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22460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儒林外史匡超人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可憎(zng) 2.踌躇(chu)3诰命(go) 4.盘桓(hun)5妆奁(lin) 6.衣衾(qn)7装殓(lin) 8.戛然而止(ji)(二)多音字1差Error! 2.监Error!3粘Error! 4.拗Error!5揣Error! 6.冠Error!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7.Error! 8.Error!三、用对词语1抚养 扶养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全书故事情节虽

2、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在儒林外史中与“匡超人”相关的情节有: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他乡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 “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侍奉,禽兽也不如” 。但是

3、,他逐步发生了变化。先是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 ,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后又受到衙吏潘三的教唆,做起流氓恶棍的营生。社会给他这样三条路,他巧妙地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当他侍奉久病的父亲,敬事兄嫂,亲睦乡里,表现出人性的纯良时,他只能是个卖豆腐的小百姓;而当他变质之后,他却拥有了荣耀和幸福, “高兴长安道” ,洋洋得意了。小说通过匡超人的人生蜕变,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士林阶层给予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课文节选的部分为匡超人二到杭州,灵魂发生急剧蜕变之后的故事。- 2

4、 -例句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子女也有扶养父母的义务。辨析“抚养”是关心爱护并教育培养的意思,只用于长辈对晚辈;“扶养”是养育或者扶助供养的意思,可用于平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2标致 标志例句一位长相标致的女子,正站在交通标志牌前焦急地等待着她走失的驴友。辨析“标致”和“标志”读音相同,但二者意义不同。 “标致”指女子相貌、姿态美丽;“标志”是表明特征的记号,表示某种特征。四、积累成语1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2光天化日:文中比喻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的地方。3面如土色:形容极度恐惧,面容失去血色。4大吹大擂:本义为用力吹喇叭或击鼓。现多比喻大肆宣扬,过分地夸张或吹嘘。5沈鱼落雁:即

5、“沉鱼落雁” 。鱼见了人沉入水底,雁见了从天上落下,形容女子容貌极美。6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使花朵害羞,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作“羞花闭月” 。7珠围翠绕:文中形容华丽的陈设装饰。有时也形容女子服饰华丽或形容美女侍从众多。8宴尔新婚:形容新婚欢乐的情景。也作“新婚燕尔” 。(对应学生用书 P36)古典讽刺小说的杰出代表吴敬梓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 ,赋援笔立成。不善- 3 -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作品: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6、,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评价: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参透时世,揭露丑态吴敬梓的一生,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清客的招摇撞骗,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很容易察觉到。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

7、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不愿参加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串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

8、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赏情节- 4 -1匡超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集中地体现在对待潘三的态度转变和停妻再娶这两件事上。试结合所选文本分析说明。明确 第一件事是对待潘三的态度转变。潘三犯事被官府拘押,受过其恩惠的匡超人本当设法营救,至少应到狱中探望,方合朋友之义。但当他知道潘三案可能牵扯到自身时,原先的恩情就都抛到脑后了。他唯恐祸及己身,于是,赶紧逃走,去投奔京城的老师去了。他又不好跟自己的妻子说真话,就编谎言,妻子不从,就再三威逼。其言语的急切、行动的迅速,表现了内心的急功近利。当潘三托人从狱中捎话给他,请求帮助的时候,他干脆用一套虚伪的官话挡驾,

9、充分表现了他的虚伪和势利。当蒋刑房对此提出疑问后,匡超人则赤裸裸地露出了忘恩负义的嘴脸。第二件事是匡超人的停妻再娶。匡超人本已有妻室,却因为自己的丈人是抚院的差,唯恐被人小瞧,就称自己没有妻室。虽然李给谏把外甥女嫁给他时他有所踌躇,但攀龙附凤的诱惑还是让他把糟糠之妻忘在了脑后,可谓败德丧行。 赏人物2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为自己开脱辩解 人物执意送夫人下乡“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如何了得!” “你有所不知有甚么不快活?”急功近利

