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 第2 部分:架空输电线路.pdf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222040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1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 第2 部分:架空输电线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 第2 部分:架空输电线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 第2 部分:架空输电线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 第2 部分:架空输电线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 第2 部分:架空输电线路.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 第2 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试行) 国网基建部 二一七年九月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的要求 2 5 一般规定 2 6 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3 7 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 3 8 路径设计 3 9 电气部分 4 10 结构部分 . 5 11 协同设计 . 6 12 数字化移交要求 . 6 编 制 说 明 8 II 前 言 为规范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范围、内容及深度,编制本导则,用于指导设计单位开展架空输 电线路三维设计。 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应遵守现行国家、行业及国家电网公司规程、规范。 本标准由国

2、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 第2 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的范围及深度,各专业间协同设计和数字化成果移交的要 求。 本导则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竣工图编 制。 本导则中相关内容不作为各设计单位专业分工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3、用于本文件。 GB/T 51061 电网工程标识系统编码规范 DL/T 5028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CHT 9015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CHT 9016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 CHT 9017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 Q/GDW 166.1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1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 线路 Q/GDW 10166.6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6部分: 220kV架空输电线 路 Q/GDW 10166.7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7部分: 330kV1100kV交直 流架空输电线路 Q/GDW

4、381.4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4 部分:110(66)kV 架空 输电线路 Q/GDW 381.7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7 部分:220kV 架空输电线 路 Q/GDW 381.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8 部分:330kV750kV 交直 流架空输电线路 Q/GDW 1936 国家电网公司物料主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Q/GDW 11600.2 输变电工程数字化设计编码应用导则 第2部分:线路工程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交互规范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成果数字化移交技术导则 3 术语

5、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维设计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基于工程信息、地理信息数据,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化协同设计技术的集成应用,完成输 变电工程的三维可视化设计和信息一体化。 2 3.2 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model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由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所有的材料、设备及设施模型和工程属性构成的信息集合。 3.3 通用模型 universal model 包含输变电工程建(构)筑物、设备、材料及其他设施主要外形尺寸和主要技术参数的三维模 型

6、。 3.4 产品模型 product model 基于实施工程的建(构)筑物、设备、材料及其他设施外形,在通用模型建模深度基础上,体 现安装、接口等信息,包含主要技术参数及附属信息的三维模型。 3.5 制造模型 manufacturing model 由设备、材料制造厂家提供的三维模型,能真实反映所提供产品的各类细节。 3.6 协同设计 collaborative design 各专业在同一管理机制下,按照规范要求,基于统一的坐标系统和度量单位,开展专业内、专 业间、跨地域的配合协作,共同完成工程设计工作。 3.7 三维设计平台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platfor

7、m 满足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要求,整合数据、硬件和软件等资源的平台。 4 总的要求 4.1 应满足国家、行业及国家电网公司现有规程、规范。 4.2 应遵循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等原则。 4.3 设计成果的保存和使用应遵守国家相关信息安全的要求。 5 一般规定 5.1 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电气、结构等专业均应采用三维设计,生成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 5.2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竣工图设计阶段均应采用三维设计,主要图纸应从架空输电线路三维 设计模型中生成,竣工图设计阶段应据施工图及设计变更生成三维设计成果,保证图纸、模型和实 物的一致性。 5.3 应保证设计数据的唯一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安全性,

8、实现数据一次输入,多专业、多阶段信 息共享。 5.4 应满足Q/GDW 166.1、Q/GDW 10166.6、Q/GDW 10166.7、Q/GDW 381.4、Q/GDW 381.7、Q/GDW 381.8 等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5.5 应从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中提取工程量,通过辅助工具录入未建模材料、设备及设施的 工程量,并完成自动统计。 5.6 各专业应采用统一的度量单位、坐标系统和数据格式开展三维设计。其中,度量单位采用国家 标准公制单位;相对坐标系执行 DL/T5028电力工程制图标准,采用右手空间直角坐标系;数据 格式应满足 CHT 9015、CHT 9

9、016、CHT 9017 的相关要求。 3 5.7 地理坐标系统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 5.8 应统一建模规则、建模深度、图层命名、配色原则、属性定义。 5.9 架空输电线路编码应包括标识系统编码、 物料编码等, 分别按照GB/T 51061和Q/GDW 1936-2013 进行编码,标识系统编码与物料编码的对应规则参照输变电工程数字化设计编码应用导则 第2部 分:线路工程。 5.10 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可基于不同三维设计软件完成,软件的输入输出应符合输变电工程 三维设计模型交互规范要求。 6 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6.1 工程地理信

