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22457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对应学生用书 P87)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锃亮(zng) 2.釉子(yu)3紫黝黝(yu) 4.蘸唾沫(zhn)5胡髭(z) 6.思忖(cn)7攥着(zun) 8.老鸹(gu)9肩胛(ji) 10.讹诈() (二)多音字1呱Error! 2.扛Error!3脯Error! 4.捋Error!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

2、时农村、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 ,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本课节选自小说的开头部分,是小说的“楔子” ,朱老巩被活活气死后,小虎子姐弟俩相依为命。有一天夜里,两个蒙面人破门而入,强奸了姐姐,小虎子只身下了关东,姐姐也跳河自尽了。三十年后,小虎子又回到了冀中平原上,决心报三十年前

3、的血仇。这时的小虎子名叫朱老忠,带着妻子和儿子大贵、二贵,在少年时的朋友严志和的帮助下安了家。现在的冯兰池已 60 多岁,仗势欺人,横行乡里,其儿子冯贵堂念过大学法科,一场官司使村里的朱老明赔了五亩地,几乎气瞎了眼,严志和也搭进去一头牛锁井镇又掀起了一场凝聚了上一代人仇恨的斗争- 2 -三、用对词语1震动 振动例句中国队夺冠的消息震动了全国,真是“今夜无眠”了,已经晚上十二点,他听着钟表有节奏的振动声,这才恬然入梦。辨析震动:不一定有规则,多比“振动”强烈,又时常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可以用于人,指重大的事情、消息震动人心。振动:一般指有规则地摆动、摇动,以一个位置为中心左右或上下地动,是多次的、

4、不断往复的。一般用于具体物体,并多用于科学术语中。2干涉 干预例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 2 日表示,香港政制发展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外国以任何方式干涉。推进省级以下检察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有利于市、县级检察机关更好地行使检察监督权,减少地方政府干预。辨析干涉:着重于强行参与,横加阻挠,多指用粗暴强硬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以一定的压力和影响。如: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四、积累成语1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2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3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5、4招事惹非:(言语、行动)引起是非、麻烦等。5节外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6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对应学生用书 P88)描绘“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巨匠梁斌- 3 -简介: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1930 年进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96 年逝世,安葬于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作品:长篇小说红旗谱 播火记 烽烟图 翻身

6、纪事(上部),中篇小说父亲 ,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 。评价:闻名中外的小说家。 记写北方农民的革命斗争发生在 1932 年 8 月的高蠡暴动,是保定地区高阳、蠡县一带的广大农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直接领导下掀起的一场震撼华北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创建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在这块沃土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给后来动员民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并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

7、些写进了红旗谱 。节选部分围绕朱老巩护钟事件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坚韧、刚毅、勇敢果断、疾恶如仇、富有反抗精神的农民英雄的形象,揭示了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冲突的尖锐性,也反映了农民自发斗争失败的不可避免性。 赏情节- 4 -1本文主要概括朱老巩为护钟和地主冯兰池的矛盾斗争,试概括主要矛盾冲突。明确 矛盾起因 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古钟顶税。矛盾发展 朱老巩决心拼死护钟。矛盾冲突 冯兰池和朱老巩在钟前的激烈斗争。矛盾回缓 严老尚出面调解。矛盾高潮 朱老巩中了冯兰池调虎离山之计,护钟行动失败。结局 朱老巩含恨离世。 赏人物2结合课文所选内容,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明确 朱老巩极富正义感和叛逆精神。(1)一听说

8、冯兰池要砸钟,立即义愤填膺,揭露冯兰池横行霸道的行为,足显他的正义凛然、疾恶如仇;(2)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斗争和反抗方式;(3)面对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不胆怯与倔强叛逆;(4)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5)与冯兰池唇枪舌剑的过程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昧心账,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反顾举刀护钟;(6)当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时,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7)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斗争到底。在朱老巩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之士的侠肝义胆

9、,英雄豪气。 赏环境3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他们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护钟失败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确 (1)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都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没有人施以援手。(2)反映了当时农民面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退缩、胆怯甚至已经麻木,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也正是由于广大农民的袖手旁观,给朱老巩与冯兰池的斗争涂上了失败的色彩。(3)这样的结局启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积极