10、隐瞒婚史,再结夫妻 “戏文上说这有何妨!”败德丧行评价对待家人的态度置办丧事“他是个诰命夫人,到家请会画的不可自己倒了架子。 ”寡廉鲜耻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潘三入狱,恕不探望 “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赏罚不明了。 ”虚伪势利,忘恩负义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 ,酿成笑话“不瞒二位先生说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无智无耻 赏语言3下面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5 -(匡超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明确 害怕自己被揪出来,同时交代匡超人干过罪恶勾当。4下面的句子表现了匡超人怎样的心态?又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明

11、确 厚颜无耻,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5匡超人听见自己的妻子死了,止不住落下几滴泪来,这说明他确实为失妻而悲痛吗?明确 这几滴眼泪是硬挤出来的,虽有丧偶时的痛楚,但又想到自己的辛小姐,其内心定是转悲为喜的。 赏技巧6辛辣而又不动声色的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儒林外史主要的写作手法之一。请结合文本,对这一手法进行分析。明确 辛辣而又不动声色的讽刺手法的运用,是这部小说的风格,在节选的第二十回中仍有相当鲜明的体现。对于匡超人发迹前后言行的变化,作者不落一字褒贬,全凭匡超人的言行来表现。比如,匡超人对牛布衣胡吹自己选文的精妙,却不料露了丑,作者把他客观地记录下来,不做任何评论,但匡超人无智

12、且无耻的嘴脸昭然若揭。再如,做官之后,对家人的嘱咐,作者不着一字评论,匡超人那种得志猖狂、颐指气使的神情历历在目,不由得使人产生一种深深的厌恶之情。匡超人由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民子弟最终堕落为士林的丑恶之人,责任到底在谁?请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一: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染、腐蚀导致他的变质。从文中所写来看,在他的身上,统治阶级所宣扬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他的腐蚀最为明显。在封建主流意识中,功名富贵是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砝码。生活其中的青年士子,精神无所依归,只能按照统治阶级规定好的路线前行,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学会了溜须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淳朴的本性。观点二:责任全在于他本身,

13、如果他坚守自己的善良,就不会变质。人很难改变黑暗的社会,但可以坚守自己的操行。如果在自己周围形成一道坚强的精神屏障,做到百毒不侵,那么就能够使得你在任何复杂、任何污浊的环境中,也出淤泥而不染。(对应学生用书 P37)- 6 -1鲁迅评儒林外史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时距明亡未百年,士流盖尚有明季遗风,制艺而外,百不经意,但为矫饰,云希圣贤。敬梓所描写者即是此曹,既多据自所闻见,而笔又足以达之,故能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

14、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中国小说史略清之讽刺小说 , 鲁迅全集第 8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年版) 2历史学家冯沅君、陆侃如评儒林外史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其“大醇小疵” 。3作家何满子评儒林外史吴敬梓的传统文化素养高,理性思维卓特,艺术创新精神突出,创造出一种颇似“生活流”式的艺术构架。儒林外史是历时性很强的一部小说,吴敬梓惊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重危机,所以它迄今还有烛照世相,特别是知识分子各色心态的巨大生命力,这是他艺术灵魂里最可珍贵

15、之处。只有从历史文化的视野观照儒林外史 ,才能焕发其精神,此鲁迅之所以慨叹“伟大也要有人懂”的深意所在。4胡适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对于士林阶层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儒林外史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理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

16、醒世计,非为骂世也” 。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挽救被讽刺的这一群,正所谓“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 。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 儒林外史历来被评价为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即为现实主义作品,其中很多故事与人物直接来源于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曾说过:“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多实有其人,而以象形谐声和庾词隐语寓其姓名。 ”儒林外史擅长运用“皮里阳秋”的- 7 -笔法,也就是“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 。作者的看法并不是直接拿