10、息数据主要通过遥感、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GPS 全球定位系统、 全站仪及其他野外勘测等技术获取。 6.2 工程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电网专题数据、 电网空间数据、 输电线路通道数据、 勘测数据,并应满足各设计阶段相应要求。 6.2.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基础矢量数据。 a)影像数据包括卫星影像、航空影像、扫描地形图等; b)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包括等高线、离散点、栅格数据,其中栅格数据是由等高线或离散点经转换得 到的; c)基础矢量数据包括行政区划、地名、居民地、交通、水系、植被分布、农林用地等。 6.2.2 电网专题数据可包括风区

11、、覆冰区、污秽区、地震区划、舞动区、雷害区、鸟害区等。 6.2.3 电网空间数据应包括各类发电厂(场)站、线路、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等数据。 6.2.4 输电线路通道数据应包括线路通道范围内重要的产业规划区、环保水保、矿产厂区等区域及 交叉跨越数据,其中交叉跨越及通道清理等方面的数据应为矢量数据。 6.2.5 勘测数据应包括测量、水文、气象、地质、物探等专业数据。 6.3 根据工程需要,电网空间数据、输电线路通道据中需进行空间距离校验的,应采用三维建模。 6.4 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为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提供数据管理服务。 7 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 7.1 三维设计应建立导线、地线(含

12、 OPGW) 、ADSS、金具、绝缘子、杆塔、基础的三维模型,模型 应满足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要求。 7.2 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通用模型, 施工图、 竣工图设计阶段应采用产品模型完成工程的三维设计。 8 路径设计 8.1 设计范围 8.1.1 初步设计 包括完成路径方案规划及优选、变电站进出线等通道拥挤地段和大跨越等特殊区段塔位布置、 通道清理工程量统计、工程基本指标计算。 8.1.2 施工图设计 包括完成路径方案确立、杆塔定位、通道清理明细和工程量统计、工程基本指标计算。 8.1.3 竣工图编制 基于施工图及工程变更的三维设计成果,根据相关规定编制。 4 8.2 设计深度 8.2

13、.1 初步设计 a)利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多路径方案设计并进行经济技术指标优选。 b)在路径选择同时实现初步排位及优化。 c)对通道拥挤地段进行三维空间距离校验。 d)变电站进出线部分的路径应结合变电站三维设计成果和进出线规划等信息进行优化设计。 e)利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考虑水文条件、地质条件选择大跨越线路跨越塔位置,宜避开 不稳定河道、活动断裂、崩塌滑坡、山洪冲刷、泥石流及其他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地带。 f)利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通道清理(建筑物、树木及管线等)范围、特征等属性信息 的标示及工程量的统计。 8.2.2 施工图设计 a)利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优化并确立路径方案。

14、b)采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考虑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地物分布等现场情况进行杆塔优化 排位,对线路通道内的河流、公路、铁路、输电线路、弱电线路、林木和房屋等信息进行标示并准 确表达与线路本体相互关系。 c)进行全路径三维空间距离校验。 d)利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实现通道清理(建筑物、树木及管线等)范围、特征、所有权属、 与本体线路关系、影像信息等明细信息管理及工程量的统计。 e)建立通道范围内重要设施三维模型。 8.2.3 竣工图编制 结合设计变更和现场施工情况,在施工图三维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竣工阶段的三维模型和图纸 的编制。 9 电气部分 9.1 设计范围 9.1.1 初步设计 包括建立全线

15、路导、 地线 (含OPGW) 、 ADSS 以及金具绝缘子串三维模型, 完成导、 地线 (含OPGW) 和 ADSS 相关计算、金具绝缘子串设计。 9.1.2 施工图设计 包括建立全线路导、地线(含 OPGW)以及金具绝缘子串三维模型,完成导、地线(含 OPGW)相 关计算、金具绝缘子串设计、平断面定位及校验设计、跳线设计。 9.1.3 竣工图编制 基于施工图及工程变更的三维设计成果,根据相关规定编制。 9.2 设计深度 9.2.1 初步设计 a) 导、地线(含 OPGW)相关计算时,数据应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 型中获取。 b)金具绝缘子串宜采用三维模型进行组装和碰撞校验