10、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5 -4本文的时代背景如何?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加以分析。明确 表现手法 语句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交代社会背景冯兰池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他把辫子盘在帽盔上通过人物语言描写,交代社会背景朱老巩反问了一句说:“锁井镇上,大半个村子的土地都是你冯家的” “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剥削我们一辈子。 ” 细节描写,暗示环境护钟斗争的环境描写,暗示古钟被砸,宛如砸在百姓的心上,使他们麻木的心灵渐渐苏醒。作者通过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冀中平原,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

11、剥削的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斗争的精神。 赏技巧5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举例分析。明确 特点 示例语言个性化选文在语言上极具特色,人物语言富于个性,灵动鲜活,朱老巩的掷地有声,严老祥的大义凛然,冯兰池的凶恶阴险,严老尚的蛮横无赖,朱全富的善良老实,都能从人物的语言中得到展现。如朱老巩“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这句话,真可谓掷地有声,突出了人物的英雄本色。动作描写鲜活文中朱老巩极富正义感和叛逆精神。作者通过鲜明有力的动作描写,使这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朱老巩二话不说,叉开巴掌,劈脖子盖脸打过去,说:去你娘的!一巴掌把铜匠打了个大斤斗,滚在地上。 ”“叉” “劈脖子盖脸” “

12、打”等动作描写写出了朱老巩性格中勇敢果断的一面,一个“滚”字暗示了这一巴掌力气之大,劲道之狠。老祥大娘说:“算了吧,兄弟!几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还能改变了这个老世界?”网友说:“伟人改变环境,凡人适应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人到底应当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请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一:不能适应环境,那就改变环境。- 6 -雄鹰永远振翅于天空,鱼儿永远悠游于水底,骏马永远驰骋于草原。人,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必须敢于改变环境,这样才能彰显迷人风采。想想食客毛遂如何自告奋勇,劝说他国联盟,击退敌军,保家卫国。只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却让他改变了个人环境和国家环境。固守于原来生存环境的人是弱者,只有能抓住时机而改

13、变自己生存环境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观点二:不能改变环境,那就适应环境。我们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生活在干旱少雨地区,就得学会尽量节约用水,忍受风沙的肆虐;生活在高原,就得适应高原缺氧的反应,处处放慢节奏;生活在荒郊山野,就得忍受荒凉、寂寞和很不方便的生活条件;生活在闹市,就得习惯噪音、污染、堵车、拥挤,在人山人海里去寻找自己的空间,在水泥森林里去开发自己的人生。成功总是青睐那些认真工作、积极进取的人。如果成天一肚子牢骚委屈,自以为大材小用,不仅没有人同情,还可能会被环境所淘汰。(对应学生用书 P90)文学史评红旗谱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梁斌的红旗谱和欧阳山的三家巷(及苦斗

14、等),是对于革命“起源”的叙述。革命起源,是革命历史小说的“既定”主题之一。在一些小说中,它通过对革命的参加者(主要是工农民众)投身革命的生活、心理动机的表现来实现,而在红旗谱等小说中,则直接描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乡村和城市革命运动最早的孕育、开展的情形。据梁斌的回忆,为着写作红旗谱 ,他有过长时间的准备。在作家看来, “史诗性”地概括中国农民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活和命运,需要安排相当宏阔的生活画面和长卷式的结构。因而,小说被构思为多卷本。第一部红旗谱(1958)写 20 世纪 30 年代初在河北保定一带农村开展的反割头税斗争和保定二师的学潮。第二部播火记(1963)主要写发生于

15、1932 年的高蠡暴动。第三部烽烟图(1983)则写抗日战争烽烟初起的斗争情况。朱老忠、严志和两家几代人的生活遭遇,是各部的主线,而这一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 ,按时间顺序组织为各卷的中心情节。和创业史一样, 红旗谱开头也有独立成章的“楔子”(创业史是“题叙”),讲述主人公或其先辈曾经的奋斗:老一辈农民朱老巩和严老祥大闹柳林镇,赤膊上阵,拿铡刀拼命,朱老明对簿公堂,和地主打官司,但“都注定要失败” 。这为“正文”提供了铺垫和对比:他们的后代在“接触了党,党教导他们要团结群众,走群众路线的道路”之后,斗争终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小说完成了这样的“叙事”:“中国农民只有在共

