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223576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皋陶(o yo) 2.譬(p) 3.弘毅(hn)二、通假字1问知 通智,智慧,聪明2举直错诸枉 通措,安排,安置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通向,先前,此为“刚刚”三、古今异义1天下归仁焉古义:称许 今义:回来2非礼勿视古义:不合于礼 今义:不礼貌的举动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1归Error!2克Error!3知Error!4济Error!5方Error!6于Error!7举Error!- 2 -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尧舜其犹病诸 病:担心,忧虑2请事斯语矣 事:践行,从事3非礼勿视 礼:合乎礼(二)形容词

2、作动词不仁者远矣 远:远离(三)使动用法1己欲立而立人 立:使立2己欲达而达人 达:使达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克己复礼为仁 (“为”表判断)(二)省略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于)约,不可以长处(于)乐(省略介词“于”)(三)状语后置句舜有天下,选于众 (“于众”作状语,后置)(四)谓语前置句富哉言乎 (“富”为“言”的谓语,前置)(五)定语后置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可以终身行之”作“一言”的定语,后置)(六)被动句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远”表“被疏远”)课文译注(1)颜 渊 问 仁 。 子 曰 : “克 己 复 礼 为颜 渊 问 什 么 是 仁 。 孔 子 说 : “克 制 自 己 的

3、 私 欲 回 复 到 礼 , 就 是仁 。 一 日 克 己 复 礼 , 天 下 归 仁 焉 。仁 。 有 一 天 你 做 到 了 克 制 自 己 回 复 到 礼 , 天 下 人 就 会 用 仁 来 称 赞 你 了 。为 : 是 。 归 : 称 许 , 赞许 。 焉 : 句 末 语 气 词 。 为 仁 由 己 , 而 由 人 乎 哉 ? ”要 做 到 仁 靠 的 是 自 己 , 难 道 靠 别 人 吗 ? ”为 : 动 词 , 做 到 。 由 : 依 靠 。 而 : 转 折 连词 。 乎 哉 : 语 气 词 连 用 , 强 化 反 问 语 气 。 颜 渊 曰 : “请 问 其 目 。 ” 子 曰

4、 : “非 礼颜 渊 说 : “请 问 克 己 复 礼 的 具 体 条 目 。 ”孔 子 说 : “不 合 乎 礼- 3 -勿 视 , 非 礼 勿 听 , 非 礼 勿 言 , 非 礼 勿 动 。 ”的 不 看 , 不 合 乎 礼 的 不 听 , 不 合 乎 礼 的 不 说 , 不 合 乎 礼 的 不 做 。 ” 其 : 代 词 , 代 克 己 复 礼 。 目 : 条目 、 详 情 。 言 : 动 词 , 说 。 动 : 做 。 颜 渊 曰 : “回 虽 不 敏 , 请 事 斯 语 矣 。 ”颜 渊 说 : “我 虽 然 资 质 愚 钝 , 请 让 我 实 践 这 番 话 吧 。 ”虽 : 虽

5、然 。 敏 : 聪 明 、 机 敏 。 事 :名 词 作 动 词 , 从 事 、 实 行 。 斯 : 这 。 (2)仲 弓 问 仁 。 子 曰 : “出 门 如 见 大 宾 ,仲 弓 问 什 么 是 仁 。 孔 子 说 : “出 了 门 就 像 接 见 贵 宾 一 样使 民 如 承 大 祭 。 恭 敬 谨 慎 , 使 唤 百 姓 就 像 承 奉 重 大 祭 祀 一 样 严 肃 认 真 。己 所 不 欲 , 勿 施 于 人 。 在 邦 无自 己 不 愿 遭 受 的 事 , 不 强 加 给 别 人 。 在 诸 侯 国 那 里 任 职 做 事 不Error!怨 , 在 家 无 怨 。 ”怨 天 尤