16、,并对绝缘子和金具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进行验算。 c)宜采用三维模型校核易舞动大跨越线路的电气间隙和机械强度。 d)电气材料设备统计数据应主要从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获取。 e)导线、地线(含 OPGW) 、ADSS、绝缘子、金具模型应满足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三维设计建模 规范要求。 5 9.2.2 施工图设计 a) 导、地线(含 OPGW)相关计算时,数据应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 型中获取。 b)金具绝缘子串宜采用三维模型进行组装和碰撞校验,并对绝缘子和金具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进行验算。 c)绝缘子串宜采用三维模型与杆塔、导线、地线进行连接校验和间隙校验。 e)基于工程地理

17、信息系统形成平断面图,完成定位及校验设计。 f)利用工程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不同工况下导线对地距离以及导、地线对建筑物、树木、铁路、 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各种架空线路等障碍物的垂直、水平和净空距离校验。 g)采用三维模型校验导线和地线的线间距离,导线排列方式改变时的线间距离,塔头间隙。 h)采用三维模型设计耐张塔跳线。 i)电气材料设备统计数据应主要从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获取。 j)导线、地线(含 OPGW) 、ADSS、绝缘子、金具模型应满足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三维设计建模 规范要求。 9.2.3 竣工图编制 结合设计变更和现场施工情况,在施工图三维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竣工阶段的三维模型和图

18、纸 的编制。 10 结构部分 10.1 设计范围 10.1.1 初步设计 包括建立杆塔三维模型,完成杆塔结构选型。 10.1.2 施工图设计 包括建立杆塔、基础三维模型,完成杆塔结构选型、杆塔结构内力分析、基础选型、基础计算。 10.1.3 竣工图编制 基于施工图及工程变更的三维设计成果,根据相关规定编制。 10.2 设计深度 10.2.1 初步设计 a)杆塔宜采用三维计算模型程序进行分析和结构优化。 b)杆塔三维模型采用应能准确反映杆塔型式和外形尺寸,模型宜包含使用条件、材料、重量、 基础作用力、地脚螺栓和插入角钢等信息。 c)以工程地理信息数据、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中相关数据为基础,结

19、合地形地貌、水文 地质条件、地震烈度、施工与运输条件选择基础型式并进行计算,确定数量及工程量。 d)以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中相关数据为基础,完成结构材料和工程量统计。 e)杆塔模型应满足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要求。 10.2.2 施工图设计 a)杆塔应采用三维计算模型程序进行内力分析及结构优化。 杆塔结构应在满足结构强度、 刚度、 稳定性的情况下优选杆材,各构件的几何、物理信息宜形成三维模型。对模型进行简化,形成简化 模型,用于协同设计和数字化移交。 简化模型应准确反映杆塔类型和轮廓尺寸,实现多接身、多接腿以及全方位长短腿的分级拼接 组合。节点处理可以简化。模型应包含使用条件、材

20、料、重量、基础作用力、地脚螺栓等信息。 b)根据工程需要可采用三维模型进行复杂节点及复杂结构的局部碰撞校验。 c)基础采用专业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完成细部设计,满足施工详图和工程量统计要求。对模型 进行简化,形成简化模型,用于协同设计和数字化移交。 6 简化模型应准确反映基础类型和轮廓尺寸,模型宜包括材料种类与等级、配筋、地脚螺栓、地 基处理措施、辅助设施、材料用量等信息。 d)以工程地理信息数据、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中相关数据为基础,实现全方位长短腿与 不等高基础的优化配置。 e)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节点宜采用三维模型校验。 f)排水沟、护坡等防护设施信息应与对应杆塔关联,应包括防护设施的

21、截面尺寸、相对基础的 位置和长度、材料用量等信息。 g)以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中相关数据为基础,完成结构材料和工程量统计。 h)杆塔、基础模型应满足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要求。 10.2.3 竣工图编制 结合设计变更和现场施工情况,在施工图三维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竣工阶段的三维模型和图纸 的编制。 11 协同设计 11.1 基于三维设计平台,实现参与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各专业内、专业间的协同设计。 11.2 跨设计单位的数据交换应满足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交互规范要求。 11.3 各专业设计数据和文件宜统一存放、统一管理,并具有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 安全性。 11.4 各专