17、出来硬塞给读者,而是在具体形象的塑造中微言大义。周进和范进的中举,匡超人的转变,杜少卿的豪举,马二先生的迂腐,这一切都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我们必须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各种形象的关联、发展上体会和了解。这是一种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叙事方式。 该书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人物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

18、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 ,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儒林外史中的人物1科举制度的殉道者范进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把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做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

19、,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说明他中举后也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会像其他统治者一样欺压百姓。作品通过对比手法写他中举前后的变化,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封建科举制度已经扭曲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灵魂。2生活圈里的吝啬鬼严监生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缠的二两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 “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 。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其二,严监生临

20、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 8 -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3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的流氓恶霸严贡生严贡生的“六亲不认”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在第六回中,严贡生自己的弟弟严监生病死,临死前也不见严贡生来询问、关心;直到严监生死后“过了三四日” ,才见“严大老官” “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这也说明了

21、当时封建科举麻痹人心, “科举”在严贡生这一类文人眼里远远比“亲情”重要。第六回中,严贡生取出一方云片糕来吃,剩下几片, “阁在后鹅板上,半日也不来查点” ,而当掌舵驾手“左手扶舵,右手拈来,一片片的送到嘴里了” ,严贡生先是“只作不看见” ,直到“船拢了马头” ,他便“转身走进舱来,眼张失落的,四周看了一遭” ,还明知故问地询问四斗子:“我的药往那里去了?”此时一个装模作样的人物宛然浮现眼前。当他“得知”是掌舵的吃了,便“发怒道”:这药是“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同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 “值几十两银子” ,还要写帖子送到“汤老爷衙里,打他几十板子再讲”。这一段精彩的描写,无

22、疑倾注了作者对此人物的厌恶和鄙夷。(时间:40 分钟 满分:55 分)一、基础巩固(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一轮一轮激烈的角逐中,各种技术各种打法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最后,来自人大附中的袁继平老师夺得了男单的冠军。这些天才少年作家,使得一些杂志社和出版社的生意日进斗金。甚至一些出版社在明知作者是抄袭的情况下,仍大吹大擂地将其作品推向市场。有了这样的培养环境和土壤,试问如何不出现“姚抄抄”这样的“才女作家” 。冰灯是黑土地的杰作,也是哈尔滨人的骄傲。每当华灯初上时,公园里到处是珠围翠绕、彩灯璀璨,满园生辉,宛如水晶宫一样。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

23、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寻常路线,有很多奇思妙想。我们不要求全责备他们,不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他们。求职面试时,他一字千金,不人云亦云,独到的见解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A B- 9 -C D解析:眼花缭乱:形容事物复杂纷繁,使人眼睛发生迷乱。大吹大擂:意为大肆宣扬,过分地夸张或吹嘘。珠围翠绕:形容厅室等豪华富贵,亦指盛装饰容。无所不为:贬义词,指干尽坏事。此处使用不恰当。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其后面不能带宾语。一字千金:形容诗文精妙,价值极高。此处不合语境。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每一

24、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B17 世纪至 18 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解析:A 项,一面对两面,可以删掉“看能否” 。B 项,结构混乱, “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的主语为“荷兰” , “逐渐流入仍有不少收藏”的主语是“马剑银币” ,暗换主语,可把“铸

25、制”删去。C 项,句式杂糅,可将“使”改为“给” ,或者把“造成”改为“招致” 。答案:D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这纯粹是一孔之见,还望各位行家班门弄斧,不吝赐教。B经常光顾其他系的自习室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的爱好。C虽然我是这个团队中最年轻的,但是我凡事都会率先垂范,经常博得大家的夸奖。D这段时间你屈就我们车间主任,带来的效果就是我们车间生产效率提上去了。解析:A 项,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而此处说“还望各位行家班门弄斧”,明显不当。B 项, “光顾”称客人来到(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不能用于自己去某地。C 项,“率先垂范”指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此语境很明显不