16、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战- 7 -胜阶级敌人,解放自己。 ” 在红旗谱中,这一主题,主要通过对朱老忠等人物的“成长”(由传统农民的仇恨和反抗性,到获得由“时代” 、由无产阶级政党所赋予的理想和集体主义精神)来实现。对于朱老忠等,当时的评论界不仅认为是小说突出成就的标志,而且是当代文学人物塑造的重要收获。小说对这个人物的创造,切合了当代有关“英雄人物”创造的基本规则:一是人物在小说整体中的中心位置;二是人物性格所包容的阶级、时代的内涵,以及完美的理想化要求。(选自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红旗谱自出版以来,一向被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壮丽史

17、诗,如果将红旗谱三部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也确是一部具有史诗气度的小说。作者曾说,他写这部小说,一开始就明确主题是写阶级斗争。因此红旗谱一开篇便是一种震撼性的叙述,摆开了两个阶级生死冲突的阵势:平地一声雷,震动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地主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而第三部烽烟图的结尾,则将被压迫阶级不屈不挠的反抗推向了一种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时空:夜深了,远远传来滹沱河里呜呜咽咽的流水声,那是渗彻人心的、几千年来永恒不变的、被压迫人民的心声!那是几千年来永恒不变的、反抗的力量!这种惊心动魄渊源深厚的压迫与反压迫的阶级斗争,在小说中主要是以冀中平原锁井镇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之

18、间的矛盾冲突为基本情节展开的。而阶级斗争的严酷事实则将锁井镇划分为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为代表的农民阶级跟以冯兰池家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两大敌对阵营。当然,这不仅是一般的地主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它是作者立足于新的时代理念,对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历史命运以及中国革命史所进行的艺术概括。小说的“楔子”所写“朱老巩大闹柳树林”和稍后侧写的朱老明“对簿公堂” ,既表现了农民与地主势不两立的阶级冲突,更是意在揭示老一代农民传统的斗争方式的局限,即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无论是赤膊上阵,个人拼命,还是进行所谓合法斗争,中国农民都逃不脱失败的命运。同时,它也是为即将展开的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斗争画卷追根溯源,从而使艺

19、术画面获得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小说所描写的一系列事件,如第一部中的反割头税运动、运涛入狱、二师学潮,第二部中的高蠡暴动,以及第三部所写的卢沟桥事变后江涛、运涛、大贵等回乡组织抗日武装和人民政权建立的情景等等,虽然也反映了农民和地主阶级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但是朱老巩的后代们已不再像先辈那样自发反抗,而是日益自觉地将自己置于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之中。小说由此展示了中国农民从自发反抗到有组织斗争的历史转折,表现了中国农民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觉醒、成长的历史和他们在民主革命斗争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也完成了以阶级矛盾为主线,以农民为主要同盟军的中国民主革命史的文学建构。(选自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

20、,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8 -红旗谱中的人物1中国农民英雄的典型朱老忠朱老忠是跨越新旧两个历史时代的人物,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在朱老忠身上闪耀着中国历代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光芒。(1)强烈的阶级爱憎、刚毅顽强的反抗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他在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朱老巩大闹柳树林这一情节,为朱老忠性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我们看到了朱老忠英雄性格的阶级、历史根源。(2)20 多年闯荡江湖的经历,又使朱老忠形成了豪爽、讲义气等性格特点。他正直无私,慷慨豪爽, “为朋友两肋插刀” 。父辈们赤膊上阵的血泪教训,使朱

21、老忠开始懂得了斗争的策略。他常说:“闯吧,出水才看两腿泥。 ”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他从冯兰池企图霸占脯红鸟,想到“别看事由小,可能引出一场大事来” ,教育孩子们“一个个要拿心记” 。冯兰池抓大贵当壮丁时,他满腔愤怒,曾想和冯兰池拼个你死我活,但为了从长计议,他尽力克制着自己。他有一个“一文一武”的复仇计划,相信“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 。从朱老忠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性格、阶级性格、时代性格三者完美的统一。(3)朱老忠是一个觉醒了的革命农民英雄,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勤劳的庄稼人。当朱老忠经过艰苦的历程找到革命真理时,他的侠义精神和坚韧性格,就迅速上升为一个革命战士所具有的坚定信念和

