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13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3)(含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226204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13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3)(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13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3)(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13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3)(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13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3)(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案13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必修3)(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十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时间:5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9福建南平期末)19 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 A )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19 世纪中叶以后,日本民族危机加深,

2、实行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制度,而中国此时开展了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创办洋务工业,忽视对西方制度的关注,体现了近代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变革意识不足,故 A 项正确。B 项,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题干与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无关,排除。C 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故“固守传统文化模式”表述有误,排除。D 项,题干旨在对中日变革意识作比较,未涉及洋务运动的成效,故排除。2(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C )时间 代表作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 海国图志 瀛环志略 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3、 克虏伯炮说 水师操练 探矿取金 工程致富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 泰西新史揽要 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 万法精理 自由原论 美国独立宣言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外来冲击推动近代中国转型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D中西方近代化道路趋向一致解析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近代中国从“开眼看世界” ,到学习器物,再到制度,不断加深。A 项错,材料未体现“融合” ,更多是一种学习借鉴;B 项错,材料重在强调了解、学习西方,并未涉及现实实践的问题,与材料关联不大;D 项错,中西方道路不通,与史实不符。3(2019北京西城区六校联盟)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 ,再到“阶级斗争论” ,反映

4、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D )2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解析 不论“中体西用” 、 “进化论”还是“阶级斗争论”均是在挽救民族危机,均是在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的道路,但“中体西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而非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也非否定儒家正统思想,更非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所以本题只有选项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4(2019浙江十校联盟)20 世纪初中国兴起了创办白话文刊物的潮流,以下是部分白话文刊物情况简表。创刊名称 创办时间地点 报刊宗旨绍兴白话报 1903 绍兴 “唤起民众爱国和开通地方风气”宁波白话

5、报 1903 宁波 主张实业救国,倡导文明,移风易俗白话杂志 1904 东京 “旨在开通妇女界,鼓吹革命”吉林白话报 1907 吉林“宣上德,通民隐,开通风气,改良社会,使一般人咸具普通之知识,以预备立宪国民之资格”据此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D )A新文化运动促进“文学革命”B白话文刊物主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C清末朝廷舆论管控能力丧失D白话文刊物希冀开启民智改良社会解析 “文学革命”开始于 1917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排除。根据材料中的报刊宗旨“主张实业救国,倡导文明,移风易俗” “宣上德,通民隐,开通风气,改良社会,使一般人咸具普通之知识,以预备立宪国民之资格”可知白话文刊物

6、不是主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报刊宗旨“以预备立宪国民之资格”可知吉林白话报是为预备立宪制造舆论而创办,而且 C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根据材料中的报刊宗旨“唤起民众爱国和开通地方风气” “主张实业救国,倡导文明,移风易俗” “旨在开通妇女界,鼓吹革命” “宣上德,通民隐,开通风气,改良社会”可知白话文刊物希冀题干宣传爱国,开启民智,提升国民精神,以改良社会,故 D 项正确。5(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1918 年, 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 年23 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 ,同时社会上“宣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

7、玄同)胡(适)三氏辞退” , 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C )A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B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C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D白话文运动易被大众普遍接受解析 C 项正确,材料表明新青年受到过旧观念的抵制,但是其“销量大增” ,能够表明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进步。A 项错,与材料主旨不符;B 错,与史实不符,此时尚未爆发五四运动;D 项错, “普遍”表述有误。6(2019浙江台州质评)1919 年,孙中山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

8、平等。这样做方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材料主要反映了( C )A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C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要同时进行D经济的平等就可以消除阶级冲突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主张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故 C 项正确。A 项是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民生主义是发展,排除B 项。材料强调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消除阶级冲突,排除 D 项。7(2019山东德州期中)1912 年 5 月,有记者问孙中山:“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

9、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得到的答复是:“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孙中山的答复旨在说明( A )A政治妥协的必要性B袁世凯变为共和派C军事斗争的残酷性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解析 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袁世凯变为共和派说法错误,故排除 B 项;孙中山将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不是军事斗争的结果,故排除 C 项;孙中山将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是出于大局考虑,并不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故排除 D 项。孙中山将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以换取民主共和的早日实现,体现了政治妥协的必要性,故选 A 项。8(2018广东惠州二模)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

10、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 ,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 “矫选举制度之弊” 。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 C )A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B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C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D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解析 根据所学,代议制民主本身也是民主政体的一种重要形式,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4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 ,孙中山认为应当实现全民直接的民权,克服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弊端,故 C 项正确;材料谈了孙中山的个人认识,并未涉及学习西方的问题,