26、是面对“下级” “晚辈” ,故使用不当。答案: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那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_,_,_,_,_,_,除非像有的人那样,从不故步自封,思想开放,能够不断自新自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 10 -在体育方面,年轻人四肢柔软,比老年人更适应各项运动 犹如学习语言,在表达和发音方面,年轻人的舌头比老年人更灵便 可见,晚学总不如早学那样从容自如 这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幼年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为重要 实际上早期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习惯A BC D解析:由选项可知,第一空要从中选择。根据首句大意,承接“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最合

27、适,由此可排除 A、D 两项;中的“早期教育”承接中的“幼年” ,得出结论;并列,承接前文,得出结论。故选 C。答案:C二、阅读鉴赏(33 分)(一)课内阅读(19 分)阅读课文从“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至“宴尔新婚,享了几个月的天福” ,回答问题。5选文第一段中写匡超人知道潘三落难后的恐慌和逼迫娘子的蛮横,主要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了匡超人什么性格?(4 分)答:_答案:(1)神态描写(“面如土色”)、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2)躲避遭祸的潘三,表现了他的虚伪、势利;逼娘子下乡,表现了他的急功近利。6匡超人为什么逼自己的娘子到乡下?(5 分)答:_答案:自己想去老师那里避难却

28、不敢跟娘子真说,只有蛮不讲理地把娘子逼到乡下去。7小说叙述匡超人停妻又娶妻一事,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含义?(5 分)答:_答案:停妻再娶一事,并非匡超人一人所有,作者意在借助此事讽刺当时士林阶层攀龙附凤、嫌贫爱富的畸形心理。8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古代不少读书人,今天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仍然要考试,你认为今天的考试应该要考我们些什么?应该怎么考?(5 分)答:_- 11 -_答案:(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同学们可以任选一个或几个角度论述,但这不等于漫天撒网,信马由缰,论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今天的考试目的与封建科举的考试目的区别。今天的读书人与古代读书人的区别。新课标的理念是什么。(二)课外阅读(

29、14 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 ,也不找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了几门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懒散。第四年春天,他看银行里只剩四百多镑,就计划夏天回国。方老先生也写信问他是否已得博士学位,何日东归,他回信大发议论,痛骂博士头衔的毫无实际。方老先生大不谓然,可是儿子大了,不敢再把父亲的尊严去威胁他。便回信说,自己深知头衔无用,决不勉强儿子,但周经理出钱不少,终得对他有个交代。过几天,方鸿渐又收到丈人的信,说什么:“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

30、,贤婿似宜举洋进士,后来居上,愚亦与有荣焉。 ”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可是现在要弄个学位,无论自己去读或雇枪手代做论文,时间经济都不够。就近汉堡大学的博士学位,算最容易混得了,但也需要六个月,干脆骗家里人说是博士罢,只怕哄父亲和丈人不过;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 ,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他想不出办法,准备回家老着脸说没得到学位。一天,他到柏林图书馆去看一位德国朋友,瞧见地板上一大堆民国初年上海出的期刊。信手翻着一张中英文对照的广告,是美国纽约什么“克莱

31、登法商专门学校函授班,将来毕业,给予相当于学士、硕士或博士之证书,章程函索即寄,通讯处纽约第几街几号几之几” ,方鸿渐心里一动,想事隔二十多年,这学校不知是否存在,反正去封信问问,不费多少钱。那登广告的人,原是个骗子,因为中国人不来上当,改行不干了,人也早死了。他住的那间公寓房间现在租给一个爱尔兰人。这个爱尔兰人当时在信箱里拿到鸿渐来信,以为邮差寄错了,但地址明明是自己的,好奇拆开一看,莫名其妙,想了半天,快活得跳起来。忙向邻室小报记者借个打字机,打了一封回信,说先生既在欧洲大学读书,程度想必高深,无庸再经函授手续,只要寄一万字论文一篇附缴美金五百元,审查及格,立即寄上哲学博士文凭,回信可寄本