6、人 , 在 卿 大 夫 那 里 任 职 做 事 不 怨 天 尤 人 。 ”Error!仲 弓 曰 : “雍 虽 不 敏 , 请 事 斯 语 矣 。 ”仲 弓 说 : “我 虽 然 资 质 愚 钝 , 请 让 我 实 践 这 番 话 吧 。 ”(3)樊 迟 问 仁 。 子 曰 : “爱 人 。 ”樊 迟 问 什 么 是 仁 。 孔 子 说 : “仁 就 是 爱 人 。 ”Error!问 知 。 子 曰 : “知 人 。 ” 樊 迟 又 问 什 么 是 智 。 孔 子 说 : “能 了 解 人 。 ”Error!Error!樊 迟 未 达 。 子 曰 : “举 直 错 诸 枉 ,樊 迟 没 明 白

7、 。 孔 子 说 : “提 拔 正 直 的 人 安 置 到 邪 恶 的 人 之 上 ,Error!能 使 枉 者 直 。 ”能 使 邪 恶 的 人 变 得 正 直 。 ”樊 迟 退 , 见 子 夏 , 曰 : “乡 也 吾樊 迟 从 孔 子 家 出 来 , 见 到 子 夏 , 说 : “刚 才 我 到 老 师 家 去见 于 夫 子 而 问 知 ,见 他 并 问 他 什 么 是 智 , 乡 : 通 “向 ”, 先 前 , 在 此 作 “刚 刚 ”讲 。于 : 到 。 而 : 递 进 连 词 , 并 且 。 子 曰 : 举 直 错 诸 枉 , 能 使 枉 者孔 子 说 : 提 拔 正 直 的 人

8、安 置 到 邪 恶 的 人 之 上 , 能 使 邪 恶 的 人直 , 何 谓 也 ? ”变 得 正 直 , 说 的 是 什 么 ? ”何 谓 : 即 谓 何 ; 谓 :动 词 , 是 , 说 的 是 。 子 夏 曰 : “富 哉子 夏 说 : “这 句 话 含 义言 乎 ! 舜 有 天 下 , 选 于 众 , 举 皋 陶 ,多 么 深 广 啊 ! 舜 做 了 天 子 , 从 众 人 中 选 拔 人 才 , 提 拔 重 用 了 皋 陶 ,不 仁 者 远 矣 。 汤 有 天 下 , 选 于 众 ,不 讲 究 仁 德 的 人 就 被 疏 远 了 。 汤 做 了 天 子 , 从 众 人 中 选 拔 人

9、 才 ,Error!举 伊 尹 , 不 仁 者 远 矣 。 ”提 拔 重 用 了 伊 尹 , 不 讲 究 仁 德 的 人 就 被 疏 远 了 。 ”- 4 -Error!(4) Error!子 贡 问 曰 : “有 一 言 而 可 以 终 身 行 之 者 乎 ? ”子 贡 问 道 : “有 可 以 终 身 实 践 的 一 个 字 吗 ? ”Error!子 曰 : “其 恕 乎 ! 己 所 不孔 子 说 : “大 概 是 恕 吧 ! 自 己 不欲 , 勿 施 于 人 。 ”愿 遭 受 的 事 , 不 强 加 给 别 人 。 ”其 : 表 委 婉 推 测 语 气的 副 词 , 大 概 , 也 许

10、。 (5)子 贡 曰 : “如 有 博 施 于 民 而 能 济 众 ,子 贡 说 : “如 果 有 一 个 人 能 广 泛 地 施 给 百 姓 好 处 并 能 周 济 众 人 ,如 : 如 果 。 于 :给 。 而 : 并 且 。 何 如 ? 可 谓 仁 乎 ? ”怎 么 样 ? 能 称 得 上 仁 吗 ? ”何 如 : 即 如 何 。 谓 :动 词 , 称 为 , 叫 做 。 子 曰 : “何 事 于 仁 , 必 也 圣 乎 !孔 子 说 : “岂 止 是 仁 , 一 定 是 圣 了 ! 何 事 于 仁 : 即 何 止 于 仁 ,岂 止 是 仁 。 必 : 一 定 。 Error!尧 舜 其