22、业间宜采用发布的形式开展协同设计,实时发布经校审的设计数据,供相关专业参考使 用。 11.5 协同设计应实现相关专业之间的设计数据及计算数据的交互。 11.6 各专业设计时,应以只读模式,实时参考或引用所有相关专业发布的模型和数据。 11.7 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过程中,宜基于电网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与变电站(换流站)设 计专业(单位)开展协同设计。 12 数字化移交要求 12.1 数字化移交成果应具有合法性、规范性、完整性、正确性、唯一性、一致性、现势性。 12.2 成果提交单位应向验收单位提交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杆塔 加工图纸及制造模型、设计图纸及文档资料、自

23、检报告等。 12.3 验收单位对提交的设计成果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成果验收单位将出具质量报告 通知成果提交单位进行修改完善。 12.4 成果提供单位提供的移交成果全部审查通过后,由成果管理单位进行数字化成果验收,验收 通过后将形成验收审查意见,最终进行数字化成果归档。 12.5 以上相关细则按照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成果数字化移交技术导则执行。 7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本规定用词说明 1 表示要求:应严格遵守的要求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 2 表示推荐:在正常情况下首选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3 表示允许: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可有选择 正面词采用

24、“可”; 反面词采用“不必”。 4 表示能力和可能性:事物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和潜在能力 正面词采用“能”; 反面词采用“不能”。 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 第2 部分:架空输电线路 编 制 说 明 9 目 次 1 编制背景 . 10 2 编制主要原则 . 10 3 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 10 4 主要工作过程 . 10 5 标准结构和内容 . 10 6 条文说明 12 10 1 编制背景 本标准是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三维模型标准化研究科技项目中的相关研究内 容之一,并据此编制。 输变电工程设计经历了手工制图阶段和计算机辅助制图阶段,目前正在向以信息技术 为核心的三维设计技术方向发展。

25、 伴随国家电网公司对电网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 深化,相关部门对建设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急需对设计成品提出明确的信息需求和接口要 求,以促进设计单位的三维设计水平,同时满足电网企业的管理需求。 2 编制主要原则 本标准立足企业需求,在充分总结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需求基础上,研究可以提高设计 和质量的三维设计技术,对技术的应用提出要求,并明确了数字化移交的基本要求。以电网 企业和设计企业的共同需求推动设计技术的进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工程信息在项目全寿 命期的共享与应用,促进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3 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工程三维设计的要求,为首次发布标准。 4 主

26、要工作过程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依据输变电工程三维模型标准化研究科技项目,2017年 开始,开展了三维设计的相关研究工作,作为课题的一项基本工作,在课题组全面调研国内 外三维设计技术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三维设计体系的研究。2017年3月,编制 了线路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导则工作大纲,明确参编单位的工作分工,落实责任;明确进 度,开展编制工作;2017年8月汇总文件并进行内部统稿,并开展意见征求工作,对反馈意 见进行归纳整理,并讨论修改;9月,完成导则编制。 5 标准结构和内容 本标准由12章构成,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为范围; 第2章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3章为术语和定义,对本标准

27、的术语给出定义; 第4章为总的要求,对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提出总体要求; 第5章为一般规定,对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通用性较强的技术原则进行规定; 第6章为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对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范围进行了界定; 第7章为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对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内容、范围进行了 界定; 第8章为路径设计,提出线路路径三维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9章为电气部分,提出线路电气三维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10章为结构部分,提出线路结构三维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11章为协同设计,提出协同设计技术的方法和要求; 第12章为数字化移交要求,提出了线路数字化移交基本要求。 6 条文说明 第 3.1 条

28、11 目前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主要包括路径设计、导地(含 OPGW)线相关计算、金具绝 缘子串设计、平断面定位及校验设计、跳线设计、杆塔结构选型、杆塔结构内力分析、基础 选型、基础计算等。 第 3.10 条 数字化设计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结合目前的软件发展情况,协同设计可 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分阶段逐步实现: (1)目前设计软件由多功能逐步发展为功能相对单一的专业化软件,软件平台化趋势 日益显现,因此在建立协同设计平台或系统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已有软件的兼容性,可以 通过研究不同专业软件之间的接口技术,实现软件之间的信息交互,进而逐步建立适合设计 习惯的协同平台。这一方式对于专业设计

