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综合技能培养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1222111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综合技能培养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综合技能培养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综合技能培养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综合技能培养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四综合技能培养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诗歌语言的鉴赏(一)炼字、炼词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考查方向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 岑 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

2、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 “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和思想内容的能力。一般遵循以下步骤: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答案 “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2“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

3、之态。一、赏析古代诗词的“炼字”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以使传神动人。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怜己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所谓“题眼” ,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炼传神的字词。如 2002 年高考选用李白

4、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题中“闻笛”二字便是“题眼” ,所以全诗四句中的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境界中来,直到最后一句才透露了诗人的本意。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八句诗中虽然未用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喜”意。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 ,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诗有“诗眼” ,词有“词眼” 。这里的“诗眼” 、 “词眼” ,有时是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

5、情感上起的作用。例:从 军 行李 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必然联系。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 “碎铁衣” ,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 “数重围” ,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围、夺路而归。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答题指津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

6、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 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

7、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 、 “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 、“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王维的这首五言律诗,标题中的“过”是访问、探望之意。诗人因“不知”香积寺便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了数里便来到云雾缭绕的山中。中间四句写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从远处飘来隐隐的钟声,使这寂静的山林更显得安谧。五、六两句仍然表现山林幽静冷寂。 “泉声咽危石” ,山间危石耸立

8、,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岩石间艰难穿行,仿佛发出呜咽之声。这“咽”写得极为准确而传神,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 “日色冷青松” ,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也极为传神。山林幽暗,夕阳余晖抹在幽深的松林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冷” 。这一“冷”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根据这样的分析,不难归纳出本题的答案。例 2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释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4回望,都令自

9、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矇眬,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图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点情境)二、体会古代诗词的“炼词”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练,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词语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1炼动词:(1)具象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

10、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例 1:将陶潜“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换成“望”字如何?答:“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是。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如果是“望” ,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

11、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例 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答:“云破月来花弄影”使满篇生辉。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 、 “来” 、 “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2)多义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观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12、王之涣)答:“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答:“溅” “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答:“蒸” “撼”具有夸张色彩。例 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5这句诗, “湿”言“光” , “疏”言“影” ,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得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 ,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

13、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1)形容词叠用、活用。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例如:“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这是王驾写的晴景 ,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除了易“蝴”为“蜂” ,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

14、 ,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例如: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2)形容词作修饰语。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被关注的重点对象。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答: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3炼数量词: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庾信小园赋中的“

15、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的“数枝开” ,改为“一枝开” ,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 ,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 ,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 ,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 。 “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4炼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

16、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6(2)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其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3)表颜色的词:这些词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

17、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炼词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切

18、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词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成功的炼字、炼词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例:观 猎王 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写诗人观看到的将军打猎的情景。 “风劲角弓鸣” ,写风用“劲” ,可见风之猛之烈。能在劲风中射猎,这是何等身手!第二句点出主人公和射猎的地点。次联“疾” “轻”用得俱妙。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特别迅疾。诗人用“疾”而不用“锐” ,突出发现猎物之迅速;一个“轻”字表现猎骑迅速追踪而至,而绝无滞碍。这“疾” “轻”二字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那射猎的场面、骑

19、猎的乐趣、将军的英姿,如在眼前。第三联写猎罢还归。 “忽过” “还归” ,看似寻常,但它们前呼后应,则见返回营地之疾速,给人以瞬息千里之感,更真切地表现出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尾联以写景作结,但所写并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行猎之处的远景;“千里暮云平” ,这样写,7不但首尾呼应,而且形成对照。出猎时风起云涌,回归时风平云定,这与出猎时的紧张、回归时的踌躇满志完全相称。答题指津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描景象(把该字

20、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 1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暮 江 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 ,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 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描图景)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析效果);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点情境)例 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

21、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点情境)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析效果)。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 发罗 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8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答:_解析:本题考查炼字。首先,应该明确“背”的意思。其次,展开联想和想像,描述画面内容,一个“背”字写出了诗人与

22、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最后,点出“背”字更好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结合诗歌中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愁” “独”等把握诗歌情感。答案: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宿城南亡友别墅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注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注 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1)咸阳值雨首句用一“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次句用“空蒙”二字表现出什么情景?答:_(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答:_答案:(1)用“悬”写雨,写出雨脚绵延雨帘高挂的景象,突出雨之健捷而有气势。“空蒙”二字烘托出云行雨注、水气蒸腾的景象。写出了这场雨引起周围环境色调的变化。(2)前一首用“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后一首用“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和后9两句的“追昔”联系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