11、 犹 病 诸 !尧 、 舜 也 许 还 担 忧 自 己 未 达 到 这 种 境 界 呢 !Error!夫 仁 者 , 己 欲 立 而仁 人 , 自 己 想 站 立 得 住 就 要 使立 人 , 己 欲 达 而 达 人 。 能 近别 人 站 立 得 住 , 自 己 想 通 达 就 要 使 别 人 通 达 。 能 就 近 拿 自 己 打 比 方取 譬 , 可 谓 仁 之 方 也 已 。 ” 即 将 心 比 心 , 推 己 及 人 , 这 可 以 称 得 上 是 实 践 仁 的 方 法 了 。 ”夫 f : 句 首 发 语 词 , 引 发 议 论 。 而 : 就 。 立 人 : 使 别 人 站 立

12、得 住 。立 , 使 动 用 法 。 达 人 : 使 别 人 通 达 。 达 , 使 动 用 法 。 方 : 方 法 。 (6)子 曰 : “仁 远 乎 哉 ? 我 欲 仁 , 斯 仁 至 矣 ! ”孔 子 说 : “仁 离 我 们 很 远 吗 ? 我 想 得 到 仁 , 这 仁 就 到 了 ! ”(7)曾 子 曰 : “士 不 可 以 不 弘 毅 , 任曾 子 说 : “读 书 人 不 可 以 不 志 向 远 大 , 意 志 坚 强 , 因 为 担 当重 而 道 远 。的 责 任 重 大 , 路 途 遥 远 。 ”士 : 读 书 人 。 弘 : 广 大 , 志 向 远 大 。 毅 : 坚 强

13、 ,意 志 坚 强 。 而 : 并 列 连 词 。 道 : 道 路 , 路 途 。 仁 以 为 己 任 , 不 亦 重 乎 ? 死把 在 天 下 实 现 仁 作 为 自 己 的 责 任 , 这 责 任 不 重 大 吗 ? 为 仁 奋 斗 死而 后 已 , 不 亦 远 乎 ? ”了 才 停 止 , 这 路 途 不 遥 远 吗 ? 以 为 : 以 为 , 把 当 作 。而 : 顺 承 连 词 , 就 , 才 。 已 : 停 止 。 (8)子 曰 : “志 士 仁 人 , 无孔 子 说 : “有 高 尚 志 向 节 操 的 人 和 仁 人 , 不 会 为 了求 生 以 害 仁 ,苟 全 性 命 却

14、去 败 坏 仁 德 , 志 士 : 有 高 尚 志 向 和 节 操的 人 。 以 : 转 折 连 词 , 却 。 有 杀只 会 牺身 以 成 仁 。 ”牲 生 命 来 成 全 仁 德 。 ” 有 : 与 “无 ”相 对 。以 : 目 的 连 词 , “来 ”。 (9)子 曰 : “不 仁 者 不 可 以 久 处 约 ,孔 子 说 : “没 有 仁 德 的 人 不 可 以 长 时 间 地 过 贫 困 的 生 活 ,- 5 -不 可 以 长 处 乐 。 仁 者 安 仁 ,也 不 可 以 长 时 间 地 过 安 乐 的 生 活 。 有 仁 德 的 人 安 于 实 行 仁 ,Error!知 者 利 仁

15、 。 ”算 计 得 精 明 的 人 利 用 仁 。 ”Error!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评析 自己不愿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也就是孔子的“仁” 。它实际上是告勉学者:欲求达到“仁”的境界,固然“克己复礼为仁” ,而居心敬恕与无怨,且展现于外,内外如一,同样亦为“仁”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评析 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曾子认为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孔子的仁道精神就在于以仁爱的态