29、人员影响较少,但是对于信息人员要求较高,开发 接口的难度很大,可能需要为实现接口而降低信息的交互程度,此外随着不同软件版本的升 级,维护的工作量大; (2)通过研究建模技术,建立统一的模型框架,推进不同专业的软件与之相兼容,进 而实现协同平台的建设, 这一模式需要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集中资源编制相应的建模标准, 需要调动大量的设计软件开发商予以支持,开发难度大,但是是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协同设 计的途径。目前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已经开展了研究工作; (3)通过采购统一的平台,不断开发相应的功能,鉴于数字化设计技术发展的实际情 况,采用这一方式势必要影响到部分专业的设计工作,开发和采购成本较高,而实

30、际效果还 取决于该平台与设计单位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设计平台统一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是简单采购某一商业软 件平台就能全部解决的,协同设计的实现过程也是数字化设计技术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单 位应做好充分的前期策划,首先要根据各主要专业技术发展情况,确定各专业设计软件的发 展需求,制定逐步实施的技术路线,同时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应用研究经验,同时充分考察平 台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作为重要的选择条件。 第 4.2 条 (1)先进性:把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群件集成技术的 发展方向,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架构,选择先进的软件和硬件技术构造系统的支撑平

31、台和运 行环境; (2)实用性:充分考虑各类使用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专业结构、各部门内业务需求等 诸多因素对系统产生的综合影响;注重突出各项系统功能的实用性; (3)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三维设计系统在选取应用平台和系统设计时具有良好的开放 性,除保证每个独立系统的设计要求外,充分考虑到各系统互连,数据共享及交换。应用系 统具有二次开发功能,满足用户对系统自扩充的需求。 第 5.2 条 12 “主要图纸应从架空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模型中生成”,这里的“主要图纸”是指根据 设计内容深度要求和工程需要, 设计单位应交付的设计图纸, 如路径地形图、 平断面定位图、 杆塔明细表、金具组装图等;“从架空输电线路三

32、维设计模型中生成”是指通过软件从架空 输电线三维设计模型中提取相关数据,自动生成符合设计所需的设计图纸文件。 第 5.6 条 各专业应采用统一度量单位、统一坐标系统,可以保证不同专业提交的设计模型可以在 同一三维空间中,按照相同的模型比例正确地组合起来。 第 5.7 条 对采用北京 54、西安 80、WGS84 等其它坐标系的存量工程数据,需转换成 2000 国家大 地坐标系(CGCS2000);对于采用黄海高程系统等其它高程基准的存量工程数据,也需转换 成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第 6.1 条 工程地理信息数据主要通过遥感、机载激光雷达测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 全球定 位系统、全站

33、仪及其他野外勘测等技术获取。 (1)遥感: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 象的技术,一般包括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 (2)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是将三维激光扫描仪和航空摄像机装载在 飞机上, 利用激光测距原理和航空摄影测量原理, 快速获取大面积地球表面三维数据的技术。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COMPASS”,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 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 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4)全球定位系统:利用美国 GPS定位卫星,在

34、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 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 GPS。 第 6.2.2 条 电网专题数据中,除地震区划可以直接应用外,其他数据一般仅作参考,实际取值均需 结合外部情况调研、微地形微气象、附近线路运行经验等方可确定。 第 8.1 条 (1)初步设计阶段路径设计的重点是路径方案的选择,即通过多个方案的技术经济比 较给出推荐方案。施工图及竣工图设计阶段路径设计的重点是路径方案的确立,即通过现场 勘查进行路径优化和杆塔定位。 (2)初步设计阶段对影响路径方案成立的区段应具有施工图设计深度,例如变电站进 出线、大跨越等。 第 8.2 条 (1)“多路径方案”与常规设计深度要求一致,一般指 2至 3 个方案。 13 (2)空间距离校验,包括电气间隙校验、障碍物干涉及安全防护距离校验等规范、标 准要求的距离校验。 (3) 施工图及竣工图阶段的成果应包含对线路通道内重要设施的三维模型, 包括铁路、 高速公路、重要输电线路。 第 9.2.2(g)条 导线排列方式改变,包括所有由于档距两端导线挂点空间布置不一致造成导线不平行 的情况。一般出现在线路进出线档、分歧档、换位档以及各类塔型变换档等。 第 11.3 条 所有发布的设计数据,均需为按相关要求进行校审后的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