22、英雄气概,升华到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思想境界。作者准确地把握了朱老忠性格发展的节奏,多侧面、多层次地刻画了朱老忠形象的本质和典型意义。朱老忠联结着两个时代。在他的身上,既反映了中国农民革命运动从自发反抗到有组织斗争的发展过程,又表现了中国农民英雄向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转化、成长的历史趋势。朱老忠奋斗成长的历史,形象地显示了党领导下的广大农民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作品中描写的人民大众的人情美、人性美,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美好的理想情操,也都给读者以陶冶和启迪。2地道的农民形象严志和严志和这一形象,作为英雄形象朱老忠的衬托,收到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应。他的性格有软弱逃避的一面,也有不服输的一面。严志和是个

23、典型的旧时代农民形象,没有远见也没有理想,只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但是地主恶霸不给他这样的生活,连最贫苦勤劳的农民也无法在这样的压迫中存活,黑暗中的中国人民还有希望存活吗?朱老忠的归来带给他希望,一个最普通的农民也要起来反抗不公平的社会了。3第三代农民形象代表运涛、江涛、大贵、春兰- 9 -除了朱老忠、严志和这两个第二代农民形象的典型外,第三代的运涛、江涛、大贵、春兰等,也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使人历久难忘。春兰是当代文学创作中最优秀的农村妇女形象,她与运涛的相爱过程,从两小无猜到以身相许,再到忠贞不渝,都写得朴实无华、真挚动人,表现出在北方保守的伦理环境下农村姑娘对新生活的向往。江涛、运涛、

24、大贵等青年一代成为作品中革命思想的领头人,是反抗斗争的真正战士,是中国革命的希望之苗,是用熊熊烈火燎原的带头人。运涛、江涛都是农村知识分子,在广大农民还没有觉悟的时候,起着革命的先锋与桥梁的作用,直到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屡遭失败,并在唤起了民众之后,有组织有觉悟的农民阶级才逐步承担了历史的革命重任。所以红旗谱的主题实际上是写知识分子在革命实践中的成长,从第二部播火记开始,农民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主角。(时间:40 分钟 满分:55 分)一、基础巩固(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杂着一些外语词汇,使得外语尚未过关的学生简直不知

25、所云。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开场丢分不算一件最糟糕的事,糟糕的是,意大利人好像因这一球而老羞成怒,失去了分寸。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小虎子听得说,要为这座古钟掀起惊天动地的大事变,一片好奇心,走上千里堤,看了一会子古钟。近年,学术造假盛行,影响极其恶劣。教育界委员呼吁,对造假者,要抓住一个,严打一个,以儆效尤。A BC D解析: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说话者语言紊乱或空洞。与语境不符。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

26、成,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只能够用于形容人工事物,不能用于形容天然景观,使用范围不当。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 10 -白雪”对举)。望文生义。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技界人士指出,技术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造成研发投入的巨大浪费,加剧了科技与经济脱节,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已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B “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C经济改革搁浅或者受阻,首先会抑制实体经济的投资,继而会进一步打击金融市场的信心,这对于意大利短期与中长期经济前景来说都相当不利。D

27、寻求人生乐趣的法则是,知道自己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深信能够战胜它们,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乐趣。解析:A 项,句式杂糅, “科技界人士指出”与“已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保留其一即可;B 项,搭配不当, “人口”可以说“增加”或“减少” ,但不能与“改善”搭配;C 项,语序不当,应是先打击信心,再抑制实体经济的投资。答案:D3下列句子中,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日前登门拜访阁下,未遇,十分遗憾。如有空,请惠临寒舍一叙。B凡在本店购物满二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欢迎光临。C竭诚欢迎广大客户和厂商惠顾,愿与国内外客户携手共进,共铸辉煌。D蒙先生惠允,本报首家摘要发表先生大作,