16、度来对待国家、社会和别人,为此就要承担起济世救人的责任。而曾子在进行仁德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人生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他的这两句名言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样博大的胸怀与这样高远的志向,都是源自于孔子的论语和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评析 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在文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

17、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仁者安于仁,智者利用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问题 1 选文 1中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明确 强调“仁”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行为。问题 2 选文 2孔子对其学生仲弓谈“仁” ,谈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明确 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问题 3 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6 -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里?明确 二者本质上是相通的,但前者是从否定的方面说(即不要做什么),后者是从肯定的方面说(即要做什么)。问题 4 选文

18、6中的“我欲仁,斯仁至矣”说明了什么?明确 为仁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问题 5 通过学习选文,要想做到仁,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明确 仁不是嘴上的功夫,不是玄想,要落在行动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践仁的方法。做到仁并不难,关键看你是不是有这种追求。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问知。子曰:“知人。 ” B举直错诸枉C乡也吾见于夫子 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解析:A 项中“问知”的“知” ,通“智” ;B 项, “错”通“措” ;C 项“乡”通“向” 。答案:D2下列

19、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为仁由己 (依靠)B在家无怨 (古时大夫的家族)C举直错诸枉 (邪恶的人)D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全部)解析:D 项中的“举”意为“提拔”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下归仁焉 (句末语气词)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到)D能使枉者直 (的人)解析:B 项中的“于”意为“给予”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非礼勿言”中的“言”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名之曰褒禅 B六王毕,四海一- 7 -C素善留侯张良 D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解析:例句中的“言”与 A项中的“名”均为名词作动词:“言” ,说;

20、“名” ,命名。B项, “一” ,数词作动词,统一。C 项, “善” ,形容词作动词,对人友好。D 项,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长处,以为短处。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9 题。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1、?” (论语泰伯)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子曰:“其恕乎!” (表推测,大概)B可谓仁之方也已 (方法)C士不可以不弘毅 (广大,志向远大)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节约)解析:D 项中的“约”意为“贫困” 。答案:D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Error!Error!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不同- 8 -D与不同,与相同解析:中“以” ,介词,表“用来” ;中“以” ,连词,表转折;

22、中“而” ,连词,表并列。答案:D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解析:D 项为一般句式,A、B、C 三项为状语后置句。答案:D8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告诉子贡,看到别人的错误应该终身“恕” ,这里的“恕”是指宽恕。B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C曾子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但他又认为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道路却很遥远。D “杀身成仁” ,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解析:A 项

23、中“恕” ,不是宽恕,而是从自己出发,去推想别人。答案:A9 “杀身成仁”是什么意思?它对人生有何积极作用?答:_答案: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为信念而勇于献身的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

24、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 ,- 9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颜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

25、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C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D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解析:“舜” “造父”均在句中作主语,据此断句即可。答案: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骖,驾车时在两边的马;两服,驾车时在中间的两马。B寡人,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C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D公,敬辞,尊称男

26、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王、男”五等爵位。解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C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解析:A 项, “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原文中未体现。B 项, “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同造父一样”与原文不符,原文“

27、造父巧于使马造父不穷其马力” 。D 项,孔子并未分析颜回的心理原因。- 10 -答案:C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译文:_(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译文:_(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译文:_答案:(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席位站起来,(命人)催车速行,召见颜回。(2)不知道先生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的?(3)自古至今,从没有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参考译文:鲁定公问颜回说:“先生你也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吗?”颜回回答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 ”鲁定公面色不高兴,对左右随从说:“君子也会有陷害别人的。

28、 ”颜回退回。过了三天,饲马人来陈述说:“东野毕的马逃走了,两匹骖马拉着两匹服马进了马厩。”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席位站起来,(命人)催车速行,召见颜回。颜回到了,鲁定公说:“前两天我向先生你询问东野毕驭马,先生你说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逃走 ,不知道先生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的?”颜回回答说:“根据治理国家可以知道。从前帝舜擅长管理百姓,造父擅长驭马。舜不穷尽百姓的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舜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驭马,登马执辔,正体端坐;急速驾驶,用尽朝礼;经历危险的地方到达远方,马力用尽了,然而还不停地苛求马。我根据这知道。 ” 鲁定公说:“对,的确像先生你

