 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 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 50 80 200儿童津贴 13.0 13.0 13.0其他津贴 50.1 30.1 0纳税 0 7.9 43.8国民保险 4.5 7.2 18.0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
33、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 年到 80 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解析
34、:第(1)问第一小问,从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救济内容回答;第二小问,从社会救济15的背景回答。第(2)问,从“儿童津贴”可得出“保障儿童利益”的信息,从“实际收入”可得出“缩小贫富差距”的信息。第(3)问,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关键词“开支” “经济增长速度” “救济的人数”即可得出答案。第(4)问,从决策、调整、承担等方面说明。答案:(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