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1319-2011 《电梯能效评价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1232548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 T 1319-2011 《电梯能效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51 T 1319-2011 《电梯能效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51 T 1319-2011 《电梯能效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51 T 1319-2011 《电梯能效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51 T 1319-2011 《电梯能效评价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21.020 J 7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3192011 电梯能效评价技术规范 2011 - 10 - 21 发布 2011 - 11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3192011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电梯能源 效率等级划分 . . 2 根据实测的电梯能源效率指标(E) ,查表 1,判 定该电梯的能源效率等级。 2 5 测试方法 . . 2 表 2 测试仪 器、量具及精度要求 3 6 测试报告 . . 6 参考文献 . 7 DB51/T 13192011

2、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朱洪奇、毛健、王河、赵斌、陈义华、邱荣先、万强、尹海东、胡冯强、韩绍义。DB51/T 13192011 1 电梯能效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梯能源效率的测试方法、能源效率等级的评定方法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曳引式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不适用于液压电梯、杂物电梯和强制式驱动的电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3、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0 03,eqv EN 81-1:1998) GB/T 10058 电梯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7024和GB 7588确立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梯能源效率评价指标(E) lift energ y efficiency index 电梯能源效率评指标是反映电梯利用能源效率的一个数值,为单位输送量的耗电量()、标准待机能耗()之和(kWh)。 3.2 电梯能源效率等级 lift energy efficiency grade

4、电梯能源效率等级是表示电梯能源效率高低差别的一种分级方法, 依据电梯能源效率指标的大小确定,分成1、2、3、4、5 五个等级,1级表示能源效率相对最高级。 3.3 电梯单位输送量(106kgm)的耗电量() lift energy consumption per transport unit 电梯按照规定的运行模式运行,完成工作量达到1000tm(106kgm)的平均耗电量(kWh)。 3.4 测试总距离(S)Total tes ting distance 电梯轿厢在某种载荷工况下从起点至终点一个循环运行的距离(m)。 3.5 标准待机能耗() standby en ergy consumpt

5、ion 电梯轿厢平层停靠,持续1h待梯状态下的耗电量(kWh)。 3.6 次底层 Secondary bottom terminal landing 底层端站的上一层站。 3.7 次顶层 Secondary top terminal landing DB51/T 13192011 2 顶层端站的下一层站。 4 电梯能源效率等级划分 根据实测的电梯能源效率指标(E),查表 1,判定该电梯的能源效率等级。 表1 电梯能源效率等级 E 值 E1.50 1.50E2.50 2.50E3.50 3.50E4.50 4.50E6.50能源效率等级 1 2 3 4 5 5 测试方法 5.1 能耗测算 电梯单

6、位输送量(每吨千米)的耗电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如下: 6zc10WE(1) 式中: 电梯单位输送量(每吨千米)的耗电量; Ec 电梯在规定的工作周期内,从电网输入的电能(考核值),kWh; Wz 电梯在规定的工作周期内,轿厢完成运送载荷的工作量,即每次运送的载荷与被移动的垂直距离乘积之和的数值。 5.1.1 新装电梯和在用电梯可采用空载法进行单位输送量的耗电量()测试。空载法计算公式如下: 平空平k+= (2) 式中: 修正后空载法每吨千米的耗电量,kwh 平 空载法所测每吨千米的耗电量,kwh 空 换算系数( 空 =2.17) k平 平衡系数修正系数(注:k 平 =0.45/k实 ,k 实

7、为该台电梯实际平衡系数) 5.1.2 电梯型式试验和能效鉴定采用模拟实际工况法进行单位输送量的耗电量()测试。型式试验和能效鉴定时单位输送量的耗电量采用模拟实际工况法进行测试, 在测试周期中, 电梯分别以空载、 25%额定载荷、50%额定载荷、75%额定载荷、100%额定载荷五种载荷工况,行程有上行和下行的单层、多层、全程运行等,按照下述模式以正常速度运行,运行模式:见图 1。 DB51/T 13192011 3 图1 模拟实际工况法 5.1.3 模拟实际工况法测量电梯单位输送量(每吨千米)的耗电量()的计算,在公式(3)中,通过对实际工况的模拟,得出各种不同工况的加权系数。 %100%75%