28、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解析:“惠赠”为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此处应改为“敬赠” 。答案:B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布尔津河像长方形的餐桌,我坐在山坡上看这只餐桌,_。_。_。_。_。_。红柳的花瓣真的可以在枝上待很久,没有古人所说的飘零景象。其实不用摆筷子,折一段岸边的红柳就是筷子红柳开满密密的小红花,花瓣比蚊子的翅膀还要小这么长的餐桌,应该安装几百条结实的橡木和花楸木腿小鸟从餐桌上直着飞过去,检查餐桌摆没摆酒杯和筷子这么小的花瓣好像没打算凋落,像不愿出嫁的女儿赖在家里。它陷在青草里,因此看不见桌子腿A BC D- 11 -解析:作答此类题目时要瞻前顾后

29、。如瞻前“我坐在山坡上看这只餐桌” ,可知接下来应该写“餐桌” ,中的“它”指代“餐桌” ,应紧随其后;如顾后“红柳的花瓣真的可以在枝上待很久” ,可知前文应该写“花瓣” “没打算凋落” ,应放在最后一空。由此排除 B、D两项。再对所给句子分层归类,写餐桌,承上启下,写花瓣。由此排除 C 项,可确定答案为 A 项。答案:A二、阅读鉴赏(33 分)(一)课内阅读(14 分)阅读课文“平地一声雷张眼看着眼前这条长河” ,完成 57 题。5下列对选文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红旗谱作为一部魅力永存的文学名著,其成功是多方面的。从内容方面说,它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生动地展示了 20 世纪

30、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以农民斗争和学潮为主题的生活图景,塑造了一系列生活在不同时代、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B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善于学习我国古典小说的手法,侧重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较多地借助抽象的叙述、静态的描写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来表现人物。C作者采用了极其丰富的大众化语言,并对这种语言加以适当的提炼和加工,使它们既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又成为概括力强、感情色调丰富、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D利用配角衬托人物。小说中严老祥的优柔寡断、朱全富的胆小怕事、冯兰池的阴险狡诈,使朱老巩的直率、果敢、刚烈、侠骨热肠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解析:B 项, “较多地借助抽象的叙述、静态的描写

31、”不正确。答案:B6文中“看看日头红了,落在西山上,夜暗像灰色的轻纱,从天上抛下来”一句中的“灰色的轻纱”有什么深刻含义?(5 分)答:_答案:“灰色的轻纱”既是描写自然环境,也是朱老巩当时灰暗心情的写照。7结合原文语句,分析朱老巩这个主要人物形象。(6 分)答:_- 12 -_答案:“老人家听得老祥大伯说,猫着腰虎虎势势地跑前两步,手掌拍得膝盖呱呱地响”表现朱老巩的性急;“父亲听了直是气呼呼的,血充红了眼睛,跺着脚连声说: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 ”表现朱老巩不畏强暴、行侠仗义、敢于斗争的品格;“父亲眯缝起眼睛,在一盏小油灯下,悄悄地磨着铡刀,磨得刀锋在灯光下闪亮”则表现了朱老巩

32、置生死于度外、与恶霸冯兰池一斗到底的决心。成功塑造了一个舍身护钟的血性汉子农民英雄的形象。(二)课外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朱老明说:“这还不算输到底,只要我朱老明有口气,就得跟他干!”他又捏着太阳穴说:“咳!我的眼呀,要是好不了,可就苦了我了。我的眼要是瞎了,趁个空儿也要拿斧子劈死他!咱满有理的事,这辈子翻不过案来,死的时候也得拉他垫背,我就是这个脾气!”又指着眼窝说:“唉呀!这辈子还能见着青天吗?” 朱老忠听到这儿,直着眼睛愣了一刻,说:“不要着急,慢慢来吧,我就是为咱这穷哥们回来的,不是的话我还不回来呢!目前他在马上,咱在马下。早晚他有下马的一天,出水才看两腿泥!