11、故 D 项错误。9(2018广东深圳一模)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据此可知,毛泽东( A )A重视舆论宣传作用 B向世界宣传社会主义制度C把冷战思维用于外交 D希望世界接受“万隆精神”解析 毛泽东在 1938 年发表论持久战 ,提出抗战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说明毛泽东重视舆论宣传作用,故 A 项正确;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主要论述的是持久抗战的策略,并不是向世界宣传社会主义制度,故 B 项错误;冷战开始于二战结束之后(19

12、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 C项错误;万隆会议召开于 1955 年,故 D 项错误。10(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 针对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的发生,毛泽东认为是有同志“没有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没有了解经过 10 年反共的蒋介石” 。他提醒党内同志对苏联人的话, “不可不听,又不可尽听” 。并于 1942 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这反映了( A )A中共力图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将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和教条化的氛围B皖南事变发生是延安整风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C毛泽东对共产国际阳奉阴违D延安整风运动是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解析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遭到惨重损

13、失。而在事变前,毛泽东就对国民党存有戒心,曾制定过一个先发制人的计划,但这个计划被共产国际否定了。这件事深刻反映了中共与共产国际的重大意见分歧,同时也让毛泽东的警惕性进一步增强,于是毛泽东于 1942 年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说明从皖南事变之后,中共力图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将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和教条化的氛围,故 A 项正确;皖南事变是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导火线,不是其根本原因,故 B 项错误;毛泽东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目的在于不能将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和教条化,主张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结合, 而不是对共产国际阳奉阴违,故 C 项错误;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14、、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不是阶级斗争,故 D 项错误。11(2018广东深圳调研)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由此可以得出该理论的本质是( B )A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5C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D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解析 材料强调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A 项是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来源,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C 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C 项错误;D 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影响,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D 项错误。12(2019北京丰台期末)下列言论的共同诉求是 ( C )地价之增益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孙中山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毛泽东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邓小平A实现民族独立 B完成民主革命C关注人民

16、生活 D消灭封建势力解析 根据图表可知,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毛泽东提出废除地方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土地需要,邓小平主张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三者的主题皆为关注民生问题,C 项正确。三则材料皆未体现政治革命的主张和任务,故排除A、B 两项。D 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未提出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反封建并不彻底,邓小平的主张中未体现反封建内容,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第 15 题 15 分,共计52 分)13(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

17、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 年 12 月)材料二 这个贫农大众,舍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 年 3 月)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

18、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6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1945 年 6 月 11 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1)依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3 分)(2)毛泽东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如何实践这一观点的?其成效如何?(12 分)(3)依据材料三,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意义。(10 分)答案 (1)主张:分清敌友,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19、首要问题。(2)观点:贫农是最革命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实践:在农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成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意义: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团结;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

20、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解析 (1)从材料一“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可知主张是分清敌友,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这个贫农大众,舍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可知,观点是贫农是最革命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中坚;第二小问,结合 1927 年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农村工作的史实,可知实践是在农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第三小问,运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和影响的史实,说明成效。(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国共产党

2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可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可知它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第二小问,结合毛泽东思想对中共和中国革命的不同影响分别说明。1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 1840 年到 1911 年辛亥革命,是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崩坍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成长的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资本主义思想理论和价

22、值体系取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7材料二 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中国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思想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而不断失败的过程,同时又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并最终确立主流地位的过程。材料三 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流地位、逐渐陷入发展困境的时期。上述观点能否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或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请结合史实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探讨。(12 分)(说明:可以就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

23、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 示例一:观点:材料一观点能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论述: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中国一系列的失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思想在华传播,中国的精英、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思想和价值体系产生怀疑,探讨新的发展道路。康梁维新派、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资本主义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逐渐成为主流思想。结论:总之,材料一的观点正确反映了从 1840 年到 1911 年辛亥革命思想发展历程,能直接作为研究主题的材料。示

24、例二:观点:材料三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材料。论述: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三大改造之前,主要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继续完成土地改革等民主革命任务。19531956 年,新中国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才开始占主流地位。结论:总之,材料三的观点未能正确反映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前的思想发展历程,不能直接作为研究主题的材料。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和 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

25、果。总结材料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和现代思想、价值观变化的史实,判断材料观点是否可以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或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然后运用相关史实阐述是否符合的理由即可。15(15 分)(2019云南省楚雄州五校联考)世界近五百年大国兴衰起落的深刻启示:大国崛起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崛起。中国要实现大国强国梦,必须高度重视振兴中华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8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26、,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文章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

27、。(6 分)(2)材料三中“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必排孔教”主张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4 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所起作用的变化,谈谈你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认识。(5 分)答案 (1)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结局: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真实用意: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服务,积极意义: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局限性:对儒家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3)言之有理均可得分。对待传统文

28、化不能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传承传统文化需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要求,传承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解析 (1)据材料“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以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材料三中“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服务。陈独秀“必排孔教”积极意义在于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局限性是对儒家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3)结合现在的文化政策进行作答。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传承传统文化需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要求,传承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等认识均可以。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