8、50%25%0005.0095.01.03.05.0 += (3) 式中: 电梯单位输送量(每吨千米)的耗电量; 0%电梯空载(载荷0%)时运行的能耗,kW h; 25%电梯轻载(载荷25%)时运行的能耗,kW h; 50%电梯半载(载荷50%)时运行的能耗,kW h; 75%电梯重载(载荷75%)时运行的能耗,kW h; 100%电梯满载(载荷100%)时运行的能耗,kW h。 5.2 测试装置 5.2.1 测试装置包括电梯能效测试仪或电能测试仪、万用表、钳型电流表、红外测距仪、便携式测试灯、温度计、验电器及常用电工工具等测试仪器及工具,测试仪器及工具的精度要求见表 2。 表 2 测试仪器、

9、量具及精度要求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精度 1 电梯能效测试仪或电能测试仪 对记录设备应能检测到 0.01s 变化的信号, 对电压、电流为5%,对电能测量为 5%。 2 万用表 5% 3 钳型电流表 5% 4 温度计 5 5 位移传感器 0.1m 6 标准砝码 1% 7 红外测距仪 0.1m 5.2.2 测试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合格有效期内。 5.2.3 测试点的设置 5.2.3.1 电梯单位输送量耗电量测试点的设置 底层端站 底层端站 顶层端站 次底层 中间层 次顶层 顶层端站次底层 测试点 次顶层DB51/T 13192011 4 测试点的设置应保证能记录电梯正常使用时的能耗,包括控制

10、柜、变频器、回馈装置(如有)等装置能耗,但不包括机房、滑轮间、井道、轿厢照明、通风、报警装置等照明电路的能耗。测试点设置在电梯主开关下端口处,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单位输送量耗电量测试点的设置 5.2.3.2 电梯待机能耗测试点的设置 测试点的设置应保证能记录电梯待机时的所有能耗,包括控制柜、变频器、回馈装置(如有)、轿厢照明、通风、报警装置等装置能耗,但不包括机房、滑轮间、井道等照明电路的能耗。测试点设置在电梯主开关上端口处,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待机能耗测试点的设置 建筑 电源 电梯 主开 关 电梯 控制 柜 曳引机 建筑中其它用电装置 电梯轿厢照明等其它用电装置 测试点 建筑 电源

11、电梯 主开 关 电梯 控制 柜 曳引机 建筑中其它用电装置 电梯轿厢照明等其它用电装置 电梯轿 厢DB51/T 13192011 5 5.3 测试条件 5.3.1.1 电梯的安装及安全性能应符合 GB 7588 的要求。 5.3.1.2 电梯的技术条件应符合 GB/T 10058 的要求。 5.4 测试程序 测试前电梯应在空载的情况下进行不少于10次全程运行。电网输入电压正常,电压波动在允许的7%范围内。 5.4.1 在用电梯和新安装电梯单位输送量的耗电量的测试程序(空载法) 5.4.1.1 应采取措施保证测试过程中电梯运行不会被干扰,如采取屏蔽各中间层站呼梯,对各中间层 站进行人为监控,对电

12、梯控制软件进行设置,在轿厢内设置“禁止入内”的警示牌等措施。 5.4.1.2 应对平衡系数和提升高度进行确认,必要时进行检测。 5.4.1.3 按照图 2 和检测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连接,并在测试仪器上输入相关相关信息,设置需要记录的内容。 5.4.1.4 空载轿厢置于底层端站平层位置,门处于开启状态,启动电梯能效测试仪或电能测试仪开始记录的同时,启动电梯从底层端站向顶层端站上行,中间不停站到底层端站平层开、关门后停止测试记 录(对开门待梯的电梯到底层端站平层开门即可)。 5.4.1.5 重复 5.4.1.4 步骤,对同一电梯测试 3 次,利用公式(2)测试计算电梯单位输送量的耗电量1、2

13、、3,取平=(1+2+3)/3,把平作为该电梯单位输送耗电量的实测值。 5.4.2 电梯型式试验和能效鉴定时电梯单位输送量的耗电量的测试程序(模拟实际工况法) 5.4.2.1 型式试验的电梯单位输送量耗电量()测量时应在轿厢上加位移传感器,能准确测量电梯的运行距离,并可以按要求设置停层高度,检测运行距离以电梯额定速度值的 10-20 倍为准,速度小的取上值,速度大的取下值,层站高度规定为每层 3.0 米,如计算出运行高度在 21.0m(8 层站)以下不设中间层站、高度在 21m-42m(9-15 层站)设一个中间层站、高度在 42m-63m(16-22 层站)设二个中间层站、高度在 63m-8

