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427-2004 《淮山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1231601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 T 427-2004 《淮山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36 T 427-2004 《淮山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36 T 427-2004 《淮山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36 T 427-2004 《淮山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36 T 427-2004 《淮山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DB36备案号: 15365-2004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4272004淮山生产技术规程 2004-04-21 发布 2004-05-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 4272004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义 1 4 产量结构 1 5 环境要求 1 6 生产技术管理 2 DB36/T 4272004 II 前 言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抚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南城县农业局、南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南城县淮山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志良、付云飞、邱应峰、黎济仁、邓刚临、周国振、李皓、蔡建华、邓美珍、欧银秀、

2、李建忠、夏给平。 DB36/T 4272004 1 淮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淮山的生产环境、栽培技术、肥水管理技术、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以及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淮山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010-2001 无公害食品 蔬

3、菜产地环境条件 3 定义 3.1 零余子 淮山植株经过生长发育,其叶腋间可形成呈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的山药豆,俗称“零余子”。 3.2 淮山栽子 即淮山块茎上端有芽的一节,在收获淮山时获取。 3.3 淮山段子 将淮山块茎切成10cm左右的小段栽植,此切段在栽培上称淮山段子。 4 产量结构 每666.7 m2株数:26603300株,单薯重0.65kg0.75kg以上,每666.7 m2产量:1700kg2500kg。 5 环境要求 5.1 气候条件 5.1.1 临界温度 播种期10、萌芽期12、移栽期15、现蕾期20、块茎膨大期2024。 5.1.2 活动积温 全生育期活动积温5200。 5.

4、2 日照 日照时数1300h、 苗期光照2.5h/d4h/d、 现苗期: 4.0 h/d5.0h/d、 块茎生长期: 5 h/d 7h/d。 5.3 降雨量 降雨量(全年)1000mm1600mm。 5.4 无霜期 无霜期270d。 DB36/T 4272004 2 5.5 土壤条件 5.5.1 土壤类型 冲积沙壤土或轻壤土。 5.5.2 地下水位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耕作层深厚的地段种植,使地下水位与自地表垂直向下深达1.2m以上,确保淮山块茎正常伸长又不渍水。 5.5.3 土壤 PH 值 土壤PH值为5.57.0。 5.5.4 土壤肥力 5.5.4.1 有机质 2%以上。 5.5.4.

5、2 碱解氮 80ppm 以上。 5.5.4.3 速效磷 70ppm 以上。 5.5.4.4 速效钾 100ppm 以上。 5.6 灌溉水源 淮山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含量均应满足NY 5010-2001规定要求。 6 生产技术管理 6.1 淮山大田准备 选择春夏排水良好,无洪水淹没,夏秋灌水便利、土质肥沃疏松、耕作层深厚的冲积沙壤或轻壤土栽植。冬前或初春按每间隔1m,挖南北行向的种植沟一条,沟宽30cm,沟深80cm以上,进行冬翻晒白。 6.2 催芽育苗准备 6.2.1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如:铁棍1号、大和长芋、广东淮山等当家品种的栽子、段子或零余子作种。

6、6.2.2 种薯标准 6.2.2.1 淮山栽子:选符合所栽品种特征、 无病块茎及无损伤上端较硬的一段根头作种, 一般长 10cm15cm。 6.2.2.2 淮山段子:选择直径在3 cm5cm的块茎,切成10cm左右长的若干小段(每段段子重60g以上)。 6.2.2.3 零余子:选择个大、饱满、表皮红紫色,无损伤、无病虫、椭圆形的零余子。667m2用种量需达 20kg以上。 6.2.3 种薯消毒 6.2.3.1 淮山栽子、 段子在下种前 7d10d 均采用消石灰粉(或草木灰)蘸段面消毒,并放在太阳下晒种,直晒到段头有细裂缝为止,段子要用毛笔标记上、下端,以方便播种时将上端朝上,下端贴土。 6.2

7、.3.2 零余子可用 70%托布津 50g 兑水 60kg 浸种 1520 分钟进行消毒。 6.2.4 苗床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近35年未种过薯芋科作物及瓜类的菜地作苗床。做成宽1m、长10m的标准畦,畦高0.2m,畦面上铺10cm厚鲜潮沙育苗。 6.2.5 播种育苗 播种适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将消毒处理晾干后的种薯(含栽子、段子、零余子)按10cm见方的规格(零余子以互不紧靠为原则)分别摆放,分别播种在沙床上,播后撒一层潮沙盖没种薯,并用薄膜覆盖。30d35d后芽长1cm2cm即可定植。 6.3 适时定植 6.3.1 定植前准备 6.3.1.1 整地 DB36/T 4272004 3 定植前