33、”说着,朱老明又不住地咳嗽,咳嗽得弯下腰起不来。他说:“兄弟们,给我口水喝吧!” 严志和提了提壶,壶是凉的,连一点水也没有。忙去趴在灶堂门口,打火镰点着火,拉动风箱烧水。朱老明的火石,已经打成圆球,没有一点棱角了。他这么打打,那么打打,打了半天才打出火星来,点着柴禾烧了壶水来。朱老忠在一边看着,他想:“不回老家吧,死想家乡。总觉得只要回到家乡,吃糠咽菜也比流落在外乡好。可是一回到家乡呢,见到幼年时候的老朋友们,过着担心的日子,又觉得起心眼里难受。 ”心里说:“知道是这个样子,倒不如老死在关东,眼不见为净,也就算了!”转念又想到:“在关东有在关东的困难,天下老鸹一般黑!闯吧,出水才看两腿泥!”他

34、觉得肩头上更加沉重了,祖辈几代的新仇旧恨,压在他的身上。朱老明喝完了水,润了润嗓子,停止了咳嗽。朱老忠说:“我还要到老拔兄弟家去看看,想叫他帮着我拾掇拾掇房子。 ”“大哥!你缺什么东西?”朱老明说:“缺什么东西?没法说了,什么都缺!” 朱老忠见不得这么可怜的人,眼上闪着泪花说:“大哥!你甭发愁,好好养病吧,养好了再说。有朱老忠吃的,就有你吃的。有朱老忠穿的,就有你穿的,你虽然是个庄稼人,是有英雄气的!”他说着,掏出十块钱,往炕上一扔,咣啷一声响,说:“看看,够治眼的吗?” - 13 -朱老明一听,立时伸起脖子笑了,说:“哈哈!什么,洋钱呀?” 朱老忠说:“你先治病,别的我打发孩子们送来。 ”说

35、着,走出门来。 朱老明又说:“你可常来看看我,我闷得慌,你来这一下,我像看见明灯一样,你这人心眼怎么这么豁亮?” 朱老忠临出大门时,又听得朱老明在屋里叹口长气说:“咳!人们都把土地卖了,没有土地,靠什么活着!”朱老忠一听,他又站住,走回窗台底下,说:“大哥!别焦心了,好好养着吧。事儿在我心里盛着,冯老兰就是一座石头山压在咱的身上,也得揭他两过子!”朱老明说:“好!我听你的。 ”严志和在一边看着,实在动心,不由得流下眼泪来。心里说:“出去闯荡了几十年,闯出这么个硬汉子!”两个人在柳树底下抽着烟,盘算了一会子盖房的事。朱老忠站在大柳树底下,往西一望,对岸坡上就是冯家的场院。周围黄土墙圈,墙圈里外长

36、满了高的杨树,低的柳树。陈年草垛,有杨树尖那么高,雾罩罩的一座宅院。他站在土坡上愣了一刻,猛可里呼吸短促,胸膛里滚热起来。他看到老爹住过的地方,死过的地方,想起他出外的日子,仇恨如同潮水在胸中汹涌起伏。(节选自红旗谱)8文中主要介绍了朱老明和朱老忠,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4 分)答:_答案:朱老明:爱憎分明,有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朱老忠:强烈的阶级爱憎、有勇有谋、慷慨好义、扶危济困、舍己为人。9 “出水才看两腿泥”这句话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 分)答:_答案:这句话体现了朱老忠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10文中没有对冯老兰进行直接刻画,从对话中你能概括出冯老

37、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吗?(5 分)答:_答案:心狠手辣、仗势欺人、贪婪霸道、阴险狡诈。11试分析朱老忠性格形成的原因。(5 分)- 14 -答:_答案:来源于深似大海的阶级仇恨,得益于坎坷多艰的漂泊生涯。家破人亡的惨剧,父辈的熏陶,走南闯北的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使他比父辈有了更多的智慧和韧劲。三、语言表达(10 分)12将下面这个长句变成三个单句,可以增减词语,不可改变原意。(4 分)红旗谱是上世纪 5060 年代梁斌创作的一部揭示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自发走向自觉革命斗争历程的优秀长篇小说。答:_答案:(1)红旗谱是一部优秀长篇小说。(2)它是著名作家梁斌上世纪 5060 年代创作的。(

38、3)它揭示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自发走向自觉革命的斗争历程。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 。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_,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 。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_,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答:_答案:自己才能生存 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但底线却不能缺失-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