14、4m(23-29 层)设三个中间层站、高度在 84m(30 层)以上设四个中间层站。中间层站的具体设置应保证电梯从次底层至中间层、 中间层至次顶层及中间层之间运行时能达到电梯额定速度值并尽量平均分配各中间层站。 5.4.2.2 能效鉴定的电梯单位输送量耗电量()测量时应根据电梯实际安装层站进行设定,如 8 层站以下不设中间层站、9-15 层站设一个中间层站、16-22 层站设二个中间层站、23-29层设三个中间层站 30 层以上设四个中间层站。中间层站的具体设置应保证电梯从次底层至中间层、中间层至次顶层及中间层之间运行时能达到电梯额定速度值并尽量平均分配各中间层站。 5.4.2.3 电梯在每种

15、载荷工况下,均按照以下模式运行: 5.4.2.4 电梯从底层端站到次底层、停层、开门、关门后上中间层站;停层、开门、关门上次顶层;停层、开门、关门上升顶层端站; 停层、开门、关门下次顶层;停层、开门、关门下中间层站;停层、开门、关门下次底层;停层、开门、关门下底层端站;停层、开门、关门上顶层端站;停层、开门、关门下基层。停层、开门、加载荷;然后从底层端站直驶上升到顶层端站; 停层、开门、关门后,再直驶下降底层端站,停层、开门。按此模式运行一次,称为一个测试周期。 5.4.2.5 轿厢的加载顺序为:空载25%额定载荷50%额定载荷75%额定载荷100%额定载荷。 5.4.2.6 按 5.4.1.

16、3步骤进行接线和操作,按公式(3)分别测试计算电梯在各种载荷状态和行程下的单位输送量的耗电量(n)。并计算出电梯电梯单位输送量(每吨千米)的耗电量()。 5.4.3 待机能耗 ( )的测试及计算 DB51/T 13192011 6 5.4.3.1 关闭机房、滑轮间、井道照明及轿厢空调装置(如有),应包含轿厢照明、通风、报警装置。空载轿厢置于基站平层位置,处于等待状态,使电梯在上述 10min 内处于无外呼、内选指令状态,轿厢保持在基站平层位置。按照图(2)的方法接线后。启动检测仪器,开始记录相关数据,同时开始计时,到达 10min时,停止测试记录,记录 10min 的待机能耗 c。并计算出该电

17、梯在 1h的待机能耗。 5.4.3.2 对于未采用自动休眠技术的电梯,待机能耗 按公式(4)计算: c 6=(4) 式中: 电梯待机能耗; c按照5.4.3.1所测试的待机能耗,kW h。 5.4.3.3 对于采用自动休眠技术的电梯,待机能耗 按公式(5)计算: 1111600)3600)(ttc+= (5) 5.4.4 电梯能源效率评价指标(E)的计算: +=E (6) 5.4.5 单位输送量的耗电量()、标准待机能耗()、电梯能源效率评价指标(E)均取两位有效 数字。 5.4.6 当空载法和模拟实际工况法结果有争议时,按模拟实际工况法为准。 6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6.1

18、委托、制造和使用单位名称。 6.2 电梯名称、型号、出厂编号、额定载重量、提升高度。 6.3 测试依据、测试设备、测试项目、测试类别和测试时间。 6.4 测试条件:电网供电电压、机房温湿度、环境空气中有无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导电尘埃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6.5 测试结果:单位输送量的耗电量()、标准待机能耗()、电梯能源效率评价指标(E)、电梯能源效率等级。 6.6 测试人、审核人及审批人签名并加盖测试单位公章或检验专用章。 6.7 测试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DB51/T 13192011 7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7 号 2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

19、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49 号 3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 17 号 4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检验检疫总局第 116 号令 5电梯能源效率的评价指标与测试方法研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 2007QK350 6 ISO DIS25745-1电梯和自动扶梯的能量性能 第1 部分 能量测量和能量的符合性 7 IEC62053-21 电量测量设备(交流电)特殊要求第21 部分:静态电度表(1和2 级) 8 IEC62053-23 电量测量设备(交流电)特殊要求第23 部分:静态乏时计(2和3 级) _ DB51/T 1319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