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5752011 绿色食品 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Green Food Rules for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High-yield in Green bean in the areas along the Huaihe River 2011 - 12 - 16 发布 2012 - 01 - 16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575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
2、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可金、吴奇志、朱英华、吴社兰、朱宗河、廖华俊、丁克坚。 DB34/T 15752011 1 绿色食品 沿淮地区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对绿色食品绿豆生产的产地条件、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技术做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沿淮地区绿色食品绿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NY/T 391 绿
3、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的环境条件符合 NY/T 391 的规定要求。土壤 pH 值在 6.5 7.0 为宜。 4 栽培技术要求 4.1 种子与选茬 4.1.1 品种选择 选用产量高,品质优,成熟集中,抗倒伏,抗(耐)病,不爬藤、不裂荚,种子颜色为绿色、光泽强、种皮表面无蜡质,商品性好的品种。在遇到洪涝灾害的年份,灾后补救时选用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 4.1.2 种子要求 播前要精选种子。挑除病粒、杂粒、硬粒。种子质量应达到 GB 4404.2 的要求,发芽率不低于 85,纯度不低于 96
4、,净度不低于 98,含水量不高于 13。 4.1.3 茬口选择 绿豆忌连作,要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换茬。 4.2 整地与施肥 4.2.1 整地 开好畦沟、腰沟、田边沟。作畦,畦宽 2.5 m,沟宽 20 cm,沟深 30 cm,也可作小高垄,垄高25 cm,垄距 70 cm。整地精细,畦面中间拱起,利于排水。 DB34/T 15752011 2 4.2.2 施基肥 绿豆生育期较短,应集中需肥,以底肥为主,一次性施入 。 可用有机肥与磷、钾肥混施,每 667m2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1000 kg、磷酸二铵 10 kg15 kg。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要求。 4.3 播种 4.3.1 播
5、种期 以 4 月 6 月播种为宜。 地膜栽培可提前到 3 月中旬。 在遇到洪涝灾害的年份应抢在 8 月 10 日以前及时退水播种绿豆,播种期越早越好。 4.3.2 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 3 cm4 cm 为宜。落籽均匀。 4.3.3 播种规格与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耕作制度和播种期早晚而定, 具体播种规格见表 1。在遇到洪涝灾害的年份,退水后及时补种早熟品种,同时要加大播种量,保障田间基本苗数。 表1 播种规格 播种期 播种量 (kg/667m2) 行距穴距 (cmcm) 种植密度 (万株/667m2) 春季(3 月中旬至 4 月份) 0.8 7020 0.81.0 夏季
6、(6 月份) 1.0 6515 1.21.4 秋季(洪灾年份 8 月上旬) 1.2 6015 1.5 4.4 田间管理 4.4.1 间苗、定苗 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第1片复叶出现时进行间苗,第 2 片复叶出现时定苗。按 4.3.3的密度要求,去弱苗、病苗、小苗、杂苗,留壮苗、大苗,每穴留苗 2 株。 4.4.2 中耕培土 在第一片复叶展开后结合间苗第一次浅中耕;第二片复叶展开后定苗,并进行第二次中耕;到分枝期结合培土第三次深中耕。 同时,在三叶期或封垄前用犁或锄头开沟培土,护根防倒和排水防涝。 4.4.3 追肥 结荚前 5 d,视土壤肥力和苗情,追施花荚肥,每 667m2 用尿素 8
7、 kg10 kg。结荚后进行根外追肥,每 667m2 用 0.10.2磷酸二氢钾 100 g 叶面喷施。 4.4.4 灌水与排涝 苗期较耐旱,进入花期需水量剧增,遇天旱及时灌水,水分不足会造成严重落花落荚。绿豆怕水淹,雨水较多时应及时排涝。 4.5 病虫害防治 DB34/T 15752011 3 4.5.1 主要病虫害 绿豆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蚜虫,盲蝽象。 4.5.2 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4.5.3 农业防治 实行 2 年3 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对病毒病发生田块,还要拔除病株控制扩散;开好“三沟”,防止
8、田间积水。 4.5.4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小飞虫;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成虫等。 4.5.5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用 100 g/667m2 井冈霉素可防治叶斑病等病害。 4.5.6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农药必须严格按照 NY/T 393 的规定使用。在绿豆生长过程中用药次数不超过两次(苗期和分枝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主要病虫害的方法见表 2。 表2 化学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 防治方法 叶斑病 白粉病 霜霉病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 病毒病 用吡虫啉治好蚜虫,防止病毒病传播。 蚜虫 盲蝽象 每 667m2 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喷雾。 5 收获与贮藏 植株上有 6070的荚成熟后,开始采摘,以后每隔 6 d8 d 收摘一次。对面积大,劳力不足的,要采用一次性收获,即在 80荚已成熟 时全收。收下的绿豆应及时晾晒、脱粒、清选,熏蒸后入库。绿豆应贮藏在干燥、阴凉,没有污染的地方。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