32、人,不必写学术名字。署名 Patric Mahoney,后面自赠了四五个博士头衔。方鸿渐看信纸是普通用的,上面并没刻学校名字,信的内容分明更是骗局,搁下不理。爱尔兰人等急了,又来封信,说如果价钱嫌贵,可以从长商议。方鸿渐盘算一下,想爱尔兰人无疑在捣鬼,自己买张假文凭回去哄人,岂非也成了骗子?可是记着,方鸿渐是进过哲学系的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 12 -官吏对民众都应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孺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们失望么?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

33、人向帝国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反正自己将来找事时,履历上决不开这个学位。索性把价钱杀得极低,假如爱尔兰人不肯,这事就算吹了,自己也免做骗子,便复信说:至多出一百美金,先寄三十,文凭到手,再寄余款;此间尚有中国同学三十余人,皆愿照此办法向贵校接洽。爱尔兰人起初不想答应,后来看方鸿渐语气坚决,又就近打听出来美国博士头衔确在中国时髦,渐渐相信欧洲真有三十多条中国糊涂虫,要向他买文凭。他并且探出来做这种买卖的同行很多,都是堂堂立案注册的学校,自己万万比不上。于是他抱薄利畅销的宗旨,跟鸿渐生意成交。他收到三十美金,印了四五十张空白文凭填好一张,寄给鸿渐,附信催他缴

34、款和通知其他学生来接洽。鸿渐回信道,经详细调查,美国并无这个学校,文凭等于废纸,姑念初犯,不予追究,希望悔过自新,汇上十美金聊充改行的本钱。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醉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选自钱钟书围城 ,有删改)9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方鸿渐本来因对博士文凭充满了不屑,所以在欧洲期间一直没有去考取博士学位,直到父亲、丈人两面夹攻,他才意识到留学文凭的重要。B文学和艺术都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说是虚构的,但方鸿渐在欧洲的游学经历,确是“海归”们的真实写照。C “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

35、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的喟叹,在产生喜剧效果的同时,也对方鸿渐智慧的处世态度委婉地给予了褒奖和赞赏,同时还顺笔讽刺了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政治外交。D 围城的语言是幽默、讽刺的完美结合,小说中对社会的讽刺更像是无奈的批判,作者总是在令人发笑的幽默当中,掺杂了更为深刻的人文关怀,虚中带实,实中有虚,发人深省。解析:A 项,理解不全面,根据原文可知,兴趣广泛,生活懒散,不够重视等是他没有考取博士学位的主要原因。B 项,以偏概全,这只是部分“海归”的真实写照。C 项,理解错误,这句话并未对方鸿渐购买假文凭的行为进行褒奖和赞赏,反而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反讽其投机取巧、欺骗家人。答案:D10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

36、子的作用。(5 分)答:_- 13 -_答案:这段话刻画了方鸿渐买假文凭前既对这种行为不齿却又极力为自己买假文凭寻找借口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其有一定是非观念却又自欺欺人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为后文他半推半就购买假文凭的情节做了铺垫。11英国作家菲尔丁认为“虚荣促使我们装扮成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赢得别人的赞许”,请结合小说内容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答:_答案:这句话说明了虚荣的本质是为了迎合他人而自欺欺人,弄虚作假。小说中留学欧洲的方鸿渐虽然玩世不恭,痛骂博士头衔毫无实际,但为了迎合父亲和丈人的期望而在明知是骗局的情况下半推半就买了假文凭,还以“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

37、志”为借口为自己推脱,方鸿渐对文凭态度的转变,正是虚荣心作祟,虚荣心令其自欺欺人,弄虚作假背弃了认知与正义。联系现实谈理解略。三、语言表达(10 分)12北京、广州等城市最近兴起了一种叫“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纸条上写着“您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 ;您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 。假如你想“放漂” 儒林外史这本书,请写上一段话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提醒他继续参与“图书漂流”活动。要求字数在 90 个以内。(6 分)答:_解析:可择取儒林外史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以范进中举或严监生作为切入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加上提醒他人参与的话语