29、所说的那样。先生的话,意义很大啊,希望你再说一些?”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就会乱咬,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叛乱,马急了就会逃跑。自古至今,从没有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 ”鲁定公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回答说:“他之所以是颜回,就是这样。不值得去夸奖!” 三、语言表达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他人指正,吾必改之。_。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百密必有一疏。所以别人或好意或恶语的指正均是一把刻刀,为你- 11 -_。 “今日他人之对我抛砖,乃是他日我成才之奠基。”马云笑谈别人对他的指正、批评甚至

30、诽谤。正是他_,使得阿里巴巴蒸蒸日上。答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生的美玉添姿增彩 有过必改,善听人言的品质15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国学”加以解说。(不超过 45个字)“国学”一说,兴起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 20世纪初,大盛于 20年代,90 年代再掀热潮。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等都曾对“国学”进行过自己的阐述。现在,许多人认为,对“国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阐释,而“传统文化与学术”除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当然也少不了医学、戏剧、书画、武术、星相等东西,它应该

31、是一个“干立枝繁”的庞大体系。按学科分,国学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以儒家哲学为主流;按思想分,国学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等,以儒家为主导;按四库全书分,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子部尤其是经部为重。答:_答案:国学是指兴起于 20世纪初的以儒学为主体的包括医学、戏剧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柏杨对孔子的精述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因麒麟的出现而终止。明年(前 480),战国时代开始。又明年(前479),孔丘逝世。孔丘没有写下任何著作,在他逝世之后,他的门徒把他平日的言论、摘要记录下来,名为“论语” ,跟“五经”一样,也被列为经典。一个以崇古尊君为中心

32、思想的儒家学派正式建立起来,众门徒分散四方,各为这个理想奋斗。 论语所记载孔丘的言论是片段的,所以儒家学派缺少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和一个为一种观念概括统摄而前后一贯的逻辑。但孔丘是一个经验丰富和洞察人生的智慧老人,他所说的那些格言隽语,已能充分表达他思想的要领。若干世纪后,儒家学派发现杀少正卯这件事不太光彩,所以曾竭力证明根本没有少正卯这个人。不过孔丘壮年时的政治生涯,似乎不应该影响他老年后的学术贡献。当他回到鲁国的时候,已有很大改变,他和蔼可亲,严肃而诚恳,对学生的教诲从不疲倦。严格地说,与其说孔丘是一位思想家,毋宁说他是一位教育家,他只作叙述,而很少创见。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了解,使他对人性

33、的弱点抱浓厚的同情态度。所以他提出做人的基本道理“忠”和- 12 -“恕” ,尤其重视“恕”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绝不勉强别人接受。 “恕”是人生永远不变的最高贵的情操。在崇古的大前提下,黄帝王朝的伊祁放勋和姚重华,孔丘开始刻意地美化他们,这是一个大契机,他为中华人提出了一个美丽的回顾而不是美丽的前瞻。从此儒家学派即以效法伊祁放勋和姚重华为君主或人民的奋斗目标。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孔丘肯定“仁”是唯一的动力, “仁”的内容是“爱人” ,即一种真挚的纯洁感情, “忠”和“恕”就是完成“仁”的手段,这手段优先表现在孝顺父母的行为上。所以“孝”是一切行为的最低起步。孔丘的政治生涯是失败的,但他的教育精神则绝对的可贵而且成功。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被儒家学派尊崇为“万世师表” ,他那些精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论,留传下来,成为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知识链接:柏杨(19202008),原名郭定生,人文大师,自称是“野生动物” 。著名作家。他的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代表作中国人史纲 丑陋的中国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