8、3d5d对种植沟进行填土工作,即先在种植沟两边缘作上标记,再平填种植沟,2d3d后进行整地作畦,畦沟宽0.3 m,深0.15m,并将畦沟泥壅上畦面,做成宽0.7m,高0.2m的规格畦面。 6.3.1.2 施足基肥 定植前1d2d将种植沟两旁行间土壤深翻0.2m0.3m, 施入基肥,亩施腐熟厩肥或粪肥2500kg,枯饼150kg加钙镁磷100kg。 6.3.2 定植 6.3.2.1 定植时间 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 6.3.2.2 定植密度 按行距100cm、株距20cm25cm单行定植,每亩定植26603300株(穴)。 6.4 大田管理 6.4.1 查苗补苗 栽后一、二周内及时查苗补蔸,防止

9、缺苗,对一个种薯萌发几个芽时,宜选留强壮芽1个,其余除掉,确保每穴1株苗。 6.4.2 中耕除草 播种后至搭架前应进行23次中耕,出苗后以浅中耕为宜,只需将土壤表面疏松即可,尽量不要伤及淮山根系,在植株近处的杂草可采用人工拔除,同时结合中耕,将沟里泥培土壅蔸,既有利雨季排水抗旱保墒,又有利块茎的生长。 6.4.3 支架引蔓 当苗高20cm 左右时,及时用径粗3cm以上,长2m的竹杆搭篱笆形或人字形1.6m高的支架引蔓。 6.4.4 合理施肥 6.4.4.1 施肥原则 根据淮山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通过土壤测试,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及施肥方法,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

10、,实行平衡施肥,一般而言,以667m2施纯氮 6.5 kg、五氧化二磷5.2 kg、氧化钾9.1 kg为宜,各养分比例N:P 205:K 20为 1:0.8:1.4 ,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尿等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有机肥,选用的化肥应达到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要求。 6.4.4.2 追肥 追肥以施用速效化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和淮山生长状况,在发棵期、块茎生长初期、块茎生长盛期和块茎生长后期分期施入。 发棵肥:5月中下旬,每667m2施稀薄人粪尿(1:20)600kg促发棵。 块茎生长初期:6月上中旬,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含N:P:K各15%)25kg。 块茎生长盛期:8

11、月上中旬,每667m2施35kg三元复合肥(含量同上)加硫酸钾肥15kg。 块茎生长后期: 9月下旬10月上中旬看天看苗, 酌情进行叶面喷肥, 每667m2每次用500g尿素加125g磷酸二氢钾兑水50kg,间隔10d喷一次,共喷23次。 6.4.5 水分管理 56 月梅雨季节,做好清沟排水;伏秋干旱期,要每隔 10 天灌水一次,实行夜灌晨排,并实行盖草保墒,确保块茎膨大需水要求。 6.4.6 整枝控蔓 俗话说:“七分藤、十分薯,十分藤、不长薯”,合理控制地上茎叶生长是夺取淮山高产的关键。即56 月及时摘去基部侧蔓,保留上部侧蔓;78 月为防止茎叶徒长产生吊藤(吊藤就是藤蔓跨过竹杆高度而下垂的

12、藤),可用竹片扫除吊藤顶端未转绿嫩梢,对相互重叠严重,内部不能受光的叶片也要剪除,以保持合理受光面积,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地下块茎的生长。 6.4.7 病虫害防治 DB36/T 4272004 4 6.4.7.1 病虫害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混配农药。农药施用严格执行GB 4285-1989和GB/T 8321的规定。 6.4.7.2 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 合理布局,实行轮作换茬或水旱轮作,以减少病虫源基数。 6.4

13、.7.3 物理防治 人工清扫叶片上的斜纹夜蛾等幼虫,采取集中灭杀。 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6.4.7.4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6.4.7.5 化学防治 6.4.7.5.1 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 苗期每667m2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0g100g(先用少量水溶解)与4kg5kg炒香的棉仁或菜籽拌匀制成毒饵,在傍晚撒施于作物根部土表诱杀。 6.4.7.5.2 食叶蜂 69 月,采用 80%敌敌畏乳油 1500 倍液喷雾防治。 6.4.7.5.3 斜纹夜蛾 79月,采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6.4.7.5.4 炭疽病 67月,采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防治。 6.4.7.5.5 叶斑病 78 月,采用 50%多菌灵 500 倍液叶面喷雾,可与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每隔 7d10d 喷雾一次,连喷 23 次。 6.5 采收 6.5.1 采收期 初霜期前后或气温降至10左右时即12月上中旬采收为宜。 6.5.2 采收标准 地上部茎叶全部枯萎,地下茎普遍达到长40cm以上,直径3cm以上时采收为好。 6.5.3 采收方法 剪去地上部茎叶,留0.3m左右作标志,沿种植沟用淮山锹,在离保留茎蔓一侧0.1m左右开挖,再取出。要求深挖,注意不要伤及块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