38、。答案:还记得范进中举的故事吗?还记得严监生为了油灯中点了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的故事吗?读儒林中人,悟儒士可笑之处。请你也“放漂”您的珍藏吧!让我们一起到知识的海洋中愉快地冲浪吧!13吴敬梓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作家,请你仿照例句,为其写一段话,表现他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字数不少于 40 字。 (4 分)示例:汤显祖一部牡丹亭 ,一首青春的赞歌,一曲真情的颂歌。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 14 -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吴敬梓_答案:一部儒林外史 ,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幅世态众生的百相画。你抨击时弊,鄙弃恶俗,你是敢说敢道、为人称赞的小说作家,真的崇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NF S31-050-1979 Acoustics Measurement of the acoustic insulation of building and building components Specifications relating to laboratories 《声学 住宅和建筑构件隔音能力测量 实验室规范》.pdf NF S31-050-1979 Acoustics Measurement of the acoustic insulation of building and building components Specifications relating to laboratories 《声学 住宅和建筑构件隔音能力测量 实验室规范》.pdf
  • NF S31-053-1979 Acoustics Measurement of the acoustic insulation of building and building components 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the reduction in transmission of impact noise due to .pdf NF S31-053-1979 Acoustics Measurement of the acoustic insulation of building and building components 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the reduction in transmission of impact noise due to .pdf
  • NF S31-059-1983 Acoustics Test cod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noise emitted by bar guide tubes (screw cutting industry) 《声学 导管噪音测量试验规范(车螺纹工艺)》.pdf NF S31-059-1983 Acoustics Test cod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noise emitted by bar guide tubes (screw cutting industry) 《声学 导管噪音测量试验规范(车螺纹工艺)》.pdf
  • NF S31-062-1-1993 Acoustics Hearing protectors Part 1  subjective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ound attenuation 《声学 听力保护器 第1部分 声音衰减测量的主观方法》.pdf NF S31-062-1-1993 Acoustics Hearing protectors Part 1 subjective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ound attenuation 《声学 听力保护器 第1部分 声音衰减测量的主观方法》.pdf
  • NF S31-062-2-1995 Acoustics - Hearing protectors - Part 2  estimation of effective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s when hearing protectors are worn 《声学 听力保护器 第2部分 听力保护器损坏时A加权声压级有效.pdf NF S31-062-2-1995 Acoustics - Hearing protectors - Part 2 estimation of effective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s when hearing protectors are worn 《声学 听力保护器 第2部分 听力保护器损坏时A加权声压级有效.pdf
  • NF S31-064-1997 Acoustics Sound absorbers for use in buildings Rating of sound absorption 《声学 建筑物用吸音器 吸音额定值》.pdf NF S31-064-1997 Acoustics Sound absorbers for use in buildings Rating of sound absorption 《声学 建筑物用吸音器 吸音额定值》.pdf
  • NF S31-065-1981 Acoustics Testing of architectural acoustics Determination of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impedance in a tube 《声学 驻波管法测定标准入射角声阻抗和吸音率》.pdf NF S31-065-1981 Acoustics Testing of architectural acoustics Determination of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impedance in a tube 《声学 驻波管法测定标准入射角声阻抗和吸音率》.pdf
  • NF S31-066-2-2005 Acoustics - Determination of sound immissions from sound sources placed close to the ear - Part 2  technique using a manikin (manikin-technique) 《声学 从接近耳朵的声源处测定声辐.pdf NF S31-066-2-2005 Acoustics - Determination of sound immissions from sound sources placed close to the ear - Part 2 technique using a manikin (manikin-technique) 《声学 从接近耳朵的声源处测定声辐.pdf
  • NF S31-070-1993 Acoustics Materials for acoustical applications Determination of airflow resistance 《声学 声学应用材料 气流阻力的测定》.pdf NF S31-070-1993 Acoustics Materials for acoustical applications Determination of airflow resistance 《声学 声学应用材料 气流阻力的测定》.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